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红细胞形状的分类-医检基础

互联网

1358

红细胞形状的分类是临床检验基础复习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总结了以下知识供考生们分享。

红细胞形状改变有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细胞、口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棘红细胞、裂红细胞、缗钱状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1)球形红细胞:细胞中央着色深、体积小、直径与厚度比小于2.4:1(正常值3.4:1),球形红细胞气体交换功能较正常红细胞为弱,且容易导致破坏、溶解。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直接理化损伤如烧伤等)和小儿。

(2)椭圆形红细胞:细胞呈椭圆形、杆形、两端钝圆、长轴增大,短轴缩短、长是宽的3~4倍,长径为12.5μm,横径为2.5μm,其红细胞生存时间一般正常也可缩短,血红蛋白正常,与遗传性细胞膜异常基因有关,细胞成熟后呈椭圆形,置于高渗、等渗、低渗、正常血清内,其椭圆形保持不变。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可达25%~75%)、大细胞性贫血(可达25%)、缺铁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巨幼细胞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正常人(约占1%,不超过15%)。

(3)靶形细胞:细胞中央染色较深,外围为苍白区域,而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有时,中央深染区呈细胞边缘延伸的半岛状或柄状。细胞直径比正常大,但厚度变薄,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化学成分发生变异和铁代谢异常所致,形成过程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溶解成镰状或弓形空白区,随后弓形空白区两端继续弯曲延伸,形成环形透明带,细胞生存时间约为正常细胞的一半或更短。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C病)、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

(4)口形红细胞: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央淡染区呈扁平状,似张开的口形或鱼口,细胞有膜异常,Na+通透性增加,细胞膜变硬,使脆性增加,细胞生存时间缩短。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4%)。

(5)镰形红细胞:细胞呈镰刀状、线条状或L、S、V形等,是含有异常血红蛋白S(HbS)的红细胞,在缺氧情况下,溶解度减低,形成长形或尖形结晶体,使细胞膜发生变形。检查镰形红细胞时需加还原剂如偏亚硫酸钠后观察。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S,HbS-C)、镰状细胞特性样本(HbA-S)。

(6)棘红细胞:细胞表面有针状突起、间距不规则、长和宽不一。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β-脂蛋白缺乏症(高达70%~80%)、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需与皱缩红细胞(锯齿状红细胞)鉴别,皱缩红细胞边缘呈锯齿形、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

(7)裂红细胞: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红细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呈刺形、盔形、三角形、扭转形等,是细胞通过阻塞的、管腔狭小的微血管所致。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烧伤。正常人(<2%)。

(8)缗钱状红细胞:红细胞互相连接如缗钱状,是因为血浆中某些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高,使红细胞正负电荷发生改变所致。

(9)有核红细胞(幼稚红细胞):除1周内婴幼儿血涂片中可见少量有核红细胞外,其他则为病理现象,包括:

①溶血性贫血:严重的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大量破坏、机体相对缺氧,使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高,骨髓红系增生,网织红细胞和部分幼稚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说明骨髓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②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由于骨髓充满大量白血病细胞而使幼红细胞提前释放,或因髓外造血所致,有核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红白血病时可见更早阶段幼稚红细胞,并伴形态异常。

③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来自髓外造血和纤维化的骨髓。

④脾切除后:骨髓中个别有核红细胞能到达髓窦,当脾切除后,不能被脾脏扣留,从而进入外周血。

(10)其他

①新月形红细胞:红细胞着色极淡、残缺不全、体积大、状如新月形、直径约20μm,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②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泪滴样或梨状,因细胞内含有Heinz小体或包涵体,或红细胞膜被粘连而拉长所致。见于贫血、骨髓纤维化和正常人。

③红细胞形态不整:出现不规则的奇异形状,如豆状、梨形、蝌蚪状、麦粒状、棍棒形等。见于某些感染、严重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