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青蛙的外形和解剖实验

相关实验:青蛙(或蟾蜍)的外形和解剖实验

最新修订时间:

原理

1. 通过对蛙(或蟾蜍)外形和解剖结构的观察,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中,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出的初步适应陆生的特征。

2. 学习蛙(或蟾蜍)的解剖方法。

材料与仪器

活蛙 蛙皮肤切片 骨骼标本
解剖盘 大头针 解剖器 显微镜

步骤

一、外形

将活蛙(或蟾蜍)静伏于解剖盘内,观察其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


1. 头部

蛙(或蟾蜍)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

口宽大,横裂,由上下颌组成。上颌背侧前端有1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观察鼻瓣如何运动,思考鼻瓣的运动与口腔底部的动作有何关系。

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

轻触眼睑,观察上、下眼睑和瞬膜是否活动,怎样活动?当眼睑闭合时,眼球位置有何变动?

两眼后各有一圆形鼓膜(蟾蜍的鼓膜较小。在眼和鼓膜的后上方有1对椭圆形隆起称耳后腺,即毒腺)。

雄蛙口角内后方各有一浅褐色膜襞为声囊,鸣叫时鼓成泡状(蟾蜍无此结构)。

2. 躯干部

鼓膜之后为躯干部。蛙的躯干部短而宽,躯干后端两腿之间,偏背侧有一小孔,为泄殖腔孔。

3. 四肢

前肢短小,由上臂、前臂、腕、掌、指5部组成。4指,指间无蹼。

生殖季节雄蛙(或雄蟾蜍)第一指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突起,称婚瘤,为抱对之用。

后肢长而发达,分为股、胫、跗、跖、趾5部。5趾,趾间有蹼。在第一趾内侧有一较硬的角质化的距。

后肢在蛙体的哪些运动中起主要作用?

蟾蜍四肢短钝,后肢比青蛙的短,趾间蹼不发达。这些特征使蟾蜍善于跳跃和游泳吗?

二、皮肤

蛙背面皮肤粗糙,背中央常有一条窄而色浅的纵纹,两侧各有一条色浅的背侧褶。

背面皮肤颜色变异较大,有黄绿、深绿、灰棕色等,并有不规则黑斑。腹面皮肤光滑,白色。

蟾蜍体表极粗糙,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但头部背面无瘰疣。背面皮肢暗黑色,体侧和腹部浅黄色,间有黑色花纹。

1. 用手抚摸活蛙的皮肤,有粘滑感,其粘液由皮肤腺所分泌。

保持皮肤的湿润对蛙的生活有何意义?

2. 在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切片,可见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角质层裸露在体表,极薄,由扁平细胞构成(蟾蜍的角质层较厚,有何作用?),角质层下为柱状细胞构成的生发层。

表层中尚有腺体的开口和少量色素细胞。

真皮位于表皮之下,其厚度约为表皮的3倍,由结缔组织组成,可分为紧贴表皮生发层的疏松层及其下方的致密层。真皮中有许多色素细胞、多细胞腺、血管和神经末捎等。

3. 注意皮肤与皮下肌肉的连接程度,为什么?皮肤内分布的血管丰富吗?有何意义?

