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插皮接。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的一种枝接方法。用于木本植物时,可在生长季节树液流动时期进行(这与劈接法和切接法不同),嫁接的方法步骤如下: (1)削接穗。选取生有2~4个饱满芽的接穗。将其上端剪平后,在下端芽的下部背面,一刀削成约3厘米长的平滑大斜面,并在削面两侧轻轻各削一刀,削去一丝皮层,露出里面的形成层。然后在大切面下端背面,再削约0.6厘米长的小斜面。用湿布包好备用。 (2)砧木开口。在砧木离地面1~2厘米处将砧木剪断,并用快刀将断面削平。然后,在砧木树皮光滑的部位,由上向下垂直划一刀,深达木质部,长约1.5厘米,并随即用刀尖将树皮挑开。如果砧木树皮坚韧,则可用楔形竹签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部位向下插入,然后拔出竹签,作为接穗插入的部位。 (3)插接穗 将接穗沿切口或竹签插入处,插进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光滑大斜面要面对木质部,接穗削面要和砧木密接,一般1个砧木上可插1~2个接穗。粗的砧木可插3~4个。 皮接的绑缚和埋土与劈接、切接相同。
切接是常用的枝接方法,适用于直径1~2厘米粗的砧木,而且嫁接后接穗只有1个。其嫁接方法步骤如下: (1)削接穗。切接用的接穗,其质量要求与劈接相同。但其下端不能削成楔形斜面,而要在接穗下端没有芽的一面,斜削一刀,削去三分之一的木质部,斜面长2厘米左右,再在斜面背面,斜削一小斜面,稍稍削去一些木质部。小削面长约0.8~1厘米。要注意接穗的两个削面必须平滑,绝不可有丝毫凸凹或发毛之处。接穗削好后用温布包好备用。 (2)切砧木。选取茎下部直径约1.5厘米的砧木,在离地面2~3厘米处剪断砧木,削平断面。然后在断面上选择树皮厚、光滑、木质部纹理通顺部位,自外往里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用劈接刀劈一垂直切口,切口长约2厘米(切口长度应与接穗的长斜面长度一致,宽度应与接穗的直径一致)。 (3)插接穗。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使接穗长斜面两边的形成层和砧木切口两边的形成层对准、靠紧。如果接穗细,必须保证一边的形成层对准。 切接的绑缚和埋土与劈接相同。
芽接是用芽作接穗进行嫁接。和枝接相比,芽接节约接穗,1个芽就能繁殖成1个新植株;对砧木要求不粗,一年生的苗子就能作砧木进行芽接;嫁接时间长,从6月到9月间都可以进行嫁接;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成活率高。因此,芽接比枝接应用广泛,适合中学生开展嫁接活动时使用。 芽接因形式不同,分为芽片接、哨接、管芽接和芽眼接等不同方法,其中以芽片接应用最广。 “T”形芽接法 又称盾状芽接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1)选砧木。选用生长旺盛而又无病虫害的1~2年的实生苗,要求距地面5~6厘米处的直径在0.5厘米以上。芽接前10天左右,应将选定的砧木下部距地面7~8厘米以上的分枝剪去,以便于操作。 (2)选削接穗。芽接法的接穗叫芽,为选好接穗,先要选择接穗着生的枝条。如果嫁接果树,最好从健壮、丰产、无病虫害的中年果树树冠外围部位,选取叶芽饱满的当年生的发育枝。如果嫁接花木,则应选开过花、叶芽饱满的枝条。 枝条选好后,马上剪去叶片,只留叶柄。左手拿好枝条,右手持芽接刀,先在枝条上选定1个叶芽,在选定的叶芽上方0.5厘米处横切一刀,长约0.8厘米,再在叶芽下方1厘米处横切一刀,然后用刀自下端横切处紧贴枝条的木质部向上
木本植物砧木准备 木本植物在进行一般栽培上的嫁接时,砧木须于1年或2~3年以前播种。如果想使砧木影响接穗,则须于4~5年乃至5~6年以前播种,其具体年数,因各种树木的初花年龄而异。如果想以接穗影响砧木,则砧木需要年轻,于1~2年前播种即可。 木本植物在嫁接时,如打算嫁接后用土覆盖,须事先将砧木两旁,挖开7~10厘米深的土壤。进行木本植物芽接时,如果土壤干燥,应在前一天灌水,增加树木组织内的水分,以便于嫁接时撕开砧木接口的树皮。 草本植物砧木准备 草本植物的砧木,准备比较简单。嫁接以前1~2个月或几个月播种即可。种胚嫁接约在嫁接前2~3天进行种子发芽。 草本植物由于组织柔嫩,又都在生长季节嫁接,为了便于嫁接之后蔽荫保护,应将砧木栽在花盆中。砧木应该生长肥嫩,并含有充分养料,以利于嫁接接口的愈合及满足接穗对养料的需要。如果想使砧木影响接穗,砧木年龄应该较大,须比接穗提早1个月左右播种,使其于初花时进行嫁接。
