血钙参考值:血清总钙:2.25~2.75mmol/L.该患者的血钙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 血清钙减低;低血钙症临床上较多见,尤多见于婴幼儿。 1)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可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后、放射性治疗甲状腺癌时伤及甲状旁腺等情况。血清钙可降到1.75mmol/L以下,血磷可增高。 2)维生素缺D缺乏:常见原因有食物中维生素D缺乏,阳光照射少,消化系统疾患导致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经肠道吸收少,导致血钙、血磷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血钙降叉引起甲状旁腺功能继发性亢进,这样虽能使血钙维持在近于正常水平,但磷大量从肾排出,引起血磷下降,使得钙、磷乘积下降。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软骨病。 3)新生儿低血钙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惊厥原因之一。多发生于生后一周内。 4)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严重乳糜泻时,食物中的钙与未吸收的脂肪酸结合,生成钙皂,排出体外,造成低钙。 5)严重肝病、慢性肾病、尿毒症、远曲小管性酸中毒等时血清钙可下降,血浆蛋白减低时可使非扩散性钙降低。 6)血pH可影响血清游离钙浓度,碱中毒pH升
1.CK-MB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价值酶学生化指标。 (1)通常血浆中的CK-MB来自心肌,若患者具有CK—MB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 CK-MB质量用于胸痛发作3小时后诊断AMI阳性率可达50%.6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 (2)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 (3)以血清CK-MB水平评价AMI的梗塞面积大小存在一定的争论,一般认为,梗塞范围较小者,CK-MB达峰时间较早,恢复正常时间较短。 实际CK—MB达峰时间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而不是梗塞的面积相关,由此可认为CK-MB达峰早者比达峰晚者预后好。 (4)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及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 2.关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当心肌缺血时CK-MB常不增高,故UAP患者大多数无CK-MB增高,即便增高也不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 3.CK-MB并
一个颗粒要沉降,它必须置换出位于它下方等体积的溶液,这只有当颗粒的质量大于被置换出的液体的质量时才能通过离心的手段达到,否则,在离心过程中颗粒将发生向上漂浮,而不是下沉。当颗粒在运动时,不论方向如何,它都要穿过溶剂分子,所产生的摩擦力总是与颗粒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大小与颗粒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并且受颗粒的大小、形状及介质性质的影响:式中: f为颗粒在济剂中的摩擦系数。与颗粒的大小、形状及介质性质相关; v为颗粒的沉降速度。 由于离心力的存在,颗粒将加速运动直到摩擦力与离心力相等。在这种情况下,颗粒所受到的净作用力为零,颗粒将以最大速度运动。 式中Mp和Ms分别为颗粒的质量及等体积的溶剂的质量。 上式中的Mp和Ms很难确定,为了建立分子大小与沉降系数之间的关系,引入了沉降系数这一新的概念。沉降系数定义为沉降速度与离心力的比率或单位离心场中颗粒的沉降速度,它以svedberg单位计算,1S=1×10-13s.例如,核糖核酸酶A的沉降系数为1.85×10-13s,即可记作1.85S. 近年来,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书刊文献中,对于某些大分子化合
羊水中存在ABH(O)血型物质,故可在妊娠期预测胎儿的血型,以便对母体胎儿血型不合者进行围生期监护、治疗和对新生儿的作好抢救准备。 一、ABH分泌型血型的预测 本试验是根据羊中分泌的血型物质可将相应抗血清中抗体中和原理设计的。将羊水与0.2毫升最适稀释度的抗A抗B抗H血清0.2毫升分别混匀,冯分作用10min后,便血型物质将抗体中和完全,再于各管加入相对应的2%标准A型,B型,O型红细胞悬液各0.2ml,充分混匀。置室温30min,低速离心1分钟观察有无凝集。 本试验最关键的部分是要选择好抗血清的最适稀释度。即选择抗血清与2%标准红细胞悬液恰能产生4+凝集的最高稀释度,这样才能在加入羊水后将相应抗体中和掉不再出现4+凝集。通常是将抗血清0.2ml用生理盐水做1:1-1:256倍比稀释后,将2%A,B,O型标准红细胞加入0.2ml混匀,置室温1小时后观察结果,以出现4+凝块的最高稀释度定为最适稀释度。实验中要注意控制温度,以免由于抗血清中冷凝集素未被完全吸收而造成结果判断错误。 二、ABH(O)血型酶的测定 羊水ABH血型物质的测定,无法预测非分泌型胎儿的血型。已知由A基因产生
一、抗凝剂的配制 首先推荐使用市场上有售的专用采血针,愿意自己配制抗凝采血针的用户,可以用0.9%NS50ml+肝素钠针剂2支(12500U)配制成肝素稀释液备用,并做好无菌储藏。每抽血气前,用2ml注射器抽取肝素稀释液2ml,完全湿润整个针管后弃去肝素液,残留在针头及针管头部死腔内的肝素液即可起到抗凝作用。抗凝剂少了会使血液凝集,堵塞血气分析仪的流路系统,抗凝剂多了会影响血气和离子的检测结果,大剂量的抗凝剂会严重使离子钙偏低,误导临床。 二、采血方法的选择 成人: 用肝素化的玻璃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穿刺,采血部位首选桡动脉,次选股动脉。 小儿: 1、首选用颞浅动脉或头皮小动脉,严格消毒后,用肝素化的5号头皮针连接2ml注射器,待动脉血流至注射器乳头时,立即用小止血钳分别夹住头皮针塑料软管首尾两端(约0.5ml血),然后拔出针头立即混匀送检。 2、用肝素化的注射器穿刺,采血部位首选小儿桡动脉,小婴儿可用颞浅动脉取血,取完血一定要密封。 3、因技术条件限制,不能反复动脉穿刺时,早产儿与小婴儿可在足后跟用肝素化毛细管采取动脉化毛细血管的血亦可。动脉化毛
