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肺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正常时体液容量和组织液容量相对恒定,这种恒定依赖于机体对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的完善调节,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均可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而引起水肿。
原理
蟾蜍水肿模型的方法采用动脉灌流中分子右旋糖酐从而改变血浆胶体渗透压,灌流组胺从而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方法,以双后肢重量和双后肢外形为指标,探讨血浆胶体渗透压对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影响及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在水肿发生中的作用。
用途
蟾蜍水肿模型的方法可以了解影响机体产生水肿的因素、观察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对水肿形成的影响、观察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在水肿发生中的作用。
材料与仪器
器材:
① 计算机和 BL-42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② 张力换能器
③ 动、静脉插管、三通管 3 套
④ 输液架、灌流装置、蛙板
⑤ 毁脑脊髓针、细塑料管
⑥ 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粗剪刀、眼科剪刀、有齿镊、止血钳)
⑦ 注射器(1 mL、2 mL、5 mL、10 mL)及针头、烧杯、图钉、纱布
试剂:
① 任氏液(氯化钠 0.65%、氯化钙 0.012%、氯化钾 0.014%、碳酸氢钠 0.02%、磷酸二氢钠 0.01%、葡萄糖 0.2%)
② 1% 肝素任氏液
③ 60 g/L 中分子右旋糖酐
④ 0.1% 组胺任氏液
步骤
蟾蜍水肿模型的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如下几步:
(一)蟾蜍离体后肢标本的制备
A. 取较大蟾蜍 1 只,用毁脑脊髓针上下捣毁脑髓和脊髓后,将其腹面向上平放于蛙板上,四肢用图钉固定。
B. 剪开腹部皮肤,沿腹部正中开腹壁,找到腹静脉,向心方向注入 1% 肝素 1 mL 以达到全身抗凝,注射后用棉球压迫 1 min。
C. 扩大腹壁切口,向上剪开胸骨,向下直到耻骨联合。将蟾蜍的泄殖腔剪断,将腹内脏器全部推向头端,露出后腹膜。
D. 在左肾外缘剪开后腹膜,即可看到沿脊柱走行的背主动脉,背主动脉与周围组织分离,并在其下穿两根线。
E. 拉紧上方一根线结扎,用眼科剪刀小心在线的下方剪一小口,将已排出气体的细塑料管从小口中向后肢方向插入、结扎、固定。将第一根结扎线以上的脊柱横断,将离断下来的头、胸及前肢部分全部弃去,然后将腹腔脏器全部剔除,注意勿使插管扭转(图 4-1)。
F. 立即用任氏液通过背主动脉插管冲洗双后肢标本血管床内的血液,直至流出的液体呈淡黄色。
(二)连接双后肢灌流标本和灌流装置
用蛙心夹夹住双后肢标本的脊椎骨断端。蛙心夹的上端结一细线,将整个标本(连同插入血管的细塑料管)悬挂在张力换能器上(图 4-2)。
(三)蟾蜍离体后肢标本的灌流
A. 向灌流装置最高处的刻度容器内倒入任氏液,开放螺旋夹使任氏液通过莫非氏滴管,慢慢开放侧管的 A 弹簧夹来调整空气量,夹紧弹簧夹后,任氏液逐滴进入双后肢,在证明灌流系统通畅稳定后(时间不宜过长)开放 B 弹簧夹,使刻度容器内液体全部排出,关紧螺旋夹 C。
B. 打开 BL-42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先用任氏液进行灌流 10 min,描记张力曲线作为基线,记录下此时的时间及灌流速度(滴/分),观察双后肢外形变化。
C. 停止任氏液灌流,开放 B 弹簧夹将任氏液排出,换以 60 g/L 中分子右旋糖酐,慢慢开放螺旋夹 C 使中分子右旋糖酐溶液通过细塑料管进入双后肢,灌流速度应与任氏液灌流一致,描记张力曲线并做好标记,观察其张力曲线和双后肢外形有何变化。
D. 灌流 10 min 后停止中分子右旋糖酐灌流,开放 B 弹簧夹将中分子右旋糖酐排出,换以任氏液,慢慢开放螺旋夹 C 使任氏液通过细塑料管进入双后肢,灌流速度应与之前中分子右旋糖酐灌流一致,继续灌流 10 min,描记张力曲线并做好标记,观察其张力曲线和双后肢外形有何变化。
E. 停止任氏液灌流,开放 B 弹簧夹将任氏液排出,换以 0.1% 组胺任氏液,慢慢开放螺旋夹 C 使组胺任氏液通过细塑料管进入双后肢,灌流速度应与之前任氏液灌流一致,继续灌流 10 min,描记张力曲线并做好标记,观察其张力曲线和双后肢外形有何变化。
F. 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打开蟾蜍腹腔时应沿右侧,以免损伤腹静脉。
(2)蟾蜍离体后肢标本应保留皮肤,以利于观察外形改变。
(3)蟾蜍要大,否则背主动脉过细,插管不易。
(4)背主动脉插管时,注意针插入部位应高一些(应在髂动脉分叉以上 0.8~1 cm 处),以免插管过低插入髂动脉而只能灌流一侧后肢。
(5)细塑料管内避免进入气泡,以防灌流不畅。
(6)不要使血管扭曲,扭曲后灌流不畅或停止。
(7)灌流液的液面与标本的插管处距离保持在 20~30 cm 之间。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