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
互联网
一、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学地位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隶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种。我国目前饲养最广泛的是1946年从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云南昆明饲养的品种,又名昆明种。50年代由昆明引到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饲养。
(二)形态特性
小白鼠经过人们长期选择,定向培育,已形成许多品种类型。一般人们把它分为普通常用小白鼠和满足特殊需要的特种小白鼠两种。特种小白鼠有高癌鼠、低癌鼠、糖尿病鼠及先天性肌肉萎缩病鼠等。有的将小白鼠根据不同杂交方法和获得遗传特性而划分为近交品系、突变品系、远交和杂交群等。1972年以前,国际上公认的小白鼠近交系已有250多个。
各品种小白鼠形态特征略有差异,但基本上相差不多。普通小白鼠体长约8厘米,尾略短或略长于体长,面部尖实,嘴前部有长长的触毛,耳耸立呈半圆形,眼睛大,嘴尖,被毛有纯白色和白斑色。
90日龄昆明种小白鼠,体长9~11.0厘米,一般雄鼠大于雌鼠,尾有四小白鼠经过人们无数代的定向选择,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改变,环境适应性较差。如果把它们放回到室外环境,往往会因缺乏竞争力而难以生存。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小白鼠,胆小怕惊,温顺,较易捕捉。当它受惊时,尾巴挺直并猛力甩动。夜间比白天活跃,喜群居。白日常集群而卧,下午4~5点钟以后活动加强,尤其在晚上更加活跃。当人在晚上进入鼠舍,即可听到小鼠不停地活动与啃咬所发出的沙沙响声。
小白鼠喜阴暗、安静的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很敏感,经不起温度的骤变和过高的温度。夏季温度过高常影响种母鼠的受胎率和仔鼠生长发育。冬季室温过低,不仅会影响种鼠的生长繁殖,且易发生多种疾病。小白鼠最适宜的室温是18~22℃,相对湿度为50~60%时较理想。
此外,小白鼠尚有在干燥角落营巢的习性。
白化小白鼠怕强光,在比较强烈光照下,哺乳母鼠易发生神经紊乱,可能发生吃仔鼠的现象。受到噪音的刺激,也会吃仔鼠。雄鼠好斗,性成熟的雄鼠放在一起,常发生互斗咬伤。雄鼠具有分泌醋酸氨臭气的特征,是引起饲养室内特殊臭气的原因。
小白鼠为杂食性动物,可供利用的饲料很多,但作为实验动物饲养,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小白鼠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来制定合理的日粮标准。
健康小白鼠一般能活存18个月至20个月,最长的可活至二年半。但年老的小鼠常体弱毛稀,多死于各种疾病,尤以肿瘤为多。
二、饲养设施
经过长期入工饲养的小白鼠,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不耐冷热,要求生活在清洁无尘,空气新鲜,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50~60%,噪音85分贝以下,氨浓度20PPm。通风换气8~12次/小时的环境中。因此,它对饲养房舍的建筑、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目前,国外饲养实验小白鼠多采用全封闭式的饲养设施,室内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全部自动控制。国内饲养条件,尽管因陋就简,也要满足小白鼠对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
