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原理
采用部分结扎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了低灌注型急性缺血性肾衰竭动物模型,此模型较传统的夹闭肾动脉的方法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用途
该低灌注型急性缺血性肾衰竭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急性缺血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材料与仪器
实验对象:大鼠。
步骤
(一)流程一
雌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实验组(n=30)用3% 戊巴比妥钠(60 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后,由尾静脉取血测血肌酐浓度。右股动脉内插入PE-50导管以监测血压。
沿腹中线打开腹腔,切除右肾,肾蒂残端结扎。分离、暴露出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动脉,在其间的腹主动脉下穿一缝线,将两线端合拢并沿同一方向旋转使其逐渐压迫腹主动脉,直至沿股动脉插管测得的血压达2.7~3.3kPa ,使肾脏处于低灌注1小时,解除压迫,缝合腹壁,放回笼中,自由饮食。
凡在术中股动脉内血压有较大波动,经调节腹主动脉受压程度不能迅速且满意控制,或在解除压迫后1分钟之内股动脉内血压仍不能回到基础水平者,均认为“失败”"而放弃。
对照组10例除腹主动脉受压位置在左肾动脉开口处以下外,整个手术过程同实验组。实验组15只大鼠及对照组5只大鼠术后每日剪尾取血,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肌酐浓度。
另取术后24小时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各5只,用3% 戊巴比妥钠(6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打开腹腔,左肾以1.25% 戊二醛磷酸盐缓冲液灌注后取下,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做PE染色。
注意事项
1、实验组30只大鼠中的24只以及对照组10只大鼠均可满意地控制股动脉血压在2.7~3.3 kPa。
失败的6例中,2例用上述方法只能将股动脉血压降至4.7~6.7 kPa ,进一步压迫腹主动脉,血压并不再下降;3例因肠系膜上动脉开口距左肾动脉开口相距太近,在压迫腹主动脉过程中致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堵塞而引起肠缺血;另Ⅰ例在解除压迫后,血压在1分钟内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虽补充生理盐水,血压仍在10 kPa ,提示非血容量不足所致。
2、正常大鼠血肌酐浓度(44.4±7.0) pumolL,实验组术后24,48及72小时血肌酐分别为(188.2±61.6) umolL(143.4±46.6) umolL及(105.1±41.4) u.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01),此后逐渐下降,至术后第7天,除1只大鼠血肌酐为60.7 umolL外,其余均正常。
对照组术后24小时血肌酐浓度为(46.6土7.0) pu.mol/L,与正常值无显著差异( P>0.05)。
3、形态学检查:实验组左肾低灌注1小时并恢复灌注24小时后,肾脏显著肿大,肾包膜高度紧张。光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肿胀,偶见小灶性坏死.管型,肾间质水肿明显。对照组大鼠光镜下未见任何异常。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