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潜能 biotic potential
互联网
亦称增殖潜力。根据查普曼(R.N.Chapman,1931)的定义,是生物靠繁殖而延续下去,系数量增殖的种的固有性质,并分为生殖能力(reproductivepotential)和个体维持能力(survival potential)。此外,把妨碍繁殖能力的生物环境因素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的抑制作用的总和称为环境阻力(environmen- tal resistance)。他指出,环境阻力为零的理想条件下的绝对生物潜能(absolute biotic potential)实际上是测不到的,因此可以特定环境条件下得到的相对生物潜能(partial biotic potential)为基准,从预期个体数与实测个体数的差来测得环境阻力。以后高斯(G.F.Gause,1934)在种群成长的逻辑斯谛理论中,设内在自然增加率r为潜能,以不能实现的比例1-(K-N)/K为环境阻力。也有人认为,由于内在自然增加率是随环境条件而变化的,所以把理想条件下可获得的最大的r(=r max )看做是潜能,它与实际个体数的瞬间增加率之差估为环境阻力(E.P.Odum,1953)。此外,茨沃尔弗尔(W.Zwolfer,1932)研究了昆虫个体数的变化,设某代个体数Ni与下一代个体数Ni +1 之间有
的关系,则每只雌的最高产卵数e与种群中雌的比例f/(f+m)之积就是潜能,W是环境阻力。可见自查普曼提出这个名词以来,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存在各种见解,但大多是以较笼统的意义来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