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胶铺被 1、问;我曾经常识过高压与过滤两种方法。其中高压之后的明胶,即使放4℃冰箱仍很澄清,这是不是明胶变性?你觉得高压可靠吗?明胶里是蛋白与氨基酸能耐住这么高的温度吗?另外,明胶在37℃水浴溶解澄清后,过滤仍不易通过(每50ml大约可滤到30ml),而且过滤后的明胶再放到4℃就又变为胶冻状,经37℃水浴澄清后铺瓶。这样反复三次,发现我的明胶有些浑浊,不知什么原因,是不是这样的反复水浴对明胶十分的不利? 答:不用过滤,高压就可以了,可靠,我都用了好几年了,而且,我这个方法教给很多很多很多人了。 2、"0.5-2%明胶PBS",到底是该怎样做,能详细些吗?6孔板每孔要用多少明胶呢?不同规格的培养瓶加明胶的量是怎样算的呢?是将底部铺满为准吗? 问:我正在养,前一段时间养了牛的,结果第二次就长细胞了,但是第二次的在第二天就发现像是染菌了,因为没舍的倒掉,换液后又放了三天,结果看见有多角形细胞生长,而且有成片生长的,当时长势还不错,但是培养瓶内漂了大片物质,当时还以为是组织碎块,但是这些东西长势飞快,换液后第二天就有很多,类似树根状的。为了防止在孵箱内感染别的细胞就倒掉了。紧接着又做了
Laser Scanning Cytometry激光扫描细胞仪(影像细胞仪)拥有流式细胞仪的数据分析能力,但检测的样本是放置在载玻片或96孔板或其他各类型透明介质。 它可以像流式细胞仪一样定量检测荧光信号并能够观察细胞形态。苏州大学现配有i-Cyse型激光扫描细胞仪: 1、三根激光:488nm,633nm,405nm 2、四个荧光探测器 3、二个光散射探测器、化学染料定量探测器 4、实时共聚焦成像 运用CompuCyte公司独有的核心技术生产的激光扫描细胞仪,使用激光及电子技术自动分析技术,可快速、同时分析样本的生物学特征及形态学特征。激光扫描细胞仪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往任何平台都无法完成的精确定量及形态学观察分析能力。它可以自动分析固态样本,包括粘附培养细胞、组织切片、癌组织切片阵列及细胞涂片;并可自动分析液态样本,如细胞悬液。它还能提供被分析样本中各类检测物的精确位置信息。这个特征可以允许仪器自动回顾分析样本,仪器可对经过基因学、生物化学或形态学特征刷选的细胞进行精确扫描观察。 用户可以使用激光扫描细胞仪可达成以下实验目的: •生成化学定量信号并分析不同的细胞群体 •可以以激
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 1、膜(membrane) 通常是指分割两个隔间的一层薄薄的结构,可以是自然形成的或是人造的,有时很柔软。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膜不仅薄,而且具有半透性(semipermeable membrane),允许一些不带电的小分子自由通过。 2、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细胞膜结构的总称,它包括细胞外层的膜和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膜,有时也特指细胞质膜。 3、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 存在于细胞质中各膜结合细胞器中的膜,包括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过氧化物酶体膜等。 4、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 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所组成。质膜的基本作用是维护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参与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息传递。另外, 在细胞的生存、生长、分裂、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真核生物除了具有细胞表面膜外,细胞质中还有许多由膜分隔成的各种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膜结构与质膜相似,但功能有所不同,这些膜称为内膜 (internal membrane),或胞质膜(cyto