1.按反应时间分类法: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都使用固定时间法。这种方法是以酶催化反应的平均速度来计算酶的活性,现多已不用。5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连续监测法。这种方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可以测酶反应的初速度,其结果远比固定时间法准确,在高浓度标本尤为明显,但本法也受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试剂等的影响,应加以注意。 (1)定时法:(两点法) 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段内(t1到t2)产物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来求取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其中t1往往取反应开始的时间。 酶与底物在一定温度下作用一段固定的时间,通过加入强酸、强碱、蛋白沉淀剂等,使反应完全停止(也叫中止反应法)。加入试剂进入化学反应呈色测出底物和产物的变化。 该法最基本的一点是停止反应后才测定底物或物的变化。 优点:简单易行,对试剂要求不高。 缺点:难保证测定结果的真实性。 难以确定反应时间段酶促反应是否处于线性期。随着保温时间的延续,酶变性失活加速。 (2)连续监测法:又称为动力学法或速率法、连续反应法。 在酶反应过程中,用仪器监测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所发生的改变,通过
空腹抽血已成为许多项化验检查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原因: (1)许多抽血化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均来源于正常人群空腹抽血的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得到的。 (2)进食后可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因而不能得到准确的化验值,如进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后可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数倍;食用高糖食物两小时内可使血糖迅速生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头天晚间进食后到第二天清晨,空腹时间达十小时以上,体内各种物质已达到相对稳定和平衡,食物性因素对血液成分基本没有影响,此时抽血可得到相对稳定准确的结果。 (3)人体生物周期的变化,某些项目指标因采血时间不同,变化较大,如皮质醇分泌高峰在早晨,下午至晚间则逐渐下降,因此在同一时间测定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4)人在早间运动较少,而进食、劳动、运动、工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使一些化验指标波动,有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不利于与以前所做结果的比较。
缺钙容易骨质疏松、腰酸背痛,很多人觉得不算是什么大病,但女性缺钙却容易患上糖尿病,美国塔夫茨-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的西奥斯博士等人在医学杂志《糖尿病治疗》上发表报告说,与一般人群相比,缺钙的女性得糖尿病的风险更大一些。 在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每隔2~4年对调查对象从食物和补充剂中摄入的维生素D和钙进行评估显示,钙摄入量最高的妇女比钙摄入量最低的妇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低21%. 缺钙的女性大都处在绝经期或产后的阶段,内分泌容易紊乱,使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影响。再加上此时的女性活动量明显减少,容易发胖,情绪又很不稳定,经常发火、烦躁,这些都是糖尿病诱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其实,钙在胰岛素的分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胰岛细胞的表面有个钙“通道”,体内充足的钙通过这个“通道”进入胰岛β细胞后,β细胞接受到钙才开始分泌胰岛素,钙就像胰岛素的“开关”一样。可见,如果缺钙势必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医学|教育网。 因此,处在这个时期的女性可别小看补钙的作用,在没有感到腰酸背痛、腿抽筋等缺钙的症状前,最好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以便确定补钙的
(一)血气检测数据的校验 血气酸碱分析仪检测的数据是否准确是判断酸碱紊乱的先决条件,为此,首先应核实血气分析报告单上的数据是否可靠。可以用H-H公式进行核实;pH=6.1+lg(【HCO3-】/PCO2×0.03),已知其中任意两个数据,即可计算出另一个数据。 (二)质量控制 目前使用的血气分析的参考试剂按基质不同分为水剂缓冲液、全血、血液基质、人造血氟碳化合物四种,使用最多的是水剂缓冲液,该质控物用安瓿封存,具有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 水剂质控物是用Na2HPO4、KH2PO4及NaHCO3配成不同的pH缓冲液,再与不同浓度的CO2和O2平衡,以提供pH、PCO2和PO2及其换算的参考值。加入防腐剂贮存,有高、正常、低三种水平规格,以三种颜色予以标记:酸血症、低氧血症为红色标记,碱血症、高氧血症为蓝色标记,正常酸碱水平为黄色标记。质控物数据由多种型号仪器的几个实验室反复多次测定,再取X±S而确定一个参考范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种或每批质物均附有规定参考数据,不能通用。 制控物用安瓿装,液体并未充满整支安瓿,因安瓿中一定会出现一个液相,一个气相。液相为水