选株选花 选择性状典型、纯度高、生长良好的棉株作为母本株,在母本株上,选择中部果枝上靠近主秆第一、二节位的正常花作为杂交花朵。 去雄 (1)去雄时间。适宜的去雄时间是开花前1天的下午3点左右。判断花朵次日开放的标志是花冠已经长大,已经伸出于副萼之外。这样的花,第二天早晨即可开放。 (2)去雄方法。棉花去雄常用的方法有徒手去雄和工具去雄两种。 ①徒手去雄。是用手将花冠和雄蕊管一起撕去,只保留雌蕊。操作时不要碰伤子房和压破花药。去雄后用顶端带节的3厘米长的麦管套住柱头,一直压到子房上端,但麦管上端有节的部分须离开柱头1厘米以上。套好麦管后,挂上纸牌(或塑料牌),纸牌上写明母本名称和去雄时间。 ②工具去雄。是用剪刀剪去花冠,再用镊子除去花药。如有残留花粉,可用清水洗净。去雄后用麦管套好柱头。并挂好纸牌(或塑料牌)。 授粉 选择与母本花朵同时开花的父本花蕾,在开花前1天用纸袋将花蕾套好,以防止昆虫进入花内,带进其它花粉。 第二天上午9~10时,将父本花朵摘下,将花瓣向外翻卷,在此同时,摘下母本花中柱头上的麦管,用父本雄蕊在母本柱头上轻轻涂抹几下,完成授粉工作。涂抹时,量要多些,以利受精。然后,
将父、母本按一定行比种植在隔离区内,并将母本雄穗全部拔去,使其自由授粉,这种人工杂交方式,称为隔离杂交。 选择自交系 用来杂交的两个自交系,应该是经过测交,证实其第一子代的杂种优势明显,属于优良杂交组合。玉米自交系可向当地生产部门购买。 播种 父、母本在一块地里按2行母本1行父本的行比相间种植,其四周至少500米以内不种与父本不同的品种。形成隔离区。播种时应将亲本之一提前或延迟播种,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这是隔离杂交法的成败的关键。 母本去雄 在母本雄穗抽出期间,每天早晨沿母本行仔细检查,发现有雄穗抽出时,立即拔除。拔除时应握住雄穗向上拔,并注意不能损伤茎秆和顶叶。去雄一定要彻底。同时,如果父本行中发现有其它品种植株,也应将其雄穗拔去。全部去雄时间,前后约需10~15天。每次拔下的雄穗,一定要带出隔离区以外,以防止花粉飞散而发生混杂。 授粉 去雄以后,任其父、母本之间进行自由授粉。为了提高结实率,可同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特别在父、母本花期不协调,或因气候反常而造成花粉不足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增产效果就更为显著。关于父本果穗,要在母本果穗收获后再进行收获,以防二者混杂。
玉米由于是单性花、异花授粉,因此在杂交时,不需要去雄,因而也不需要整穗。其杂交方法和步骤主要为调节开花期、选株、隔离、采粉、授粉和收获等。 调节开花期 玉米由于单性花,在调节开花期方面,必须使母本的雌穗和父本的雄穗的花期一致。可用分期播种的方法调节父、母本的花期。 选株 父、母本均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和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作为杂交对象。 套袋隔离 当母本植株的雌穗已经露出而没有伸出柱头以前,用牛皮纸袋套好雌穗。当母本雌穗开始抽出柱头时,要在当天用牛皮纸袋套在父本植株的雄穗上,雌、雄穗的纸袋,要用细绳或回形针扎紧,以免脱落。 采粉 从上述玉米的开花习性中可以知道,其雄穗在始花后的第2~4天内开花最多,进入盛花期,一天中开花最多的时间是上午8~10时,而此时花粉的生活力也最强;雌穗在始花后的第2~4天,处于盛花期,柱头已基本抽齐。因此,采粉时间应选择父、母本的盛花期、并选择上午8~10时进行采粉。采集花粉时,将父本雄穗稍稍下弯,轻轻抖动,用人工辅助授粉器盛接花粉、采粉时要防止其它品种的花粉混入。 人工辅助授粉器是用光滑的厚纸制成1个圆锥形的纸筒,用厚纸作纸盖盖住下口,另外用细铁丝
一、在组织培养中污染来源 1. 植物本身具有: (1)植物病原菌 有些作物的病害已被透彻研究,因此在大量繁殖时,可立即检查出来,但有些则否,造成若有污染时,不知来源为何。 (2)和植物有关的菌类 有修植物本身便会和一些菌种共生,或是寄生于植物内部。 2. 植物所带入的污染:内在污染源 许多植物表面或大气中生存的微生物,可经由植物自然的开口或伤口进如植物内部,而有一些兼性腐生菌或绝对寄生菌,可藉由载体或是拥有一些侵入的机制侵入植物内部,依其存在的地方分为 1. 细胞内-inter 2. 细胞间隙-interacellular 种类有:virus病毒、viroids类病毒、prokarytoes原核生物、fungi真菌、柔膜纲(ex:mite)、立克次体。 3. 操作室:外在污染源 在组织大量培养下,除了植物本身外,大部分最有可能的污染来源便是来自操作室。依其可能原因分析为: (1)空气 在操作室中,未过滤空气带有大量的微生物,随者操作人员或植株接触时,而污染培养皿。故在国外对于操作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分为四种等级: ClassⅠ.没有容易培养的微生物,和作物之主要病原菌