此外,笼具是小白鼠的生活场所,也是从事饲养人员每天都得操作的用具,因而笼具的结构、质量、式样以及重量等,是否合乎科学饲养要求,这对动物的生长繁殖,改善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作效率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1、鼠舍饲养小白鼠的房舍不宜过大,以20~25平方米为宜。这样有利于鼠群的调整及房舍的消毒。如果是平房,每幢房舍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至少不少于15米,这样既可保证周围环境的宽敞,又可较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除饲养房舍之外,还应合理设计辅助设施。例清洁消毒室,饲料、笼具、垫料贮藏室以及工作人员的更衣室、消毒室等。
2、鼠罐当前在国内使用的有白瓷罐。泥瓦罐和塑料罐3种,还包括配备相应的罐盖。白瓷罐外形呈桶状,上口直径22厘米,下底直径18厘米,罐高吸厘米。其优点是上口较大,空气流通,夏季小白鼠居住凉爽,因其不渗水,不易引起铁鼠架的腐蚀。缺点是冬季保温性能差,笨重不易操作。泥瓦罐外形呈鼓状,有二个耳把。上口直径16厘米,下底直径15厘米,中间直径18厘米,罐高17厘米。
优点是冬季保温性能好,使用轻便,价格便宜。具有防潮、暗光、价廉以及减少疾病传播等优点,是我国饲养小白鼠的传统用具。缺点是易渗水,腐蚀铁架,长期使用时,鼠粪和鼠尿熏染的臭气大。经过洗刷煮沸消毒,其臭味仍不易除去,有的破损率较大,过于笨重。塑料罐外形呈桶状,上口直径23厘米,下底直径19厘米,罐高14厘米,罐口上缘有卷边,罐重约150克。原料为聚乙烯塑料。其优点是使用轻便,不吸水,耐磨损,便于洗刷消毒,易干燥,贮存方便,耐腐蚀,耐用,破损少,老化后仍可回收,劳动强度轻。各种罐盖的外形结构及其大小都是按照鼠罐上口边缘的外形大小用铁丝编制而成。盖面上有填装饲料及饮水瓶的同斗,其孔大小,以逃不出仔鼠为原则。
3、鼠盒小型盒长37厘米,宽26厘米,高17厘米。鼠盒可用于一公多母配种生产使用,也可用作待发小白鼠或饲养试验用鼠。利用鼠盒饲养小白鼠,其活动面积较大,但铁皮制作的盒底,容易被鼠的粪尿腐蚀。鼠盒盖的制法与要求同鼠罐。
4、鼠架鼠架有木制及铁制两种。现在多为铁制的,材料多选用三角铁和薄铁皮(或塑料板)焊接而成。鼠架的大小根据条件、饲养数量等情况而定。一般的尺寸为高171厘米,长160厘米,宽50厘米,连同架盖分为五层。除顶盖外,每层鼠架可容纳鼠罐12个,每个鼠架分4层,共容纳鼠罐48个。目前国外已推广使用能够拆开的活动鼠架,用不锈钢制成,有很好的防腐性能。
5、饮水器饮水器是饲养小白鼠的必备用具。常用的有玻璃瓶、塑料瓶和乳头式自动饮水器3种。其中以玻璃瓶使用最为广泛,一般采用容量250毫升和5吗毫升两种型号的玻璃瓶,瓶口使用生理盐水瓶上的瓶塞,从中间打孔插入铝管或玻璃管,其内径为0.5厘米,外径0.7厘米。
6、铺垫物垫料,能吸附水分、动物的排泄物,维持笼内和动物本身的清洁卫生,垫料应不含挥发性、刺激性物质,无毒性,不会干扰动物实验。垫料的原料常用锯末、木刨花、木屑、碎玉米芯等。垫料的原材料常会携带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使用前要经加工处理、消毒灭菌、除虫等。欧洲国家多用白杨木屑做垫料,而美国多用碎玉米芯,考虑到了材料的毒性因素和取材的难易。目前我国实验动物垫料尚未标准化,多采用混合木屑,其成分和毒性都不确定,可喜的是,现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莎适合国情的标准化垫料,指日可待。
三、饲料
小白鼠属杂食动物,胃容量较小,一般为l~1.5毫升。小白鼠有随时采食的习性,夜间更为活跃。小白鼠的饲料消耗量,随着生长发育和生产繁殖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在饲养管理上,须加注意。妊娠雌鼠,饲料消耗量逐渐增加。
在产后第一天,饲料消耗量几乎没有增加,第二天开始上升,产后l~12天,仔鼠体重小,需乳量不大,但体重增加的速度较快。产后12~21日龄,仔鼠开始睁眼,体重增大,需乳量和饲料量也随之增多。由于乳量不能满足需要,每日平均增重减少。21日龄离乳到35日龄内,每天饲料消耗量由4克增到5.5~6克,体重增加最快。日龄达35天以后,逐渐稳定。