男性,46岁,因满腹疼痛以急性腹膜炎入院。入院后作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粪常规、血气分析、肾功能检查确诊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诊开腹探查,术中发现弥漫性腹膜炎是阑尾脓肿破裂所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手术中切除阑尾,并作腹腔引流。术后病人胃肠减压五天后,又出现手麻、神志不清楚、血压下降、呼吸28次/分钟。化验检查血pH7.54、PCO26.44kPa、BE+10.6mmol/L、HCO3-40mmol/L、K+3.2mmol/L、Na+142mmol/L、Cl-105mmol/L,尿液pH呈酸性。诊断为低血钾性酸中毒。经补钾、生理盐水及多次补充新鲜血浆,症状明显好转,再次检验:血pH7.44、PCO2为5.7kPa、BE+3.0HCO3-28mmol/LK+4.2mmol/L、Na+148mmol/L、Cl-105mmol/L. 病案分析 该病人因较长时间减压,胃肠液丢失,尤其是K+的丢失过多,肾小管分泌K+减少,即K+-Na+交换减弱,而H+-Na+交换占优势,排H+过多,使血pH升高。同时又造成NaHCO3在血中增加,另外,该病人也有HCO3-的丢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K
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即pH值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其变动范围很小。血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机体每天在代谢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并不断地进入血液,都可能影响到血液的酸碱度,尽管如此,血液酸碱度仍恒定在pH7.35-7.45之间。健康机体是如此,在疾病过程中,人体仍是极力要使血液pH恒定在这狭小的范围内。之所以能使血液酸碱度如此稳定,是因为人体有一整套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首先依赖于血液内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并以一定的比例的缓冲体系来完成,而这种比例的恒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却又有赖于肺和肾等脏器的调节作用,把过剩的酸或碱给予消除,使体内酸碱度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机体这种调节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血液pH值在正常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障碍,均可使血浆中HCO3-与H2CO3浓度及其比值的变化超出正常范围而导致酸碱平衡紊乱如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各种疾患均有可能出现。
(一)溶液pH值 人体内的化学反应都是在体液中进行,不少化学反应受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任何溶液都有酸碱度,即使纯水也是一种微弱的电解质,因为纯水中亦有一小部分的水分子电离成H+和OH-保持电离平衡,不管H+浓度与OH-浓度如何改变,【H+】与【OH-】的乘积仍等于水的离子积常数Kw.也就是说,向纯水中加酸时,H+浓度增加多少倍,则OH-浓度就降低多少倍;反之,向纯水中加碱时,H+浓度降低多少倍,则OH-浓度就增加多少倍。所以,对某种水溶液,只要知道H+浓度就必然可以求出OH-浓度。习惯上采用H+浓度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纯水H+浓度为1×10-7mol/L,血液H+为3.98×10-8mmol/L.由于H+浓度太低,丹麦索楞逊于1909年首先使用H+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称为pH值; pH=-lg【H+】 用pH值表示溶液或血液酸碱度使用方便。 溶液pH值可利用比色法(如pH试纸)和电位法(如酸度汁)进行测定,前者一般可准确到0.2-0.3pH,后者精确度一般可达0.01-0.02pH单位。 (二)血液pH值及运算 血液pH之所以能恒定在较狭窄的正
(一)体液电解质分布及平衡 血浆中主要电解质有Na+、Cl-、K+.细胞间液是血浆的超滤液,其电解质成分和浓度与血浆极为相似,不同之处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细胞间液不含或仅含少量的蛋白质,由于蛋白质是大分子量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故血浆蛋白含量高于细胞间液。 由于测定细胞内电解质含量很困难,所以临床都以细胞外液的血浆或血清的电解质含量作为诊疗的参考依据。 细胞内液的电解质浓度是从肌肉活检或红细胞标本中测得,或以同位素示踪方法计算。细胞种类不同,其内电解质的种类及含量是有区别的。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阴离子是蛋白质和有机磷酸盐,而Na+、Cl-、HCO3-则很少。细胞内高K+和低Na+的维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是依赖细胞膜对这些离子的不同渗透性,而是依赖膜上的钠钾泵的主动转运。钠钾泵除了维持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外,还有助于肾的Na+和K+的转动,并在调节细胞内电解质的浓度方面起有重要的作用。 按Donnan平衡论,体液中阴离子总数应与阳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中性,往往是阴离子随阳离子总量的改变而变化,升高或降低阴离子以适应阳离子的改变。 血