1、花卉组织培养的应用价值 花卉组织培养,就是分离花卉植物体的一部分,如茎类、茎段、叶、花、幼胚等,在无菌试管,并配合一定的营养、激素、温度、光照等条件,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由于其条件可以严格控制,生长迅速,1-2个月即为一个周期,因此在花卉植物的生产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快速大量繁殖方面:对一些难繁殖的名贵品种花卉及一些短期内大量急需生产的花卉,应用很广。兰花、菊花、唐菖蒲等花卉利用腋芽增生,短期得到大量植株。非洲紫罗兰可通过叶片,水仙可通地鳞片,诱导产生不定芽,来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花卉育种方面:百合、鸢尾等许多花卉可以进行远缘杂交,由于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原因,常使杂种胚早期败育,因而得不到杂种植物。而在试管中进行胚培养,可使其顺利生长,得到远缘杂种。此外还可采用愈伤组织诱变、花粉培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花卉育种。 培育无病毒苗方面:菊花、唐菖蒲、水仙、郁金香、大丽花等一大批花卉靠无性繁殖法繁殖,病毒逐代传递积累,危害日趋严重。而分离花卉植物0.1-0.5毫米大小的生长点,培养得到的基本上是无病毒苗。因此这一技术已在花卉无病毒苗的培育中广泛应用。 2、花卉组织培养对实验室及设备的要求 花
20世纪初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建立以来,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试管苗大量繁殖技术、单倍体技术、原生质体培养、细胞杂交、体细胞变异及突变体的选择和利用等。80年代,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其研究成果也渗透到细胞工程中来,引起了细胞培养研究的新突破。其中通过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中Ri质粒介导的天然植物遗传转化,建立发根培养系统来生产原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成为植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结合的一项新技术。发根农杆菌中含有Ri质粒,其T-DNA在Vir基因的协助下整合进植物的核基因组,引起宿主植物发生毛根(hairy root)病,形成毛状根。毛状根能够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并且在液体培养中的生长速度大于相应的细胞培养物和未转化的根培养物。 在最近的十余年里,应用发根农杆菌Ri质粒转化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产生毛状根,利用毛状根培养技术来生产和提取有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已发展成继细胞培养技术之后的又一新的培养技术。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侵染宿主植物受伤部位的细胞并产生大量不定根,又称毛状根,其中
一、温度: 对大多数植物组织20~28℃即可满足生长所需,其中26~27℃最适合。 二、光: 组织培养通常在散射光线下进行。光的影响可导致不同的结果,有些植物组织在暗处生长较好,而另一些植物组织在光亮处生长较好,但由愈伤组织分化成器官时,则每日必须要有一定时间的光照才能形成芽和根。有些次生物质的形成,光是决定性因素。 三、渗透压: 渗透压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很有关系。在培养基中添加食盐、蔗糖、甘露醇和乙二醇等物质可以调整渗透压。通常1~2个大气压可促进植物组织生长,2个大气压以上时,出现生长障碍,6个大气压时植物组织即无法生存。 四、酸碱度: 一般植物组织生长的最适宜pH为5~6.5。在培养过程中pH可发生变化,加进磷酸氢盐或二氢盐,可起稳定作用。 五、通气: 悬浮培养中细胞的旺盛生长必须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小量悬浮培养时巨常转动或振荡,可起通气和搅拌作用。大量培养中可采用专门的通气和搅拌装置。
