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互联网
一、实验目的:
1.学习SDS-PAGE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2.掌握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泳:
(1)定义: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影响电泳效果的因素:
①带电颗粒的大小和形状:颗粒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②颗粒的电荷数:电荷越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③溶液的粘度:粘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④溶液的pH值:影响被分离物质的解离度,离等电点越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⑤电场强度:电场强度越小,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⑥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⑦电渗现象:电场中,液体相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
⑧支持物筛孔大小:孔径小,电泳速度慢,反之则快。
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1)定义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以聚丙烯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
SDS-PAGE: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2)SDS的作用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由于SDS带有大量负电荷,好比蛋白质穿上带负电的“外衣”,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则被掩盖,即消除了蛋白质分子之间电荷差异。因此在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
(3) SDS-PAGE分类:
¾SDS-PAGE按照缓冲液pH值和凝胶孔径差异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
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
不连续系统: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均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
(4)聚丙烯胺凝胶的生成:
聚丙烯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单体(Acr)和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在具有自由基时,Acr和Bis就会聚合。
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
①化学法
②光聚合法
①化学聚合:
引发剂是过硫酸铵(AP),催化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它的碱基催化AP产生氧自由基,激活单体形成自由基,发生聚合。化学聚合形成的凝胶孔径较小,且重复性好,用来制备分离胶;
②光聚合:
催化剂是核黄素(VB
2
),在痕量氧存在下,核黄素光解形成无色基,无色基再被氧氧化成自由基,激活单体发生聚合。光聚合形成的凝胶孔径较大,且不稳定,适于制备大孔径的浓缩胶。
聚合反应:
(5)聚丙烯酰胺凝胶结构上的特点:
①聚丙烯酰胺的基本结构为丙烯酰胺单体构成的长链,链与链之间通过甲叉桥联结在一起;
②链的纵横交错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使凝胶具有分子筛的性质;
③网状结构还能限制蛋白质等样品的扩散运动,使凝胶具有抗对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