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昆虫分类

互联网

3900

昆虫分类

  一、目的

  学习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了解昆虫纲各重要目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的代表种类及重要的经济昆虫;认识肢口纲、蛛形纲及多足纲的常见代表。

  二、内容

  (一)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口器、翅、足和触角。

  (二)观察昆虫的变态类型。

  (三)由教师指定数种昆虫,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按检索表的顺序检索,鉴定它们属于哪个目。并记录此昆虫的形态特点。

  (四)肢口纲、蛛形纲及多足纲代表动物示范。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各种昆虫成虫的干制针插标本或浸制标本;部分卵块、幼虫和蛹的浸制标本;并在实验前根据教师指定的日期,到野外或在校园内采集数种昆虫,供鉴定昆虫练习用。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镊子、解剖针。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用检索表对昆虫进行分类之前,必须了解昆虫常用的重要分类特征(如口器、翅、足和触角等)的基本构造及其变化情况,并通过仔细观察,才可对昆虫各特征所属类型作出正确判断。使用检索表时,应避免选错检索途径;检索到标本所属的目之后,还必须与该目的特征进行全面对照,才能确定检索结果是否正确。

  (一)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口器:

  1.咀嚼式:如蝗虫的口器,见实验13。

  2.嚼吸式:蜜蜂的口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上唇:为一横薄片,内面着生刚毛。

  上颚:1对,位于头的两侧,坚硬,齿状,适于咀嚼花粉颗粒。

  下颚:1对,位于上颚的后方,由棒状的轴节、宽而长的基节及片状的外颚叶组成,并有一5节的下颚须。

  下唇:位于下颚的中央。有一三角形的亚颏和一粗大的颏部。颏部的两侧有1对4节的下唇须,颏部的端部有一多毛的长管,称中唇舌,其近基部有1对薄且凹成叶状的侧唇舌,端部还有一匙状的中舌瓣。

  3.刺吸式:例如蚊的口器,各部分都延长为细针状。

  上唇:较大的1根口针,端部尖锐如利剑。

  上颚:最细的2根口针。

  下颚:1对,由分4节的下颚须及由外颚叶变成的口针组成,口针端部尖锐,具齿。

  舌:1根,较宽,细长而扁平。

  下唇:1根,长而粗大,多毛,呈喙状,可围抱上述口针。

  4.舐吸式:如家蝇的口器。上下颚均退化,仅余1对棒状的下颚须;下唇特化为长的喙,喙端部膨大成1对具环沟的唇瓣。喙的背面基部着生一剑状上唇,其下紧贴一扁长的舌,两相闭合而成食物道。

  5.虹吸式:如蝶蛾类的口器。上颚及下唇退化,下颚形成长形卷曲的喙,中间有食物道。下颚须不发达,下唇须发达。

  (二)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足:

  1.步行足:各节皆细长,适于步行,如蜚蠊的足。

  2.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基节长大;腿节发达,腹缘有沟,沟两侧具成列的刺;胫节腹缘亦具两列刺,适于捕捉与把握食物。

  3.开掘足:如蝼蛄的前足。各节粗短强壮;胫节扁平,端部有4个发达的齿。跗节3节,极小,着生在胫节外侧,呈齿状。

  4.游泳足:如松藻虫的后足。胫节和跗节皆扁平呈浆状,边缘具成列的长毛,适于游泳。

  5.抱握足:如雄龙虱的前足。跗节分5节,前3节变宽,并列呈盘状,边缘有缘毛,每节有横走的吸盘多列,后两节很小,末端具2爪。

  6.携粉足:蜜蜂的后足。各节均具长毛,胫节端部扁宽,外面光滑而凹陷,边缘有成列长毛,形成花粉篮;跗节分5节,第一节膨大,内侧具有数排横列的硬毛,可梳集粘着在体毛上的花粉;胫节与跗节相接处的缺口为压粉器。