对小白鼠的给饲,一定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对睁眼和刚离乳的仔鼠,应加喂营养较高的颗粒料或软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为增加雌鼠的泌乳量,整个哺乳过程,都应加喂葵花籽,以满足哺乳仔鼠的正常发育。小白鼠的食量虽小,但对饲料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必须保持营养物质的平衡稳定,富有蛋白质等,否则对其发育、繁殖和抗病能力会造成严重影响。小白鼠对鱼肝油等维生素都很需要,口粮中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物质时,仔鼠生长缓慢,出现死亡。
此外,小白鼠的饲料不立经常更换,在饲料品种不稳定的情况下,易引起小白鼠生长停滞,繁殖率下降等现象。纯系小白鼠对营养成分要求高,对营养变化也极为敏感,如DBA/2纯系小白鼠需要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饲料。
因此应根据不同品系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如生产用种鼠(杂种鼠)和纯系小白鼠的饲料,所含蛋白质成份高于待发小白鼠及一般非生产小白鼠的饲料。一些对营养物质有特殊要求的小白鼠,需要高蛋白饲料,应在饲料中注意调整和补充。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别,饲料配方也不尽相一致。但在制定小料形式应采取烘烤的块料。块料严格按照配方比例制作。制出的块料及时送烤料室烘烤。温度不宜超过80℃,时间要适宜,否则维生素等易遭破坏。烤料室的热源采用高温蒸气为好。配料时是先将鱼肝油与各种饲料混合,然后再加鱼粉(或骨肉粉)、矿物质饲料及酵母粉等。烘制好的饲料,应妥善存放,以免受潮发霉或被其他动物啃咬污染。一旦块料生霉变质,应停止喂给。
四、管理
1、不同鼠群的管理
不同的鼠群,管理方式、方法或要求是不同的。核心种鼠群担负着为生产鼠群提供种鼠的任务。管理上要求比较细致。当采用一种公鼠与五只种母鼠循环配种时,种公鼠与种母鼠在同一鼠罐中同居10天,然后将怀孕种母鼠单罐饲养,再使种公鼠与另一鼠罐的种母鼠同居10天。依此类推,循环往复进行。根据需要和培育方向,有计划地配种、留种。留种时按1:1的比例进行选留,多余仔鼠予以淘汰。选留的仔鼠,要延长哺乳期至23天,离乳时体重要求达13克以上。保证向生产种鼠群提供优质后代。生产种鼠群交配繁殖频繁,尤其种母鼠的负担重,体质消耗大,要保证供给充足的营养,定时补充少量的葵花籽、麦芽和拌有鸡蛋的软料,保证供给清洁饮水。按照选种、选配的要求,将一只种公鼠与一只种母鼠放在同一鼠罐中进行配种繁殖。配种后20天仍未受孕者,可采取鼠罐之间倒换各公鼠的方法,提高种母鼠的受孕率,并及时作好配种、产仔、离乳等项登记及统计工作。生产繁殖群中离乳后的幼鼠转入待发鼠群饲养。待发鼠群在管理上一定要将雌雄分开,并根据不同日龄、体重、品系等将它们分别放入铁盘中饲养。大型铁盒装15克以下幼鼠60只,25克以上幼鼠30只。不同铁盒中的待发鼠不可混养,以防相互打架咬伤。此外,要严防小鼠逃出盒外,严格淘汰患病的畸形小鼠,待发母鼠盒内严禁混入公鼠。饲养人员每天都应将幼鼠的转入、待发鼠的发出、死亡、淘汰等情况做好登记。
2、不同季节的管理
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饲养情况也不同。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有时相差15℃左右,小白鼠易于引起肺炎、仔鼠腹泻以及鼠痘等疾病,要做好鼠舍的保温工作。秋季应给鼠罐内添加稻草,注意调节鼠舍内的温度和通风换气,保持鼠舍内空气新鲜。为了防止小鼠肠道寄生虫病的蔓延,一定要做好驱虫消毒工作。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38℃以上,小白鼠往往食欲下降,种母鼠的受孕率低,仔鼠生长发育缓慢,死亡淘汰增高。降温防潮是夏季饲养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适当减少鼠群的密度,减少种母鼠的带仔数,加强鼠舍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和温湿度适宜。夏季饲料易发霉变质,要把喂饲小白鼠的各种饲料保管贮存好,保持饲料新鲜。饲喂量要适当,少给勤添,不能剩料,保证供给清洁新鲜的饮水。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寒风刺骨,要抓好小白鼠的冬季管理。首先要做好入冬前的准备工作。从物质上准备好垫料、检修门窗及通风保温设备,淘汰老年体弱的种鼠,做好检虫驱虫和消毒工作。其次,做好保温防寒工作,最好有取暖设施,增加鼠舍温度,并保持温度相对恒定。关好门窗,防止贼风侵袭。冬季门窗关闭,要搞好通风换气和粪尿污物清除,注意食物卫生。