在HE染色切片上,细胞核(nucleus)以其强嗜碱性而成为细胞内最醒目的结构。由于它含有DNA--遗传信息,因此,借DNA复制与选择性转录,细胞核成为细胞增殖、分化、代谢等活动中关键环节之一。人体绝大多数种类的细胞具有单个细胞核,少数无核、双核或多核。核的形态在细胞周期各阶段不同,间期核的形态在不同细胞亦相差甚远,但其结构都包括核被膜,染色质,核仁与核基质四部。 (一)核被膜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包裹在核表面,由基本平行的内层膜、外层膜两层构成。两层膜的间隙宽10 ~15nm,称为核周隙(perinuclear cisterna)。核被膜上有核孔(nuclear pore)穿通。外核膜表面有核糖体附着,并与粗面内质网相续;核周隙亦与内质网腔相通,因此,核被膜也参与蛋白质合成。内核膜也参与蛋白质合成。内核膜的核质面有厚20~80nm的核纤层(fibrous lamina),是一层由细丝交织形成的致密网状结构。核纤层不仅对核膜有支持、稳定作用,也是染色质纤维西端的附着部位。 核孔是直径50~80nm的圆形孔。内、外核膜在孔缘相连续,孔内有环(annulus)与中心颗
倘若要将两种模拟肽段A和B(两者的氨基酸序列已知且已制备成功)合成一种新的嵌合肽,其多肽合成策略是否应该选用“固相合成法”中的以下策略:在固相载体上进行片段组合,即把一个个纯制过的保护多肽片段按次序接到固定在载体上的一个多肽片段上,从而得到需要的多肽。 也有文献提示,只需把A和B共轭联合在一起便可以到嵌合肽C(因为嵌合肽C仅仅是A和B的单纯连接,而并不改变A和B的序列).倘若该法也成的话,那无疑是最简单的了。 彭师奇《多肽药物化学》提供的几种固相合成法策略,如下: 1. 从C到N的合成:把要合成的多肽羧基氨基酸的羧基附着到固相载体上,然后从羧基端逐步延长肽链; 2. 从N到C的合成:把要合成的多肽α氨基附着到固相载体上,然后从氨基端逐步延长肽链; 3. 把氨基酸的侧链基附着到固相载体上,然后即可以从C到N也可以N到C进行合成; 4. 纯制后再附着:即上述三种合成的中间过程就把中间体从载体上切下来与副产物分开,纯化后再接到固相载体上,继续合成目标; 5. 液相片段合成:这是另一种使肽中间体纯化的策略,即固相合成出来的几个小片段纯制以后再在溶液中组合成需要的多肽; 6. 在固相载体上进行片
(一)细菌的收获和裂解 1.收获 1)将2ml含相应抗生素的LB加入到容量为15ml 并通气良好(不盖紧)的试管中,然后接入一单菌落,于30℃剧烈振摇下培养过夜。 2)将1.5ml培养物倒入微量离心管中,用微量离心机于4℃以12000g离心30秒,将剩余的培养物贮存于4℃。 3)吸去培养液,使细菌沉淀尽可能干燥。除去上清的简便方法是用一次性使用的吸头与真空管道相连,轻缓抽吸,并用吸头接触液面。当液体从管中吸出时,尽可能使吸头远离细菌沉淀,然后继续用吸头通过抽真空除去附于管壁的液滴。 3.煮沸裂解 该法根据Holmex和Quigley(1985)的方法改进而成。 1)将细菌沉淀[收获细菌和步骤3)所得]重悬于350μlSTET中。 STET 0.1mol/L NaC 10mmol/L Tris.Cl(pH8.0) 1mmol/L EDTA(pH8.0) 5% Triton X-100 2)加25μl新配制的溶菌酶溶液[10mg/ml,用10mmol/L Tris.Cl(pH8.0)配制],振荡3秒钟以混匀之。如果溶淮中pH低于8.0,溶菌酶就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将离心
摘要:简要介绍了一项高效、经济的机械除尘技术,一种新型的旋流除尘离心机,给出了这种离心机除尘性能指标等的中期试验结果,指出了它的技术特点。 1、背景技术 用离心机分离烟气中颗粒物是五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机械除尘技术。这种离心机的启旋转子是一种滚筒或称为转鼓,滚筒转速高达6000r/min,动平衡要求较高;滚筒转动惯性扭力矩大。因此,都采用直径小长度大的滚筒。由于其转子耗能太高,加上处理气量太小,运行成本很高,未被推广使用。 六十年代,德国西门子公司推出了旋流除尘器。采用直流式。特别的地方是大量使用反吹二次风。有试验结果表明它的全分离粒径d100为5μm,分割粒径dc50为04μm。