  7.跳跃足:如蝗虫的后足。腿节膨大,胫节细长而多刺,适于跳跃。

  8.攀缘足:如虱的足。胫节腹面具一指状突,可与跗节和爪合抱以握持毛发或织物纤维。

  (三)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翅:

  1.膜翅:薄而透明,膜质,翅脉清晰可见。如蜂类的翅。

  2.革翅(有时又称复翅):革质,稍厚而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蝗虫的前翅。

  3.鞘翅:角质,厚而坚硬,不透明,翅脉不可见。如金龟子的前翅。

  4.半鞘翅:基半部厚而硬,鞘质或革质,端半部膜质。如蝽类的前翅。

  5.平衡棒:后翅特化成棒状或勺状。如蚊、蝇的后翅。

  6.鳞翅:膜质,表面密被由毛特化而成的鳞片。如蛾、蝶的翅。

  7.缨翅:膜质,狭长,边缘着生成列缨状毛。如蓟马的翅。

  8.毛翅:膜质,表面密被刚毛。如石蚕蛾的翅。

  (四)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触角:

  1.刚毛状触角:鞭节纤细似一根刚毛。如蜻蜓、蝉的触角。

  2.丝状触角:鞭节各节细长,无特殊变化(如蝗虫);或细长如丝;如蟋蟀的触角。

  3.念珠状触角:鞭节各节圆球状。如白蚁的触角。

  4.锯齿状触角:鞭节各节的端部有一短角突起,因而整个触角形似锯条。如芫菁的触角。

  5.栉齿状触角:鞭节各节的端部有一长形突起,因而整个触角呈栉(梳)状。如一些甲虫、蛾类雌虫的触角。

  6.羽状(双栉状)触角:鞭节各节端部两侧均有细长突起,因而整个触角形似羽毛。如雄家蚕蛾的触角。

  7.膝状触角:鞭节与梗节之间弯曲成一角度。如蚂蚁、蜜蜂的触角。

  8.具芒触角:鞭节仅一节,肥大,其上着生有一根芒状刚毛。如蝇类的触角。

  9.环毛状触角:鞭节各节基部着生一圈刚毛。如雄蚊、摇蚊的触角。

  10.球杆状触角:鞭节末端数节逐渐稍稍膨大,似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

  11.锤状(头状)触角:鞭节末端数节突然膨大。如露尾虫、郭公虫等的触角。

  12.鳃状触角:鞭节各节具一片状突起,各片重叠在一起时似鳃片。如金龟子的触角。

  (五)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变态(示范):

  1.无变态:如衣鱼的幼虫与成虫,除身体较小和性器官未成熟外,其他无大差别。

  2.有变态:

  (1)渐变态:如蝗虫。从幼虫生长发育到成虫,除翅逐渐成长和性器官逐渐成熟外,没有其他明显差别。这种幼虫称为若虫。生活史中没有蛹的阶段。

  (2)半变态:如蜻蜓。幼虫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都不同:幼虫生活在水中,有临时器官;成虫生活于陆地,临时器官消失。这种幼虫称稚虫。生活史中也无蛹期。

  (3)完全变态:如蚕。幼虫与成虫在各方面完全不同。在变成成虫前,要经过不食不动的蛹期。

  (六)昆虫纲各目的检索:

  昆虫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在检索表中列有1、2、3……等数字,每一数字后都列有2条对立的特征描述。拿到要鉴定的昆虫后,从第1查起,2条对立特征哪一条与所鉴定的昆虫一致,就按该条后面所指出的数字继续查下去,直到查出“目”为止。例如,若被鉴定的昆虫符合第1中“有翅”一条,此条后面指出数号是23,即再查第23;在第23中“有1对翅”与所鉴定的标本符合,就再按后面指出的数字24查下去;直查到后面指出××目的名称为止。

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

  1.翅无,或极退化…………………………………………(2)

  翅2对或1对…………………………………………(23)