3、一般管理原则饲料饲养
饲料配方要满足小白鼠的营养需要,保持相对稳定,补充0.5~l%的鱼肝油,以满足小白鼠对维生素A.D的需要,否则出现母鼠受孕率低,产仔率下降以及吃食仔鼠等现象。小白鼠是昼伏夜动的动物,采食以夜间为主。因此,鼠罐、盒盖的同斗内要经常保持足够的新鲜干燥饲料。在小白鼠大群饲养中,每周应有2天以上给小白鼠添加饲料,保证不间断地供给小白鼠饲料。小白鼠一昼夜的饲料量见表。小白鼠的备用饲料应严防野鼠、蟑螂等污染。霉雨季节,小白鼠的干块饲料要少做勤做,以防发霉变质。供给青饲料时,如发麦芽,麦芽生好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风干之后饲喂。
4、清洁卫生
小白鼠的饲养房要保持室外整洁,门窗、墙壁、地面等无尘土,无蜘蛛网,最好是室内每月用0.1%的新洁尔灭喷雾消毒1次,室外用3%来苏尔消毒一次。鼠架每周要用消毒药液的湿布擦洗一次。垫料要保持清洁干燥,放在专用的房间内贮存,严格防止野鼠、猫、狗等窜入。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垫料可采用高压蒸气等方法消毒灭菌。鼠罐、鼠金中的垫料更换次数每周不得少于2次。饮水瓶要每月定期煮沸消毒1次,或用0.2%过氧乙酸浸泡3分钟消毒。饲料最好也使用高压蒸气等方法消毒。控制温湿度。小白鼠对环境变化很敏感,湿温度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小白鼠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甚至导致小白鼠发生疾病。因此,要保持温湿度相对稳定。饲养小白鼠的适宜温度是18~22℃。若高于35℃时,明显影响母鼠的受胎和仔鼠的生长,若低于18℃时,引起幼鼠的发病或死亡。此外,小白鼠最忌温度忽高忽低,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这是饲养好小白鼠的一个关键。饲养小白鼠适宜的湿度为50~60%。当温度较低,室内易干燥,可采取在地面上洒水或用温布拖地方法,增加室内的湿度。饲养小白鼠,通风也很重要。通风可以调节室内温湿度,保持空气新鲜。如果密度较大,加上粪尿臭气的蒸发,尤其是冬季关闭门窗,室内空气极易污染,致使小白鼠抗病力下降,易感染疾病,这对小白鼠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害。对于工作人员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加强鼠舍的通风调节,装置电动排风扇,每天定时排风,或者选择风和日暖的时候,打开门窗,自然通风。严格防疫。小白鼠对外来刺激敏感,尤其对鼠症病毒非常敏感,一旦发病就无法控制。在小白鼠的饲养管理中,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严格防疫制度,减少鼠群感染的机会,保持鼠群的健康。凡从外地引进的小白鼠,必须在隔离检疫房内隔离观察饲养1个月,确认无病时才能与原鼠群一起饲养。饲养管理人员进入鼠舍必须经过消毒池(垫)。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和工作鞋,离开鼠舍时要脱去外衣、帽等,并要洗手消毒。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小白鼠饲养房。严格执行消毒防病措施,严防野生动物如野鼠、蟑螂等进入小白鼠饲养设施内。
5、管理日程
饲养小白鼠工作,每周应按计划进行,使其生活保持规律性。 小白鼠管理日程星期工作内容:
一、添加块料,检查种鼠出生登记及分离;
二、换窝,整理室内外卫生;
三、灌换水瓶,整理青饲料并饲喂;
四、同星期一工作内容;
