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血培养的污染问题及其鉴别

互联网

7164
<center>  </center>

血培养的污染问题及其鉴别

要求:为了将血培养污染最小化,每个实验室必须具有以下措施:

 

 

a 注重血培养标本采集技术的培训提高,减少污染的发生

b 采集合适的血培养套数以便有效检出病原微生物,并能正确区分血培养污染;

c 结合医院血培养开展状况,建立能客观、准确评估血培养阳性菌株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的标准化程序。

 

 

血培养污染的鉴别:

 

 

1.48小时内仅有这一瓶血培养,则实验室人员需调取患者资料并与临床医生讨论可能的临床价值:病原菌/污染菌/不能确定。除非临床要求,不做药敏试验。

2.48小时内还有另一套或另一瓶血培养,但结果为阴性,则作为污染菌通知临床,除非临床要求,不做药敏试验。

3.48小时内还有另一套或另一瓶血培养,结果为阳性,如果鉴定结果均为草绿色链球菌,则认为是病原菌,做药敏试验并将结果报告临床;如果鉴定结果均为同一种其他潜在污染菌,则其临床意义不能确定,需与临床医生讨论其可能的临床价值:病原菌/污染菌/不能确定。除非临床要求,不做药敏试验。

说明:污染导致的血培养假阳性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使采用最好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也很难将污染率降至2%以下。血培养假阳性结果将导致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负担和细菌耐药性的选择性压力。准确辨别污染能极大减少相应的花费,并有利于降低以后的污染率。但就目前来说,判断血培养污染的金标准并不存在,比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既是最常见的污染菌,也是现在常见的菌血症病原菌之一,其临床意义的判定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相互沟通,综合分析。血培养污染的鉴别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鉴定、阳性检出时间、重复培养结果以及临床特征等。

 

 

微生物菌种鉴定对判断血培养污染的价值:当分离出的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时,90%以上是血流感染病原菌。分离出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脆弱拟杆菌、其它假丝酵母菌和新型隐球菌时污染的可能性更低。相反,棒状杆菌、微球菌、气球菌、芽胞杆菌、丙酸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很少是菌血症的病原菌。

血培养阳性瓶数量对判断血培养污染的价值:心内膜炎或血流感染患者所有或大部分血培养瓶为阳性,相反,血培养污染经常只有一瓶为阳性,这是血培养操作指南中推荐血培养应两套四瓶(双瓶双侧)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用以下公式解释两份以上血培养的临床价值:如果一所医院血培养的污染率为3%,则某患者两个血培养(不同部位采血)均为阳性且污染同一种细菌的可能性为0.09%(3% X 3%)。

 

 

鉴别血培养污染的另一个工具是系统阳性报警时间TTD(Time to Detection),前提是病原菌被检测生长的时间要早于污染菌,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交叉,尤其是随着全自动血培养系统的应用,污染菌检测生长时间变短,病原菌与污染菌TTD的差别变得更窄,其鉴别价值也就变得更加模糊。

总之,目前血培养污染的判断仍缺少独立的金标准,只有通过临床医护人员与实验室的不断沟通,才能一方面减少将污染菌当作病原菌的机率,另一方面也宣传了正确的血培养采集、处理方法,进一步减少了污染发生的可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血培养污染的发生及其对临床诊治的干扰。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