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现在发生信 SCI 比的就是课题设计!4 方面经验分享...
科研论文时间
一提到生信课题,大家深感最困难的就是生信分析,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不会 R 语言(Python),所以我学不会。但,一篇生信 SCI,最难的真的只是生信分析么?那为何那么多会代码的,分析出图了,也准备好了生信 SCI,却屡投不中?
生信 SCI,核心不该是 SCI 么?(发 SCI 是核心目的,生信分析跟做实验出数据的手段一样,是出数据的一种方法而已)
一篇 SCI 最关键的,最难的开端,不正是一个好的课题么?生信 SCI 也不过是 Figures 是由生信分析产出的数据,对应的基础 SCI,Figures 是实验产出的而已。当然,这也是生信 SCI 相比基础科研进度快的地方。
既然核心都是一个好的课题,那生信 SCI 的课题该怎么设计呢?由于生信既可以用于临床大数据挖掘,也可以用于基础数据挖掘,所以,回归课题设计的几个核心要素来评估:创新性、可行性、分析流程图、临床意义、逻辑性。
一、创新性
结合现有课题的研究进展,PubMed 检索相关文献,分析对比其他已发表 SCI,本课题是否具备创新性?那如何才算比较具有创新性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1. 人无我有
别人都没研究过的课题,那创新性是非常大的,不过这种并不代表就能确定下课题,因为别人没发表的可能原因:
1)别人没发现这个点,你发现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2)别人发现了,数据不好,课题作废;
3)别人发现了,正在发表的路上等等情况,不一定就是第一种情况。
2. 人有我优
PubMed 检索发现类似的课题有人发过了。当然,发表不能太多,如果本身研究已经很多,分析的比较透彻了,那你再想分析出点个性化,创新难度会大很多。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别人的文献都认真读一遍,看他们都集中分析在什么点,对比自己的课题,哪些重复,哪些缺,哪些是我们独有的,进行设计点的调整。
相比其他类型的 SCI,其实生信 SCI 对于课题创新性的要求会稍微高一些,因为大部分都是基于数据分析,如果分析的点都一样的话,课题内容是很容易「重复」的。
There is nothing novel in this study. This study can not be published as a research study in this journal. 前期课题设计的创新性要充分调研,一定要避免这样的结果。
3. 小结:
小结下创新点的评估:
1)PubMed 检索研究的不多,检索量<100 的,相对创新性会高一些。检索为 0 的要仔细考量下可行性的问题,而且也要考虑后期 SCI 的写作,检索为 0 的对应写作参考文献引用都缺来源。
2)定课题前充分阅读已发表文献,找到我们课题独特创新点所在,当然这个创新点要有临床意义。
二、可行性
评估本课题是否可以出比较理想的结果?对应产出结果的步骤,有无对应数据可供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否趋势一致,还是自相矛盾?该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资源是否丰富,可以组成一篇比较完整的 SCI 故事?
1. 有无数据可分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信 SCI 的大前提自然是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数据,比如测序 or 芯片数据。
2. 初步分析的结果是否良好?
比如趋势一致。生信分析的结果间有差异甚至相左,结果 1 和结果 2 自相矛盾,你很难判断以哪个为准更具有说服力。
3. 分析数据量。
毕竟是组成一篇 SCI,需要的 Figures 大概 6-8 个,能否分析出足够的数据量?
三、工具介绍
再给大家介绍课题设计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
分析思路流程图(flow chart / workflow),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一般 IF 高一点的文章会配有分析思路流程图,这个是能帮审稿人快速理解课题逻辑和对应核心内容,做的好是非常加印象分的。
当然,这个流程图不是一开始课题设计马上就能画的这么详细的,一开始设计只能大概地定框架,后续随着分析再往框架里填充细节,根据结果再调整框架等等。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一般是等全部数据分析完毕后,再回头把 Figure 1 的 Flowchart 再充分完善细节。有的为了美观还会把部分分析结果的缩小图附上(如上图所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献同样如此,多看别人发表的高分生信 SCI,充分思考他们的分析思路(无流程图的可以自己理解文章后自己作图),然后用来借鉴自己的课题上。
科研需要积累,课题设计更需要积累,Flowchart 的思考整理,是个很好的锻炼课题设计的方法。
四、注意要点
1. 课题设计还需要注意是否有临床意义。
其实,不论什么课题都要结合临床意义或者说实用性,若无研究意义,无足够的立题依据,那这课题纯粹自 High 了。
审稿人后期也会 Argue 的,到时说出:In this paper, some results seem meaningless... 会比较尴尬。
课题设计需要对应结果支持,不论是结果还是课题本身,都要有足够的临床意义。
2. 还要注意,是否前期定下课题后,课题就一定能进展顺利呢?那不是的。
生信分析是需要边分析边调整分析思路,对应课题设计也很有可能是需要微调的,而且调整的过程一定要注意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果之间的逻辑性串联。
However, its design still need logical consistency. 这部分逻辑性的把握是需要有经验,并且对生信结果的解读能力是过关的,才能把结果间的逻辑顺序很好的串起来,出一篇完整的 SCI 故事。
希望大家设计课题的时候,对这 4 方面多多把握。课题设计是需要综合衡量,不断调整,是需要科研积累的过程。希望大家都能早日顺利的发表属于自己的生信 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