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动物的剖检术式
互联网
3019
尸体剖检在实际的运用中是将剖检与检查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即边剖检边检查。在此为了教给初学者一个紧促而连续的剖检方法,故将剖检术式与检查方法分开叙述。
尸体剖检时常根据动物的种类不同,而术式也有一定的差异,分别介绍如下:
1 马骡尸体剖检术式 马骡的尸体剖检术式是具有代表性的剖检术式,其他大小动物的剖检术式,均可在此基础上演变。
(1)剥皮 为了检查皮下的病理变化并利用皮革,死于非传染病的家畜,一般在剖开体腔前均先剥皮,但死于传染病的动物,为了防止病原扩散,一般不予剥皮。
剥皮时尸体多取仰卧位。其方法是:先由下颌间隙至腹部正中线以直线切开皮肤,切至脐部时向左右分为两线,绕开乳房或阴茎,然后又汇合为一条线止于尾根部。尾部一般不剥皮,仅在尾根部切开腹侧皮肤,于第一尾椎或第三至第四尾椎处切断椎间软骨,使尾部连在皮肤上,然后剥四肢的皮肤。四肢剥皮时,多先从球节作一环行切线,沿腱切开皮肤。前肢至腕关节,后肢至跗关节,在此处切线转向四肢内侧与腹正中线重相交(见图3-1)。头部剥皮时可先在口轮和眼轮周围作环状切线,然后由下颌间隙正中线开始向两侧剥开皮肤,外耳部连在皮上一并剥离。
虽然剥皮时的切线先由下颌间隙至尾根的正中切线,但剥皮的顺序一般却先从四肢开始,之后,再由左右侧胸腹壁的两侧剥至背正中线。剥皮时,多以右手持刀,左手拉紧皮肤,刀刃轻切向皮肤与皮下织相结合处,只切割皮下组织,不要使过多的皮肌和皮下脂肪附于皮上,也不要割破皮肤。
(2)切离前后肢 剥皮后,为了便于采出脏器的操作,通常采用尸体的右侧卧位。切离前肢时先沿肩胛骨前缘切断臂头肌和颈斜方肌;再在肩胛骨的后缘切断背阔肌;在肩肿软骨部切断胸斜方肌;最后将前肢向上牵引,由肩胛骨内侧切断胸前浅肌、胸前深肌、血管、神经下锯肌和菱形肌等,即可取下前肢。后肢的切离可在股骨大转子部切断臀浅肌的肌膜,臀中肌和臀深肌的肌腹;股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再将后肢向背侧牵引,再由内侧切断股内侧肌群(股薄肌、内收肌等)和髋关节的圆韧带与副韧带即可取下后肢。
(3)腹腔脏器的采出 切开腹腔,先将睾丸或乳房从腹壁上切离,继之从肷窝部沿肋弓至剑状软骨部作以弧形切线,再从肷窝至耻骨部做一直行切线,即可打开腹腔。切开腹腔的方法是:用刀先将腹壁的肌层和脂肪层切开,暴露出腹膜,再用刀尖将腹膜切一小口,将左手食指和中指插入腹腔内,手指的背面向腹内弯曲,使肠管和腹膜之间有一空隙,刀尖夹于两手指间,刀刃向上,沿上述弧形切线滑切至剑状软骨部;此后,左手伸入肤窝的切口内,将腹壁提起,右手持刀,以刀刃的后三分之一小心地将腹肌和腹膜一起切开,一直切至耻骨部。这样就打开了腹腔,暴露出腹腔脏器。
肠管的采出 采出肠管的顺序是:小肠、小结肠、大结肠和盲肠,其方法如下。
