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对《形态学检查方法的标准化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作用》一文的商榷

互联网

579
<center> </center>

<font>原作者:边泽源</font>

<font> 中华<a target="_blank"><u>检验医学</u></a>杂志2006年第10期刊登了谷海瀛教授的《<a target="_blank">形态学检查方法的标准化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作用</a>》一文,读后深受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为其中某些观点值得与作者商榷。 </font>

<font>的确,形态学检查方法在<a target="_blank"><u>细菌</u></a>鉴定中有重要作用,而不标准的形态学检查很容易产生“副作用”。规范一整套适合<a target="_blank"><u>微生物</u></a>学自身特点、符合中国国情的<a target="_blank"><u>细菌</u></a>形态学标准化操作很必要。作者原文革兰染色写得很精彩,从繁多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中不难看出,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是最基本、最快速的,但却不是最简单的!操作者经验水平常常决定结果的准确程度。形态学检查偏重经验范畴,是要经过反复实践获得的知识,受个人素质的约束。所以搞好<a target="_blank"><u>微生物</u></a>的关键是严肃认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绝对的标准化,何其难也! </font>

<font>菌落的大小是细菌的关键特征之一。引文划定菌落大小以1 mm为界,有些欠妥!我们都知道,细菌菌落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是血平板,同样的条件培养24 h,肺炎链球菌在以Oxoid的胰胨大豆琼脂为基础、加7%无菌羊血的新鲜平板上,不需CO2环境,生长的菌落直径就有约1 mm大小,脐窝明显,很容易和其他草绿链球菌区别;而我室原使用的某国产厂家的血琼脂基础加7%无菌羊血的新鲜血平板,肺炎链球菌和草绿链球菌都是“针尖大小”,从外观很难区别。因此,采用相对标准化,即在非选择培养基上,以营养要求不高的某种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同等的条件为参照,描述目的菌,这样同种细菌在特定的条件下,菌落大小就好描述。 </font>

<font>标准化的内容应该有实质的参考菌,否则,哪个菌脆,哪个菌黏等内容也就不好说。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感受不同。就说铜绿假单胞菌的气味,我国教材称该菌具有生姜气味,而国外文献描述为葡萄水果气味。到底哪个更贴切?如果你在生姜成熟的季节,到生姜地里拔出一株,折断杆,你就发现此气味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气味惊人的相似。当然,超市里的生姜是不再有那种气味的。需要严肃声明的是,最好不要利用气味鉴定细菌,不是<a target="_blank"><u>生物安全</u></a>所允许的,特别是真菌更危险。其次,特定的气味不是细菌固有的,多是分解产物;培养基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菌的气味,所以气味很难进行标准化。 </font>

<font>关于菌落边缘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动力,菌落边缘整齐,而铜绿假单胞菌有动力,边缘不整齐,由此可以推理,有动力的细菌,很可能出现边缘不整齐的情况,只是动力的强弱使边缘整齐的程度不一而已。但菌落边缘不整齐的原因不全是因为“动力”所致,细菌的特殊生长等也会影响菌落边缘的特征,结核分枝杆菌、丝状真菌、炭疽杆菌等就属于这方面的原因。 </font>

<font>可见,细菌形态学检验标准化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以上仅是个人不成熟的见解,欢迎同道斧正。 </font>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