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杜鹃花科(Ericaceae)

互联网

1444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较大的 1科,木本植物,大多常绿,少数落叶,陆生或附生。不具托叶。叶互生或轮生(中国不产),全缘或有锯齿,不分裂。花两性,辐射对称或略微两侧对称,单生或通常组成总状、圆锥状或伞形花序;花萼通常 5裂,宿存;花冠通常鲜艳合瓣(稀离瓣), 5裂或 4 6 8裂;雄蕊为花冠裂片数的 2倍,稀同数或更多, 1轮、稀 2轮排列,花丝分离,花药 2室,背部有时有芒状或距状附属物,内向顶孔开裂,稀纵长缝裂,花粉粒为四分体;通常有泌蜜的花盘;子房上位或下位, 4 5室,稀 6 20室,中轴胎座,花柱单一,柱头头状,有粘性且突出于花药之上。蒴果、浆果或核果。种子小,锯屑状或小粒状,胚圆柱形,胚乳丰富。本科植物普遍出现内生菌根,即由藻菌纲的一些真菌侵入根毛所形成的一种结构,菌丝体可达内皮层。这种真菌和高等植物的共生现象,常常成为杜鹃花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本科染色体数目 x=11 12 13 24 26 36 44,而以 x=12 13为常见。本科所含属、种数各分类学家划分的差异甚大,有划分为 50 1350种;也有划分为 125 3500种。广布于南、北半球的温带,也位于热带山区,少数环北极或北极分布,极少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中国有 17 650种左右,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云南、四川、西藏最为丰富。中国无特有属,但多特有种。

  本科植物大多适应于气候温凉、空气湿润、土壤偏酸的生境,极少也生长于石灰岩地区,在全世界许多具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方往往成片生长,组成植被的优势成分,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特殊景观,如以本科植物占据灌木层优势的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的冰沼植被;欧洲大西洋沿岸的欧石南灌木群落。本科植物多生于山地森林,兼有陆生和附生,相当多的种类分布树线以上,形成高山植被,少数种类在低海拔地区,有些生于近海地方或附生于红树林。由于本科中许多植物的喜阳生态和对贫瘠、酸性或缺乏土壤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常成为先锋植物或构成向阳地方、火烧迹地的次生植被。 本科的化学成分可分为 4类:①多酚类化合物和丹宁,普遍存在的是白花色苷( leucoanthocyanin)、黄酮醇( flavonol)、儿茶酸( catechin)、没食子鞣质( gallotannis)、逆没食子鞣质( ellagitannin)、缩合鞣质( condensedtannis)等;②三萜类化合物,如游离的熊果酸( ursolic acid);③二萜类化合物,是本科为人熟知的有毒成分,常见毒素有木藜芦毒素 -Ⅰ( andromedotoxin = grayanotoxin-Ⅰ)、去乙酰基梫木毒素( desacetylandromedotoxin = graynotoxin-Ⅲ)、去乙酰基脱水梫木毒素( desacetylanhydroandromedotoxin = graynotoxin-Ⅱ)等,均存在于杜鹃属、马醉木属、木藜芦属、珍珠花属及 Kalmia Andrormeda Chamaeda-phne Pernettya等属内,但越橘亚科( Vaccinioideae)内尚未发现;④在一些植物内含有挥发油。

  本科中有不少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如杜鹃属、树萝卜属、吊钟花属等;许多种杜鹃的木材材质致密,可作工艺用材;杜鹃属、白珠树属有些种类可提取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用于医药工业和香料工业。

  本科地区常见种有:杜香产北欧、中欧、澳大利亚东北部。中国东北产宽叶杜香,生于湿草地或水甸子。为灌木,幼枝密被锈色绒毛,叶狭线形;长 1 5厘米,宽 1.5 12毫米,下面密被锈绒毛,花白色,花冠 5裂,裂片分离。 岩须生于中国西南部高山。为常绿半灌木,叶覆瓦状排列,披针状长圆形,花单生于叶腋,白色,下垂。在高纬度地区如北美,常见用于庭园观赏。 吊钟花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为落叶或半落叶灌木,叶互生,椭圆形,全缘,聚生枝顶,花下垂,数朵成伞形花序,花冠宽钟状,长 1厘米,粉红或红色。观赏植物。 马醉木分布中国东部。为常绿灌木,叶被针形,聚生枝顶,总状花序数枝簇生枝顶,长 8 12厘米,花冠坛状,白色 。枝叶或花粉均有毒。同属植物含梫木毒素( amdromedotoxine)和马醉木毒素( asebotoxin),能引起人、畜中毒。 珍珠花又误称南烛,广布于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和台湾省,延展中南半岛至东喜马拉雅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坛状,白色,偏向下。中国本草学书籍记载的古代南烛的原植物为越橘属的乌饭树。 欧石南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和欧洲西南部。为灌木或小乔木,叶长 3 5毫米,线形, 3 4枚轮生,花白色,聚为圆锥花序。根可制烟斗。 越橘产中国东北北部、东部以及朝鲜、蒙古、苏联、北欧、北美。生于高山针叶林内。为常绿小灌木,有长的地下茎,叶椭圆形或倒卵形,花序短,总状,花冠钟状,白色或淡红色,浆果球形,红色,直径可达 1厘米。果酸甜可食,也用制果酱;叶药用,作尿道消毒剂。

植物学家对杜鹃花科的界线和分类系统曾提出过不同的主张。如 J D.胡克( 1876)、 O.德鲁德( 1897)、 H.梅尔希奥( 1964)、 L.沃森( 1965)、 P F.史蒂文斯( 1971)等人,都提出过不同的分类系统,而由 O.德鲁德提出的系统通常为后人所采纳或以此为修订基础,把本科分为 4个亚科 67属;①杜鹃亚科( Rhododendroideae),含 3个族;②草莓树亚科( Arbu toideae),含 3个族;③越橘亚科( Vaccinioideae),含 2个旅;④欧石南亚科( Ericoi-deae),含 2个族。 J D.胡克、 J.哈钦森( 1925)等人还主张把鹿蹄草科( Pyrolaceae)归在本科内作为鹿蹄草族( Py-roleae),近代有人从化学分类的角度也支持这个观点;他们并依据子房下位的特征主张成立越橘科。

  本科与山茶科有演化上的关系,但它们之间在植物化学方面却较少相似性。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