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色谱分析方法测定挥发性有机物常利用吹扫捕集技术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在吹扫和捕集技术中,测定挥发性有机物方法简单、适用。目前的主要改进是浓缩技术的应用,其已成为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在环境有机化学中,应用吹扫捕集技术分析挥发性有机物是应用最广泛的痕量分析方法。主要原因是它可用于各种样品中多种有机物的分析测定,迄今为止,它仍然是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之一。吹扫捕集方法可用于许多种样品基质分析,诸如:人血液中、消费商品中、废气废水和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还可用于测定药品中残存溶剂,分析饮用水中有机物等。吹扫捕集样品浓缩器工作步骤: ①分析物的提取――②吹扫状态(用惰性气体吹扫样品溶液,将挥发性有机物携带至冷阱,被冷阱中预装的吸附剂吸附,以达到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缩目的)――③分析物的传送――④吸附及解吸状态(冷阱被快速的加热,使已吸附的化合物被解吸出来)――⑤送到GC进样口,完成色谱进样任务每一步骤的技术要点: ① 各种规格的自动进样器(根据实验需求选用):样品数量,自动识别固体液体,称重等功能 ② 吹扫是否需要加热:红外加热 ③ 传送管路惰性处理 ④ 吸附时要低温环境,解吸
亲和层析法是利用生物大分子与某些对应的专一分子特异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离生物大分子的色谱方法,也叫做生物亲和或生物特异性亲和色谱。这种特异可逆结合的物质很多,见表6�3。如抗原与抗体、底物与酶、激素与受体等,他们间的这种特异亲和能力又叫亲和力。 亲和色谱中,一对互相识别的分子互称对方为配体,如激素可认为是受体的配体,受体也可以认为是激素的配体。 其他组分不产生这种专一性的结合,而直接流出色谱柱。然后,便可以利用洗脱剂将吸附在柱中的生物大分子洗脱下来。 亲和色谱法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而且色谱过程简单、快速,是一种理想的有效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手段。 (一)固相载体的选择 对于一个成功的亲和色谱分离来说,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选择合适的固体载体。一个理想的载体,首先它必须尽可能少地同被分离的物质进行相互作用,以避免非特异的吸附作用。因此,优先选用的是中性聚合物,例如,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其次,载体必须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即使在亲和剂键合在它的表面之后也必须保持这种特性。连接亲和剂的先决条件是有足够量的某些化学基团存在,这些基团在不影响载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批准由罗氏授权、上药集团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达菲”)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这标志着国产抗流感药物研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采用罗氏公司原产“达菲”作为对照药,通过比较两个产品所含活性成分的吸收程度和速度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确定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是否和原产“达菲”具有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将成为最终判定能否批准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生产的重要依据。 “达菲”是目前公认的比较有效的抗流感药物。为促进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早日实现产业化,在上药集团获得罗氏授权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次召集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制订药品注册的相关预案,包括现场考核、进口备案和样品检验等。根据上药集团研制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及时派出了专家组赴研制现场,调查药品研发情况,现场研究解决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非常重视防治禽流感药物的注册工作,将坚持按照“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的原则,以及《药品注册管
