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发色剂

互联网

1884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与食品中某些成分作用,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这类物质称为发色剂或呈色剂。能促使发色的物质称为发色助剂。

在肉类腌制中最常用的发色剂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发色助剂为 L- 抗坏血酸(即 VC )、 L- 抗坏血酸钠及烟酰胺(即 VPP )等。

为了使肉制品呈鲜艳的红色,在加工过程中多添加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混合盐。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会生成亚硝酸。一般屠宰后的肉困含乳酸, pH 约在 5.6 5.8 的范围,所以不需外加酸即可生成亚硝酸,其反应为

亚硝酸很不稳定,即使在常温下也可分解产生 NO

3HNO 2 HNO 3 2NO H2 2 O

NO 会很快与肌红蛋白( Mb )反应生成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

Mb NO=MbNO

硝酸是氧化剂,它能把 NO 氧化,因而抑制了亚硝基肌红蛋白的生成。同时也使部分肌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因此,在使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同时并用 L- 抗坏血酸、 L- 抗坏血酸钠等还原性物质,可以防止肌红蛋白的氧化,同时它们还可以把氧化型的褐色高铁肌红蛋白还原为红色的还原型肌红蛋白,以助发色。若 L- 抗坏血酸与烟酰胺并用,则发色效果更好,并保持长时间不褪色。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对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有一定的作用,其效果受 pH 值的影响。尤其是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亚硝酸盐对提高腌肉的风味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亚硝酸与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仲胺反应生成亚硝胺,例如 HNO2 与二甲基(仲)胺反应生成二甲基亚硝胺的反应式可表示为:

与胺也有同样的反应。亚硝胺从动物试验证明有很强的致癌性。虽然还没有直接的论据证实由于食品中存在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仲胺而引起人类致癌。但是从食品卫生的角度出发,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加工肉制品时应严格控制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的使用量(我国规定 NaNO 3 的最大用量为 0.5g kg NaNO 2 的用量为 0.15g kg ,肉制品中的残留量,以 HNO 2 计不得超过 0.03g kg )。

美国国际毒性研究中心的化学家发现 ,用微波炉烧腌肉,既能保留腌肉津津有味的特点,又无致癌的亚硝胺产生。其原因是微波炉中的腌肉温度没有达到亚硝酸盐转变成亚硝胺反应的最低温度 185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