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这种旋流除尘器曾经大量用于工业除尘。 旋流除尘器压力损失高达2000Pa以上;反吹二次风喷头与除尘器出口之间的压力差也有2500~3500Pa;反吹风量相当于进气风量30~40%,加大了能耗;反吹二次风还增加了辅助设备投资。这些因素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应用。 我们总结前人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研制出了高效、经济的旋流除尘离心机技术,样机于1998年7月通过了中期试验。 2、旋流除尘离心机技术特点 这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机械。 离心机主要用于将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分开;或将乳浊液中两种密度不同,又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例如从牛奶中分离出奶油);它也可用于排除湿固体中的液体,例如用洗衣机甩干湿衣服;特殊的超速管式分离机还可分离不同密度的气体混合物;利用不同密度或粒度的固体颗粒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的特点,有的沉降离心机还可对固体颗粒按密度或粒度进行分级。 离心机大量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制药、选矿、煤炭、水处理和船舶等部门。 中国古代,人们用绳索的一端系住陶罐,手握绳索的另一端,旋转甩动陶罐,产生离心力挤压出陶罐中蜂蜜,这就是离心分离原理的早期应用。 工业离心机诞生于欧洲,比如19世纪中叶,先后出现纺织品脱水用的三足式离心机,和制糖厂分离结晶砂糖用的上悬式离心机。这些最早的离心机都是间歇操作和人工排渣的。 由于卸渣机构的改进,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连续操作的离心机,间歇操作离心机也因实现了自动控制而得到发展。 工业用离心机按结构和分离要求,可分为过滤离心机、沉降离心机和分离机三类。 离心机有一个绕本身轴线高速旋转的圆筒
基本原理 当一个粒子(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器)在高速旋转下受到离心力作用时,此离心力“F”由下式定义,即: F = m·a = m·ω2 ·r a — 粒子旋转的加速度, m — 沉降粒子的有效质量,ω—粒子旋转的角速度, r—粒子的旋转半径( cm )。 通常离心力常用地球引力的倍数来表示,因而称为相对离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 RCF ”。或者用数字乘“g”来表示,例如25000×g,则表示相对离心力为25000。相对离心力是指在离心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倍数,单位是重力加速度“g”(980cm/sec2),此时“RCF”相对离心力可用下式计算: RCF=ω2r/980 ω=2π×rpm/60 ∴ RCF = 1.119×10-5×(rpm)2 r ( rpm — revolutions per minute每分钟转数,r/min ) 由上式可见,只要给出旋转半径r,则RCF和rpm之间可以相互换算。但是由于转头的形状及结构的差异,使每台离心机的离心管,从管口至管底的各点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计算是规定旋转半径均
