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求助】利用lps致炎模型筛选化合物,为什么大多数都采用提前给药的模型呢

丁香园论坛

4498
近来查文献,发现筛选抗炎活性时.
in vitro, RAW, 提前给药,孵育一段时间,再给与lps刺激,然后提取rna, 进行PCR分析
in vivo, 也是提前给药,再给与lps.

想请教一下,如果提前给药,然后lps刺激,发现NF-kb 等被抑制,
那么同时给药或者先给与LPS 刺激,然后再给药,对于研究机理上有什么区别。

我现在做的一个药物,发现在小鼠急性炎症模型上(LPS刺激),发现提前6小时给药,也能抑制tnf-a, il-6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但是从rna 水平,又没有太大的变化;体外实验,RAW,提前给药,再用LPS刺激,结果却在蛋白水平和RNA水平都受到抑制。

有没有人帮助解释一下,可能的作用机理
同时能不能设计体外实验来证明该化合物的作用时间(??)

比如,方案一:提前给药,共孵育30分钟,然后换了培养液,再加入lps 刺激;
方案二:同时给药
方案三:先给与LPS刺激30分钟,换培养液(?),再给药,

这三种方案对于试验结果的解释,有什么不同呢?
感谢大虾指教,我只有化学背景,对分子生物一头雾水:(
处于绝望边缘:(
提前给药可以保证药物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Anyway, thanks so much.
Any comment and suggestion is highly appreciated!

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project?
I am involved in a very hot research area, but I know nothing. How could I survive?

本文由丁香园论坛提供,想了解更多有用的、有意思的前沿资讯以及酷炫的实验方法的你,都可以成为师兄的好伙伴

师兄微信号:shixiongcoming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