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为, 类风湿因子可对免疫球蛋白的某些成分如异种免疫球蛋白、同种免疫球蛋白 (变形的人 IgG) 和自体免疫球蛋白 (患者自身的 IgG) 起反应, 由此导致一系列的关节滑膜、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理改变。
原理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制备主要是基于以下病理学特征: 滑膜的持续性增生和软骨及骨的破坏。类风湿关节炎的多种动物模型就是以上述病理变化为基础, 各种模型各有其特点, 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多种选择。
类风湿关节炎是由遗传、感染、环境、免疫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致, 而动物模型只是在一定条件下, 侧重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而建立起来的, 不能完全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的所有特点, 因此, 需要根据各种实验需要来选择最适当的模型。
材料与仪器
步骤
1. 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2.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
B. 将 l 型胶原溶于 0.1 moL/L 乙酸中, 在 4 ℃ 条件下搅拌使之充分溶解, 质量浓度为 2 g/L, 置 4 ℃ 冰箱中过夜。
C. 将灭活的卡介苗置于液体石蜡中, 配成 2 gL 弗氏完全佐剂, 将二者等体积混合、乳化, 制成 Ⅱ 型胶原乳剂 (即每 1 ml 含 Img II 型胶原和 1 mg 卡介苗)。
D. 将该乳剂于每只小鼠的尾根部皮内注射 0.1 ml 致炎。
E. 第 20 天, 腹腔注射该乳剂 0.1 ml 作为激发注射。
3. 卵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
B. 将卵蛋白溶解于生理盐水, 配成 20 g/L 的溶液, 与等量弗氏佐剂混匀, 注人动物背部皮下致敏, 每次 1 ml, 每周 1 次,连续 3 周致敏
C. 末次注射后 1 周, 于关节内注入 5 mg 溶解的卵蛋白,21 天后发病率达 100%。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