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的耐药性
互联网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Penicillin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 (PRSP)不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也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等多种抗生素耐药,其耐药水平也越来越高,耐药机制是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近期应用抗生素、接触密集人群及有既往住院史是PRSP感染的危险因素。由PRSP引起的脑膜炎和急性中耳炎较为难治,需应用非常规抗生素。控制这一全球性问题需要研究新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开发有效的肺炎链球菌疫苗将有助于控制其流行。
长期以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MIC在0.005-0.01mg/L之间。1967年澳大利亚首次报道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MIC为0.5mg/L,此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报道,且耐药率迅速上升。PRSP的耐药机制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发生改变,使其与青霉素的亲和力减低。肺炎链球菌有6种PBP:1a、1b、2x、2a、2b和3,其中PBP2b最为重要,如果青霉素结合到PBP2b上并使之抑制即导致细菌溶解和死亡;反之,PBP2b发生突变,青霉素不能产生作用,则导致PRSP。在PRSP高耐菌株中(MIC≥2μg/m1)可有多达4种PBP(主要是1a、1b、2x、2b)同时发生改变[7]。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目前,国内PRSP的发生率在4%左右,明显低于欧洲国家,在亚洲也属于中等水平,且MIC多小于1mg/L,因此,在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病原菌中,PRSP尚不构成严重威胁,青霉素仍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但是耐药没有国界,中国日前PRSP发生率尚低.但决不意味着不要重视,而是应该进一步加强PRSP的耐药监测。对于PRSP感染临床治疗推荐使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新喹诺酮类(如司帕沙星)。若属PRSP严重感染则需应用万古霉素或加用利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