五、同星期二工作内容;
六、同星期三工作内容
七、值班
五、繁殖
(一)种鼠选择
小白鼠的繁殖,多采用随机交配,选择下代种鼠时,不需要考虑亲代的血缘关系。选择标准主要根据双亲的繁殖能力,仔代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尽量做到每代近交系数上升不超过1%。选种条件是亲代应具有较高生殖能力,如采用雌雄长期同居时,以两胎生产的间隔不得超过30天,每胎产仔能力8只以上,并具有良好的泌乳能力和对周围环境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要求生长发育快,体型大,一般应从第2~4胎生下的仔鼠中选留幼种。昆明种体重达12克以上,即可选做种鼠。被选的种鼠应体质强壮,运动活泼,对外界刺激反应敏锐,眼睛鲜红有神,被毛光泽,浓密贴身,尾粗而较长,血管明显,呈粉红色,头部宽广,颈部长度适中,背宽而平直,躯干前后匀称,腹部系紧,胸圆满,四肢短而有力,生殖器正常等条件。根据不同交配方式的要求,对选留的幼种,填好卡片。如采用不限血缘关系的随机交配,把选留的幼鼠,分清性别,群饲或单饲。如采用避免近亲繁殖的交配,必须把同窝中选留的幼鼠,分开雌雄性别,编好组别,同窝的幼鼠采用相同的编号,配种时不得以同一编号的雌雄鼠交配。在育种过程中,应对发育不正常者及时淘汰。选配时应挑选肥度适中的种鼠进行交配。过瘦说明发育不良,过肥的雌鼠,常因卵巢周围沉积脂肪过多,滤泡的发育少,影响卵巢激素的产生和分泌,阻碍卵细胞的成熟和排出,繁殖率低。雄鼠过肥,也会降低性活动和受精能力。
(二)性成熟与配种
小白鼠发育迅速,性成熟早,在36日龄雄鼠的附来精液中可找到活动的精子。如将同南公母放在一笼内,日龄达57天即可分娩,说明雌鼠在37日龄时,即可发情排卵,进行生殖。小白鼠有明显的性周期,雌鼠20日龄以后,阴道逐渐变薄,不久即可开口,开口的日龄依饲养条件投育状态、不同品系而有所不同。一般36~42日龄的小白鼠即已性成熟。小白鼠性成熟时的标志是母鼠阴道打开,出现求偶现象,有交配的欲望,乐意接近公鼠。公鼠单九下降,精子生成。同时形态和机能上也发生相应的一些变化。据介绍,雄鼠25日龄左右单丸自腹腔落入阴囊,35日龄后单九中出现精子,40日龄后可受精,同时体重增重较快。雌性小白鼠在20日龄以前阴道口闭合,自此以后阴道壁逐渐变薄,阴道开口。这是性成熟的主要标志。小白鼠的性成熟因品系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小白鼠一般在60~90日龄(即2~3个月)体成熟。此时小白鼠体重增长缓慢,是适宜配种年龄,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冷热、个体情况等,采用适当日龄进行配种繁殖。
(三)发情
小白鼠开始繁殖日龄,多为65~90天。性成熟的雌鼠一年四季都有性的活动,呈周期性发情。一个性周期,又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清后第一期、发情后第二期和体情期。母鼠性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可用阴道分泌物涂片和组织学检查加以区分。小白鼠周期性发情,除妊娠期外,几乎都周期性的排卵。性周期为4~5天,产后12~24小时内还有一次产后发情排卵。由于授乳的原因,性周期受到抑制,仔鼠断乳2~6天后,又开始出现下一个性周期。雌性小白鼠排卵期也为3~4夭,但在排卵期数小时内才允许公鼠交配,其他时间则倦伏于巢内或沿鼠罐爬行。当交配时,常是公鼠追逐母鼠,母鼠双目微闭,匍伏不动或用双爪作半拒绝状,并发出“卿卿”的叫声。公鼠经过几次努力后,方能完成交配。交配后,母鼠阴道口形成特殊的阴道栓,封闭阴道口。阴道栓的形成是公鼠的精液、母鼠的阴道分泌物混合用道上皮细胞等遇空气后迅速变硬,将阴道口封闭的结果。一般在交配后24小时左右自动脱落。在20小时内检查雌鼠有无阴道栓,可以判断小白鼠的交配是否成功。交配方法一般可采用一公多母(1:2或1:4)的交配法和一公一母同居交配法。
(四)妊娠与分娩
小白鼠的妊娠期,因其品种不同而有差异。纯系小白鼠的妊娠期一般19~20天,国内普通小白鼠妊娠期一般18~21天。产后受孕鼠的妊娠期有所延长,其延长时间长短,同小白鼠品系、个体及环境有关。小白鼠的分娩可昼夜进行,但以晚间为多。临产前表现不安,常不停地整理产窝。分娩过程中,4分钟左右子宫收缩一次,产出一只。胎盘产出后,母鼠将胎盘嚼食。整个分娩过程一般需要一小时左右。分娩后约经12~24小时而出现产后发情,此时著与公鼠交配,亦能受孕。
