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DNA重组技术(Recombinant DNA)

互联网

3203

【实验目的】

1.掌握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熟悉质粒DNA的小量制备及酶切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

1.DNA重组技术
重组DNA(Recombinant DNA)技术是遗传工程的核心技术,也是人类在基因和DNA分子水平进行操作的技术。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重组DNA分子的构建:即将目的基因(DNA或cDNA片段)与载体DNA重组,应用TA克隆方法,将PCR扩增产物快速克隆至质粒载体中。

该方法利用了PCR过程中使用的热稳定聚合酶(Taq酶)在所复制的双链分子末端加上单一脱氧腺苷酸(A),从而产生一A-粘性末端的性质,设计一种线性载体,使之含有一T-粘性末端,可直接插入PCR产物,在DNA连接酶作用下,目的DNA和载体DNA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2)将重组DNA分子转化宿主细胞。

3)克隆选择增殖:将转化后的液体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基中含有宿主菌敏感的抗生素,重组DNA(TA克隆载体分子)含有相应抗生素的抗性基因,转化的细菌能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集落。挑取菌落,置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大量含重组DNA的细菌。

4)收获扩增后的培养细胞,提取重组DNA分子(质粒),并纯化,获得某一基因或DNA片段的大量拷贝。

2.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常见的质粒DNA提取方法有简易一步提取法、碱裂解法和煮沸法。本实验采用的是碱裂解法,碱裂解法的原理:在PH 12.0~12.6碱性环境中,线性的大分子量细菌染色体DNA变性,而共价闭环质粒(CC)DNA仍为自然状态。

将pH调至中性并有高盐浓度存在的条件下,染色体DNA之间交联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大部分染色体DNA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仍为可溶状态。通过离心,将可去除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质粒DNA尚在上清中,再用乙醇沉淀回收质粒DNA。

3.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切分析

限制酶存在于原核生物体内,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性分为:Ⅰ、Ⅱ、Ⅲ型。Ⅰ型切点不固定,Ⅲ型其切割位点在识别位点之外,只有Ⅱ型其特异性切点位置可以控制和预测,可以产生固定的DNA片段,基因工程中所用的限制酶均为Ⅱ型限制酶。

这类酶的特点是具有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上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的能力,能在这个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内切断DNA双链,形成一定长度和顺序的DNA片段。

选择合适的限制酶对重组的环状质粒进行酶切,将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用已知相对分子量的线状DNA(DNA分子量标志)及未经酶切的重组环状质粒为对照,可以对重组环状质粒中的目的DNA分子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用品】

1.PCR扩增仪;恒温振荡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细菌恒温培养箱;台式高速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冰箱;电泳仪; 电泳槽,样品槽模板(梳子);紫外灯;保鲜膜;一次性塑料手套;凝胶自动成像仪。

2.三角烧瓶(500ml, 250ml,100ml),培养皿,玻璃试管,试管塞,玻璃棒,酒精灯,镊子,脱脂棉,纱布,乙醇,容器盒。

3.微量加样器(1000μl,200μl,20μl);Tip头(1000μl,200μl,20μl)。Tip头盒(1000μl,200μl,20μl);Eppendorff管(2ml,1.5ml,0.5ml),Eppendorff管架。Parafilm,透明胶带。

4.DNA重组相关试剂:

1)Taq DNA聚合酶,缓冲液,dNTP,特异性引物,靶DNA;凝胶回收试剂盒;TA克隆载体:pMD18-T;感受态细菌;氨苄青霉素(100mg/ml)。

2) 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10N NaOH调pH至7.0定容至1L。15磅高压消毒,4℃保存。

3)LB琼脂培养基:15g琼脂粉溶于1000ml LB培养基,15磅高压消毒备用。

5.质粒提取试剂:

溶液Ⅰ(10×):0.5M葡萄糖;0.25M Tris-Cl (pH8.0);0.1M EDTA,10磅高压消毒,4℃保存备用.

