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护与安全制度
互联网
1147
1 目的:实验室伤害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感染主要是由于人为失误﹑不良实验技术以及
仪器
使用不当造成的。为避免或尽量减少这类常见问题,预防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感染和防止交叉污染,保证工作人员健康和实验室安全运作,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
3 职责: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生物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作。
4 定义:实验室生物污染的途径包括:空气传播(临床标本中的污染源在空气中传播)、直接传播(工作中偶然针刺,碎玻璃划伤直接传染)、皮肤粘膜接触(临床标本中的感染源通过破损皮肤粘膜接触造成的感染)。
5 一般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5.1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应操作程序。
5.2 阅读各种试剂使用、 仪器 操作的常规和注意事项,并按常规进行工作。
5.3 任何时候做实验时都要穿工作服,并且不能将工作服穿出实验室外;在使用 生物 的或有毒物质时要戴合适的手套;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定期去除污染。
5.4 一旦发生 生物 安全事件,应立即请科室负责人及上级领导采取抢救措施,努力挽回损失,同时立即口头报告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并根据具体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5 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5.5.1 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
5.5.2 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
5.5.3 有固定皮下注射针头的注射器不能够用于移液。
5.6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与皮肤和眼睛的接触
5.6.1 微生物操作中释放的较大粒子和液滴(直径大于5μm)会迅速沉降到工作台面和操作者的手上,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须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
5.6.2 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包括实验室的冰箱和雪柜);在实验室里时,嘴里不应有东西(如钢笔、铅笔、口香糖);不在实验室化妆;不在实验室内配带隐型眼镜。
5.6.3 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5.6.4 在用过化学物品、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物品、接触过动物后洗手;离开实验室前洗手;
5.7 血液血清的分离
5.7.1 操作时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
5.7.2 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血液和血清小心吸取,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
5.7.3 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5.7.4 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标本。
5.8 离心机的使用
5.8.1 离心管 和盛放离心标本的容器应由厚壁玻璃制成,或为塑料制品;在使用前检查是否破损;用于离心的试管和标本容器应当始终牢固盖紧。
5.8.2 使用固定角离心转子时,不能将 离心管 装得过满,否则会导致漏液。
5.8.3 试验后检查 离心机 内转子部位的腔壁是否被污染或弄脏,如污染明显,应重新评估离心操作规范。
5.9 冰箱、 低温冰箱 的使用
5.9.1 对存有感染性物质或可疑有感染性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冰箱、 低温冰箱 期除霜和清洁,清理时应戴厚橡胶手套并进行面部防护,清理后要对内表面进行消毒。
5.9.2 储存在冰箱内的所有容器应当清楚地标明内装物品的科学名称、储存日期和储存者的姓名。未标明的或废旧物品应当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处理。
5.9.3 除非有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溶液。冰箱门上应注明这一点。
6 实验室安全培训:每一个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就要接受正规的安全培训,以后每年要强化一次。训练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6.1 认识危险:化学、物理和生物的危险物。
6.2 控制危险:个人操作的规范性,化学物、设备的正确使用、标本的正确处理。
7 消毒和去污染措施:
7.1 实验室清洁、消毒按照“实验室清洁消毒制度”执行。
7.2 实验室生物污染物处理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执行。
8 生物安全警告标记:必须采用通用的警告标志系统明确标识装有危险生物制品的容器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在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存放血液和其它有潜在传染性物品的冰箱、以及处理尖锐物品的容器上,所贴的标签应标明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
9 引用表格及文件:
9.1 WHO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
3 职责: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生物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作。
4 定义:实验室生物污染的途径包括:空气传播(临床标本中的污染源在空气中传播)、直接传播(工作中偶然针刺,碎玻璃划伤直接传染)、皮肤粘膜接触(临床标本中的感染源通过破损皮肤粘膜接触造成的感染)。
5 一般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5.1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应操作程序。
5.2 阅读各种试剂使用、 仪器 操作的常规和注意事项,并按常规进行工作。
5.3 任何时候做实验时都要穿工作服,并且不能将工作服穿出实验室外;在使用 生物 的或有毒物质时要戴合适的手套;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定期去除污染。
5.4 一旦发生 生物 安全事件,应立即请科室负责人及上级领导采取抢救措施,努力挽回损失,同时立即口头报告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并根据具体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5 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5.5.1 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
5.5.2 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
5.5.3 有固定皮下注射针头的注射器不能够用于移液。
5.6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与皮肤和眼睛的接触
5.6.1 微生物操作中释放的较大粒子和液滴(直径大于5μm)会迅速沉降到工作台面和操作者的手上,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须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
5.6.2 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包括实验室的冰箱和雪柜);在实验室里时,嘴里不应有东西(如钢笔、铅笔、口香糖);不在实验室化妆;不在实验室内配带隐型眼镜。
5.6.3 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5.6.4 在用过化学物品、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物品、接触过动物后洗手;离开实验室前洗手;
5.7 血液血清的分离
5.7.1 操作时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
5.7.2 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血液和血清小心吸取,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
5.7.3 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5.7.4 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标本。
5.8 离心机的使用
5.8.1 离心管 和盛放离心标本的容器应由厚壁玻璃制成,或为塑料制品;在使用前检查是否破损;用于离心的试管和标本容器应当始终牢固盖紧。
5.8.2 使用固定角离心转子时,不能将 离心管 装得过满,否则会导致漏液。
5.8.3 试验后检查 离心机 内转子部位的腔壁是否被污染或弄脏,如污染明显,应重新评估离心操作规范。
5.9 冰箱、 低温冰箱 的使用
5.9.1 对存有感染性物质或可疑有感染性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冰箱、 低温冰箱 期除霜和清洁,清理时应戴厚橡胶手套并进行面部防护,清理后要对内表面进行消毒。
5.9.2 储存在冰箱内的所有容器应当清楚地标明内装物品的科学名称、储存日期和储存者的姓名。未标明的或废旧物品应当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处理。
5.9.3 除非有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溶液。冰箱门上应注明这一点。
6 实验室安全培训:每一个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就要接受正规的安全培训,以后每年要强化一次。训练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6.1 认识危险:化学、物理和生物的危险物。
6.2 控制危险:个人操作的规范性,化学物、设备的正确使用、标本的正确处理。
7 消毒和去污染措施:
7.1 实验室清洁、消毒按照“实验室清洁消毒制度”执行。
7.2 实验室生物污染物处理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执行。
8 生物安全警告标记:必须采用通用的警告标志系统明确标识装有危险生物制品的容器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在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存放血液和其它有潜在传染性物品的冰箱、以及处理尖锐物品的容器上,所贴的标签应标明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
9 引用表格及文件:
9.1 WHO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