体液平衡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必不可缺少的条件。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体液的正常平衡。 (一)口渴感觉调节 口渴感觉是机体对水需要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保护性生理机制。当机体缺水时,血浆和细胞间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视前区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口渴反射而思饮水。有人认为可能有渴感中枢,位于下丘脑,在调节渗透压感受器的附近。主要有效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用高渗盐水灌注山羊的渴感中枢部位,即可引起极度烦渴,大量喝水,直至产生严重水中毒;若破坏这一部分,渴感消失,则出现高渗性脱水。同时,渴感刺激也可引起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促使肾脏保留水分;反之,抑制渴感随即抑制分泌,引起水利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常总体液缩减1%-2%即可引起渴感。严重的水丢失超过钠的丧失,如沙漠中水源断绝、炎症影响水的摄入、尿崩症失水过多等均可引起明显的细胞脱水和渴感。当血容量降低到5%-10%,有效循环量明显减少,如出血、腹泻也可引起口渴感。口渴感觉调节机制如图5-3所示。 (二)激素调节 ⒈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ADH
HLA-D和DP位点的抗原须用细胞法分型进行鉴定,所以又称LD抗原(lymphocytedefinedantigen),其鉴定方法普遍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lymphocyteculture,MLC),也称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lymphocytereaction,MLR)。 1.试验方法将分离的反应细胞(通常是患者的淋巴细胞)与刺激细胞(通常是供者或已知的标准淋巴细胞)配制成1×106/ml浓度的悬液,各加0.2ml到反应管中;放置37℃和5%CO2环境下培养5~6天。培养结束后进行涂片染色,观察并计数转化的淋巴细胞;也可在培养结束前5~12小时加入3H-TdR,收获后用液体闪烁仪计数细胞的放射性。试验结果的常用表示方式是刺激指数(SI)。 MLC分为双向法和单向法。双向MLC是反应管中两种细胞都有应答能力,可以互为刺激细胞和反应细胞,试验结果是两种细胞反应之和。 SI=2×试验管cpm/(A对照cpm+B对照cpm) 双向MLC只能反映两种细胞间LD的差别,结果比较模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也不能做LD抗原的分型。单向MLC是将刺激细胞用丝裂霉素
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常见现象是血中Ch或TG升高,或者是各种脂蛋白水平异常增高。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类或几类浓度过高的现象。一般根据血浆(血清)外观、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以及血清脂蛋白含量将高脂蛋白血症进行分型。1967年Fredrickson将高脂血症分为六型,从生化及遗传角度考虑,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因为同一型高脂血症可有几种不同的基因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实践表明,这种分型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一直沿用至今。确认各种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时,一定要用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脂蛋白水平交叉检验,以求准确定型。因为任何一种高脂蛋白血症都有Ch、TG一项或两项指标同时升高即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出现。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实际上是同义词,而后者说明脂质代谢的病理变化更为确切。 从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原因分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原发性是遗传缺陷所致,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继发性是继发于许多疾病所致,如糖尿病、肾病等疾患可继发引起高脂血症。下面
茶碱通常制成氨茶碱等水溶性较高的盐类供药用,但在体内均解离出茶碱发挥作用,故不论何种制剂,TDM检测对象均为茶碱。下面以氨茶碱为代表讨论。 (一)药效学及血药浓度参考范围 茶碱可抑制细胞内磷酸二酯酶,使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产生的胞内信使物质cAMP分解代谢受阻而堆积,出现类似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样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等。此时,其他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样作用便成为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躁动、抽搐等中枢神经兴奋症状,以及多种心律失常及严重呕吐等毒性反应。茶碱的治疗作用、毒性反应与血药浓度关系密切。 茶碱的治疗血清浓度参考范围为儿童及成人10-20μg/ml,新生儿5-10μg/ml;最小中毒浓度参考值为成人20μg/ml,新生儿15μg/ml.其安全范围甚狭窄。 (二)药动学 氨茶碱口服后,茶碱可迅速而完全经胃肠道吸收,约2.5h达峰浓度。成人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茶碱血浆蛋白结合率约56%,可迅速在体内达分布平衡,但部分个体呈二室分布模型。成人表观分布容积约0.5L/kg,新生儿及早产儿增大。茶碱约90%由肝脏代谢,仅8%左