  2.无足,幼虫状,头和胸愈合,内寄生于膜翅目、半翅目及直翅目等昆虫内,仅头胸部露出寄主腹节外 捻翅目(Strepsiptera)

  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3)

  3.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4)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7)

  4.无触角;腹部12节,第1~3节各有1对短小的附肢 原尾目

  (Protura)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5)

  5.腹部至多6节,第1腹节具腹管,第3腹节有握弹器,第4腹节有一分叉的弹器………………………  ………弹尾目(Collembola)

  腹部多于6节,无上述附肢,但有成对的刺突或泡……(6)

  6.有1对长而分节的尾须或坚硬不分节的尾铗,无复眼

  ………………………………………………双尾目(Diplura)

  除1对尾须外还有1条长而分节的中尾丝,有复眼

  ………………………………………………缨尾目(Thysanura)

  7.口器咀嚼式……………………………………………………(8)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虹吸式等……………………………(18)

  8.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或尾铗………………………………(9)

  腹部无尾须…………………………………………………(15)

  9.尾须呈坚硬不分节的铗状………………革翅目(Dermaptera)

  尾须不呈铗状………………………………………………(10)

  10.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 纺足目(Embidina)

  前足第1跗节不特别膨大,不能纺丝……………………(11)

  11.前足捕捉足…………………………………螳螂目(Mantodea)

  前足非捕捉足………………………………………………(12)

  12.后足跳跃足…………………………………直翅目(Orthoptera)

  后足非跳跃足………………………………………………(13)

  13.体扁,卵圆形,前胸背板很大,常向前延伸盖住头部

  ………………………………………………蜚蠊目(Blattaria)

  体非卵圆形,头不为前胸背板所盖………………………(14)

  14.体细长杆状………………………………竹节虫目(Phasmida)

  体非杆状,社会性昆虫…………………… 等翅目(Isoptera)

  15.跗节3节以下………………………………………………(16)

  跗节4~5节………………………………………………(17)

  16.触角3~5节,寄生于鸟类或兽类体表……………………食毛

  目(Mallophaga)

  触角13~15节,非寄生性…………… 啮虫目(Corrodentia)

  17.腹部第1节并入后胸,第1和第2节之间紧缩成柄状

  …………………………………………膜翅目(Hymenoptera)

  腹部第1节不并入后胸,第1节和第2节之间不紧缩为柄状

  ………………………………………鞘翅目(Coleoptera)

  18.体表密被鳞片,口器虹吸式………鳞翅目(Lepidoptera)

  体表无鳞片,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退化………… (19)

  19.跗节5节………………………………………………(20)

  跗节到多3节…………………………………………(21)

  20.体侧扁(左右扁)……………………蚤目(Siphonaptera)

  体不侧扁……………………………………双翅目(Diptera)

  21.跗节端部有能伸缩的泡,爪很小 缨翅目(Thysanoptera)

  跗节端部无能伸缩的泡………………………………(22)

  22.足具1爪,适于攀附在毛发上,外寄生于哺乳动物

  ………………………………………………虱目(Anoplura)

  足具2爪,如具1爪则寄生于植物上,极不活泼或固定不动,

  体呈球状、介壳状等,常被蜡质、胶质等分泌物

<dir> </dir> <dir> </dir>

  ……………………………………………同翅目(Homoptera)

  23.翅1对……………………………………………………(24)

  翅2对……………………………………………………(32)

  24.前翅或后翅特化成平衡棒(25)无平衡棒……………(27)

  25.前翅形成平衡棒,后翅大………………捻翅目(Strepsiptera)

  后翅形成平衡棒,前翅大………………………………(26)

  26.跗节5节………………………………………双翅目(Diptera)

  跗节仅1节………………………………同翅目(Homoptera)

  27.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28)

  腹部无尾须………………………………………………(30)

  28.尾须细长而分节(或还有1条相似的中尾丝),翅竖立背上

  ……………………………………………蜉蝣目(Ephemerida)