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乃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 IAA )和 6 –苄基氨基腺嘌呤( 6 – BA )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近年来,组织培养作为一种研究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学科中,它不仅对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并已展现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原理 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早在1957 年Skoog 即发现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类型和它们的比例,对再分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试剂与仪器设备 1、试剂 乙醇、IAA 或2,4–D 、HgCl 2(或次氯酸钠)、6- 苄基氨基腺嘌呤(6-BA )、MS 培养基 2、
组织培养是克隆细胞和组织的过程。迄今,植物组织培养已取得了许多卓越的成果,并被广泛推广和利用。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我们可以从植物体的一部分体细胞快速培育出大量和母体植物相同的植株。另一方面,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为我们快速开发和培育新品种创造了条件。 一、组织培养与植物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人工培养基(液)使细胞在体外发育和繁殖的技术。除了能够为许多实验提供大量的动植物细胞材料之外,它也是一项克隆植物细胞和个体的实用技术。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蔬菜、花卉及粮食作物中,许多种类都是克隆植物,例如,脱病毒马铃薯和红薯、百合和兰花、水稻等等。 1、细胞克隆与植物脱毒 病毒是威胁园艺和蔬菜种植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仍然没有特效防治药物。事实上,利用分生组织细胞克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治病毒。 病毒主要通过媒介昆虫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植物茎叶损伤入侵植物体。在植物细胞中繁殖的病毒还可以不断感染其相邻的细胞,最终扩散至整个植株。但是,发育旺盛的植物分生组织的生长点细胞不含病毒。切取生长点细胞,放入试管培养并使之分化,我们可以获得无病毒的植株。由于外围的生长点细胞也有可能被病毒感染,上述脱毒过程有
雄性不育是指在两性花植物中雄蕊败育的现象。有些雄性不育现象是可以遗传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可育成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但很多植物由于单花结籽量少,获得杂交种子很难,从而使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太高而难以在生产中应用,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是简化制种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杂交种子生产成本,提高杂种率,扩大杂种优势的利用范围。 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可以分成下列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类型。 无论植物的不育性是那种类型,它们都会在一定的组织中表现出来,有些时候不育株还会影响到内源激素的变化等。十字花科、伞形科、百合科、茄科等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雄性不育现象。由于遗传机制、植株营养状况、温度高低及病毒侵染与否等的不同,雄蕊退化大概可分成一下几种类型: (一)花药退化型:一般表现为花冠较小,雄蕊的花药退化成线状或花瓣状,颜色浅而无花粉; (二)花粉不育型:这一类花冠、花药接近正常,往往呈现亮药现象或褐药现象,药中无花粉或有少量无效花粉、镜检时,有时会发现少量 干瘪、畸形以及特大花粉粒等,