三、骨骼系统

蛙(或蟾蜍)的骨骼系统由中轴骨骼(包括头骨和脊柱)和附肢骨骼组成。取蛙(或蟾蜍)的骨骼标本进行以下观察。


1. 头骨

蛙(或蟾蜍)的头骨扁而宽,可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1)脑颅

中央狭长部分即脑颅,为容纳脑髓的地方;其两侧各一大空隙,眼球着生于此。

脑颅后端有枕骨大孔,脑由此与脊髓相通。观察构成脑颅的骨片。

①从背面看

外枕骨:1对,位于最后方,左右环接,中贯枕骨大孔,每块外枕骨有一光滑圆形突起,称枕髁,与颈椎相关节。

前耳骨:1对,位于两外枕骨的前侧方。

额顶骨:1对,狭长,位于外枕骨前方,构成脑颅顶壁的主要部分。

鼻骨:1对,位于额顶骨前方,略呈三角形,构成鼻腔的背壁。

蝶筛骨:位于鼻骨和额顶骨之间,构成颅腔的前壁。并向前伸展,构成鼻腔的后半部,此骨在脑颅的腹面可见。

②从腹面看

副蝶骨:为脑颅腹面最大的一扁骨,略呈“+”字形,其后缘与外枕骨相接,其前方是蝶筛骨。

犁骨:1对,位于鼻囊的腹面。蛙的每块犁骨腹面有一簇细齿,称犁骨齿(蟾蜍无犁骨齿)。

(2)咽颅

包括构成上下颌的骨骼及舌骨。

①上颌骨

前颌骨:1对,形短小,位于上颌的最前端,其下缘生有齿(蟾蜍无前颌齿)。

颌骨:1对,形长而扁曲,前端与前颌骨相连,后端与方轭骨毗连,构成上颌外缘。每骨的下表面凹陷成沟,沟的外边生有整齐的细齿,称颌齿(蟾蜍无颌齿)。

方轭骨:1对,短小,位于上颌后端外缘的两旁,与上颌骨相连。其后端是一块尚未骨化的方软骨。

鳞骨:1对,位于前耳骨的两侧,呈“T”形。其主支向后侧方伸出,连接方轭骨的后端,其横支的后端连接前耳骨。

翼骨:1对,位于鳞骨下方,呈“人”字形。其前支与上颌骨的中段相邻接,后支和内支分别与方软骨、前耳骨相连。

腭骨:为1对横生细长骨棒,位于头骨腹面,一端连蝶筛骨,另一端连上颌骨。

②下颌骨

颐骨:1对,极小,位于颌前端。

麦克氏软骨:1对棒形软骨,构成下颌之中轴;其后端变宽,形成关节面,与上颌的方软骨相关节。但经制作的标本,此骨常不存在,只留下一纵形沟槽。

齿骨:1对,长条形薄硬骨片,附于麦氏软骨前半段的外面。

隅骨:1对,长大,包围麦氏软骨的内、下表面。前端与齿骨相连,后端变宽,延伸达下颌的关节。

③舌骨

位于口腔底部,为支持舌的一组骨片。由扁平近长方形的舌骨体和其前端的1对前角及后端的1对后角组成。

2. 脊柱

蛙(或蟾蜍)的脊柱由1枚颈椎,7枚躯干枢,1枚荐椎和1个尾杆骨组成。

(1)椎骨的一般构造

取1枚躯干椎观察。

①椎体

是脊椎骨腹面增厚的部分。

其前端凹入,后端凸出,为前凹型椎体。

前后相邻椎体凹凸两面互相关节。

蛙最后一枚躯干椎的椎体为双凹型(蟾蜍每一躯椎的椎体都是前凹型)。

②椎孔

椎体背面的一椭圆形孔,前后邻接的椎骨的椎孔相连形成一管即椎管,脊髓贯穿其中。


③椎弓

为椎体背侧的1对弧形骨片,构成椎孔的顶壁和侧壁。

④椎棘

椎弓背面正中的一细短突起。

⑤横突

在椎弓基部和椎体交界处,由椎体两侧向外突出的1对较长的突起。

⑥关节突

2对,为分别位于椎弓基部前、后缘的小突起。

前面的关节面向前,称前关节突;后面的关节面向后,称后关节突。前一椎骨的后关节突与后一椎骨的前关节突相关节。

(2)颈椎

为第1枚椎骨,也称寰椎。寰椎无横突和前关节面,其前面有2个卵圆形凹面,与头骨枕髁相关节。

(3)荐椎

具长而扁平的横突,向后伸展与髂骨的前端相关节。椎体后端有2个圆形小突起,与尾杆骨前端相关节。

(4)尾杆骨

是由若干尾椎骨愈合成的一细长棒状骨。其前端有2个凹面,与荐椎后方的两个突起相关节。

3. 附肢骨骼

(1)肩带、胸骨、前肢骨

①肩带:呈半环形,左右对称。每侧肩带包括背腹两部,背部有上肩胛骨和肩胛骨,腹部有锁骨和乌喙骨。

上肩胛骨:位于肩背部的扁平骨。其后缘为软骨质。

肩胛骨:一端与上肩胛骨相连,另一端构成肩臼的背壁。

锁骨:位于腹面前方,细棒状。

乌喙骨:位于锁骨稍后方,为较粗大的棒状骨。其外端与肩胛骨共同构成肩臼,内端与上乌喙骨相连。

上乌喙骨:位于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之间,1对细长形骨片,尚未完全骨化,在腹中线汇合,不能活动,称固胸型
肩带(蟾蜍的左右上乌喙骨成弧状并互相重叠,可以活动,称弧胸型)。