在单核吞噬细胞中生成的胆红素可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浆内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和运输。除白蛋白外,α1-球蛋白也可与胆红素结合。一般说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是可逆的。当血浆胆红素浓度正常时,1分子白蛋白通常结合1分子胆红素,而当血浆胆红素增多时则可结合2分子胆红素。正常成人每100ml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约为20-25mg,所以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潜力很大。由于胆红素与白蛋白较紧密地结合成复合体,一方面改变了胆红素的脂溶性,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它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致有大量游离胆红素进入组织细胞而产生毒性作用。据报道有一部分胆红素与白蛋白共价结合,可能是白蛋白分子中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与胆红素一个丙酸基的羧基形成酰胺键,在血中停滞时间长,称为δ-胆红素。δ-胆红素在肝细胞损伤及胆汁郁滞等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时出现,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可用离子交换柱层析法检测。 目前认为δ-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是: ①δ-胆红素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恢复期密切相关,恢复期总胆红素下降,尤其结合胆红素明显降低,而δ-胆红素的相对百分比却显著增高,最后达总
肝是人体内体积最大的实质性腺体,是具有重要而复杂的代谢功能的器官。它具有肝动脉和肝静脉双重的血液供应,且有肝静脉及胆道系统出肝,加上丰富的血窦及精巧的肝小叶结构,以及肝细胞中富含线粒体、内质网、核蛋白体和大量酶类,因而能完成复杂多样的代谢功能。 每个肝细胞平均约含400个线粒体,呈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线粒体与三羧酸循环、呼吸链及氧化磷酸化、脂肪酸的β-氧化及酮体生成、氨基酸的脱氨基、转氨基及尿素合成等有密切关系。线粒体对缺氧特别敏感,易于受损伤。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是合成各种蛋白质和酶类的场所,而滑面内质网则与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胆红素、激素、药物、染料及毒物等的生物转化有关。 溶酶体中含10余种水解酶类,它与肝细胞的溶解和坏死、胆红素的分泌以及胆褐素和铁颗粒的代谢有关,具有吞饮、储存、消化和运输细胞内代谢产物的作用。 高尔基复合体与分泌和排泄代谢产物及合成糖蛋白等有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人认为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毛细胆管构成肝细胞的胆汁分泌微小器官,在肝内胆汁淤积时其功能受到损害。 肝细胞的胞质中含有糖酵解、磷酸戊糖通路、氨基酸激活、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的多种酶类
抗心律失常药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改变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传导性、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等电生理特性,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显然,药物所致上述心肌电生理特性过度改变,将导致新的心律紊乱,因此这类药大多安全范围狭窄。由于心肌血液供应丰富,该类药血清浓度较能反映靶位浓度,并大多与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特别是心脏毒性相关。用本类药物治疗的疾病,往往存在循环、肝、肾功能改变,将对该类药的体内过程产生影响。而本类药中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的代谢物仍有药理活性,此外本类中某些药物代谢上存在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弱代谢型的遗传多态性(polymorphism)。基于上述原因,本类药物大多需进行TDM.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仅将该类药中目前公认应进行TDM的药物药动学参数、检测方法总结于表9-3,供参考。还应指出,某些情况下心电图对这类药物也为一有效监测手段,但不能替代TDM;反之,TDM的结果也应结合心电图改变及其他临床表现,作出解释和判断。 表9-3 需进行TDM的抗心律失常药药动学参数、血清浓度及检测方法 普鲁卡因胺 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