  尾须不分节,多短小,翅平覆背上……………………(29)

  29.跗节5节,后足非跳跃足,体细长如杆或扁宽如叶

  ……………………………………………竹节虫目(Phasmida)

  跗节4节以下,后足为跳跃足…………直翅目(Orthoptera)

  30.前翅角质,口器咀嚼式……………………鞘翅目(Coleoptera)

  翅为膜质,口器非咀嚼式………………………………(31)

  31.翅上有鳞片………………………………鳞翅目(Lepidoptera)

  翅上无鳞片……………………………缨翅目(Thysanoptera)

  32.前翅全部或部分较厚为角质或革质,后翅膜质…………(33)

  前翅与后翅均为膜质………………………………………(40)

  33.前翅基半部为角质或革质,端半部为膜质

  …………………………………………半(异)翅目(Hemiptera)

  前翅基部与端部质地相同,或某部分较厚但不如上述 (34)

  34.口器刺吸式………………………………同翅目(Homoptera)

  口器咀嚼式………………………………………………(35)

  35.前翅有翅脉………………………………………………(36)

  前翅无明显翅脉…………………………………………(39)

  36.跗节4节以下,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

  ………………………………………………直翅目(Orthoptera)

  跗节5节,后足与前足不同上述…………………………(37)

  37.前足捕捉足…………………………………螳螂目(Mantodea)

  前足非捕捉足………………………………………………(38)

  38.前前胸背板很大,常盖住头的全部或大部分

  ………………………………………………蜚蠊目(Blattaria)

  前胸背板很小,头部外露,体似杆状或叶片状

  …………………………………………竹节虫目(Phasmida)

  39.腹部末端有1对尾铗,前翅短小,不能盖住腹部中部

  ……………………………………………革翅目(Dermaptera)

  腹部末端无尾铗,前翅一般较长,至少盖住腹部大部分

  ………………………………………………鞘翅目(Coleoptera)

  40.翅面全部或部分被有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

  ……………………………………………鳞翅目(Lepidoptera)

  翅上无鳞片,口器非虹吸式………………………………(41)

  41.口器刺吸式…………………………………………………(42)

  口器咀嚼式、嚼吸式或退化………………………………(44)

  42.下唇形成分节的喙,翅缘无长毛…………………………(43)

  无分节的喙,翅极狭长,翅缘有缨状长毛

  …………………………………………缨翅目(Thysanoptera)

  43.喙自头的前方伸出………………半(异)翅目(Hemiptera)

  喙自头的后方伸出……………………同翅目(Homoptera)

  44.触角极短小,刚毛状…………………………………………(45)

  触角长而显著,非刚毛状…………………………………(46)

  45.腹部末端有1对细长多节的尾须(或还有1条相似的中尾须),

  后翅很小……………蜉蝣目(Ephemerida或 Ephemeroptera)

  尾须短而不分节,后翅与前翅大小相似 蜻蜓目(Odonata)

  46.头部向下延伸呈喙状……………………长翅目(Mecoptera)

  头部不延长呈喙状…………………………………………(47)

  47.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纺足目(Embidina)

  前足第1跗节不特别膨大,也不能纺丝…………………(48)

  48.前、后翅几乎相等,翅基部各有一条横的肩缝,翅易沿此缝脱落……………………………………  ……………………等翅目(Isoptera)

  前、后翅无肩缝……………………………………………(49)

  49.后翅前缘有1排小的翅钩列,用以和前翅相连

  …………………………………………膜翅目(Hymenoptera)

  后翅前缘无翅钩列…………………………………………(50)

  51.前胸很大,腹端有1对尾须………………翅目(Plecoptera)

  前胸很小如颈状,无尾须………………啮虫目(Corrodentia)

  52.翅面密被明显的毛,口器(上颚)退化 毛翅目(Trichoptera)