②胸骨:位于胸部的腹中线上。蛙的胸骨由一系列骨块组成,并以上乌喙骨为界,分为两部分。蟾蜍仅具1块。

③前肢骨:构成前肢上臂、前臂、腕、掌、指等5部的骨块。

肱骨:上臂的一根长棒状骨,近端圆大,嵌入肩臼形成肩关节;远端与前臂的桡尺骨形成肘关节。

桡尺骨:前臂的一根由尺骨和桡骨合并而成的长骨,骨干内外两面两骨愈合处各有一纵沟,尤以远端部分较明显。

腕骨:位于腕部的6枚不规则形小骨块,排成两列,每列3枚。

掌骨:掌部5根小骨,第一掌骨极短小,其余掌骨细长形,长度相近。

指骨:前肢4指,分别关节于第二、三、四、五掌骨远端。第一、二指各有2枚指骨,第三、四指各有3枚指骨。

(2)腰带和后肢骨

①腰带:是后肢的支架,由髂骨、坐骨和耻骨3对骨构成,背面看呈“V”形,三骨愈合处的两外侧面各形成一凹窝,称髋臼。腰带的后部中间与尾杆骨相连。

髂骨:1对长形骨,前端分别与荐椎的2个横突相连,后端与其他两骨愈合,构成髋臼的前壁和部分背壁。

坐骨:位髂骨后方。左右坐骨并合,构成髋臼的后壁和部分背壁。

耻骨:位腰带后部的腹面,左右耻骨愈合。构成髋臼的腹壁。

②后肢骨:构成后肢的股(大腿)、胫(小腿)、跗、跖、趾等5部的骨块。

股骨:为股部的一根长骨,其近端呈圆球状称股骨头,嵌入髋臼构成髋关节,远端与胫腓骨相关节。

胫腓骨:为胫部的一根长骨,骨干内外两面中间各有1条浅纵沟,表明此骨系由胫、腓两骨合并而成。其近端与股骨形成膝关节,远端与跗骨相关节。

跗骨:5枚,排成2列。与胫腓骨相关节的是1对短棒状骨,外侧的为腓跗骨(跟骨),内侧的称胫跗骨(距骨),两骨上端愈合,下端相互靠拢。另3枚颗粒状,在跟骨、距骨和跖骨之间排成一横列。

跖骨:为联系跗骨和趾骨的5根长形骨,第四根最长。在第一跖骨内侧有一小钩状的距,又称前姆指。

趾骨:后肢五趾,第一、二趾有2枚趾骨,第三、五趾有3枚趾骨,第四趾有4枚趾骨。

四、肌肉系统

用双毁髓法处死活蛙。左手握蛙,使其背部向上。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其背部,使头前俯。右手持解剖针自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端触划,当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所在部位,将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毁脑。如针确在颅腔内,则可感到针触及颅骨。再将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一边伸入,一边旋转毁髓,直到蛙后肢及腹部肌肉完全松弛。

将处死的蛙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内,展开四肢。左手持镊,夹起腹面后腿基部之间泄殖腔稍前方的皮肤,右手持剪剪开一切口,由此处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皮肤,直至下颌前端。然后在肩带处向两侧剪开并剥离前肢皮肤;在股部作一环形切口,剥去皮肤至足部。

