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互联网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廖万清 李秀丽
现在机会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你知道主要有哪些因素吗?
自80年代以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免疫抑制等高危患者的增加,以及耐药真菌和新出现真菌的日益普遍,显著改变了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情况,如曲霉菌及其他霉菌的感染不断增加,非白念珠菌成为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使得人们迫切需要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致病机理及对抗药物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深部真菌感染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深部真菌感染指病原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和/或内脏器官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免疫受损人群,包括恶性肿瘤、恶性血液病、艾滋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病、严重烧伤和创伤、长期吸毒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发病快速扩大,以及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插管和器官移植等新技术的开展,使机会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例如有报道器官移植受者中发生深部真菌感染者:肾移植后14%,心、肺移植后35%,肝移植后42%,约 3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在美国,近十年来住院病人的深部真菌感染率己提高了2倍;而在欧洲,在对各种死亡病人所做的尸体解剖中发现,从1978~1982年深部真菌感染率为2.2%~3.2%,1983~1987年感染率为 5.1%,而最近十年的感染高峰己达7.3%。深部真菌感染危险性也明显增高。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外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其病死率可高达29%~60%。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严重,病死率高,例如念珠病病死率可达40%,侵袭性曲霉病可高达50%~100% 。深部真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孢子丝菌、着色霉菌、毛霉、马内菲青霉、组织胞浆菌、副球孢子菌和皮炎芽生菌等,其中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和侵袭性曲霉病最常见。美国一份报道显示,与80年代相比,念珠菌病的年发病率由26%增至72.8%,隐球菌病由4.0%增至6.55%, 曲霉病由8.4%增至12.42 % 。因此,常见深部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现以白念珠菌、烟曲霉、新生隐球菌为例,就这方面内容加以总结。
常见深部病原真菌的研究
(一)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其致病主要与粘附能力、受体 、形态转换、胞外酶等有关。⒈粘附能力与受体 白念珠菌致病的首要条件是其粘附性。其粘附物质有细胞壁上的甘露聚糖(Mn)或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物(M-P)、几丁质、受体和粘附素。白念珠菌Mn或MP为细胞壁主要成分,它可影响和干扰与炎症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白念珠菌粘附组织细胞主要通过Mn或MP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实现,粘附能力强的白念珠菌有较高的疏水性,较亲水性白念珠菌粘附的细胞范围广泛。研究者认为,菌体表面的疏水分子即为白念珠菌孢子的壁蛋白和菌丝壁 MP。
几丁质与白念珠菌的毒力关系密切。几丁质合成酶缺陷突变株,感染小鼠后死亡率较无缺陷株的死亡率低。用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多氧霉素D作用白念珠菌后,此菌的粘附能力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