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因一次意外,这个残害了数百万人的化学武器,竟成就了最重要的癌症疗法

生物学霸

199
1917 年 7 月,比利时伊珀尔军营中,英法联军的士兵突然发现一种闪烁着微光的雾气在脚底扩散,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类似于芥末的辛辣气息。


一开始,联军士兵对这种气体不以为然,可没想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他们的皮肤就瘙痒难耐,一些士兵开始吐血。长达六周的折磨后,这些士兵才得以「解脱」。
芥子气炸弹,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闪烁着微光的芥末味气体,就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化学武器——「芥子气」,学名二氯二乙硫醚
在伊珀尔的第一次使用,芥子气就导致了一万人死亡。其骇人的杀伤力,很快得到各国军队的青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队共使用了上万吨芥子气,直接导致了上百万军民的死亡。日军在第二世界大战中使用芥子气,在我国同样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可就是这样一种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伤痛的「恶魔」,却因一次意外的泄漏事件,成就了癌症最重要的疗法之一。

诺奖级的「恶魔」
如果没有战争,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可能永远不会失去他的妻子与名誉。
1903 年,哈伯与合作伙伴开发出了哈伯-博施法,让使用氮气与氢气大规模合成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氨成为了现实。
时至今日,世界上超过一半的农业产出,都依赖于哈伯-博施法产出的合成氨。这个成就,让哈伯获得了 1918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也足以让哈伯成为教科书中的伟大存在。
臭名昭著的「九三宣言」,图片来源:WordPress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狂热的哈伯与另外 92 名著名的德国学者在 1914 年签署了著名的「九三宣言」,加入德军,并主导化学武器的开发。
在他的团队中,还有詹姆斯·弗兰克、古斯塔夫·赫兹与奥托·哈恩三位后来的诺奖得主。
1915 年,哈伯所主导的氯气武器在第二次伊珀尔战役投放,导致了 67000 名军民伤亡。
哈伯的第一任妻子克拉拉·伊梅瓦尔,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战役结束后,哈伯的第一任妻子,和平主义者克拉拉·伊梅瓦尔(Clara Immerwahr)举枪自杀。
可哈伯并没有因为妻子的死亡感到愧疚。对国家与战争无比狂热的哈伯,在妻子死后的第二天都动身前往东方战线,部署对抗俄军的毒气战。克拉拉去世两年后,由多名后来的诺奖得主参与研发的芥子气武器正式投入使用,并很快因为更加致命,得到了其他参战国的效仿,成为了一战战场上最可怕的「恶魔」。

从「战争恶魔」到癌症患者的「天使」
由于强大的杀伤性,芥子气并没有随着一战的结束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相反,它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代表,成为了战场上一颗丑恶的常青树。
没有人能料到,1943 年的一场意外,让这棵罪恶之树上,开出了一朵小小的「善之花」。
虽然二战期间的毒气战在军事强国之间的应用没有一战那么频繁,欧洲战场上的参战国还是制备了大量的毒气弹。只是大家都忌惮对方的毒气弹报复,一直没有广泛使用。
被袭击的巴里港口,图片来源:history.com
1943 年 2 月,纳粹德国向位于意大利巴里的盟军港口发动了空袭,并击沉了包括约翰·哈维号在内的17艘军舰与货轮。
纳粹与盟军都不知道的是,在这艘巨轮上,装载着两千枚 M47A1 型 100 磅化学炸弹,每枚炸弹中含有数十公斤的液态芥子气。
这是美军给希特勒准备的一份秘密礼物。
没有计划率先使用毒气弹的美军,本打算用这两千枚毒气弹报复希特勒可能发动的毒气攻击。知晓这个行动的人非常之少,连负责运输的军人都不知道货船上搭载了什么。所以说,德军的袭击「歪打正着」,意外地破坏了盟军的反制计划。
尽管盟军高层极力掩饰货轮搭载芥子气炸弹的事实,空气与海水中的毒气对港口的军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他们很快出现了芥子气中毒的皮肤症状,一些病人的病情会突然恶化导致死亡。
美军高层对芥子气炸弹的掩盖,使得巴里驻军不的不请来化学战专家史都华·亚历山大,对这种离奇的中毒症状进行调查。
对芥子气非常了解的亚历山大很快查明了真相,但关于芥子气炸弹泄漏的最终报告一经发出,就立即被美方列为了机密文件。
亚历山大的上司科尼利斯·罗达还是在调查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中毒者的尸检报告显示,他们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芥子气,似乎对细胞分裂有着极强的抑制作用。
耶鲁大学后来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图片来源:JAMA
和平时期是肿瘤科医生的罗达很快意识到了芥子气的这种性质,可以被用来治疗一种让所有人都闻风丧胆的疾病——「癌症」。
芥子气能够减少白细胞数量的作用,在一战毒气战中就已经被报道。所以与巴里泄漏事件的调查同步进行的,还有美国政府委托耶鲁大学秘密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在这项试验中,耶鲁大学的医生使用一种改良版的低毒芥子气——「氮芥」,成功让淋巴癌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
同时了解巴里事件与耶鲁大学秘密研究的罗达,很快说服几位政经界大佬对芥子气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进行了资助。
1949 年,由硫芥化合物改良而出的「氮芥」二氯甲二乙胺,获得了 FDA 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是世界上第一个「化疗」的药物。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也称发生在巴里的那场灾难为「化疗时代的开端」。

铸剑为犁
时至今日,脱胎于芥子气的第一代化疗药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种「铸剑为犁」的思路依旧值得我们参考。
联合国花园「铸剑为犁」雕像,图片来源:联合国官网
曾经效力于哈伯化学武器团队的奥托·哈恩,在 1938 年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也因此获得了 1944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当年的诺奖委员会恐怕没有料到,核裂变所衍生出的原子弹,在一年后是如何以一种骇人的方式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同样没能预知的,是在二战与冷战结束后,核武器这把利剑,是如何化成核电站与放射性疗法的犁。
这些故事也再一次告诫我们:
技术本没有善恶。唯一能够决定它们好坏的,是人类自己。

题图来源:网络
参考内容:
[1]https://news.cancerresearchuk.org/2014/08/27/mustard-gas-from-the-great-war-to-frontline-chemotherapy/
[2]https://www.history.com/news/wwii-disaster-bari-mustard-gas
[3]https://medicine.yale.edu/news/yale-medicine-magazine/from-the-field-of-battle-an-early-strik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