观察下颌,腹壁和四肢的主要肌肉。

1. 下颌表层肌肉

(1)下颌下肌

位于下颌腹面表层的一薄片状肌肉,构成口腔底壁的主要部分。肌纤维横行于两下颌骨间,其中线处有一腱划,将它分为左右两半。

(2)颏下肌

为一小片略呈菱形的肌肉,位于下颌的前角,其前缘紧贴下颌联合,肌纤维横行。

2. 腹壁表层主要肌肉

(1)腹直肌

位于腹部正中幅度较宽的肌肉,肌纤信维纵行,起于耻骨联合,止于胸骨。该肌被其中央纵行的结缔组织白线(腹白线)分为左右两半,每半又被横行的4~5条腱划分为几节。

(2)腹斜肌

位于腹直肌两侧的薄片肌肉,分内外两层。腹外斜肌纤维由前背方向腹后方斜行。轻轻划开腹外斜肌可见到其内层的腹内斜肌,腹内斜肌纤维走向与腹外斜肌相反。

(3)胸肌

位于腹直肌前方,呈扇形。起于胸骨和腹直肌外侧的腱膜,止于肱骨。

3. 前肢肱部肌肉

(1)肱三头肌

位于肱部背面,为上臂最大的一块肌肉。起点有3个肌头,分别起于肱骨近端的上、内表面,肩胛骨后缘和肱骨的外表面,止于桡尺骨的近端。是伸展和旋转前臂的重要肌肉。

4. 后肢肌肉

(1)股薄肌

位于大腿内侧,几乎占据大腿腹面的一半,可使大腿向后和小腿伸屈。

(2)缝匠肌

位于大腿腹面中线的狭长带状肌。肌纤维斜行,起于髂骨和耻骨愈合处的前缘,止于胫腓骨近端内侧。收缩时可使小腿外展,大腿末端内收。

(3)股三头肌

位于大腿外侧最大的一块肌肉,可将标本由腹面翻到背面来观察。起点有3个肌头,分别起自髂骨的中央腹面、后面,以及髋臼的前腹面,其末端以共同的肌腱越过膝关节止于胫腓骨近端下方。收缩时,可使小腿前伸和外展。

(4)股二头肌

一狭条肌肉,介于半膜肌和股三头肌之间且大部分被它们覆盖。起于髋骨背面正当髋臼的上方,末端肌腱分为二部分,分别附着于股骨的远端和胫骨的近端。收缩时能使小腿屈曲和上提大腿。


(5)半膜肌

位于二头肌后方的宽大肌肉,起于坐骨联合的背缘,止于胫骨近端。收缩时能使大腿前屈或后伸,并能使小腿屈曲或伸展。

(6)腓肠肌

小腿后面最大的一块肌肉,是生理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起点有大小2个肌头,大的起于股骨远端的屈曲面,小的起于股三头肌止点附近,其末端以一跟腱越过跗部腹面,止于跖部。收缩时使小腿屈曲和伸足。

(7)胫前肌

位于胫腓骨前面。起于股骨远端,末端以两腱分别附着于跟骨和距骨。收缩时能伸直小腿。

(8)腓骨肌

位于胫腓骨外侧,介于腓肠肌和胫前肌之间。起于股骨远端,止于跟骨。收缩时能伸展小腿。

(9)胫后肌

位于腓肠肌内侧前方。起于胫腓骨内缘,止于距骨。收缩时能伸足和弯足。

(10)胫伸肌

位于胫前肌和胫后肌之间。起于股骨远端,止于胫腓骨,收缩时能使小腿伸直。

五、示范

教师用电刺激器刺激刚处死剥皮的蛙(或蟾蜍)的胸肌,肱三头肌,股三头肌和股二头肌,腓肠肌和胫前肌等肌群,演示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帮助学生了解肌肉、骨骼与关节的关系,及肌群的协同和拮抗等生理活动。

六、口咽腔

为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通道。

1. 舌

左手持镊将蛙的下颌拉下,可见1:1腔底部中央有一柔软的肌肉质舌,其基部着生在下颌前端内侧,舌尖向后伸向咽部。右手用镊子轻轻将舌从口腔内向外翻拉出展平,可看到蛙的舌尖分叉(蟾蜍舌尖钝圆,不分叉),用手指触舌面有粘滑感。蛙舌怎样捕食?右手持剪剪开左右口角至鼓膜下方,令口咽腔全部露出。


2. 内鼻孔

1对椭圆形孔,位于腔顶壁近吻端处。取一鬃毛从外鼻孔入,可见鬃毛由内鼻孔穿出。内鼻孔有何功用?

3. 齿

沿上颌边缘有一行细而尖的牙齿,齿尖向后,即颌齿(蟾蜍无齿);在1对内鼻孔之间有两丛细齿,为犁齿(蟾蜍无齿)。齿有何作用?

