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稳态──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教学设计
互联网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知道);
(2)体温的调节(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通过阿蒙森(Roald Amundsen l872—1928)征服南极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勇气。
3.能力方面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绘制直观图;培养化繁为简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仪(将所用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放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思路
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体温测量开始,以不断地设疑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将问题与学生的答案写在纸上,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视觉刺激。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记录,一方面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语言中枢以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设疑,由学生经讨论后解疑。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索的过程,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作业,完成下表。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
<center> <table> <tbody> <tr> <td> <p> <font>成员</font></p> </td> <td> <p> <font>年龄</font></p> </td> <td> <p> <font>6:00</font></p> </td> <td> <p> <font>9:00</font></p> </td> <td> <p> <font>12:00</font></p> </td> <td> <p> <font>15:00</font></p> </td> <td> <p> <font>18:00</font></p> </td> <td> <p> <font>21:00</font></p> </td> <td> <p> <font>睡前</font></p> </td> <td> <p> <font>平均温度</font></p> </td> </tr> <tr> <td> <p> <font>母亲</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r> <tr> <td> <p> <font>父亲</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r> <tr> <td> <p> <font>自己</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r> <tr> <td> <p> <font>结论</font></p> </td> <td> <p> <font> </font></p> </td> </tr> </tbody> </table> </center>一、引言
1910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12)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11年12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12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资料来自: http://www.wst.net.cn)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
二、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投射在大屏幕上)
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