1、 用质壁分离法鉴定细胞死活 (1) 原理 活细胞与死细胞在性质上有许多差别,特别是透性的变化最为明显,活细胞的原生质具有分别透性;而死细胞则为通透性。分别透性是质壁分离的先决条件,因此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就表示是活的,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则说明是死的。 (2) 仪器药品及材料 洋葱及其它植物材料、酒精灯、显微镜、小刀、镊子、玻璃片、1M蔗糖 (3) 实验步骤 撕洋葱表皮细胞滴加1M蔗糖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的,这就是活细胞活着的证据。另把拨取的同样制片,用冷冻,加热,干燥,酒精浸蘸等办法将它们的细胞杀死,然后取代上述活材料,做质壁分离实验,结果看到已死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用尿素、KNO3、CaCl2等来代替蔗糖,能快速鉴定细胞死活。 2、 活体染色法鉴定细胞死活 (1)原理 死活细胞间不但透性不同,而且PH等情况也不同,他们对某些染料的反映明显不同,某些染料能在活细胞的细胞液中积累而不染活原生质,但能使死细胞的原生质染色而无积累于液泡的现象,所以可根据某些染料活体染色的情况来鉴定细胞死活。 (2)仪器、药品及材料 显微镜、镊子、载
一、目的 转氨基作用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化反应,它使蛋白质、氨基酸代谢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代谢沟通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起平衡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的作用。研究植物体转氨基作用,可以使我们了解植物体不同发育阶段代谢动态的一个侧面,从而探索控制其代谢的途径。 二、原理 通过转氨基作用,α—氨基酸上的氨基可能转移到α—酮基的位置上,结果形成一种新的α—酮酸和一种新的α—氨基酸。所生成的氨基酸可用纸上层析法检出。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研 钵 恒温箱 量筒(10毫升) 离心机 试管3支 层析缸 滤 纸 吹风机 移液管(0.5ml×3;2ml×1) 毛细管 漏 斗 离心管 2.试剂: (1)0.1M丙氨酸 (2)0.1Mα—酮戊二酸(NaOH中和至pH7) (3)含有0.4M蔗糖的0.1M pH8.0磷酸缓冲液 (4)0.1M谷氨酸、0.1—0.25%茚三酮丙酮溶液 (5)推动剂(酚:水=3:1或4:1) 四、操作 1.酶液的制备:取发芽2-3 日的绿豆芽3 克(去皮),放入研钵中,加2 毫升pH8.0磷酸缓冲液研成匀浆,转入离心管。研钵再用2毫升缓冲液冲洗, 并
一、原理 淀粉性种子在萌动过程中,胚释放出来的赤霉素能诱导糊粉层细胞中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引起α-淀粉酶生物合成,并分泌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为糖。通过碘试法比色测定淀粉在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消耗量,可以定量分析α-淀粉酶的活力。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大麦、小麦种子 (二)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2. 恒温箱;3. 水浴锅;4. 移液管;5. 烧杯;6. 试管;7. 青霉素小瓶;8. 镊子;9. 刀片。 (三)试剂:1. 1%次氯酸钠溶液;2. 0.1%淀粉溶液;3. 2×10–5mol/L、2×10–6mol/L、2×10–7mol/L、2×10–8mol/L 赤霉素溶液;4. 10–3mol/L 醋酸缓冲液;5. I2-KI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选取大小一致、健康的大麦种子50粒,用刀片将每粒种子横切成两半,使成无胚的半粒和有胚的半粒,分别置于新配制的1%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5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备用。 2. 取小瓶6只编好号码,按表(详教材)加入各种溶液和材料,于25℃下培养24小时(最好进行振荡培养,如无条件,则必须经常摇动小瓶
