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简介 教学过程
互联网
753
一、课前准备
由于本课时的内容是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属于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问题,所以教材中的大量内容是基因工程发展近几年的成果,相对其他章节来讲该内容比较新颖和超前,而且该内容是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其内容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变化。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手段,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不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本课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尝试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充分的准备。
1.教师准备:
(1)教师设计并参与制作计算机教学课件,在校园网上制作网页,查找大量资料,完善网页内容,建立内容丰富的“基因工程知识资源库”。
(2)熟练计算机系统、课件等的操作,为教学做好准备。
2.学生准备:
(1)学生预习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宏观的了解。
(2)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看书、看报及看电视,收集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的资料或信息,也可以走访有关的专家学者了解该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专家学者做有关基因工程知识的讲座。
(3)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本课进行做准备。
二、具体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1)教师活动:辅导学生操作计算机进入校园网并找到相关的网页,浏览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2)学生活动:进入相关的网页,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浏览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进入学习情境。
2.确定课题:
(1)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研究的子课题:
①在医药卫生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应用和前景?
②在农吐业和食品工业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应用和前景?
③在环境保护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应用和前景?
④你想像中未来的基因工程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2)学生活动:学生按照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兴趣爱好在教师时协调下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确定一个子课题作为本组研究和讨论的中心内容,并且各小组研究的子课题内容不能重复。
3.自主探究:
(1)教师活动: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在学生上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①在信息技术上,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浏览、搜索和网上交流讨论。
②在学生交流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
(2)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子课题的内容在网上搜索有关资料信息,同时可以将课前收集准备的有关资料在组内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将信息归纳、整理,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将知识内化;通过组内的交流和讨论,全组成员形成共识,将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的归纳总结,并可在网上公布。
4.交流协作:
(1)教师活动:
①组织4个小组进行组间交流,在参与交流的同时,对交流进行点评、导拨,以确保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②在交流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打破组的界限使同学们各抒己见。
③在交流和讨论中,教师可以将有代表性的学生网页,在学生发言时进行切换,供全体学生交流。
(2)学生活动:各小组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并学会利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外显化。在讨论交流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同学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应。
5.归纳总结:
(1)教师活动:将学生对基因工程成果与发展前景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成板书(屏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2)学生活动:通过本课的学习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学到了方法,调动了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本课知识体系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进行自我评价。
要点提示
1.由于本节的内容信息量大、专业术语较多,在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地质疑引导学生的思维,将复杂的知识简化,让学生直观地、自然地接受本节的知识。
2.本节的内容涉及的概念和名称较多,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本节知识中出现的概念,名称进行比较加以区别。例如,基因工程的概念、目的基因的概念、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的区别,重组质粒与重组DNA分子的区别,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的区别等。
3.在教学中应搞好组织工作,处理好各种媒体的使用,做到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处理好学生的讨论,交流与操作的关系,掌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布,做到心中有数。
4.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对于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教师在其中只作为教学的指导者,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学过程要体现主体性和科学性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原则,使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整个探究中,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
5.在知识内容方面,由于本节的知识较抽象,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相关的网页,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教师与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使用基础,才能上好本课。
6.本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层次是了解水平,教师可以适当的将课本的知识延伸,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归纳、协作能力。但是教师在适当扩充延伸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本课知识点的掌握。
由于本课时的内容是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属于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问题,所以教材中的大量内容是基因工程发展近几年的成果,相对其他章节来讲该内容比较新颖和超前,而且该内容是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其内容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变化。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手段,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不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本课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尝试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充分的准备。
1.教师准备:
(1)教师设计并参与制作计算机教学课件,在校园网上制作网页,查找大量资料,完善网页内容,建立内容丰富的“基因工程知识资源库”。
(2)熟练计算机系统、课件等的操作,为教学做好准备。
2.学生准备:
(1)学生预习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宏观的了解。
(2)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看书、看报及看电视,收集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的资料或信息,也可以走访有关的专家学者了解该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专家学者做有关基因工程知识的讲座。
(3)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本课进行做准备。
二、具体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1)教师活动:辅导学生操作计算机进入校园网并找到相关的网页,浏览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2)学生活动:进入相关的网页,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浏览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进入学习情境。
2.确定课题:
(1)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研究的子课题:
①在医药卫生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应用和前景?
②在农吐业和食品工业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应用和前景?
③在环境保护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应用和前景?
④你想像中未来的基因工程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2)学生活动:学生按照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兴趣爱好在教师时协调下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确定一个子课题作为本组研究和讨论的中心内容,并且各小组研究的子课题内容不能重复。
3.自主探究:
(1)教师活动: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在学生上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①在信息技术上,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浏览、搜索和网上交流讨论。
②在学生交流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
(2)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子课题的内容在网上搜索有关资料信息,同时可以将课前收集准备的有关资料在组内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将信息归纳、整理,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将知识内化;通过组内的交流和讨论,全组成员形成共识,将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的归纳总结,并可在网上公布。
4.交流协作:
(1)教师活动:
①组织4个小组进行组间交流,在参与交流的同时,对交流进行点评、导拨,以确保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②在交流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打破组的界限使同学们各抒己见。
③在交流和讨论中,教师可以将有代表性的学生网页,在学生发言时进行切换,供全体学生交流。
(2)学生活动:各小组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并学会利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外显化。在讨论交流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同学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应。
5.归纳总结:
(1)教师活动:将学生对基因工程成果与发展前景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成板书(屏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2)学生活动:通过本课的学习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学到了方法,调动了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本课知识体系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进行自我评价。
要点提示
1.由于本节的内容信息量大、专业术语较多,在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地质疑引导学生的思维,将复杂的知识简化,让学生直观地、自然地接受本节的知识。
2.本节的内容涉及的概念和名称较多,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本节知识中出现的概念,名称进行比较加以区别。例如,基因工程的概念、目的基因的概念、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的区别,重组质粒与重组DNA分子的区别,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的区别等。
3.在教学中应搞好组织工作,处理好各种媒体的使用,做到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处理好学生的讨论,交流与操作的关系,掌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布,做到心中有数。
4.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对于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教师在其中只作为教学的指导者,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学过程要体现主体性和科学性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原则,使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整个探究中,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
5.在知识内容方面,由于本节的知识较抽象,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相关的网页,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教师与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使用基础,才能上好本课。
6.本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层次是了解水平,教师可以适当的将课本的知识延伸,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归纳、协作能力。但是教师在适当扩充延伸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本课知识点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