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寄生变形虫

互联网

1932

   原生动物门,肉足纲,变形虫目中的一些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在人体或牛、马、羊、猪、犬、猫、兔、鼠类等体内,鸡、鸭、蛙、爬虫类和昆虫等也有变形虫寄生。多寄生在消化道中,体内无伸缩泡,包囊形成很普遍,有的种类危害严重。寄生在人体肠内的痢疾内变形虫(Entamoeba histolytica),于1875年发现,滋养体分大小二型,大型滋养体生活在大肠粘膜下层,直径20~30微米,内外质分界明显,外质透明,约占体积的1/3;内质浓密,呈颗粒状。小型滋养体平均只有13微米,以细菌为食。内质和外质分界不明显,外质只见于伪足部分,内质中无吞入的红细胞,有食物泡。当寄主的抵抗力降低时,小滋养体分泌溶组织酶,破坏肠粘膜,侵入粘膜下层,转变为大滋养体。病人有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大便带血有脓,因其破坏肠壁所致,一般称阿米巴痢疾。大滋养体也可经血管入肝,引起肝脓肿。寄主健康正常时,肠内的小滋养体伪足消失,活动力减低,体表分泌一壳,形成包囊,囊内虫体的细胞核一般分裂二次,形成4个核。包囊随粪便排出。包囊为感染阶段,人误食后,在肠中,包囊内的变形虫由于消化液的作用和虫体的活动,由囊壁逸出,每个核外被一部分细胞质,形成4个小滋养体。小滋养体可行分裂生殖,过一个时期又可形成包囊。大滋养体不能形成包囊。结肠变形虫(E.coli),在构造上与痢疾内变形虫非常相似,但内外质分界不明显,内质中无吞入的红细胞。结肠变形虫在大肠内生活,不使人致病。也可形成包囊,正常的囊内含8个细胞核。齿龈变形虫(E.gingiralis),该虫于1849年于俄国发现,是人体内最早发现的变形虫。体小,直径6~20微米,寄生在人的口腔内齿龈组织中,不形成包囊,为直接感染。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