凝胶层析法(gel chromatography)也称分子筛层析法,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经过凝胶层析柱时,其中各组分按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技术。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样品回收率高,除常用于分离纯化蛋白质、核酸、多糖、激素等物质外,还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样品的脱盐和浓缩等。由于整个层析过程中一般不变换洗脱液,有如过滤一样,故又称凝胶过滤。 (一) 基本原理 凝胶是一种不带电荷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多孔网状结构、呈珠状颗粒的物质,每个颗粒的细微结构及筛孔的直径均匀一致,象筛子,直径大于孔径的分子将不能迸入凝胶内部,便直接沿凝胶颗粒的间隙流出,称为全排出。较小的分子在容纳它的空隙内,自由出入,造成在柱内保留时间长。这样,较大的分子先被洗脱下来,而较小的分子后被洗脱下来,从而达到相互分离的目的。洗脱时峰的位置和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有直接的定量关系。在一根凝胶柱中,颗粒间自由空间所含溶液的体积为外水体积V。不能进入凝胶孔径的那些大分子,当洗脱体积为V。时,出现洗脱峰。凝胶颗粒内部孔穴的总体积称为内水体积Vi ,能全部渗入凝胶的那些小分子,当洗脱体积为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又叫高压、高速、近代液相柱色谱,但常叫做高效液相色谱。它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建立的一个高效快速分离化合物的方法,只是到了70年代后期才广泛地用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面。在分离生物大分子时HPLC与经典的柱液相色谱比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分辨率高。一根长10cm的柱子可以分离十几种以上的物质。②速度快。物质的分离与纯化一般在1h内就可以完成,甚至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其流速一般为1~10ml/min或更高。③重复性好。HPLC在分析生物大分子时结果误差小于5%。④适用面广,灵活性强。几乎所有的生物大分子根据它们的性质差别(等电点、疏水性、相对分子质量、电荷分布等)都可以使用不同的HPLC方法进行分离提纯,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保持其高的生物学活性,且极易回收。⑤灵敏度高。HPLC已广泛采用高灵敏的检测器,加上仪器本身集分离和富集于一身,使生物大分子的最小检测下限非常低。这些HPLC特有的优点,使它在近年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面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HPLC在分离生物大
1、气相色谱法(GC)―gas chromatography用气体做为流动相的色法。 2、气液色谱法(GLC)―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 将固定液涂在载体上作为固定相的气相色谱法。 3、气固色谱法(GSC)―gas solid chromatography 用固体(一般指吸附剂)作固定相的气相色谱法。 4、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programmed temperature gas chromatography 色谱柱按照预定的程序连续地或分阶段地进升温的气相色谱法。 5、反应气相色谱法―re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试样以过色谱前、后的反应区进行化学反应的气相色谱法。 6、裂解气相色谱法―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 试样经过高温、激光、电弧等途径,裂解为较小分子后进入色谱柱的气相色谱法。 7、顶空报相色谱法―haed (应为head -编者注)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d在密闭的容器中与液体(或)固体)试样处于势力学平衡(应为热力学平衡 -编者注)状态的气相组分,
亲和色谱法 一、基本理论 (一)原理 在生物体内,许多大分子AKSJDHFKLSDFHKLSDJ具有与某些相对应的专一分子可逆结合的特性。例如抗原和抗体、酶和底物及辅酶、激素和受体、RNA和其互补的DNA等,都具有这种特性。生物分子之间这种特异的结合能力称为亲和力,根据生物分子间亲和吸附和解离的原理,建立起来的色谱法称亲色谱法。亲和色谱中两个进行专一结合的分子互称对方为配基。如抗原和抗体,抗原可认为是抗体的配基,反之抗体也可认为是抗原的配基。将一个水溶性配基在不伤害其生物学功能的情况下与水不溶性载体结合称为配基的固相化。亲和色谱法的基本过程是: 1.配基固相化。将与纯化对象有专一结合作用的物质,连接在水不溶性载体上,制成亲和吸附剂后装柱(称亲和性)。 2.亲和吸附。将含有纯化对象的混合物通过亲和柱,纯化对象吸附在柱上,其他物质流出色谱柱。 3.解吸附。用某种缓冲液或溶液通过亲和柱,把吸附在亲和柱上的欲纯化物质洗脱出来。 (二)应用范围 亲和色谱可用于下列生物体系: 酶:底物、抑制剂、辅酶
AgilentGC色谱柱应用范围及与其他公司GC色谱柱对照表 应用 Agilent 固定相 组成 极性 温度范围 (等温/程序升温) 相似固定相 键合相 胺类、烃类、杀虫剂、多氯联苯类(PCBS)、酚类、硫化物、调料和香料、酚类 HP-1 HP-1MS 二甲基聚硅氧烷 非极性 a:-60~325/350 b:-60~300/320 c:-60~260/280 DB-1,BP-1,SPB-1,GB-1, CP-Sil 5,007-1,RSL-150,Rtx-1,OV-1,SE-30 生物碱、药物、脂肪酸、 甲脂、卤代化合物痕量分析、半挥发性物质、农药 HP-5 HP-5MS (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 (5%)-二苯基(95%)-二甲基亚芳基硅氧烷共聚物 非极性 a:-60~325/350 b:-60~300/320 c:-60~260/280 DB-5,DB-5MS,DB-5.625,SPB-5,XTI-5,Mtx-5, SPB-5,GC-5,CP-Cil,8CB/MS,007-2,RSL-
