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宁愿累死自己,也要先饿死同行:医学检验内卷趋势真恐怖

1221

什么是内卷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记得以前挤火车吗?你不挤,就没有机会上车。可是大家都挤的话,因为很多人被卡在门口,谁也进不了,越挤越动不了。于是火车就开不了。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内卷,给人一种恐慌的感觉,大家在恐惧的驱使下,竭尽所能争夺资源,可是资源有限,大家越是争夺,资源损坏越大,甚至无序的竞争会带来毁灭性结局。


归根结底,这样的争抢式的努力,只是从别人身上挖肉,而不是创造出新的价值。这样的努力,看着很感人,实质上是无效竞争,徒劳。


内卷化,又译为「过密化」,是一个社科概念。「一个社会或者模式达到了确定性形式,然后停滞不前,无法向更高级转化。」后来学者黄宗智扩展概念:「有限资源投入无限的人力,结果导致边际效应无限递减。」通俗来讲,就是系统无法向外扩展,转而向内扭曲,使劲内耗,人们依靠自我的压榨来追求竞争的优势。


这个社会,内卷化现象从来都是常态,教育、医疗、养老、房价、婚恋,仿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万物皆「内卷化」?学者们认为这是一种陷阱,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就是生活的无奈,就算知道是陷阱,但不得不往里跳,因为任何人都想活得更好。这样的情况在检验医学圈同样存在!



医学检验的「内卷化」


任何一项检验项目都离不开检验三要素:标本质量、检验设备和方法、检验医学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素养。要素中的核心是检验医学人才。


在读本科时,本科学历只能回家乡的县级医院工作,同校毕业的硕士学长可以进市级的三甲医院工作。所以选择继续读研,三年研究生毕业后才发现,那家三甲医院要求双一流硕士。


目前 221 本科已经不再具有什么优势,双一流大学的硕士、博士已经出现在地级市甚至县级医院。近三十年来,检验科招聘的门槛越来越高。已经从大专-本科-硕士-名校硕士的要求层层递进。你环顾四周发现,大你几届的学长现在已经聘任副高编制在手,在一线城市买了房,而你读完硕士仅仅能拿到一份三甲医院的合同制 offer。


即使找到工作,层层的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又你对前途感到茫然和悲观。拼不过学历,努力拼科研加分,就想尽办法做科研,今年晋升差一分,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一篇文章;到了第二年才发现自己与竞争者一比较差得更多了……


你拼了命的奔跑,可能也赶不上内卷的速度,学历、科研水平一点点压榨侵蚀着你。那些侥幸跑赢的人,只不过在合适的时间抢到了坑位。



内卷带来的恶性竞争


有人会觉得有更多的高学历检验医学人才进来,这不仅可以提高检验医学的准入门槛,也可以带动提高检验科的江湖地位。内卷带来了更多得竞争,竞争越激烈提高得越快,这不是好事吗?


当竞争者不那么多得时候,人们都靠个人努力进行公平得竞争;但是当竞争者过多,也就是检验医学内卷化得时候,恶性竞争就滋生了,甚至导致评价标准得扭曲。


就拿被大家诟病的求职、评职称的科研水平要求来说,「SCI 定天下」、「唯 SCI 论」。大家都知道个人医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与是否发表 SCI 论文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样不合理得评定指标就实实在在的在我们身边。


为什么有的医院招聘或评职称就这样搞呢?因为好的医院不缺人才,但是坑位就那几个,任何不可理喻的理由都可以成为筛掉你的借口。


所以科研水平的人,为了评职称论文不够就「买」来凑,为拼科研加分,大家争先恐后的买论文,滋生了论文买卖产业链,有些人甚至一步到位,先来个十篇八篇!恶性的竞争导致的买卖文章之风盛行,晋升不再是能力的体现。


大家在恐惧的驱使下,竭尽所能的争夺资源,可是资源有限,大家越是争夺,资源「破坏」越大,大家都疲于奔命,哪里还有检验医学水平的提升呢?



内卷趋势下,医学检验人如何破局?


在这样的内卷大趋势下,目前来看最先占据坑位的那部分人赚了。


如何破局?面对不断扩张的检验医学人才队伍,把蛋糕做大,提供更多的晋升岗位,每个人都有编制,每位医生纯靠「熬」,熬的越老越吃香,明显不太可能,所以既然无法增量,就只能盘活存量。


国家正在逐步取消编制,促进编制内外同工同酬。此外,国家也在尝试修改评价体系打破这种内卷化格局。例如今年疫情期间多地下发《关于保障和关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若干措施》对一线抗疫人员给与职业发展激励,实施职称评审倾斜。


图片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检验医学圈的内卷趋势无法逆转。除了国家的政策引导之外,对于检验人自身而言只有共同打破圈层,才能在这样的内卷大浪潮下减少「内耗」。冲破检验与临床沟通及融合发展中的瓶颈是关键。


目前多数检验与临床沟通中形式重于内容,多数是去听抱怨、宣讲新项目,真正体现检验价值的沟通太少。


多数检验从业人员把完成样本检测当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实验室管理、质量控制、实验室认可、检验质量指标等纯技术要求占据了检验的全部,检验越来越走向了技术行列,丢失了检验医学的本质,从业人员越来越没有价值认同感。


这可以从同为医技的影像和病理去寻找答案,如病理除了组织固定、切片和染色或免疫组化检查,更重要在于看组织切片,发出病理的指导性意见。检验要实现其价值,必须牢记其双重任务,检测和解读,除了完成检验样本,更重要的是就患者检查结果结合其疾病特点对检验结果给出建议性意见。


检验人员要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除了掌据检验技术的相关知识,还要从检验指标入手,掌握每一个指标的来源、生理作用、与疾病的关系,当临床或患者对检验结果提出质询时,不要再回答我们过了什么认可、质控如何的好、实验室有什么高精的仪器等,这样答非所问只能让临床觉得检验只是操作机器的工人。而应该就异常结果提出分析和专业意见,更重要是有异常结果出现时,我们应该主动去分析,寻找原因并积极沟通。只有让临床和患者感受到检验除了检验,还能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解读,让临床和患者受益,这样检验才能提高地位,打破圈层瓶颈!


各位检验人你怎么看呢?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