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互联网

1347
<center>  </center>

D-二聚体(DD)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对于诊断与治疗纤溶系统疾病(如DIC,各种血栓)及与纤溶系统有关疾病(如肿瘤、妊娠综合症),以及溶栓治疗监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D-二聚体(DD)的生成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特别是对静脉血栓栓塞(DVT)高度特异,在DVT的排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在心血管疾病、DIC、恶性肿瘤等疾病时也有明显变化,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疗效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中的应用
 
  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最常见的是肺栓塞(PE),急性PE时由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而使其血浆DD含量增加。蒋明义等[1]的研究结果显示急性PE时血浆DD含量明显增加。对于临床上PE发生概率相对较高的患者可进行DD和Fib测定筛选,对于DD血浆水平临床<0.4μg/ml的患者可排除PE,以避免创伤性检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对于DD血浆水平>0.4μg/ml的患者则优先考虑行螺旋CT、MRI检查,必要时行肺动脉造影术等检查,以进一步证实PE或其他血栓性疾病。
 
  在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
 
  研究发现,肿瘤尤其是腺癌细胞可分泌癌性促凝物质,该物质释放入血后能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肿瘤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进一步加剧高凝状态。殷少军等[2]研究结果发现:(1)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肺病者,进一步证实肺癌患者存在高凝血和纤溶异常;(2)肺癌TNM分期中,Ⅱ~IV期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I期患者,提示血浆D-二聚体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化疗后随着病情缓解血浆D-二聚体含量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水平;在化疗无效或病情恶化时其含量又进一步升高,提示动态观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疗效及估计预后。

 

 
  对血栓形成性疾病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生理状态下,血液中凝血、抗凝、纤溶系统活性保持动态平衡。当血液凝固时,纤溶系统活性亢进,纤溶酶原大量吸附于纤维蛋白网上,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激活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溶解,引起D-二聚体含量升高。常见于外伤性颅内血肿、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心肌梗死、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范秀芝[3]研究发现,AAD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AMI患者,提示AAD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可能成为AAD诊断的参考指标,有助于与AMI的鉴别。且AAD患者D-二聚体升高程度与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I型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
 
  溶栓的监测及评估
 
  血栓形成后需及时给予溶栓治疗,使血流复通,阻止病情继续恶化,更快缓解症状促进患者痊愈,但溶栓治疗存在很大风险,给药浓度的高低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安危。因此掌握好药物的用法、用量是至关重要的。D-二聚体作为血凝块被降解的特异性产物,其含量会随着血栓被溶解而不断升高。在溶栓的过程中,如果D-二聚体含量先升高,而后又降低,说明溶栓已达疗效,若升高后维持在一个高水平,则提示用药量不足。所以,D-二聚体的检测在溶栓治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4]。

 


 
  总之,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取材方便、对患者损伤小等特点,作为体内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判断。同时D-二聚体作为一种灵敏性低、特异性高的检查指标,还需注意其假阳性。我们希望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期待获得更高端、快捷的检测方法。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