相色谱的分离基本原理是什么? 1.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和解吸能力,或不同的吸附和脱附能力或其他亲和性能作用的差异。 2.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样品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受到各种作用力的作用,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 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基本部件包括5个组成部分。 1.气路系统;2.进样系统;3.分离系统;4.检测系统;5.记录系统。 简述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高分离效能; 2、高选择性; 3、高灵敏度; 4、快速; 5、应用广泛。 什么叫保留时间? 从进样开始至每个组分流出曲线达极大值所需的时间,可作为色谱峰位置的标志,此时间称为保留时间,用t表示。 什么是色谱图? 进样后色谱柱流出物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时间或载气流出气体积的叫曲线图称为色谱图。 什么是色谱峰?峰面积? 1、色谱柱流出组分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的微分曲线称为色谱峰。 2、出峰到峰回到基线所包围的面积,称为峰面积。 怎样测定载气流速? 高档色谱仪上均安装有自动测试装置,无自动测试装置可用皂膜流量计测,将皂膜流量计连接在测检测出口(也可将色谱柱与检测器断开皂
毛细管色谱柱最常用的是聚硅氧烷和聚乙二醇,另外还有一类是小的多孔粒子组成的聚合物或沸石(例如氧化铝、分子筛等)。 1、聚硅氧烷 聚硅氧烷由于其用途广泛、性能稳定性,是目前最常用的固定相。标准的聚硅氧烷是由许多单个的硅氧烷链接而成。每个硅原子与两个功能集团相连,最常见的功能集团为甲基和苯基,此外还有氰丙基和三氟丙基。这些功能集团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色谱柱固定相的性质。最基本的聚硅氧烷是由100%甲基取代的,相应的柱子牌号有:HP-1、BP-1、DB-1、SE-30等。若有其他取代基取代甲基时,该取代基的数量一般由一个百分数来表示。例如: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表示其包含有5%的苯基集团和95%的甲基集团(“二”是表示每个硅原子包含有两个特定集团)。相应的柱子牌号有:HP-5、BP-5、DB-5、SE-54等。如果甲基的百分数没有表征,则表示它们的含量是100%(如50%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表示甲基的含量为50%)。相应的柱子牌号有:HP-50+、BPX-200、DB-17等。 2、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是另外一类广泛应用的固定相。有些我们称之为“WAX”或“FFAP”
手性色谱柱(Chiral HPLC Columns)是由具有光学活性的单体,固定在硅胶或其它聚合物上制成手性固定相(Chiral Stationary Phases)。通过引入手性环境使对映异构体间呈现物理特征的差异,从而达到光学异构体拆分的目的。要实现手性识别,手性化合物分子与手性固定相之间至少存在三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氢键、偶级-偶级作用、π-π作用、静电作用、疏水作用或空间作用。手性分离效果是多种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相互作用通过影响包埋复合物的形成,特殊位点与分析物的键合等而改变手性分离结果。由于这种作用力较微弱,因此需要仔细调节、优化流动相和温度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在手性拆分中,温度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低温增加手性识别能力,但可能引起色谱峰变宽而导致分离变差。因此确定手性分析方法过程中要考虑柱温的影响,确定最优柱温。 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类似十八烷基键合硅胶(ODS)柱的普遍适用的手性柱。不同化学性质的异构体不得不采用不同类型的手性柱,而市售的手性色谱柱通常价格昂贵,因此如何根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选择适用的手性色谱柱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
一般,初次使用气相色谱仪的朋友对色谱柱不知怎样合理配置色谱柱,总希望柱子越多越好,盲目购置许多柱子或固定液、担体等,结果有许多闲置造成浪费。专家就此向大家推荐一些值得考虑的经验。 从多年的经验来谈起,一般准备几个柱子就基本可以解决各类气相色谱分析工作的要求,可优先选择固定液分别为SE-30(或者OV-101)、OV-17、PEG-20M、DEGS、FFAP的柱子各一个。对于填充柱,担体可选白色担体、红色担体(包括未酸洗、酸洗、硅烷化)、GDX系列(或者Porapak系列)三种,基本可以解决工作中绝大部分项目。 对柱子长短的选择:由于分辨率与柱长的平方根成正比。柱子长,则提高分辨率。一般来说:15m的短柱用于快速分离较简单的样品,也适于 快速成分扫描分析;30m的色谱柱是最常用的柱长,大多数分析在此长度的柱子上完成;50m、60m或更长的色谱柱用于分离比较复杂的样品。 对于口径的选择:柱径直接影响柱子的效率、保留特性和样品容量。小口径柱比大口径柱有更高柱效,但柱容量更小。 0.25mm:具有较高的柱效,柱容量较低。分离复杂样品较好。
