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不用身份证,科研人员还可以这样自证身份

丁香园

3053

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被誉为「科研人员身份证」,在介绍之前,我们结合网传的重名率排行榜先看看几个例子:

1. 同一单位的同名作者:丁香诊所只有一个人叫「张伟」吗?如果有多个,他们平时生活中区别叫「大张伟」、「小张伟」?那发表论文怎么区分?

2. 不同单位的同名作者:兰州大学的「王国庆」和丁香诊所的「王国庆」是不同作者单位的两个人,还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单位?

3. 同一作者改名:「李狗蛋」改名为「李文青」,如何识别是同一个作者?

4. 英文文献的「同音作者」:一篇英文文献署名「Li Zixuan」,那她的名字是梓萱、紫萱还是子轩?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身份识别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居民身份证,已经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公民身份的证明工具,可以在生活中识别出不同的人。而在学术界,为了更好地对作者身份进行识别,给予科研人员第二张「身份证」,即 ORCID。

ORCID 简介

在学术界已有不同的识别码被广为人知,如用于文献识别的 OD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和用于期刊识别的 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而知名度有待提升的 ORCID 主要用于科研人员的识别。

ORCID 由汤森路透集团和自然出版集团在 2009 年召开的「名称识别符高峰会议」提出,并在后来得到了上述两个组织和爱思唯尔出版社、斯普林格出版社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

2010 年,ORCID 组织成立,并定位为非盈利开放性组织,其为从事研究、学术及创新活动的个人提供唯一的名称标识符,用于身份识别,使得科研人员、研究活动与成果以及从属关系的相关联变得更为透明、可信,提高学术链的价值。

ORCID 的注册

ORCID 由 16 位数字组成,如 0000-0001-1234-567X,其中最后一个数字可能是字母。

ORCID 可在 ORCID 网站注册免费注册,(http://orcid.org/)。详见图 1:① 为注册网址;② 为注册链接;③ 为登录链接;④ 为包括中文在内的语言切换栏。注册需提供姓名、邮箱(图 2),注册后可在个人界面修改或更新个人资料,并添加个人研究成果(图 3)。

图 1

图 2

图 3

iAuthor 平台

然而梓萱和子轩的同音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这时候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平台出现了。iAuthor 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14 年发布,其作为 ORCID 中国服务平台,将更加方便中国科学家获取使用 ORCID 号,同时管理个人科研产出。

中国的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中国登录 iAuthor 平台进行 ORCID 的注册(图 4),并对包括中文姓名在内的个人资料进行更新,对其科研成果等进行了管理(图 5)。其网址链接为:http://crid.las.ac.cn/welcome/index(注:原网址 http://iauthor.cn 已停止使用)。

图 5

ORCID 的应用

1. 图 6、图 7 分别为 Plos One 和 Spine 期刊的投稿系统界面,均提供了 ORCID 链接,并可通过 ORCID 登录投稿。

2. 图 8 为《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期刊的投稿系统界面,其要求作者申请 ORCID 号,以供论文出版时标记。

3. 图 9 为《眼科新进展》发表的《关于添加作者 ORCID 号的声明》,要求作者必须提供 ORCID 以「更好地检索和关联」文章。

图 6

图 7

小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 ORCID,期待借助生物学霸的平台为 ORCID 的推广尽微薄之力。由于篇幅有限,加之作者对 ORCID 的认识水平有限,可能造成读者一知半解。

然而,至少现在的你,知道了这个概念,不是吗?

还等什么,开始注册吧。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