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基础知识之实验常用大小鼠
北京永欣康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实验动物小课堂开课啦~~
来源:
1921年立特(Little)用艾比·拉特洛坡(Abby Lathrop)的小鼠株,雌鼠57号与雄鼠52号交配而得C57BL,将毛色呈黑色的进行固定,培育成的产物。1937年Little将维持的C57BL第六组亚系定名为C57BL/6,将第十组亚系定名为C57BL/10,继而分别维持至今。1985年从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引引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2001年从美国再次引种。
应用:
是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品系。心肌梗死模型、糖病模型、肾衰模型等等多种模型构建,或单克隆、多克隆抗体制备。
(1) 心血管研究:饮食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
(2) 发育生物学研究:眼部缺陷、淋巴组织缺陷、造血缺陷、骨骼缺陷;
(3) 糖尿病和肥胖症研究:高血糖(饮食诱导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与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4) 血液学研究:造血缺陷、免疫,炎症和自身免疫研究、淋巴组织缺陷、造血发育;
(5) 遗传学研究:突变和转基因、转基因小鼠生产;
(6) 免疫研究:炎症和自身免疫研究;
(7) 传染病研究:沙门氏菌、结核病;
(8) 感觉神经研究:眼部缺陷;
(9) 神经学研究:行为和学习缺陷、听觉缺陷、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
我们一般C57BL鼠进行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心肌缺血在灌注模型以及TAC(缩窄主动脉弓)模型。
ApoE基因敲除小鼠是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制备的具有3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的小鼠模型。ApoE小鼠模型表现出异常高血脂症状,在3月龄时即出现动脉脂肪堆积;17月龄时小鼠脑内将出现脂瘤性纤维瘤;学习记忆能力出现障碍;其与CHD、高脂血症、脑梗塞、AD及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相关
应用:
一般用APOE鼠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学研究。
来源:
1913年,贝格(Bagg)从美国商人欧希尔(Ohio)处购得的白化小鼠原种,以群内方法繁殖。麦克·多威尔(MacDowell)在1923年开始作近交系培育,至1932年达26代,命名为BALB/c品系。安德尔文特(Andervont)等人使BALB/c广为传播和应用。1985年我国从美国NIH引进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为BALB/c第180代。
主要特性:
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但用乳腺肿瘤病毒诱发时发病率高;卵巢、肾上腺和肺的肿瘤在该小鼠有一定的发生率。
②易患慢性肺炎。
③对放射线甚为敏感。
④与其他近交系相比,肝、脾与体重的比值较大。20月龄的雄鼠脾脏有淀粉样变。
⑤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鼠心脏有病变,雌雄鼠均有动脉硬化。
⑥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补体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对利什曼原虫属、立克次氏体和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应用:
Balb/C是另外一种广泛使用的实验小鼠。这个品系具有白化、免疫缺陷的特征,是一个近交品系。Balb/C是一种极为温顺的品种,有着易于繁殖和雌雄体重差异小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Balb/C对致癌物极其敏感,常用于肺癌、肾癌等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另外,对BALB/c品系注射矿物油可迅速引发浆细胞瘤,该品系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BALB/c小鼠在癌症治疗和免疫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来源:
C57BL/6J经过敲除Leptin受体基因,纯合子失去生育能力
特点:
易肥胖,体重增长快,活动减少;血脂高;幼年时血糖和胰岛素增长不明显,后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上升;相对于野生型小鼠,db/db小鼠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脂肪细胞也有所增加。
用途:
T2D型糖尿病模型,应用于糖尿病的药物筛选、肥胖症的生理生化指标及药物治疗等的研究
来源:
1973年丹麦的C.W.Friis在BALB/c近交系小鼠中发现自发性突变的无毛小鼠,该突变小鼠胸腺发育不良,免疫T细胞缺失,而培育成了BALB/c-nu。
应用:
常用于免疫学、肿瘤学、毒理学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研究:
皮肤病学研究:皮毛结构缺陷
免疫和炎症研究:免疫缺陷(T细胞缺乏);
胸腺研究;
研究工具:癌症研究(异种移植、荷瘤实验,是最常用于肿瘤移植的动物)。
01、SD大鼠
来源:
1925年Robert W.Dawley将一只杂种雄性和一只雌性Wistar大鼠交配,得到该品系;
特征:
产仔多,生殖力强,生长发育较Wistar快;抗病能力强,尤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强;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低;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应用: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模型、肾切5/6模型、大鼠TAC模型、药物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等一些模型制备。
来源:
1907年Wistar大鼠由美国费城Wistar研究所培育而成。特征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Wistar大鼠性情温顺,性周期稳定,早熟多产,平均每窝产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乳腺癌发病率很低,对传染病抵抗力强。属于封闭群动物。
特征:
该群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敏感,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自发性肿瘤发生率低;较适合于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应激反应灵敏,常用于神经、内分泌实验研究。同时还用于药物、肿瘤、传染病、关节炎、肝外科等领域的研究。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历史最长的大鼠品系。易于饲养繁殖。10周龄时雄鼠体重可达280~300g,雌鼠达170-260g。性情温顺。目前各地饲养的Wisstar大鼠的遗传状况差异较大。
应用: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模型、肾切5/6模型、大鼠TAC模型、药物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等一些模型制备。
来源:
裸大鼠由英国罗威特(ROWett研究所在1953年首先发现,基因符号为mu,但在开放系统环境下仅仅维持了15-16代。1975年再次发现纯合子裸大鼠(mu/mu),证实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983年引人我国。
特征:
①躯干部被毛稀少,头部、四肢和尾根部毛较多。2-6同龄期间皮肤上有棕色鳞片状物,随后变得光滑。繁殖方法采用纯合型雄鼠与杂合型雌鼠交配,可获得1/2纯合型裸大鼠仔。仔鼠4周左右断乳,发育相对缓慢,体重约为正常大鼠的70%,在SPF环境下可活1-1·5年。因免疫力低下易患呼吸道疾病。②免疫学特性为先天无胸腺、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同种或异种皮肤移植生长期达3-4月以上。对结核菌素无迟发性变态反应,血中未测出IgM及IgG,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为阴性。B淋巴细胞功能一般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可能与干扰素水平有关。
应用:
裸大鼠主要用于多种肿瘤移植研究。
来源:
GK大鼠在1975年日本东北大学所发现,1994年在丹麦Aarhus University Hospital 获得该品系,M&BA/S 在1997年从Aarhus 获得,2005年Taconic进行了大鼠的胚胎移植。
特征:
(1)GK大鼠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非肥胖模型,II型糖尿病。具有人类糖尿病的代谢,内分泌和血管疾病,雄性大约在14-16周龄时出现II型糖尿病,特点包括:高血糖、体内有受损分泌胰岛素的反应葡萄糖、孤立的胰腺细胞、肝和外周胰岛素抵抗和多尿症。
(2)晚期并发症。比如相关文献所描述的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
(3)性成熟:雌鼠大约在8-10周、雄鼠大约在10-12周。妊娠期:大约在21-23天。离乳期:大约在28天。
应用:
GK大鼠模型适用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胰岛素抵抗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