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Science颠覆“共识”的新发现!突变未必促进癌症生长
柚子酱
大家周一好呀!周末过得怎么样?
最近越来越热啦,夏天真的来了。
① Science颠覆“共识”的新发现!突变未必促进癌症生长
麻省总医院(MGH)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个与通常的假设相反的新观点:尽管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经常出现在某些特定的肿瘤中,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这些突变会推动癌症的发展和进程。
DNA单链折叠而成的 “发夹”结构似乎对许多癌症表达的基因编辑酶的突变高度敏感。但《Science》文章指出,其中许多突变“热点”发生在与癌症完全无关的基因中,包括许多基因的非编码区。
原文检索:Passenger hotspot mutations in cancer driven by APOBEC3A and mesoscale genomic features
② 细胞也有“蝴蝶效应”——瞬间发生的细胞差异改变疾病风险
电影和科幻小说经常遇到过去的一个小变化对未来产生重大,有时甚至是改变生活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快照,研究人员捕捉到了这种所谓的“蝴蝶效应”在心肌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并提出,这种新的基因表达活性序列的观点可能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疾病风险。
研究发表在6月28日的《Science》杂志,该研究发现了数百个与个体基因表达差异相关的DNA区域。
原文检索:Dynamic genet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during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③ Nature两篇文章聚焦器官发育中的基因表达变化
在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器官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想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不过,人们尚未对这些变化进行系统鉴定。近日海德堡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多个物种的大量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了其中的奥秘。
研究人员分析了7个不同的器官在发育期间的基因表达,发现不同物种的器官在发育早期最为相似,然后就变得不同。他们发现,蛋白质编码基因和lncRNA最初都是广泛表达的,但在发育后期就变成器官和谱系特异性的。
这两项成果于6月27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通讯作者是海德堡大学分子生物学中心的Henrik Kaessmann和Margarida Cardoso-Moreira。
原文检索
Gene expression across mammalian organ development
Nature (2019)
Developmental dynamics of lncRNAs across mammalian organs and species
Nature (2019)
④ 为了绕开伦理问题,科学家们在芯片上“种”出了胚胎
毫无疑问,将人类胚胎用于生物和医学研究会带来许多伦理问题。诚然,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谨慎行事,但事实是,能够更准确地研究人类生物学将使许多科学受益。
其中一种解决办法是使用替代工具——科学家称之为体外模型。在构建体外模型上,成人组织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模拟人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时,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现在,EPFL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经从胚胎干细胞出发开始打造“体外胚胎”了。
原文检索:Engineered signaling centers for the spatially controlled patterning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⑤ Cell Reports: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单细胞转录组网络
炎癌转化是肿瘤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深入理解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分子网络机制、寻找炎癌转化的标志物和干预靶点是炎癌转化早期逆转、精准防治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与此同时,中医经常采用寒、热等理论对炎症和肿瘤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如何理解中西医的关系,助力炎癌转化早诊早治、个体化诊疗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关键问题。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信息国家研究中心李梢课题组以胃炎癌转化为范例,在解析胃炎癌转化单细胞网络、发现胃癌极早期细胞标志物,由此促进胃癌中西医精准防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研究成果以“Dissecting the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Network Underlying Gastric Premalignant Lesions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解析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单细胞转录组网络)为题,于2019年5月7日在线发表于Cell子刊Cell Reports(《细胞报告》)上。李梢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博士生张鹏为第一作者,中日友好医院医生杜时雨在样本采集上提供了重要帮助。
关键词:实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