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关于同裂酶和同尾酶的讨论

丁香园

4658

关于同裂酶的讨论

同裂酶,国内外比较一致的定义,是来源于不同物种但能识别相同DNA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过国内和国外在同裂酶的定义及其定名上,随不同的人有许多差异。国内外还有另一种定义,称同裂酶是来源于不同物种但能识别相同DNA序列且切割方式相同的酶。经网上检索,这两种定义出现的比例均较大,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国内如宝生物、上海申能博彩等单位的资料上,将上述两种小类又作了适当的区分。将前者称为同切酶或异源同工酶,后者称为异功酶。

经检索国外和国内资料,同裂酶的英文以isoschizomer的出现占绝大多数,只有极少数国内资料将其表示为isocaudomer(与国内文献出现的同尾酶相混淆),一致表明同裂酶的英文名应为isoschizomer。但是,对于第二种酶即所谓的异功酶,国外有一个一致的名称,叫做neoschizomer。

关于同裂酶,国外的主要限制酶生产公司如MBI Fermentas、NEB New England Biolabs、Roche、Promega、Amersham Biosciences等均有其介绍,且多数列出了各个酶的同裂酶。

同裂酶在基因工程的DNA重组中有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载体构建方面往往可以取得巧妙的应用。最具代表性、应用较多、较为熟悉的同裂酶比如Sma1和Xma1,它们均识别CCCGGG,但前者切后产生钝末端,后者切后产生粘性末端。

一般人主要不太熟悉各个酶的同裂酶到底都是些什么。不过查同裂酶还算方便,前面提到的各个主要限制酶生产公司的网页上均有相应的清单。

通过对Highwire、Elsevier 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Blackwell、IngentaConnect、Oxford University Press、John Wiley and Sons、NCBI Pubmed Central、EBSCOhost等专业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同裂酶的研究文献还不算很少,但绝大多数是关于从一个物种中发现某个酶的同裂酶的报道,基本上没有发现有关同裂酶的综述性文献和规律性研究文献,文献中也很难找到全面性的同裂酶的清单或列表。所以要查找实用性的同裂酶,最好是直接查找上述限制酶生产公司的资料。

关于同尾酶的讨论

同尾酶,即能切割产生相同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一般是指能产生相同粘性末端的限制酶。所有钝末端酶产生的末端均是相同的,但一般不把它作为同尾酶来研究。故名思义,同尾酶是不同的酶,它们只是切割DNA产生的末端相同,同尾酶之间的识别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基因工程中识别序列不同的同尾酶的应用性最大。

关于同尾酶的英文名称很值得大家研究。

在GOOGLE中搜索“同尾酶”,可以从一些中文资料中得到其英文名,但至少有4个:isocaudamer、isocaudarner出现较多,isocaudiner、isocaudomer出现极少,说明应以前两个之一为主。问题是,国内不同的学者在课件和论文中对前两个的用法不一致,究竟用哪一个不好定,这其中还有后面讲到的原因。

采用这4个词从GOOGLE上搜索同尾酶不同的英文名词出现的频率,前两者出现的比后两者多。但是极需注意的是,出现的网页几乎是中文网页或中国人的英文网页,也就是说地道的英文网页上很难出现这4个关于同尾酶的名词!

更值得注意的是,将这4个同尾酶的英文名词逐一在主要专业文献数据库(见上楼)的文章名、关键词和摘要中进行检索,除EBSCO外竟没有一篇文章出来!!!EBSCO上的这2篇文章也是中国人的中文文章,文章是:

1、[Constructio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epeat fragment polymer of oInhibin alpha-subunit N terminal 1-33 fragment] (chi; includes abstract) By Huang YM, Sheng Wu Gong Cheng Xue Bao, 2005 Mar; Vol. 21 (2), pp. 311-4; PMID: 16013496 (是用isocaudamer在摘要中检索出来)
2、[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genetic experession analysis of ADP-ribosylation-factor 1 (arf1) in cotton] (chi; includes abstract) By Ren MZ, Yi Chuan Xue Bao, 2004 Aug; Vol. 31 (8), pp. 850-7; PMID: 15481542(是用isocaudarner在摘要中检索出来)

这说明什么?这些有关同尾酶的英文名词只有中国人应用,而国外文献不用它!根源是什么?谁也不知道这些词最初是谁创造的,经过什么引用渠道进入中国专家的专业词库,而国外文献中它们却近乎灭绝了。

笔者采用了很多办法搜索同尾酶的地道英文名词,但尚没获得理想的结果。请各位同仁一起努力,搞清楚“能产生相同(相匹配)的粘性末端的不同限制性内切酶”究竟有没有地道的、广泛使用的英文名词,是什么?!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