4. 耳咽管孔

位于腔顶壁两侧,颌角附近的1对大孔。用镊子由此孔轻轻控入,可通到鼓膜。

5. 声囊孔

雄蛙口腔底部两侧口角处,耳咽管孔稍前方,有1对小孔即声囊孔(雄蟾蜍尢此扎)。

6. 喉门

为舌尖后方,腹面的具有纵裂的圆形突起。内由1对半圆形杓状软骨支持,两软骨间的纵裂即喉门,是喉气管室在咽部的开口。

7. 食管口

喉门的背侧,咽底的雏襞状开口。

(1)观察完口咽腔后,剪开皮肤。

(2)用镊子将两后肢基部之间的腹直肌后端提起,用剪刀沿腹中线稍偏左自后向前剪开腹壁(这样不致损毁位于腹中线上的腹静脉),剪至剑胸骨处时,再沿剑胸骨的左、右侧斜剪,剪断乌喙骨和肩胛骨。

(3)用镊子轻轻提起剑胸骨,仔细剥离胸骨与围心膜间的结缔组织(注意勿损伤围心膜),最后剪去胸骨和胸部肌肉。

(4)将腹壁中线处的腹静脉从腹壁上剥离开;再将腹壁向两侧翻开,用大头针固定在蜡板上。

(5)此时可见位于体腔前端的心脏,心脏两侧的肺囊,心脏后方的肝脏,以及胃、膀胱等器官,本实验中暂不仔细观察心脏。


七、消化系统
1. 肝脏

红褐色,位于体腔前端,心脏的后方,由较大的左右两叶和较小的中叶组成。

在中叶背面,左右两叶之间有一绿色圆形小体,即胆囊。

用镊子夹起胆囊,轻轻向后牵拉,可见胆囊前缘向外发出两根胆囊管,一根与肝管连接,接收肝脏分泌的胆汁,一根与总输胆管相接。

胆汁经总输胆管进入十二指肠。提起十二指肠,用手指挤压胆囊,可见有暗绿色胆汁经总输胆管而入十二指肠。


2. 食管

将心脏和左叶肝脏推向右侧,可见心脏背方有一乳白色短管与胃相连,此管即食管。

3. 胃

为食管下端所连的一个弯曲的膨大囊状体,部分被肝脏遮盖。

胃与食管相连处称贲门;胃与小肠交接处明显紧缩,变窄,为幽门。胃

内侧的小弯曲,称胃小弯;外侧的弯曲称胃大弯;胃中间部称胃底。

4. 肠

可分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小肠自幽门后开始,向右前方伸出的一段为十二指肠;其后向右后方弯转并继而盘曲在体腔右下部,为回肠。

大肠接于回肠,膨大而陡直,又称直肠;直肠向后通泄殖腔,以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

5. 胰脏

为一条淡红色或黄白色的腺体,位于胃和十二指肠间的弯曲处。

将肝、胃和十二指肠翻折向前方,即可看到胰脏的背面。

总输胆管穿过胰脏,并接受胰管通入。但胰管细小,一般不易看到。

6. 脾

在直肠前端的肠系膜上,有一红褐色球状物,即脾。它是一淋巴器官,与消化无关。

八、呼吸系统

蛙为肺皮呼吸。皮肤适应于呼吸的形态结构特点已在实验中了解到;肺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口腔、喉气管室和肺。其中鼻腔和口腔已于口咽腔处观察过。

1. 喉气管室

左手持镊轻轻将心脏后移,右手用钝头镊子自咽部喉门处通人,可见心脏背方一短粗略透明的管子,即喉气管室,其后端通入肺。

2. 肺

为位于心脏两侧的1对粉红色、近椭圆形的薄壁囊状物。剪开肺壁可见其内表面呈蜂窝状,密布微血管。联系外、内鼻孔的位置,鼻瓣的开闭和口咽腔底壁的升降动作,想想蛙(或蟾蜍)是怎样进行咽式肺呼吸的。


九、泄殖系统

将消化管移向一侧,仔细观察以下结构。蛙(或蟾蜍)为雌雄异体,观察时可互换不同性别的标本。

1. 泌尿器官

(1)肾脏

1对红褐色长而扁平的器官,位于体腔后部,紧贴背壁脊柱的两侧。将其表面的腹腔膜剥离开,即清楚可见。

肾的腹缘有1条橙黄色的肾上腺,为内分泌腺体。

(2)输尿管

由两肾的外缘近后端发出的1对壁很薄的细管,它向后伸延,分别通入泄殖腔背壁(蟾蜍的左右输尿管末端合并成一总管后通入泄殖腔背壁)。

(3)膀胱

位于体腔后端腹面中央,连附于泄殖腔腹壁的1个两叶状薄壁囊。

膀胱被尿液充盈时,其形状明显可见,当膀胱空虚时,用镊子将它放平展开,也可看到其形状。

(4)泄殖腔

为粪、尿和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通道,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

