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溶酶体(lysosome)

互联网

7358

   位于细胞质内、被单位膜包围、呈球形的细胞器。其大小随细胞类型不同而异,直径为 0.2至数微米。已知溶酶体内含 50余种酸性水解酶(如脂酶、蛋白质水解酶、硫酸酯酶等)。它广泛存在于动物、原生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有类似溶酶体的细胞器。通常将溶酶体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一般认为,溶酶体酶在粗糙型内质网中合成,被运输至高尔基体经加工包装后,从高尔基体扁平膜囊分泌面(亦称反面、成熟面)出芽脱落,形成内含溶酶体酶类的小泡(即初级溶酶体),与胞内体( endosome)或吞噬泡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亦称消化泡),进行消化作用。现已提出另一见解,即不赋予初级与次级溶酶体之概念,将溶酶体前体( prelysosome)称为内溶酶体( endolysosome)。物质在其中已开始消化,但主要消化过程在溶酶体中。根据溶酶体作用物的来源,将次级溶酶体分为:( 1)异生性溶酶体( het- erolysosome),系指不能透过质膜的大分子溶液或病毒、细菌等,前者通过胞饮作用(其中也包括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形成的胞饮泡(或胞内体),后者通过吞噬作用形成的吞噬泡,分别与初级溶酶体(或内溶酶体)融合后形成次级溶酶体(或溶酶体)。( 2)自生性溶酶体( autolysosome)或自噬溶酶体( autophagolyso- some),系指包围了部分被损伤或衰老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碎片等)的自体吞噬体( autophagosome)与初级溶酶体(或内溶酶体)融合后形成的次级溶酶体。其消化的物质是内源性的。内含不能被消化的残留物质的次级溶酶体被称为残留小体。残留物质有的可排出,有的长期贮留在细胞内不被排出。溶酶体在细胞内消化中起关键作用,被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糖等通过溶酶体膜进入细胞质,参加正常细胞代谢被吸收利用。此外,通过异体吞噬作用消化分解细菌、病原体等,故具有防御功能;通过自体吞噬作用,以自身物质作为营养,应付外界不利条件,避免自身永久性伤亡;通过自溶作用( autolysis)清除发育过程中退化细胞、器官及死亡细胞,保证细胞正常生长与发育。精子顶体是特化的溶酶体,通过释放内部消化酶,清除卵细胞的外被与附着的滤泡细胞,卵细胞与精子质膜相互融合,使精子进入卵细胞完成受精。已知 40余种疾病与溶酶体中缺乏某种酶有关,如先天性储积病等;又如矽肺的形成、类风湿关节炎等与溶酶体膜损伤、溶酶体中酶释放有关。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