在基础化学品、精细化工产品、医药品生产中,通常都会涉及到大量悬浮液的固液分离操作。几十年来,推送式离心机和刮刀离心机已经被证明在分离工艺中可以有效地节约大量能耗。基于在此领域的多年经验,FERRUM现将其先进的离心机产品分为四大类,并且开创了降低客户总体投资成本的新概念与新思路。 推送式离心机 推送式离心机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设计,能够实现固液分离工艺的连续性操作。固液混合物通过进料管道传输到离心机转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穿过转鼓内壁的筛网(一般为80~300mm的孔径),而颗粒状固体或滤饼则被保留在转鼓内。通过转鼓的轴向往复运动,含有最少量湿气的滤饼不断聚集,并进一步转运到下一工序,例如通过传输带输送到包装工序。这种连续式的生产工艺已经成功地应用了很多年,特别是在大批量生产中,但前提是要尽可能地对离心机连续进料。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P-50、P-40、P-32以及其他P系列的推送式离心机,都可以安装内置的预增稠器,使固液分离质量免受进料浓度的影响。浓度达30%(重量浓度)的固液混合物,也可以直接进料到离心机。从而可以省却外置增稠装置。 在液压力学、机械学、传感器
等密度离心分离样品主要是根据被分离样品的密度。在这种离心分离方法中,要用介质产生一种密度梯度, 这种密度梯度覆盖了待分离物质的密度,这样,通过离心使不同密度的颗粒悬浮到相应的介质密度区。在这种梯度离心中,颗粒的密度是影响最终位置的惟一因素,因此用这种方法分离颗粒,主要是根据被分离颗粒的密度差异。只要被分离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大于1% 就可用此法分离。 蔗糖或者甘油(它们的最大密度是1.3g/cm3)通常可用于分离膜结合的细胞器,如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线粒体。在等密度梯度离心中蔗糖或甘油的梯度的作用与移动区带离心中梯度原理是不同的,在移动区带离心中梯度的惟一目的是减少样品的扩散, 即使是在离心管的底部,颗粒的密度也比介质大。相反,在等密度梯度离心中,使用的密度是足以阻止颗粒移动的密度,当颗粒达到与本身密度相同的密度区时就会停留在该区域。 离心分离密度大于1.3g/cm3的样品,如DNA、RNA,需要使用密度比蔗糖和甘油大的介质。重金属盐氯化铯(CsCl)是目前使用的最好的离心介质,它在离心场中可自行调节形成浓度梯度,并能保持稳定。在氯化铯形成的密度梯度中,离心管顶部的密度:1.65
等密度离心分离样品主要是根据被分离样品的密度。在这种离心分离方法中,要用介质产生一种密度梯度, 这种密度梯度覆盖了待分离物质的密度,这样,通过离心使不同密度的颗粒悬浮到相应的介质密度区。在这种梯度离心中,颗粒的密度是影响最终位置的惟一因素,因此用这种方法分离颗粒,主要是根据被分离颗粒的密度差异。只要被分离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大于1% 就可用此法分离。 蔗糖或者甘油(它们的最大密度是1.3g/cm3)通常可用于分离膜结合的细胞器,如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线粒体。在等密度梯度离心中蔗糖或甘油的梯度的作用与移动区带离心中梯度原理是不同的,在移动区带离心中梯度的惟一目的是减少样品的扩散, 即使是在离心管的底部,颗粒的密度也比介质大。相反,在等密度梯度离心中,使用的密度是足以阻止颗粒移动的密度,当颗粒达到与本身密度相同的密度区时就会停留在该区域。 离心分离密度大于1.3g/cm3的样品,如DNA、RNA,需要使用密度比蔗糖和甘油大的介质。重金属盐氯化铯(CsCl)是目前使用的最好的离心介质,它在离心场中可自行调节形成浓度梯度,并能保持稳定。在氯化铯形成的密度梯度中,离心管顶部的密度为:1.65g
脂类测定标准化十分重要。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高脂血症的诊断或治疗过程中血脂变化的监测,以及冠心病危险性的估计都需要准确、精密和实验间可比的测定结果。 一、国外标准化工作的回顾和现状 早在1958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即提出脂类[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测定的标准化计划,并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对美国和国际实验室进行脂类测定的质量评价。当时有800多个实验室参加,由CDC提供校准血清,旨在摸清chol和TG测定实验室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调查的基础上,由CDC提供标准和校准血清,通过一段时间的校准,很多实验室完成了标准化,测定结果达到与CDC可比的程度。 