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电泳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

1404
  自从1946年瑞典物理化学家Tiselius教授研制的第一台商品化移界电泳系统问世以来,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电泳分析所用 仪器 发展极其迅速。特别是电泳所用支持介质由流动相改为固相支持物后,各种各样的电泳分析装置不断推出以适应不同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电泳分析 仪器 与设备,尤其是一些自动化的电泳分析仪相继被引入临床实验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一提的是电泳技术与质谱技术联用在后基因组学研究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电泳设备
  通常所说的电泳设备可分为主要设备(分离系统)和辅助设备(检测系统)。主要设备指电泳仪电源和电泳槽及其附件,辅助设备指与电泳有关的设备。
  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自动化电泳仪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电泳可控制单元(这个单元包括了电泳槽,电源和冷却装置)以及染色单元。有的仪器电泳过程,包括点样、电泳、染色和脱色全部由微机自动化控制,操作简便和快速,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恒温系统主要用于冷却凝胶温度,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电泳槽中有冷却管或冷却板与外恒温循环系统相连,另一种是凝胶板下有半导体冷却装置。临床自动化电泳仪多采用后者。
  扫描或检测设备分为可见光源、紫外、荧光和激光光源等。可见光源和激光光源对染色的凝胶进行扫描,紫外光源可以扫描不经染色的凝胶,并且荧光测量的灵敏度最高。目前,一些电泳仪器可自动对不同条带的光吸收度进行分析,综合计算后得出报告结果,此方法方便快捷、准确可靠。
(二)电泳仪进展
  1.1960年以前:多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电泳支持介质,且没有专用的电泳扫描仪作为分析工具,条带的分析通常使用脱色比色法。即只能在电泳分离、染色后,用人工方法将各种电泳条带分别剪下,放入不同试管中,再用适当溶液将染料溶解脱色,最后放入比色计中比色测定各种成份的吸光度,然后计算出各种成份所占百分比及浓度。这一方法操作比较复杂,干扰因素多,重复性差。
  2.1960年至1980年:随着琼脂糖凝胶作为电泳支持介质的广泛应用,以往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无法分离开的成份或无法检测出的成份能够被分离或检测,分离效果大为改善及灵敏度提高。同时,国外多家设备厂家相继生产出电泳扫描仪。这类设备的应用,解决以往为浓度计算所花费大量人力及时间,并大幅提高电泳分析浓度计算的准确度,但此时期的电泳扫描仪均为可见光系统。主要用于蛋白质如血清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等项目分析。
  3.1981年至1990年:这一时期电泳分析仪的标志为各生产厂家均推出可见光/荧光双系统自动电泳扫描仪。荧光扫描仪的推出及与电脑的结合均对临床电泳分析有相当大的帮助,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电泳分析的原理也由单一可见光,增加为荧光及可见光,而荧光 试剂 的应用也使分析的灵敏度大为提高。以往无法检出或检出效果不佳的项目(如各种同工酶),由于荧光 试剂 与荧光扫描仪的推出,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如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CK)同工酶的测定。
  4.1991年至今:这一时期电泳分析仪的最大变化特点为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基本可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临床实验室常规使用的分析仪,如:全自动荧光/可见光双系统电泳仪、全自动醋纤膜电泳仪和全自动琼脂糖电泳仪。第二类为以科研为主,兼做临床样本的仪器,如:双向电泳及双向电泳- 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高效 毛细管电泳 及高效 毛细管电泳 - 质谱联用 、高效毛细管芯片电泳、DNA测序系统。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