研究目的 环境污染物的危害及其毒性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染物所处的化学形态。其中以气相色谱为主要分离方法的各种分析技术在环境样品形态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环境监测中最常用的分析仪器,气相色谱在挥发性有机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大气污染物检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多数实验室所用的气相色谱仪只适于常温以上操作,对于分子量较低的气体或强挥发性有机金属污染物(常温下是气体或BP低于50℃),如(CH3)nMX2-n (n=1,2;M=Hg,Se,X=H,Cl),(CH3)nMX4-n,(n=1,2,3,4,M=Sn,Pb,Ge,X=H,Cl)以及各种金属氢化物等直接色谱进样难以与溶剂以及其他类似的化合物分离,很难进行有效的富集,同时也缺乏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解决强挥发性金属氢化物和甲基化产物的气相色谱分离问题途径之一是发展低温色谱分离技术。在低温状态下,固定液与分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导致色谱保留行为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提高分辨率,实现分离的目的。 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气相色谱的生产技术和水平从整体上处于比较成熟时期,各种低温色谱预处理装置已
1. 使检测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检测器灯能量应达到预定的要求;检测池清洁,否则将影响信噪比。 2. 选择合适检测波长。尽量选择被测物吸收最大、杂质吸收最小的检测波长。 3. 选择合适溶剂(当用低波长检测时)。当检测波长低于205nm时,不可用甲醇作流动相。水和乙腈比较适于低波长检测。 4. 提高检测器时间常数,但此法会损失分辩率。 5. 使用洗脱能力低的溶剂溶解样品,使样品可以在分离过程中在线富集。若使用洗脱能力较强的溶剂溶解样品,会加快样品在分离过程中的扩散,可能使峰形变形,信噪比降低。 6. 降低柱体积 ― 如使用小内径的色谱柱,以提高灵敏度,但要注意克服柱外扩散效应。使用小内径的色谱柱会使用较小的流速,相当于样品在溶剂量较少的情况下被检测,提高了信噪比,从而改善了质量灵敏度。 7. 使用高灵敏度检测器 ― 如质谱、荧光或电化学检测器 8. 选择好的色谱柱。好的色谱柱会获得对称的峰形,提高峰高,增加信噪比。若原来的色谱柱拖尾,相应峰高会降低,好色谱柱的优势更为明显。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是九十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新型的、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无需有机溶剂,操作也很简便。该技术使用的是一支携带方便的萃取器,适于室内使用和野外的现场取样分析,也易于进行自动操作。这对样品数量多、操作周期短的常规分析极为重要,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对提高方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在一个简单过程中同时完成了取样、萃取和富集,是对液体样品中痕量有机污染物萃取方面的重要贡献。 SPME基本原理 SPME方法包括吸附和解吸两步。吸附过程中待测物在样品及石英纤维萃取头外涂渍的固定相液膜中平衡分配,遵循相似相溶原理。这一步主要是物理吸附过程,可快速达到平衡。如果使用液态聚合物涂层,当单组分单相体系达到平衡时,涂层上吸附的待测物的量与样品中待测物浓度线性相关。解吸过程随SPME后续分离手段的不同而不同。对于气相色谱(GC),萃取纤维插入进样口后进行热解吸,而对于液相色谱(LC),则是通过溶剂进行洗脱。 SPME有两种萃取方式,一种是将萃取纤维直接暴露在样品中的直接萃取法,适于分析气体
一般的说,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这些方法一般都有独立的方法原理及理论基础。 仪器分析的分类 1.光分析法 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 特征的信号,仅通过测量电磁幅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射,衍射,偏振等)。 光谱法则是以光的吸收,发射和拉曼散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光谱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多,是主要的光分析方法。 2. 电分析化学方法 以电讯号作为计量关系的一类方法, 主要有五大类: 电导、 电位、 电解、 库仑及伏安。 3. 色谱法 是一类分离分析方法, 主要有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4.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① 质谱, ② 热分析,③ 放射分析 一.原子光谱的产生 原子的核外电子一般处在基态运动,当获取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寿命小于10-8 s),迅速回到基态时,就要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若此能量以光的形式出显,既得到发射光谱。 激发电位: 从低能级
