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互联网
血清总蛋白测定有很多,最主要的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酚试剂法、比浊法、染料结合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其中双缩脲法应用最广。它的原理主要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Cu2+)作用生成蓝紫色的化合物,这种颜色反应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因此反应与两分子尿素缩合后的产物双缩脲与碱性铜溶液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反应相似,故称双缩脲反应。
此反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干扰物质少,重复性好,在10-120g/L浓度范围内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灵敏度较低,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常规方法。其参考范围为:成人60-80g/L。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血清总蛋白升高和降低主要说明了什么:
血清总蛋白增高:
(1)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明显失水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严重腹泻、呕吐、高热等。但这时A/G变化不大,临床又称假性蛋白增多症。
(2)血浆蛋白质合成增加:主要见于球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或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
(1)血液稀释,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降低: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
(2)摄人不足和消耗增加: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或慢性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因患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蛋白浓度降低。
(3)蛋白质丢失:严重烧伤时大量血浆渗出,大量失血,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溃疡性结肠炎时肠道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病理改变均可使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