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离子阱质谱仪是一种电联质谱仪,在分析前先将离子聚集储存。离子阱是仪器的核心部分,既可以作为质量分析器,又可以作为碰撞室。 四极离子阱使用射频方式在的四极杆引导离子从离子源进入离子阱。离子阱由两种电极构成,一个环形电极,两个端盖 (end-cap) 电极(图 5.2,), 离子进出离子阱都经过端盖电极上的小孔令环形电极上施加的高射频 (RF) 电压将成子捕获在其产生的可场中,此射频电压的大小决定了被捕获离子的肺率及运动。大于某一特定m/z值的离子贸在离子阱中,被残留氨气碰撞冷却,使离子的正弦震荡坍缩,在很短时间内,运动轨道由大变小 通过线性变化RF 电压,同时对端盖电极施以一小电压,使连续质荷比的离子共振发射,得到完整的质谱图。共振发射是指在离子阱中变得不稳定的离子被发射到端盖电极的同轴方向,穿过端盖电极并被电子倍增检测器的转换电极检测,转换电极采用离轴 (off-axia) 位置,是为了除去中性物质的背景。
材料与仪器
样品
ESI-离子阱质谱仪
ESI-离子阱质谱仪
步骤
通过离子捕获和离子选择发射的过程,具特定质荷比的离子可以从离子阱中分离出来。如果这一离子在离子阱中裂解,而且碎片离子也被共振发射,就得到了 MS/MS 串联质谱图。如果碎片离子中除某一特定质荷比的离子外,其他所有碎片离子均被共振发射,这碎片离子可以重复进行裂解/共振发射过程,这样就得到(多级串联质诸(MSn), 曾有文献报告做到 MS12, 而 MS3 巳成为常规实验,特别是在糖肽的结构分析中,在离子阱中对某一特定m/z比值离子的分离和裂解包括:共振发射所有质荷比大于和小于这一比值的所有离子,这样在离子阱中只剩下选定m/z比值的离子(被分离钠离子),这时改变电极电压使离子能低增加,这样离子就会与残留的中性气体 (He) 碰撞而裂解,产生的碎片离子用上文所述的扫描方式测定。被捕获离子上所加的能量大小可通过改变参数而调节,在某些仪器中这一参数袚称为相对碰撞能量 (relative collision energy, RCE)。如上文 PSD-MALDI-MS 所述,单电荷离子的裂解比双电荷离子裂解需要更多的能量。某些离子阱实验中, RCE 可以手动调节产生非赏好的效果., 离子阱质谱仪的其他一些可以改变并影响仪器性能的参数包括在任何一次捕获中允许进入离干阱的离子数目,以及这种捕获超过多少次后信号将被平均以增加信噪比。如果有太多m/z比值非常接近的离子被捕获,会观察到被称为空间电荷效应 (space charging) 的现象。由于m/z比值非常接近的离子之间运动轨道相互影响,所以空间电荷效应降低了实验测量质量的精确度。因此在设置参数时必须注意不会对数据起负面影响, 商业化的离子阱质谱仪的仪器控制软件支持数据依赖裂解功能,因此非常适用LC-MS/MS 分析。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