溶液Ⅱ:0.2N NaOH;1%SDS 室温贮存,即用即配。

溶液Ⅲ:3M NaOAc(pH4.8) 10磅高压消毒,室温贮存。

RNA酶 A: 10mg/ml

TE缓冲液:10mM Tris-Cl (pH7.6),1mM EDTA(pH8.0)

6.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相关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XbalⅠ及酶反应所需缓冲液;琼脂糖;溴化乙啶贮存液(10mg/ml);6×载样缓冲液。

Tris-乙酸(TAE)贮存液:

50×:242克Tris碱,57.1ml冰乙酸,100ml 0.5mol/L EDTA(pH8.0)
加水至1L

【实验步骤】

1.PCR产物纯化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应用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目的DNA片段。

2.目的DNA片段连接至T/A克隆载体 即重组DNA分子的构建

3.转化

3.1 将感受态细胞置冰中融解。

3.2 将60μl感受态细胞移至无菌试管内。

3.3 加入用于转化的DNA 10μl(<10ng),轻弹管底混匀。

3.4 冰中放置30分钟。

3.5 42℃放置45~60秒,不要振荡。

3.6 冰中放置2~3分钟。

3.7 加入37℃ 预温好的LB培养基940μl(无抗生素)。

3.8 37℃振荡培养1小时(160~225 rpm)。

4.筛选及增菌

4.1 取适量涂布琼脂平板。

4.2 37℃培养过夜。

4.3 挑取菌落,放在2~5ml LB液体培养基中(含50μg/ml Amp)过夜培养(240 rpm)。

4.4 收集细菌,提取质粒。

5.质粒DNA提取

5.1 2ml 菌液以12000rpm离心1分钟。

5.2 弃上清,沉淀物溶于100μl溶液Ⅰ(1×)中,剧烈振荡,室温5分钟。

5.3 加新配制的溶液Ⅱ200μl,充分混合后冰浴5分钟。

5.4 加溶液Ⅲ 150μl,混匀冰浴5分钟。

5.5 12000rpm离心10分钟,将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

5.6 加900μl(2倍体积)的乙醇,震荡混合,室温放置2分钟,沉淀双链DNA。

5.7 12000rpm离心5分钟。

5.8 小心吸去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一张纸巾上,以使所有液体流出.再将附于管壁的液滴除尽。

5.9 用1ml 70%乙醇洗涤沉淀的双链DNA,按“步骤5.8”所述方法去掉上清,在空气中使沉淀的DNA干燥10分钟。

5.10 用50μl含胰RNA酶(20μg/ml)的TE重新溶解核酸,振荡,贮存于-20℃。

6.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鉴定

6.1 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将清洁、干燥、灭菌的Eppendorff管(0.5ml)编号,用微量加样器按表1所示将各种试剂分别加入每个管内,加样后,小心混匀,置于37℃水浴消化过夜,然后65℃ 20分钟终止酶解反应。各酶切样品于-20℃贮存备用。

6.2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鉴定质粒DNA酶切片段

6.2.1胶板的准备

取有机玻璃内槽,洗净晾干。取透明胶带将有机玻璃内槽的两端边缘封好(注意,将透明胶带紧贴于有机玻璃内槽的两端边上,不要留空隙)。将有机玻璃内槽置于一水平位置,在距离底板0.5~1.0ml的位置放入梳子。

6.2.2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称取0.6克琼脂糖,置于锥形瓶内,加入50ml 1×TAE,瓶口用保鲜膜封盖,在微波炉中加热直至琼脂糖全部溶解,得到1.2 %琼脂糖凝胶液,待其冷却至65℃左右,加入2.5μl溴化乙啶贮存液(10mg/ml),使溴化乙啶终浓度为0.5μg/ml。

小心混匀并倒在有机玻璃内槽中,控制灌胶速度,使胶液缓慢展开,避免产生气泡,直到在整个有机玻璃板表面形成均匀的胶层。室温下静置1小时左右,待胶凝固完全后,轻轻拔出梳子,在胶板上即形成相互隔开的样品槽。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恰好没过胶面1mm深的足够电泳缓冲液,预电泳10分钟。

6.2.3加样

取适量的酶切样品,加入6×载样缓冲液适量(终浓度为1×),用微量加样器将上述样品分别加入胶板的样品小槽内。

6.2.4电泳

加完样品后的凝胶板立即通电进行电泳,DNA带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电场强度不高于5V/cm。当溴酚蓝染料移动到距离胶板下沿1~2cm处,停止电泳。

6.2.5观察和拍照

取出凝胶,在波长为254 nm的紫外灯下观察凝胶。DNA存在处显示出红色的荧光条带。在紫外灯下观察时,应戴上防护眼镜或采用有机玻璃防护罩,避免眼睛遭受强紫外光损伤。

以上步骤也可以用凝胶自动成像仪处理。

【实验结果分析】

1.记录DNA重组的方法。

2.观察分析经酶切质粒DNA(实验组)和未经酶切质粒DNA(对照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