小肠的采出:第一步,用两手握住大结肠的骨盆曲部,向腹腔外前方引出大结肠(可将骨盆曲引放至前肢后部),露出结肠动、静脉。第二步,将小结肠全部拿出,置于腹腔外脊侧,使小结肠前部的十二指肠结肠韧带显露出来(见图3-2)。第三步,剥离十二指肠结肠韧带,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作二重结扎,并在结扎之间切断空肠。然后用左手抓住空肠的断端,向自己的身前外方牵引,使肠系膜保持紧张状态,接着右手持刀从空肠断端开始,靠近肠系膜约2cm处切断肠系膜,直到回盲系膜处再进行二重结扎,并从中间切断,全部小肠即可采出(见图3-3)。
小结肠的采出 先将小结肠还于腹腔内,再将直肠内的粪球向前方挤压,并从直肠的起始部切断,然后,左手抓住小结肠断端向前方牵引,右手持刀切断后肠系膜,于胃状膨大部附近作二重结扎,切断小结肠后取出。大结肠和盲肠的采出:先用手触模前肠系膜动脉根,检查有无寄生虫性动脉瘤。之后,将上、下结肠动脉和中盲肠动脉及侧盲肠动脉自肠壁上分离出来,在距前肠系膜动脉根约30cm处切断。然后将断端交由助手牵引,术者用左手握住小结肠断端向自身的外前方牵引,用右手剥离附着于大结肠胃状膨大部和盲肠底部的胰脏,并将胃状膨大部、盲肠底部和背部联结的结缔组织充分剥离,即可将大结肠和盲肠全部采出(见图3-4)。
脾脏的采出 左手抓住脾头向外牵引,使其各部的韧带保持紧张,右手持刀切断脾肾韧带、脾膈韧带、脾胃韧带和脾门部的动、静脉,即可将脾与大网膜一同取出。注意:当脾脏有明显病变时则应在采取肠管之前将脾采出。
胃和十二指肠的采出 采取胃和十二指肠之前,若发现胰管和胆管有异常,则应将胃、十二指肠、胰脏和肝脏一同采出;尚无异常,则从膈的食管裂孔切开膈肌,抓住食管用力向腹腔内牵引并切断,再切断胃肝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右肾韧带、输胆管和胰管等,即可取出胃和十二指肠。
胰脏和肝脏的采出 胰脏可从左叶开始逐渐切离;或将胰脏附于肝门部与肝脏一同采出;也可随腔动脉和肠系膜一道取出。
尸体剖检时常根据动物的种类不同,而术式也有一定的差异,分别介绍如下:
1 马骡尸体剖检术式 马骡的尸体剖检术式是具有代表性的剖检术式,其他大小动物的剖检术式,均可在此基础上演变。
(1)剥皮 为了检查皮下的病理变化并利用皮革,死于非传染病的家畜,一般在剖开体腔前均先剥皮,但死于传染病的动物,为了防止病原扩散,一般不予剥皮。
剥皮时尸体多取仰卧位。其方法是:先由下颌间隙至腹部正中线以直线切开皮肤,切至脐部时向左右分为两线,绕开乳房或阴茎,然后又汇合为一条线止于尾根部。尾部一般不剥皮,仅在尾根部切开腹侧皮肤,于第一尾椎或第三至第四尾椎处切断椎间软骨,使尾部连在皮肤上,然后剥四肢的皮肤。四肢剥皮时,多先从球节作一环行切线,沿腱切开皮肤。前肢至腕关节,后肢至跗关节,在此处切线转向四肢内侧与腹正中线重相交(见图3-1)。头部剥皮时可先在口轮和眼轮周围作环状切线,然后由下颌间隙正中线开始向两侧剥开皮肤,外耳部连在皮上一并剥离。
虽然剥皮时的切线先由下颌间隙至尾根的正中切线,但剥皮的顺序一般却先从四肢开始,之后,再由左右侧胸腹壁的两侧剥至背正中线。剥皮时,多以右手持刀,左手拉紧皮肤,刀刃轻切向皮肤与皮下织相结合处,只切割皮下组织,不要使过多的皮肌和皮下脂肪附于皮上,也不要割破皮肤。
