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仪器购置、管理与效益浅析
互联网
赵明洋 西宁青博医院
医院检验科在选购仪器之前,除了听取厂商相关介绍以外,一般都会对市场作一些调研,在充分了解诸如价格、性能、售后服务后,再根据医院的资金、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机型。仪器购置后,妥善地管理、使用和维护是保证设备发挥效益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设备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与传统半自动、手工操作相比,其效益当然明显。然而,一味地追求全自动并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投入/产出比,怎样选购,如何管理使用,特别在选购自动化仪器方面,值得研究,它与检验效益密切相关。以下作者根据我院的实际,就有关方面的问题,作一浅析。
一、仪器选购
1.经济方面
对于大多中小医院,特别是检测样本量有限的医院的来讲,选购中的经济成本问题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对于大型、中心医院首先考虑的是速度和准确问题,其次才是适用。由于半自动与全自动在价格方面相差较大,因此中小医院一定要根据标本数量情况,首选半自动仪器,进而根据业务量的增加再选择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仪器,这样能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快速收回成本,也避免了因投资过大而增加患者检查费用。当然事情并不是绝对,如考虑到医院研究项目以及为提高医疗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医院财力容许的范围内,一些适当的项目,较高的投入成本也不是不可考虑的。
2.速度问题
速度与效益紧密相连,自动化仪器的目的是解决得出报告的速度,这也是自动化仪器价格昂贵的重要原因所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应首要着眼于此。而中小医院则应注意在性能/价格比方面多加考虑,选择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力求在不影响常规检验工作速度方面,选购价格适中的仪器。
3.精确度问题
检验科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复性,在重复检验操作过程中,报告的精确性是考虑仪器质量的关键。由于检验仪器生产厂商众多,国产、进口产品中各品牌质量差异也较大,多方比较应是一个常用而有效的办法,对于有科研任务的医院来讲,准确性最为重要。
4.售后服务问题
售后、维修服务是仪器发挥效益的保证,特别是在型、精密仪器,一般依靠医院设备科自身的技术力量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在选购时考察厂商的服务内容及上门服务时间、费用等是保证仪器持续产生效益的重要一环。
二、仪器的效益管理
1.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为医院领导和设备科在每年的设备购置决策上提供依据的客观指标,有条件的检验科应每月对万元以上的仪器进行一次效益分析,年终总评。对价高、质优但使用效率不佳的以及低价、速度慢、准确率不高的设备都应置于重点考察对象。
2.折旧计算
各医院对设备的折旧算法各不相同,也有以国产、进口设备分别对待的。作者认为对使用效率较高的用较少年份折旧,如五年或更短。而对标本量少的可按八年以上的年限折旧较为合理。
3.维护保养
建议日常的维护由设备科和本科室的相关人员担任,设备科人员不定期,本科室人员可兼职,这些有效延长仪器的正常使用年限,从而间接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4.试剂选择
检验仪器的主要消耗是检验试剂,一般试剂的支出占检验科日常成本的90%左右,控制好试剂的使用就等同检验效益的提高,原则上在不影响检验质量、不损坏机器的前提下,以使用国产试剂为首选。当然,由于近年来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医院大量购进了进口设备,而进口设备一般要求使用配套的试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
三、仪器使用的软环节
1.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包括: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值等,从而制定仪器的操作流程图,使仪器的使用的规范化。
2.检验操作人员的培训
由于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五万元以上的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不少是科技会计师较高的产品,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凝血仪、发光免疫分析仪等。一些复杂的大型仪器的高效运转与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相互关联,在购进仪器后除要求厂商培训外,科室内部应对新机型不定期开展使用、维护方面的培训工作,尽量发挥仪器的作用。
3.和诊断医生的沟通
检验的结果临床医生诊断的基础,由于各种原因,检验结果经常与临床医生希望的结果有出入。建议定期与临床医生沟通,确认检验报告问题所在,根据问题查找根源,及时解决。
4.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每家医院有各自不同的业务特点和作息时间,根据患者集中检查的时间段,采取“休人而不体机”的办法尽量将机器置于转状态,避免人为地增加冗员,增添不必要的设备而抬高成本。
5.标本的收集与运送
保证标本在收集与运送过程中及送抵后的合格是最终体现检验效益的基础,避免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标本质量的情况出现。如果标本自身不合格,要使仪器得出准确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更谈不上效率与效益。
总之,检验效益与检验科的全面管理包括购进、使用、核算、维护、培训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只有全方位把握每一个直接或潜在产生效益的环节,才能充分发挥仪器的效益。
来源:《现代检验技术与设备》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