<dir> 翅面上无明显的毛,毛仅着生在翅脉与翅缘上,口器(上颚)发达…………………………………………………………(53) </dir>

  53.后翅基部宽于前翅,有发达的臀区,休息时后翅臀区折起,头为前口式………………………………广翅目(Megaloptera)

   后翅基部不宽于前翅,无发达的臀区,休息时也不折起,头为下口式……………………………………………………(54)

  54.头部长。前胸圆筒形,也很长,前足正常。雌虫有伸向后方的针状产卵器………………………………蛇蛉目(Raphidiodea)

  头部短。前胸一般不很长,如很长时则前足为捕捉足(似螳螂)。

<dir> </dir>

雌虫一般无针状产卵器;如有,则弯在背上向前伸

…………………………………………脉翅目(Neuroptera)

  (七)常见昆虫的识别:

  下面介绍常见昆虫各目主要识别特征及重要种类。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原始无翅;无变态;腹部具与运动有关的附肢。

  1.缨尾目:中、小型,体长而柔软,裸露或覆以鳞片。咀嚼式口器。触角长,丝状。腹部末端具3根细长尾丝。如石蛃、衣鱼。前者多生活于石块及落叶之下潮湿环境中,后者常见于室内抽屉、衣箱或书籍堆中。

  2.弹尾目:(Collembola)微小型,体柔软。触角4节。腹部第1、2、4节上分别着生有粘管(腹管)、握弹器和弹器,能跳跃。如跳虫。

  有翅亚纲( Pterygota): 通常有翅;有变态;腹部无运动附肢。

  3.直翅目:大或中型昆虫。头属下口式;口器为标准的咀嚼式;前翅狭长,革质;后翅宽大、膜质,能折叠藏于前翅之下;腹部常具尾须及产卵器;发音器及听器发达;发音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内侧刮擦前翅而成;渐变态。蝗虫、蝼蛄、油葫芦和中华蚱蜢等。

  4.蜚蠊目: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丝状;翅2对,也有不具翅的,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足适于疾走;渐变态。如各种蜚蠊和地鳖虫。

  5.螳螂目:体细长,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前胸发达,长于中胸和后胸之和;翅2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前足适于捕捉;渐变态。如螳螂。

  6.等翅目:体乳白色或灰白色,咀嚼式口器;翅膜质,很长,常超出腹末端,前后翅相似且等长,故名。渐变态。本目是多态性、营群居生活的社会性昆虫。每一群中有5种类型成员组成,即长翅型的雌雄繁殖蚁,短翅或无翅型的辅助繁殖蚁,和不孕性的工蚁和兵蚁。如各种白蚁,是非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方的主要害虫。

  7.虱目:体小而扁平,刺吸式口器,胸部各节愈合不分,足为攀缘式,渐变态。为人畜的体外寄生虫,吸食血液并传播疾病,如体虱。

  8.蜻蜒目:咀嚼式口器,触角短小刚毛状,复眼大;翅两对,膜质多脉,前翅前缘端有一翅痣;腹部细长;半变态。如蜻蜒,豆娘。

  9.半(异)翅目:体略扁平;多具翅,前翅为半鞘翅;口器刺吸式,通常4节,着生在头部的前端;触角4或5节;具复眼。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为其明显的标志;身体腹面有臭腺开口,能散发出类似臭椿的气味,故又名椿象。渐变态。如二星蝽、梨蝽、稻蛛缘蝽、三点盲蝽、绿盲蝽、猎蝽、臭虫。

  10.同翅目:口器刺吸式,下唇变成的喙,着生于头的后方。成虫大都具翅,休息时置于背上,呈屋脊状。触角短小,刚毛状或丝状。体部常有分泌腺,能分泌蜡质的粉末或其他物质,可保护虫体。渐变态。如蝉、叶蝉、飞虱、吹棉介壳虫、蚜虫、白腊虫等。

