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实验

互联网

3461

当颗粒性抗原与其相应抗血清混合时,在有一定浓度的电解质环境中,抗原凝集成大小不等的凝集块,叫做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各种抗原性质的分析。即可用已知免疫血清来检查未知抗原,亦可用已知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
一.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出现凝集现象叫直接凝集反应。
(一)玻片凝集反应
材料:
1.诊断血清:1:10稀释的伤寒杆菌诊断血清
2.菌种:伤寒杆菌、痢疾杆菌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
3.生理盐水、载玻片、毛细吸管
方法:
1.取清洁玻片一张,用蜡笔划为三格,并注明号码。无菌操作下,用接种环于1、2格内加1:10稀释伤寒杆菌诊断血清1-2滴,第三格加1-2滴生理盐水。
2.无菌操作下,用接种环取伤寒杆菌培养物少许,混于第三格中,再混于第一格中(不能先混第一格再混第三格,因为这样将使诊断血清混入盐水而影响对照结果),将细菌与盐水或血清混合均匀使呈乳状液。此时取菌量不可过多,使悬液呈轻度乳浊即可。
3.同法取枯草杆菌培养物少许,于第二格内混匀。
4.轻轻摇动玻片,经1-2分钟后肉眼观察,出现乳白色凝集块者,即为阳性反应;仍为平等的乳浊液者,即为阴性反应。如结果不够清晰,可将玻片放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二) 试管 凝集反应
为一种定量试验,用已知抗原检查血清中有无特异抗体,并测定其相对含量。
材料:
1.诊断血清1:10稀释伤寒杆菌“H”血清,1:10稀释伤寒杆菌“O”血清。
2.菌液:伤寒杆菌“H”菌液,伤寒杆菌“O” 菌液。
3.生理盐水,小 试管 ,吸管。
方法:
1.取洁净小试管14只分两排排列于试管架上,每排7只依次用蜡笔注明号码,于每管中分别加入0.5毫升生理盐水。
2.在第1排1管中加入1:10稀释伤寒H血清0.5毫升,于管内连续吹吸3次,使血清与盐水充分混合,而后吸出0.5毫升注入第2管,同样予以混匀后吸出0.5毫升注入第3管。依次类推,稀释到第6管,自第6管吸出0.5毫升弃去。此时,自第1管至第6管的血清稀释倍数为1:20,1:40,1:80,1:160,1:320,1:640。第7管不加血清作为对照。
3.同法用吸管吸取1:10稀释伤寒杆菌O血清加入第2排第1管,并依次如上法予以稀释。
4.用移液管吸取伤寒杆菌H菌液,加收第1排各管中每管0.5毫升(由盐水对照管开始,依次由后向前加入)此时血清稀释倍数又增加了一倍。
5.同法于第2排各管中加入伤寒O菌液0.5毫升。
6.将各管振荡混匀,放37℃ 水浴 箱中2—4小时或37℃孵育箱中过夜次日取出观察
结果。
观察结果:
1.观察切勿摇动试管,以免凝集块分散。
2.先看对照管,此管应无凝集现象,管内液体仍成混浊状态。但如放置时间较长,细菌堆于管底成小圆点状,为阴性反应。
3.试验管应自第1管看起,如有凝集时则于管底有不同大小的圆片状边缘不整齐的凝集物,上清则澄清透明或不同程度混浊。凝集的强弱可用“+”号表示如下:
“++++”凝集很强,管内液体完全澄清,凝集块完全沉于管底;
“+++”凝集强,管内液体不完全澄清稍有轻度混浊,凝集块沉于管‍底;
“++”凝集中等强度,液体半澄清,凝集块沉于管底;
“+”凝集弱,管内液体混浊,少量凝集块沉于管底;
“-”不凝集,管内液体和对照管同样混浊,无凝集块。
4.轻轻振荡各管,观察凝集块的状态,对照管的细菌在振荡时呈烟雾状上升,随即消散,细菌分散仍呈混浊状态。“H”菌液的凝集块疏松呈棉状,大片沉于管底轻摇即升起,并极易破碎。“O”菌液凝集呈紧密颗粒状,沉于管底坚实致密,轻轻振摇不易升起,凝集颗粒较小不易摇碎。
5.记录观察的结果并制定凝集效价。通常以能产生明显凝集(++)的血清大稀释倍数作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如血清的最低稀释度(即第1管1:40)仍无凝集应报告为低于1:40。如血清的最高稀释度(即第6管1:1280)仍显完全凝集现象。,应报该血清效价高于1:1280。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