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IRGA)工作原理:许多由异原子组成的气体分子对红外线都有特异的吸收带。CO2的红外吸收带有四处,其吸收峰分别在2.69μm、2.77μm、4.26μm和14.99μm处,其中只有4.26μm的吸收带不与H2O的吸收带重叠,红外仪内设置仅让4.26μm红外光通过的滤光片,当该波长的红外光经过含有CO2的气体时,能量就因CO2的吸收而降低,降低的多少与CO2的浓度有关,并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分别供给红外仪含与不含CO2的气体,红外仪的检测器便可通过检测红外光能量的变化而输出反映CO2浓度的电讯号。 Ⅰ.密闭系统斜率法 一、原理 把IRGA与光合作用同化室连接成密闭的气路系统。将植物材料密封在透明的同化室内,给以适当的光照,同化室内CO2浓度将因植物光合而下降,用IRGA配以适当的记录仪可绘出同化室内CO2浓度随光合时间下降的曲线。在同化室不漏气、光强度稳定、室内空气不断得到搅动的情况下,该曲线将是一条平滑曲线,在曲线的任一点作切线,即可根据切线的斜率,密闭系统的容积和同化室面积求出在该点的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植物
一.测定1.把蓄电池接到2个蓄电池插孔中的任一个,干燥管中换入新的干燥剂,打开电源开关,显示器将闪烁。接着瞬息指示“Pad Cleared”(页已清除),然后显示软件版本“LI—6200.02.00”2.检查蓄电池电压与内存容量(按U键)。3.检查页参数(按SETU或FCT41)。4.检查时钟和校正表(按FCT43:时钟,FCT44:量子传感器;FCT45:C02分析器;FCT46:流量计;FCT47:湿度传感器。5.流量计凋零(按FCT48)。6.设置分析器参数(按FCT49)。7.设置LI一6250开关: DES:ON;SCRVB:0FF;FAN:0N; RESPONSE:1;PUMP:ON。检查所有管路连接是否正确。8.校正C02分析器;凋零和跨度读数校正。9. 检查相对湿度数是否与实际湿度一致。10.检查系统是否漏气。11.设置操件参数(按SETUF或FCT42)。12.建议的数值为: LAB: 表符 CHANGE=5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地球上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约吸收2.0×1011t碳素(6400t/s),合成5×1011t有机物,同时将3.2×1021J的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5.35×1011t氧气。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巨大的把太阳能转变为可贮存的化学能的过程,也是规模最巨大的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和从水中释放氧气的过程。自从有了光合作用,需氧生物才得以进化和发展。由于光合作用中氧的释放和积累而逐渐形成了大气表面的臭氧(O3)层,O3能吸收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紫外辐射,使生物可从水中到陆地上生活和繁衍。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获得能量、食物以及氧气的根本途径,所以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没有光合作用也就没有繁荣的生物世界。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日趋严峻的食物不足、能源危机、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一不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规律,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愈加显得重要和迫切。 一、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的确定 18世纪以前,人们都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