此项计划由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全力支持并用于临床和心血管病的研究。此项计划还在澳大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和荷兰等国标准化计划的协作中起指导作用。 1985年11月,NHLBI还提出了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其目标是提高医生、病人和全社会对胆固醇增高是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的认识和警惕,从而降低美国高chol血症的流行,达到降低C
问:我实验中需要确定多肽(8肽)中的某个氨基酸的作用,把该氨基酸用其它氨基酸置换。请教“进行氨基酸置换”时有什么要求?如何选择哪个氨基酸可用来做置换前者?选择时有什么原则或方法? 答:1. 一般地,在蛋白中研究某部分(domain)氨基酸的重要性,通常采取Ala scanning的办法。因为Ala的侧链最简单,如果发生了什么效应可以减少一些其它因素的可能。 但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人们采取的办法。 2. 如果你对突变置换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通过同源比较或者别的方法,想研究某特定氨基酸的意义,这时候你就有目的性了。不过我估计你可能不是这种情况。 3. 总共就一个氨基酸,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换成正电荷氨基酸,负电荷氨基酸和不带电荷极性及非极性氨基酸。不过,最好在做之前对预期的结果有可能的解释。否则数据出来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什么。 4. 如果有类似的文献支持,更好。 对于第一点,你搜搜ala scanning可以看到很多文献。个人浅见,供参考。
问:请教一下诸位学习生化的高手:1. 必需氨基酸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不是人体不能合成。2. 必需氨基酸包括那几种。我查了一下网上有7中到10种的不同说法。记得读书时书上是8种,这是怎么回事?3. 儿童的必需氨基酸与成人是否相同?有人说儿童的会多一些,如精氨酸对儿童就是必需氨基酸。谢谢了先。 答:应该是8种,定义: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有合成的,必须从食行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种类: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这里必须要注意,这里是人体必需,对于动物,可能不是这样,有些动物的必需氨基酸是10种,因此可能会产生误解。 答:按王镜岩版的生化书。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半必需氨基酸有2种:组氨酸和精氨酸。儿童与成人相同,只有需量大小的问题。这个答案可能比较准确。
问:我做几丁质酶已经有一年多了,现在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和做相关课题的同仁们相互交流一下经验,有问题的也可以问,我会尽量给大家回答,也希望知道的朋友尽量给予帮助。谢谢! 问:我真是太激动了,现在正准备做几丁质酶的分离、纯化;查了很多资料,但还是不太清楚其活性测定方法(一般都是用sigma公司的,有一种试剂500mg就30美金),肯请你为我介绍实用的方法,谢谢! 答:测几丁质酶活一般都用DNS法,不知道你做的是植物几丁质酶还是微生物的?或是动物的?一般方法是:取0.5ml的几丁质酶液,和0.5ml的几丁质胶体混合,25度培养24h,然后在510nm下测透光率就可以了。 答:做PAGE时可以和蛋白预染Marker一起跑,然后把跑完的胶片转移到几丁质琼脂平板上,看产生的透明圈可以大体知道分子量的大小。注意在平板上不要让胶移动,可以适当加一些醋酸缓冲液加速酶的扩散。这种方法只是粗测是不是产几丁质酶,产几丁质酶的种类,和产酶的分子量的大小。不知道你做几丁质酶的目的是什么?纯化还是找基因?