(五)哺乳
母鼠每胎产仔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品种(品系)、使用时间、胎次和饲养管理的条件好坏等。正常情况下,适龄母鼠每胎产仔8~13只。母鼠第7胎以后产仔数逐渐下降。母鼠带仔数量的多少,根据生产的大小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决定其带仔数量。在实际大群生产中,由于都是适龄的生产种鼠,生产力高,带仔力强,带仔数多在7只以上,一般以9只为宜。但带仔数超过9只以上,则易影响仔鼠的质量。若因某种原因,母鼠带仔不足9只时,可在清理产窝时,将其他产窝中多余的同龄仔鼠移定其内,进行代乳,基本保证每批母鼠的平均带仔率。仔鼠哺乳期一般18~21天,种用仔鼠,哺乳可延长到23天,但不超过25天。过于延长哺乳时间,影响母鼠的健康和发情。种鼠繁殖使用时间一般为6~8个月(约9~11月龄),即生产5~6胎,这时繁殖力强,带仔好。此后,繁殖能力下降,易出现各种疾病,仔鼠质量越来越差。所以,种母鼠一般繁殖使用6~8个月(约9~11月龄)后必须予以淘汰。
六、疾病防治
(一)鼠痘鼠痘又名“脱脚病”,是由鼠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此病传染迅速,发病死亡率高,对小白鼠威胁最为严重。本病的传染源为脱脚病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当或卫生消毒、隔离检疫制度不严等因素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染。症状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内脏型)被毛蓬松无光泽,软弱无力,食欲消失,无其他局部症状而突然死亡。病情经过迅速,4~6小时可死亡80~90%,也有的经l~2天死亡,急性期未死亡的小白鼠可转为慢性型。慢性型(皮肤型)病鼠嘴、脸肿大.头部肿大,尾部皮肤表面出现小结节或红肿,溃疡糜烂,最后坏死脱落,四肢肿胀,尤以脚掌最为明显,呈半球形。小白鼠不能以患肢着地,肿胀的皮肤表面破溃而流出浆液性渗出物。病理剖检,急性型小白鼠体表淋巴潮红肿大,脾肿大。肝灰褐色或灰黄色,切开时几乎不流血。肠道充血,腹腔、胸腔和心包腔内有浆液性渗出物。病程较长的小白鼠,可见到典型的病变,肝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点,脾肿大,呈暗紫色,表面可见多数白色小斑点。慢性型病可见头、尾。四肢皮肤炎性水肿,皮下有浆液性渗出物及坏死性溃疡灶。肝呈暗红色或脂肪性变性,有红色斑点及许多淡灰色坏死灶,脾呈暗紫色,有灰白色坏死灶。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本病主要在干预防,坚持自繁自养,建立封锁防疫的饲养制度。凡从外单位引进的小白鼠,必须隔离检疫观察一个月后,方可转入正常饲养群。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冬季保温,夏季防暑工作。对于不符质量要求的小白鼠要严格淘汰。确立小白鼠原窝同罐育种,防止种鼠育养期间咬伤感染,传播疾病。建立消毒制度,坚持日常的清洁卫生和消毒防病措施,定期消毒灭菌。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小白鼠的饲养房舍,对于必须进入的外来人员,必须严格消毒。
(二)脑脊髓炎本病是由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呈散发性发生。潜伏期8~13天。病鼠主要表现为麻痹,特别是后肢麻痹。通常是病鼠一后肢先出现麻痹或轻瘫,然后另一后肢也出现同样的症状。此时患肢肌肉松弛无力,患鼠躺卧不起,食欲减少,被毛蓬乱,逐渐消瘦,最后因排粪排尿困难而死亡。急性型病程1~3天,慢性型2~4周。本病主要在干预防。饲养小白鼠的鼠罐、笼具及其他用具应定期用3%石炭酸、5%来苏尔或煮沸消毒,对于预防此病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引进小白鼠要坚持检疫制度,严格淘汰可疑病鼠。