沿腹中线剪开耻骨,进一步暴露泄殖腔。

剪开泄殖腔的侧壁并展开腔壁,用放大镜观察腔壁上输尿管、膀胱,以及雌蛙输卵管通入泄殖腔的位置。

输尿管和膀胱直接相通吗?想想尿液如何流入膀胱和排出体外?

2. 雄性

(1)精巢

1对,位于肾脏腹面内侧,近白色,卵圆形(蟾蜍的精巢常为长柱形),其大小随个体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

(2)输精小管和输精管

用镊子轻轻提起精巢,可见由精巢内侧发出的许多细管即输精小管,它们通人肾脏前端。所以雄蛙(或蟾蜍)的输尿管兼输精。

(3)脂肪体

位于精巢前端的黄色指状体,其体积大小在不同季节里变化很大。它有何作用?

雄蟾蜍精巢前方,有1对扁圆形的毕氏器,为退化的卵巢。

在肾脏外侧各有1条细长管,为退化的输卵管,其前端渐细而封闭,后端左右合一,开口于泄殖腔。


3. 雌性

(1)卵巢

1对,位于肾脏前端腹面,形状大小因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在生殖季节极度膨大,内有大量黑色卵,未成熟时淡黄色。


(2)输卵管

为1对长而迂曲的管子,乳白色,位于输尿管外侧。

以喇叭状开口于体腔;后端在接近泄殖腔处膨大成囊状,称为“子宫”。

“子宫”开口于泄殖腔背壁(蟾蜍的左右“子宫”合并后,通入泄殖腔)。

(3)脂肪体

1对,与雄性的相似,黄色,指状,临近冬眠季节时体积很大。

雌蟾蜍的卵巢和脂肪体之间有橙色球形的毕氏器,为退化的精巢。

十、循环系统
1. 心脏及其周围血管

心脏位于体腔前端胸骨背面,被包在围心腔内,其后是红褐色的肝脏。在心脏腹面用镊子夹起半透明的围心膜并剪开,心脏便暴露出来。从腹面观察心脏的外形及其周围血管

(1)心房

为心脏前部的2个薄壁有皱襞的囊状体,左右各一。

(2)心室

1个,连于心房之后的厚壁部分,圆锥形,心室尖向后。

在两心房和心室交界处有明显的冠状沟,紧贴冠状沟有黄色脂肪体。

(3)动脉圆锥

由心室腹面右上方发出的1条较粗的肌质管,色淡。其后端稍膨大,与心室相通。其前端分为两支,即左右动脉干。

用镊子轻轻提起心尖,将心脏翻向前方,观察心脏背面,可见。

(4)静脉窦

在心脏背面,为一暗红色三角形的薄壁囊。其左右两个前角分别连接左右前大静脉,后角连接后大静脉。

静脉窦开口于右心房。在静脉窦的前缘左侧,有很细的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2. 动脉系统

血管注射过色剂的标本,动脉为红色或黄色(视所注射的色剂而定)。

用镊子仔细剥离心脏前方左右动脉干周围的肌肉和结缔组织,可见左右动脉干窄出围心腔后,每支又分成3支,即颈动脉弓、体动脉弓和肺皮动脉弓。


(1)颈动脉弓及其分支

颈动脉弓是由动脉干发出的最前面的1支血管。

沿血管走向,用镊子清除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即可见此血管前行不远,便分为外颈动脉和内颈动脉2支。

外颈动脉:由颈动脉内侧发出,较细,直伸向前,分布于下颌和口腔壁。

内颈动脉:由颈动脉外侧发出的1支较粗的血管,其基部膨大成椭圆体,称颈动脉腺。此腺体有何作用?

