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维生素D vitamin D

互联网

1336

   抗佝偻病的脂溶性维生素,巳知有 D1 D2 D3 D4 D5 等数种,但实际上主要有 D2 D3 M种。( 1)维生素 D2 C28 H44 O,也称钙化甾醇( calc-iferol),和 visterol,但统一称为麦角钙化甾醇( ergocaleiferol)。是由紫外线照射植物性固醇的麦角固醇(维生素原)而获得的。最大吸收在 264.5毫微米。( 2)维生素 D3 C27 H44 O,称胆钙化甾醇( cholecal-ciferol),由紫外线照射动物性固醇 7-脱氢固醇(维生素原)而获得。最大吸收在 264.5毫微米。( 3)其它的维生素 D。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时其变化过程有下列几个阶段:麦角固醇→甾光醇( lumisterol)→连甾醇( tachysterol)→麦角钙化甾醇( D2 )→毒甾醇( toxisterol)→过照甾醇( suprasterol)Ⅰ、Ⅱ。由 A Windaus等最早作为 D物质被分离出的是上述甾光醇与 D2 的混合结晶,命名为 D1 。另外对于像麦角固醇、 7-脱氢胆固醇等那样具有固醇核而侧链不同的物质,作为维生素原的效果已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由 22-脱氢麦角固醇、 7-脱氢谷固醇产生的 D4 D5 具有活性。不过生物学效果都比 D2 D3 弱。食品中 D的含量在鱼的肝脏中特别多,动物脏器、卵黄、奶油等含量也很丰富植物性食品中几乎没有,但作为维生素原麦角、蘑菇中含有麦角固醇。 D有促进肠内钙的吸收,调节血液中钙的含量。缺乏 D会引起生长障碍,成为佝偻病发生的原因。患者首先出现血液中磷酸酶含量增加,接着血液中无机磷酸含量下降。维生素 D被羟基( OH)化,形成羟基维生素 D 1.25—或 25—),具有生理活性。认为维生素 D与碱性磷酸酶一起存在,就能分解体内的有机磷酸,引起无机磷和钙离子的增加,而有促进骨骼钙的沉积作用。因此, D也被用于血液中由于钙含量降低而引起的幼儿手足抽搐的治疗。生物学的定量法,是用具有 Ca P=4.5 1的比例且不含 D的饲料喂养幼小的白鼠,使之患佝偻病,然后再进行检查,观察治疗和预防效果的程度。化学方面没有太好的有效方法,有测定 265毫微米的最大吸收或把 D溶于 SbCl3 的氯仿溶液中,再加入乙酰氨,使之显出黄色(在 500毫微米)后进行定量比色。但特异性都较差。 1国际单位( IU)相当于 0.025微克 D3 结晶。 D2 D3 对于鼠的抗佝偻病效应方面具有相同的活性。人的日需要量在幼儿少年时期为 300 400IU,孕妇,哺乳期妇女为 400 800IU。在治疗中如大量使用,会引起过剩症的障碍,故需要控制在 1天为 500 1500IU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