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Ⅲ 动物生活史观察
互联网
附录Ⅲ 动物生活史观察
一 家蚕的生活史观察
(一)目的
通过饲养家蚕,初步掌握家蚕的饲养技术;观察家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的形态特征;以了解昆虫的生活史和全变态发育过程。
(二)内容
1.家蚕卵的孵化
2.各龄幼虫的饲养,形态特征与行为的观察和记录。
3.蚕蛹、蚕蛾的形态特征及其繁殖行为的观察和记录。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蚕种,即蚕卵,可以向蚕种场购买。
桑叶、棉纸、硬纸盒(或其他容器)、放大镜、稻草、白纸、剪刀等。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实验开始前必须用漂白粉澄清液将实验室及饲养用具彻底消毒;饲养过程中须保证桑叶新鲜、嫩绿、干燥且无残留农药;实验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1~3龄蚕为30℃,4~5龄25℃)、湿度(1、2龄蚕80%~85%;3龄75%~80%,4、5龄70%~75%)。注意仿除鼠、蝇、蚊等敌害。
1.蚕种的孵化:春季桑树发芽长出枝叶后,即可着手蚕种孵化:将蚕种放在垫有白纸的硬纸盒内,在室温下孵化(22~25℃),约10天左右,就可孵出小蚕(即1龄蚕),形似蚂蚁,俗称蚁蚕。
2.蚁蚕的收养与观察:在蚁蚕孵出前,将棉纸盖在蚕卵上,并在棉纸上撒些切细的桑叶,利用蚁蚕的趋食性,引诱蚁蚕爬上棉纸的下表面。即可收集蚁蚕。当蚁蚕数量较多时,可分装入几个纸盒内饲养。饲养中应经常观察,及时饲喂桑叶。
蚁蚕的形态、习性:刚孵出的蚁蚕,长约3mm,体黑色多毛,前半部较粗。蚁蚕一出卵壳便能爬行,并啃食桑叶。
眠蚕和起蚕:数日后,蚕的皮肤绷紧发亮,食欲减退,进而停止运动和进食,体前半部向上昂起,好似睡眠一样。入眠1~2天后,新皮长成,蜕去旧皮,逐渐恢复活动并开始进食。
3.2~4龄蚕的饲养与观察:1龄蚕蜕皮后成为2龄蚕。蚕体明显长大,桑叶饲喂量亦需相应增加,并应定时去除粪便和桑叶残渣。一段时间后,幼蚕便可再次蜕皮。每蜕一次皮,便增加1龄,身体相应长大。选取3龄以上的大蚕,在解剖镜或放大镜下进行观察。
蚕的形态:体长圆筒形,分头、胸、腹3部分。
(1)头部:很小,上方有1对触角,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
(2)胸部:3个体节组成,各具1对胸足。进食时,胸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3)腹部:10个体节组成,第3、4、5、6节各生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10节有1对尾足,可用以挟持他物,固着身体。第8节背面,生有一尖形肉质突起,称尾角。
(4)气孔: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8节每节两侧各生有1个气门,是呼吸器官(气管)的开口。
4.熟蚕的管理:蚕进入5龄后约1个星期,便停止进食,并开始吐丝。这时可在纸盒内放些麦草或稻草,让熟蚕依附吐丝结茧。
5.吐丝结茧:蚕在稻草上选择适当位置后,便开始吐丝结茧。由吐丝孔中吐出的透明液滴粘附在稻草上,此时立即摆动头部,使半液态的液滴被拉成细丝并凝固成为蚕丝。蚕的头部不停地作“S”形或“8”字形摆动。随着丝的不断分泌,逐渐结成椭圆型的蚕茧,将自身包裹在内。
6.化蛹过程的观察:蚕开始结茧的2~3天后,剪开茧,将吐尽丝的蚕暴露出来观察。
随着蚕丝吐尽,蚕体渐渐缩短;腹足、尾角萎缩,腹部前弯、僵卧不动。接着胸背前端出现“T”形裂缝,腹部蠕动,蜕去旧皮,成为蛹。
蛹粗短,纺锤形;触角、复眼、翅等明显可见;腹足、尾角消失;从第2~7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7.羽化过程:蛹经10天左右,颜色逐渐增深至黑褐色。随后,胸部背面出现裂缝,不久,蚕蛾从裂缝中钻出。
刚羽化的蚕蛾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口器退化,不进食;有翅,但飞翔能力完全退化;雌蛾触角灰色,栉齿状,腹部肥大;雄蛾触角黑色,羽毛状,腹部狭长;羽化不久就交配、产卵,产卵可延续2~3天。
由上述过程可见,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属完全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