研究背景 室温离子液体(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常被简称为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仅由离子组成的物质,组成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一般为有机阳离子(如烷基咪唑阳离子、烷基吡啶阳离子、烷基季铵离子、烷基季�离子等),阴离子可为无机阴离子或有机阴离子(如[PF6]-、[BF4]-、[AlCl4]-、[CF3SO3]-等)。自1914年发现第一个离子液体―硝基乙胺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这段时间,离子液体在许多领域的研究都呈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这与离子液体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较传统的液态物质相比,离子液体具有以下几个无与伦比的优势:(1)几乎没有蒸气压,不易挥发,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2)具有较大的稳定温度范围(-100-200ºC),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及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口;(3)通过阴阳离子的设计可调节其对无机物、水、有机物及聚合物的溶解性,并且其酸度可调至超酸性,因此可通过一定的阴阳离子的组合设计构筑“需求特定”或“量体裁衣”的离子液体。目前应用较多的一些领域主要有:催化和有机合
1 微波萃取机理 微波萃取的机理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微波辐射过程是高频电磁波穿透萃取介质,到达物料的内部维管束和腺胞系统。由于吸收微波能,细胞内部温度迅速上升,使其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承受能力,细胞破裂。细胞内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萃取介质捕获并溶解。通过进一步过滤和分离,便获得萃取物料。 另一方面,微波所产生的电磁场加速被萃取部分成分向萃取溶剂界面扩散速率,用水作溶剂时,在微波场下,水分子高速转动成为激发态,这是一种高能量不稳定状态,或者水分子汽化,加强萃取组分的驱动力;或者水分子本身释放能量回到基态,所释放的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分子,加速其热运动,缩短萃取组分的分子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萃取溶剂界面的时间,从而使萃取速率提高数倍,同时还降低了萃取温度,最大限度保证萃取的质量。 还有的文献是这样描述的:由于微波的频率与分子转动的频率相关连,所以微波能是一种由离子迁移和偶极子转动引起分子运动的非离子化辐射能。当它作用于分子上时,促进了分子的转动运动,分子若此时具有一定的极性,便在微波电磁场作用下产生瞬时极化,并以2.45亿次/秒的速度做极性变换运动,从而产生键的振动、撕
层析法又称色谱法。是一种现代的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法。 在成品纯度检验和混合物分离方面应用广泛。中药化学有效成分分析中,一些基本母核相同而结构略有不同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中,色谱法优势明显。 色谱法:用于成品纯度检验及混合物分离。适于分离结构近似物质。 层析法的分类: (1)根据原理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电泳法等。 (2)根据操作形式层析G分在这副表情一样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其分离的一种分离法。也分为薄层层析、纸层析和柱层析。薄层层析英文名为(thin layer chromatogram),缩写为TLC,纸层析英文名为(paper chromatogram),缩写为PC、柱层析英文名为(columniation chromatogram),缩写为CC. (3)根据流动相状态的不同,分为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固定相的不同,可将色谱再细分为液-液、液�固;气-液、气-固色谱。 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目前在化学、化工、医药、生化、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但能进行混合物的分离,还能对成品纯度进行检查。适
薄层层析(TLC) 薄层层析是将吸附剂或者支持剂(有时加入固化剂)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上,形成薄层。把欲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上,然后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由于层析在薄层上进行故而得名。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薄层层析可以分为两类:用吸附剂铺成的薄层所进行的层析为吸附薄层层析;用纤维素粉、硅胶、硅藻土为支持剂铺成的薄层,属于分配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中以吸附薄层为多用,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 吸附TLC→固定相为吸附剂→氧化铝、硅胶。(较多用) TLC→{ 分配TLC→固定相为液态(水)→固定相吸苷在支持剂上。 (一)吸附薄层的基本原理: 吸附薄层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各成分吸附能力不同,及展开剂对它们的解吸附能力的不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 吸附作用主要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