(2)切离前后肢 剥皮后,为了便于采出脏器的操作,通常采用尸体的右侧卧位。切离前肢时先沿肩胛骨前缘切断臂头肌和颈斜方肌;再在肩胛骨的后缘切断背阔肌;在肩肿软骨部切断胸斜方肌;最后将前肢向上牵引,由肩胛骨内侧切断胸前浅肌、胸前深肌、血管、神经下锯肌和菱形肌等,即可取下前肢。后肢的切离可在股骨大转子部切断臀浅肌的肌膜,臀中肌和臀深肌的肌腹;股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再将后肢向背侧牵引,再由内侧切断股内侧肌群(股薄肌、内收肌等)和髋关节的圆韧带与副韧带即可取下后肢。
(3)腹腔脏器的采出 切开腹腔,先将睾丸或乳房从腹壁上切离,继之从肷窝部沿肋弓至剑状软骨部作以弧形切线,再从肷窝至耻骨部做一直行切线,即可打开腹腔。切开腹腔的方法是:用刀先将腹壁的肌层和脂肪层切开,暴露出腹膜,再用刀尖将腹膜切一小口,将左手食指和中指插入腹腔内,手指的背面向腹内弯曲,使肠管和腹膜之间有一空隙,刀尖夹于两手指间,刀刃向上,沿上述弧形切线滑切至剑状软骨部;此后,左手伸入肤窝的切口内,将腹壁提起,右手持刀,以刀刃的后三分之一小心地将腹肌和腹膜一起切开,一直切至耻骨部。这样就打开了腹腔,暴露出腹腔脏器。
肠管的采出 采出肠管的顺序是:小肠、小结肠、大结肠和盲肠,其方法如下。
小肠的采出:第一步,用两手握住大结肠的骨盆曲部,向腹腔外前方引出大结肠(可将骨盆曲引放至前肢后部),露出结肠动、静脉。第二步,将小结肠全部拿出,置于腹腔外脊侧,使小结肠前部的十二指肠结肠韧带显露出来(见图3-2)。第三步,剥离十二指肠结肠韧带,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作二重结扎,并在结扎之间切断空肠。然后用左手抓住空肠的断端,向自己的身前外方牵引,使肠系膜保持紧张状态,接着右手持刀从空肠断端开始,靠近肠系膜约2cm处切断肠系膜,直到回盲系膜处再进行二重结扎,并从中间切断,全部小肠即可采出(见图3-3)。
小结肠的采出 先将小结肠还于腹腔内,再将直肠内的粪球向前方挤压,并从直肠的起始部切断,然后,左手抓住小结肠断端向前方牵引,右手持刀切断后肠系膜,于胃状膨大部附近作二重结扎,切断小结肠后取出。大结肠和盲肠的采出:先用手触模前肠系膜动脉根,检查有无寄生虫性动脉瘤。之后,将上、下结肠动脉和中盲肠动脉及侧盲肠动脉自肠壁上分离出来,在距前肠系膜动脉根约30cm处切断。然后将断端交由助手牵引,术者用左手握住小结肠断端向自身的外前方牵引,用右手剥离附着于大结肠胃状膨大部和盲肠底部的胰脏,并将胃状膨大部、盲肠底部和背部联结的结缔组织充分剥离,即可将大结肠和盲肠全部采出(见图3-4)。
脾脏的采出 左手抓住脾头向外牵引,使其各部的韧带保持紧张,右手持刀切断脾肾韧带、脾膈韧带、脾胃韧带和脾门部的动、静脉,即可将脾与大网膜一同取出。注意:当脾脏有明显病变时则应在采取肠管之前将脾采出。
胃和十二指肠的采出 采取胃和十二指肠之前,若发现胰管和胆管有异常,则应将胃、十二指肠、胰脏和肝脏一同采出;尚无异常,则从膈的食管裂孔切开膈肌,抓住食管用力向腹腔内牵引并切断,再切断胃肝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右肾韧带、输胆管和胰管等,即可取出胃和十二指肠。
胰脏和肝脏的采出 胰脏可从左叶开始逐渐切离;或将胰脏附于肝门部与肝脏一同采出;也可随腔动脉和肠系膜一道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