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又是一个溶血标本,回退?为什么?

4179

上午工作时,同事小黄低头从标本架上拿出一管血,看了一下,然后说道:「唉,又是溶血,这管血做不了了。」

我接过采血管一看,血清颜色都变成了暗红色,不用检测也能看出明显溶血了。于是我拨通了相应科室电话,询问抽血护士在采血过程中是否有什么异样。

采血护士想了一下说:当时患者是有反映说止血带扎得过紧了,说有点疼。我当时也没多想,还以为是患者娇气,采完血就送过来了。


我顿时心里有数了,又是一起因为采血导致的溶血。


好在,在护士的解释和道歉下,患者答应重新抽血做了检查。


一、什么是标本溶血?


溶血是指在采集、运送、分离血液标本的过程中,红细胞膜发生破裂,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成分向血清或血浆中释放的现象。它是临床实验室最常见的误差来源,是标本拒收的主要原因。


溶血有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两种。


1.体内溶血主要有疟疾、心脏或血管手术、配型不合的输血、药物等。


2.体外溶血主要有:①物理因素:如机械性破环、冰冻;②遗传因素:红细胞脆性增加;③化学因素:活化剂污染等。


二、溶血的危害


溶血后,由于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内的成分进入血清或血浆,导致血标本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使检验结果假性升高或降低,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结果异常致使医生不能对检验结果作出正确判断,可能会延误病情或造成误诊。又因标本溶血,患者不得不重新采血,增加了患者痛苦,延长了报告周期,造成了人力、物力和经济损失。


常见的标本溶血造成结果改变有

1.检测结果升高:K(钾)、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LDH(乳酸脱氢酶)、HB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PHOS(磷酸酯酶)、CHOL(胆固醇)、TG(甘油三酯)、Fe(铁)、TP(总蛋白质)、PALB(前白蛋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HCY(同型半胱氨酸)。


2.检测结果下降CO2(二氧化碳)、GGT(γ-谷氨酰转肽酶)、ALP(碱性磷酸酶)、DBIL(直接胆红素)。


三、如何判断溶血


临床中,判断溶血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仪器法,一种是目测法。


1.仪器法

首选。自动化仪器法检测标本溶血,测定标本血红蛋白特定波长吸光度值法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结果快速准确,可避免目测法个体差异大、结果重复性差等缺陷,对检验工作效率无明显影响,还能避免增加科室成本。


2.目测法

目测法观察标本溶血程度简单易行,当仪器法不可用时,可利用标本溶血比色卡目测溶血程度。

轻度溶血:血红蛋白浓度<1 g/L,肉眼可见红色较轻微;

中度溶血:血红蛋白浓度在 1 -3 g/L 之间,肉眼可见红色较深;

重度溶血:血红蛋白浓度>3 g/L,肉眼可见深红或暗红色。


四、工作中如何避免标本溶血?


在临床工作中,标本溶血大部分为体外溶血,常发生在血液的采集、转运、保存及分离等过程中。如何避免标本溶血呢?


1.采血管应保持清洁和干净,避免使用质量欠佳,管壁粗糙的采血管。


2.采血过程中避免止血带扎得太紧或时间过长,抽血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


3.采血后避免用力震荡,运送过程也要注意防震,避免造成红细胞破裂。


4.避免使用乙醇消毒,因为乙醇会导致红细胞发生溶血。


5.避免重复进针和采血时空气进入标本并产生气泡。


6.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离心时应控制好离心机转速。


7.防止其他物质以及消毒液进入血液标本中,以免影响标本的检验结果。


最后,检验科还要与临床加强沟通联系,分析、查找标本溶血原因,解释标本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建立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标准操作程序,并加强相关方面培训。


五、溶血的标本还能要吗?


标本溶血后检测结果可能会发生改变,那么标本还能用吗?是否需要重新采集标本?


如果是轻、中度溶血且仅检测不受溶血影响的项目时,可不重新采血而通过Hb(血红蛋白)浓度调节进行校正,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病人痛苦。


如果是重度溶血,则应及时重新留取。对于不能再次采集的,可通过设置样本空白等措施加以纠正。


虽然 Hb 浓度校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血液标本的检验中还是要尽量避免发生溶血,减少检验诊断中的误差。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