内颈动脉继续向外前侧延伸到脑颅基部,再分出血管,分布于脑、眼、上颌等处。

(2)肺皮动脉弓:由动脉干发出的最后面的1支动脉弓,它向背外侧斜行。仔细剥离其周围结缔组织,可见此动脉又分为粗细不等的2支:

肺动脉:较细,直达肺囊。再沿肺囊外缘分散成许多微血管,分布到肺壁上。

皮动脉:较粗,先向前伸,然后跨过肩部穿入背面,以微血管分布到体壁皮肤上。

(3)体动脉弓及其分支

体动脉弓是从动脉干发出的3支动脉的中间1支,最粗。左右体动脉弓前行不远就环绕食管两旁转向背方,沿体壁后行到肾脏的前端,汇合成1条背大动脉。

将胃肠轻轻翻向右侧,即可见到汇合处。背大动脉后行途中再行分支。左右体动脉弓汇合前发出的主要分支有
①喉动脉

是由体动脉弓内侧靠颈动脉弓起点处分出的1支很细的动脉,通到喉部腹壁。

用镊子将体动脉弓与颈动脉弓分叉处血管略向外侧掀开即可见。

②枕椎动脉

沿体动脉弓弯转背面的走向继续剥离,可见自体动脉弓外侧发出1支小血管,此即枕椎动脉。

它走行不远即分为2支,1支向前行分布于头部,称枕动脉;另1支向后行称椎动脉,分布到脊髓,脊神经及背部皮肤和肌肉上。

③锁骨下动脉

为体动脉弓发出的1支较粗的血管,靠近枕椎动脉的外后方,向外斜行进入前肢成为肱动脉。

小心地将胃、肠翻到腹腔的右侧观察。左右体动脉弓汇合成背大动脉。

(4)腹腔肠系膜动脉

为背大动脉在腹腔内的第1个分支,是从背大动脉基部腹面发出1支较粗短的血管,(有时此动脉在两体动脉弓汇合之前,从左体动脉弓上发出)。

此血管随即分为前后2支,前支称腹腔动脉,分布到胃、肝、胰和胆囊上;后支称前肠系膜动脉,分布到肠系膜、肠、脾和泄殖腔处。

①泄殖动脉

背大动脉后行经过两肾之间时,从其腹面发出的4~6对细小的血管,分布到肾脏、生殖腺和脂肪体上。

观察时,用镊子轻轻将背大动脉腹方的后大静脉和肾静脉略挑起,便可清楚地看到。

②腰动脉

在荐部从背大动脉背侧发出的1~4对细小的动脉。将左肾翻向体腔右侧,用镊子轻轻挑起背大动脉,可见这些小血管分布到体腔的背壁。

③后肠系膜动脉

继续沿背大动脉远端追踪,可见从背大动脉近末端(分叉处前)的腹面发出1条很细的血管,分布到后部的肠系膜、直肠(雄性)和子宫(雌性)上,此即后肠系膜动脉。

④总髂动脉

将内脏推向体腔的一侧,可见背大动脉在尾杆骨中部分成左右两大支,即左、右总髂动脉,分别进入左、右后肢。

沿腹中线剪断耻骨,沿一侧总髂动脉走向,分离大腿基部肌肉,可见此动脉进入大腿后又分成2支:外侧1支细小,称股动脉或髂外动脉,分布于大腿前部的肌肉和皮肤上;内侧1支粗大,称臀动脉或髂内动脉,它先与坐骨神经伴行,至膝弯处又行分支,分布到小腿的内、外侧。

3. 静脉系统

静脉多与动脉并行,注射色剂的标本,静脉多为蓝色。可分为肺静脉、体静脉和门静脉3组来观察。


(1)肺静脉

用镊子提起心尖,将心脏折向前方,可见左右肺的内侧各伸出1根细的静脉,右边的略长;在近左心房处,两支细静脉汇合成1支很短的总肺静脉,通入左心房。

(2)体静脉

包括左右对称的1对前大静脉和1条后大静脉。

将心脏折向前方,于心脏背面观察。位于心脏两侧,分别通入静脉窦左右角的2支较粗的血管,即左、右前大静脉。通人静脉窦后角的1支粗血管,即后大静脉。

①前大静脉:每侧前大静脉由心脏前侧方的3支静脉汇合而成:

外颈静脉:位于最前方,接受来自颈部和舌部的静脉血,与外颈动脉并行。

无名静脉:中间1支,由来自外侧方的2支合成,1支为内颈静脉,来自脑匣,与内颈动脉并行;另1支为肩胛下
静脉,接收肩部和前壁的许多小支流。

锁骨下静脉:为3支中最大的1支,位于最后,由来自前肢的肱静脉和收集皮肤血液的肺皮静脉汇合而成,与锁骨下动脉并行。

②后大静脉:将肠翻向右侧,可看到肠背侧有1条纵行的粗大静脉,即后大静脉。它起于两肾之间,在背大动脉的腹面,沿背中线前行,进入静脉窦的后角。由后向前沿途接受以下静脉:

生殖腺静脉:卵巢静脉或精巢静脉,是由卵巢或精巢发出的2~4对小血管,或先入肾静脉,或直接进入后大静脉。此血管较细,一般不易观察到。

肾静脉:由每个肾内侧发出的4~6条血管,汇入位于两肾之间的后大静脉。

肝静脉:由肝脏发出的左右各1条短而粗的血管,进入后大静脉接近静脉窦的部位。

门静脉:包括肾门静脉和肝门静脉。它们分别接受来自后肢和消化器官的静脉,汇入肾脏和肝脏,并在肾脏和肝脏中分散成毛细血管。

肾门静脉:是位于左右肾脏外缘的1对静脉。沿一侧肾脏外缘向后追踪,可见此血管由来自后肢的2条静脉,即臀静脉和髂静脉汇合而成。髂静脉为股静脉的1个分支。

臀静脉:位于大腿基部内侧的1条血管,较细,与臀动脉并行。

股静脉:位于大腿外侧的1条较粗的静脉,在大腿基部分成内外2支进入体腔;内侧的1支为骨盆静脉,外侧的1支称髂静脉。

髂静脉和臀静脉汇合成肾门静脉,肾门静脉在肾脏外缘接受1支来自体壁的背腰静脉后,分成许多小支入肾。

肝门静脉:将肝脏翻折向前,可见肝后面的肠系膜内有1条短而粗的血管人肝,此即肝门静脉。仔细向后分离追踪,可见此血管是由来自胃和胰的胃静脉、来自肠和系膜的肠静脉和来自脾脏的脾静脉汇合而成的。肝门静脉前行至肝脏附近与腹静脉合并入肝。

腹静脉:为位于腹壁中线处,介于腹肌白线和腹腔膜之间的1条静脉,其后端由来自后肢的左右骨盆静脉汇合而成。此静脉沿腹中线前行至剑胸骨附近,离开腹壁转入腹腔。将肝脏翻折向前,可见腹静脉伸到肝,在胆囊左方分成3支,其中2支分别人肝的左右叶,1支汇入肝门静脉。

观察血管分布以后,用镊子提起心脏,用剪刀将心脏连同一段出入心脏的血管剪下;用水将离体心脏冲洗干净,在解剖镜下用手术刀切开心室、心房和动脉圆锥的腹壁,观察心脏和动脉圆锥的内部结构。

4. 心脏的内部结构
(1)心瓣膜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一房室孔,以沟通心室与心房;在房室孔周围可见有2片大型和2片小型的膜状瓣,称房室瓣。

在心室和动脉圆锥之间也有1对半月形的瓣膜,称半月瓣。

可用镊子轻轻提起瓣膜观察。此外,在动脉圆锥内有1个腹面游离的纵行瓣膜,称螺旋瓣。这些瓣膜各有何作用?

(2)在左右心房背壁上寻找肺静脉通入左心房的开口和静脉窦通入右心房的开口。用鬃毛分别从这两个开孔探入肺静脉和静脉窦进行观察。

常见问题

一、作业

1. 绘图

(1)绘出蛙(或蟾蜍)循环系统的简图并注明各部名称

(2)根据解剖观察,绘制蛙(或蟾蜍)泄殖系统结构图,注明各器官的名称。

2. 思考题

(1)两栖动物的哪些方面表现出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

3. 问答题

(1)根据实验观察,比较蛙(或蟾蜍)和鲤鱼(或鲫鱼)消化、呼吸、泄殖系统结构的异同点。

(2)为什么说两栖动物的血液循环属于不完全双循环?

(3)小结蛙(或蟾蜍)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及其不完善性。

(4)试述蛙(或蟾蜍)由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依次经过哪些血管运送到头部?

来源:丁香实验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