  11.脉翅目:口器咀嚼式;触角细长,丝状、念珠状、栉状或棒状;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和形状相似,脉纹网状。全变态,卵常具柄。如中华草岭、大草岭等。

  12.鳞翅目:体表及膜质翅上都被有鳞片及毛,口器虹吸式;复眼发达。完全变态,幼虫为毛虫型。该目常分为两个亚目。

   (1)蝶亚目:触角末端膨大,棒状;休息时两翅竖立在背上;翅颜色艳丽,白天活动。如凤蝶、菜粉蝶等。

   (2)蛾亚目:触角形式多样,丝状、栉状、羽状等;停息时翅叠在背上呈屋脊状;多夜间活动。如粘虫、棉蛉虫、二化螟、家蚕、蓖麻蚕、柞蚕等。

  13.鞘翅目:口器咀嚼式;触角形式变化极大,丝状、锯齿状、锤状、膝状、鳃片状等。前翅角质,厚而坚硬,停息时在背上左右相接成一直线。后翅膜质,常折叠藏于前翅下,脉纹稀少。中胸小盾片小,三角形,露于体表。完全变态。如金龟子、天牛、叩头虫、黄守瓜、瓢虫等。

  14.膜翅目:体微小至中型,体壁坚硬;头能活动;复眼大;触角丝状、锤状或膝状;口器一般为咀嚼式,仅蜜蜂科为嚼吸式;前翅大、后翅小,皆为膜翅,透明或半透明,后翅前缘有1列小钩,可与前翅相互连结。前翅前缘有一加厚的翅痣。腹部第1节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propedeon),第2节多缩小成腰状的腹柄(pedeon);末端数节常缩入,仅可见6~7节。产卵器发达,多呈针状,有蛰刺能力。完全变态。如姬蜂、赤眼蜂、叶蜂、蜜蜂、胡蜂、蚂蚁等。

  15.双翅目:只有1对发达的前翅,膜质,脉相简单;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复眼大;触角丝状、念珠状、具芒状、环毛状;口器刺吸式、舔吸式。完全变态,幼虫蛆形。如蚊、蝇、虻等。

  五、示范

  (一)昆虫纲各重要目的常见代表及重要经济昆虫。

  (二)几种重要经济昆虫的生活史标本。

  (三)鲎:属肢口纲,体坚硬,形似瓢,分头胸部、腹部及尾剑3部分。头胸部呈马蹄形,背面隆起,腹面凹陷,不分节,有6对附肢;腹部略似六角形,两侧有活动的刺,也有6对附肢;呼吸器官书鳃为书页状的薄片组成,位于后5对腹肢的外肢节内侧。

   (四)圆网蛛:属蛛形纲蜘蛛目,壳多糖外骨骼硬度不大;身体明显分为头胸部及腹部。头胸部不分节,有6对附肢,前端背面有单眼8个。腹部亦不分节,近圆形。呼吸器官为书肺及气管,书肺孔为1对横裂缝,位于腹部前端腹面两侧。腹部末端有3对纺绩突起。

   (五)蝎:属蛛形纲蝎目,体褐色,可分为头胸部及腹部。头胸部短,具头胸甲,有眼3对,附肢6对。腹部较长,又可分为宽大的前腹部及狭长的后腹部;腹部分节明显,腹部末端膨大为尾刺,内有毒腺。

   (六)螨:属蛛形纲蜱螨目,体细小,椭圆形。头胸部与腹部完全愈合而不分节,具4对步足。螯肢及脚须向体前端突出形成假头。

   (七)马陆:属多足纲,体呈圆筒形或背腹略扁平,可分为头部与躯干部。触角1对,细长。体节多,除前4节及末节外每1体节具2对足。

   (八)蜈蚣:属多足纲,体扁平,常由22节组成,分为头部及躯干部。躯干部第1节具附肢2对,其余各节具附肢1对;第1对附肢基部愈合,末节变为毒爪,附肢内有毒腺。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