问:各位大虾,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几丁质酶么? 答:自从1905年Benecke首次报道了溶几丁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hitinovirous)能产生几丁质酶以来,已发现了许多产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在细菌中,已知的产几丁质酶的有气单胞菌属、交替单胞菌属、杆状菌属、肠球菌属、紫色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交替假单胞菌属、沙雷氏菌属、弧菌属、黄单胞菌属、小球菌属、梭菌属等一些属里面的中会产生几丁质酶,但还没有发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几丁质酶的报道。不过,要确定这两种菌能否产生几丁质酶也很简单,就是在几丁质平板上接种这两种菌,培养过夜后看是否会产生水解圈。有透明水解圈的就说明能产生几丁质酶,否则就不能。 答:大肠杆菌亦能产生几丁质酶,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见报道。楼上所说是不是从这篇文献“微生物几丁质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得,那么“肠球菌属”应改为“肠杆菌属”。另外,楼主若想了解具体都有些什么菌能产生几丁质酶可以看看以下内容: http://www.brenda.uni-koeln.de/php/result_flat.php4?ecno=3.2
1.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 可取用乙醇制氢氧化钾液(0.5mol/L)。 2.乙醇制氨试液 取无水乙醇,加浓氨试液使100ml中含NH3 9~11g,即得。 本液应置橡皮塞瓶中保存。 3.乙醇制溴化汞试液 取溴化汞2.5g,加乙醇50ml,微热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置玻璃塞瓶内,在暗处保存。 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 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0.25g,加氯仿适量与三乙胺1.8ml,加氯仿至100ml,搅拌使溶解,放置过夜,用脱脂棉滤过,即得。 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内,密塞,置阴凉处保存。 5.二硝基苯试液 取间二硝基苯2g,加乙醇使溶解成100ml,即得。 6.二硝基苯甲酸试液 取3,5-二硝基苯甲酸1g,加乙醇使溶解成100ml,即得。 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 取2,4-二硝基苯肼1g,加乙醇1000ml使溶解,再缓缓加入盐酸10ml,摇匀,即得。 7.二硝基苯肼试液 取2,4-二硝基苯肼1.5g,加硫酸溶液(1→2)20ml,溶解后,加水使成100ml,滤过,即得。 8.三硝基苯酚试液(苦味酸?) 本液为三硝基苯酚的饱和水溶液。 9.三氯化铁试液 取三氯化
摘要: 用蛋白质快速层析系统(FPLC)的几种层析技术对啤酒中的含氮化合物组成进行了研究。利用Suprose6/Superose12体积排阻柱对啤酒经透析得到的蛋白质成分分析表明,啤酒多肤物质的分子量范围分布相对较广,包括不连续分布的高分子量组分(30万、50万)、分子量6万、4万的中分子组分和分子量在5000~2万连续分布的低分子量组分。又对分子量大于4万和界于4~6万的组分进行了进一步离子交换柱分析。对全大麦、80%大麦芽加20%烤制麦芽、全小麦芽为原料的啤酒进行层析比较,发现明显的差别,对分子量大于4万和界于4~6万组分的柱层析分析也得到一致的结果。 实验还发现,虽然Superose12是设计用于侧定大分子组分的,却意外地发现其适合测定啤酒中的低分子含氮化合物如腺漂吟和鸟漂吟,反相柱对啤酒的低聚肤进行分析,证实了啤酒低聚肽的复杂组成。 《利用快速蛋白质层析系统(FPLC)分析啤酒中含氮化合物的组成》下载 点击这里下载
利用一种创新分析策略,Scripps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了在恶性人类肿瘤细胞中异常高度表达的一种酶。当这种叫做KIAA1366的酶被失活时,能抑制宫颈癌和乳腺癌细胞中肿瘤的生长和迁移。这意味着这种酶的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多种癌症的“良药”。 通过联合酶活性和代谢物分析,研究人员确定出这种之前未知功能的蛋白质是一种促进癌症生长的脂质信号途径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KIAA1363在集中癌症中表达的上升一位之它可能是肿瘤形成的一个关键因子。另外,另外,包括KIAA1363在内的这个网络成分可能是宫颈癌潜在的诊断标记。 这种整合了分子分析的实验方法还可能加速生物系统中代谢酶功能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刊登在10月23日的Chemistry & Biology杂志上,并且成为封面文章。 到目前为止,了解酶在细胞生理和病理学中的功能仍然是个很艰巨的任务。通常,酶活性的研究都是对离体状态下纯化的蛋白质进行研究。这些试管研究的结果很难翻译成酶在活体系统中的作用特征。 对天然生物系统中的代谢物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优势是避免在离体酶分析过程中一些最耗费时间的步骤,并产生更为直接地与他们的天然活性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