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

互联网

2392

   ①植物对昼夜相对长度的反应。美国的加纳尔(W.W.Garner)和阿兰德(H.A.Allard)于1920年通过对烟草及大豆开花的观察首先提出。他们指出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除开花外,块根、块茎的形成,叶的脱落和芽的休眠等也受到光周期(指一天中白昼与黑夜的相对长度)的控制。②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光周期现象是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在赤道附近,昼夜各为12小时,一年中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昼长在春分以后逐渐延长,并且延长时间随纬度加高而增加。夏至以后,中纬度地区昼长渐渐缩短,到冬至最短。两极地区则有半年白昼半年黑夜的交替。按开花与光照的关系,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前者要求经历一段白昼长于某一临界值,后者要求经历白昼短于某一临界值。鸟兽的繁殖也有类似光周期现象,例如鹿、羊等秋季交配(短日照),而鼠、鼬和许多鸣禽春季交配(长日照)。现知动物的季节性迁徙、换羽、换毛、休眠、滞育等的启动,多与光周期有关。掌握光照与生物的光周期现象关系的规律,就有可能利用人工光照控制生物的光周期现象。例如黑鼬在3~8月繁殖,秋冬季停止。若在10到1月,人工光照额外延长数小时,就能使其性腺发育、进行繁殖。生物为什么选择光(光周期)这个信号作为启动繁殖等生理机制的“触发器”呢,一般认为光照周期有规律性,比以温度、降水等外界因子为信号更可靠,所以在长期进化中具选择优越性。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