(三)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小白鼠传染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气管、支气管炎及小叶性肺炎。病鼠食欲减少,不活泼,被毛蓬松,耳廓发紫,弓背,搔鼻,有鼻漏,呼吸加快,伴有“咯咯”的哇叫声杂音。由于病鼠出汗,被毛潮湿而色发暗,感染后4~14天可引起死亡。病理剖检,肺呈褐色,病变常侵犯上肺叶,波及到下肺叶,呈小叶状散布,以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围最为显著。胸腔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少数病例可见胸膜炎症变化。预防措施是喂饲富有维生素的全价营养饲料,注意防寒、防潮、防暑,保持鼠舍中温度相对稳定。切忌温度骤变,防止贼风的侵袭,严格检疫制度,及时淘汰病鼠,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
(四)仔鼠腹泻仔鼠腹泻是由大肠肝菌引起的哺乳期仔鼠剧烈腹泻,迅速衰竭或伴有败血症,死亡率较高的急性疾病。病鼠病初可见黄色粘液状稀粪粘于肛门周围及尾部,有时粪痴堵塞肛门,难以剥脱。继而排出恶臭水样稀类,污染肛门周围及全身被毛。患鼠迅速消瘦,皮肤松弛形成皱折,尾呈竹节状。此病往往在同窝或同龄乳鼠中迅速传播。病理剖检可见腹腔有多量的液体,消化道发炎,肠粘膜潮红,部分粘膜脱落,肠系膜淋巴肿大,有时可见肝、脾灰白色病灶。预防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小白鼠优质干净并富有维生素的饲料和清洁新鲜的饮水。每年初春及深秋应加强防寒保温工作。鼠舍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及时加垫卧草以保罐温,并要注意稻草,锯末等垫料的消毒。
(五)副伤寒副伤寒也叫鼠伤寒。是由副伤寒沙门氏菌属引起的小白鼠消化道传染病。此病主要发生在抵抗力减弱的小白鼠,传播快,流行迅速。临床上,小白鼠患病初期,迟钝不活泼,食欲减少,继而停食。病鼠被毛蓬乱,失去光泽,眼结膜发炎,眼睑粘合,腹部膨大,呼吸加快。病鼠出现腹泻,粪便呈粘液泡沫状,味恶臭,黄绿色,有时混有血液。通常可见病鼠的腹部膨大,用食指弹诊,可听到鼓音。预防措施是针对此病多经消化道感染的特点,特别加强小白鼠的饮食卫生,确保饲料新鲜,饮水清洁和食具、笼、盒的清洁。消灭野鼠、逃鼠、苍蝇、蟑螂等。要坚持严格检疫、卫生消毒防病制度,严格淘汰可疑病鼠。定期检虫驱虫,以增强小白鼠体质,预防由其他胃肠道疾病诱发此病。
(六)细菌性肺炎小白鼠细菌性肺炎是一种散发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发病率为高。病原作为肺炎球菌。正常小白鼠的呼吸道粘膜上就附有肺炎球菌,但由于动物机体的防御能力,如呼吸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及呼吸道粘膜分泌的溶菌酶等,小白鼠不致发病。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微生物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当季节交替,气候突变,室温忽高忽低或室内通风不良、湿度不稳定或营养缺乏等情况下,降低了小白鼠的抗病力,才会诱发此病。患病鼠被毛蓬乱,呼吸音不正常或发出“咕咕”的响声。一旦发病,应迅速查找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疾病的蔓延。严格淘汰病鼠,消灭传染源。使用消毒药物喷洒小白鼠饲养房间,进行喷雾空气消毒。预防性给药是对于食欲尚好的可疑病鼠,投服长效磺胺(SMP)。每只成年鼠每口口服2毫克。如将药液溶于小白鼠的饮水中服用,连续一周,效果较好。预防上认真做好冬季保温和夏季防暑工作,保持室内温湿度相对稳定。特别要防止室内湿度骤变,做好鼠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检查鼠群的健康情况,发现病鼠立即淘汰,并对鼠舍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