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发酵乳酸饮料的制作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酸乳的制作方法; 2、从酸乳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 3、自制乳酸质量品尝; 4、初步了解食品药品生产时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 二、实验原理 酸乳是以牛乳为主要原料,接入一定量乳酸菌,经发酵后而制成的一种乳制品饮料。当乳酸菌在牛乳中生长繁殖和产酸至一定程度时,牛乳中的蛋白质就因乳酸菌产酸而凝结成块状,并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质使它具有清新爽口的昧觉。此外,由于酸乳中含有乳酸菌的菌体及代谢产物,它对肠道内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对人体的肠胃消化道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用于发酵的乳酸菌可以通过分离筛选和市售获得。 通过本实验学习制作酸乳并根据国家相关成品质量的评定,并应用各种纯种分离法从酸乳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 三、材料和器皿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 试剂 与器材 1.器材 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 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1.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2.微 生物 分离纯化:稀释涂平板法,平皿划线分离法,微 生物 培养技术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掌握含菌培养基的配制,严格控制温度。 2.平板划线应防止染菌,同时应注意划线深度及密度。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糖发酵(生化)试验

一、单糖发酵试验 (一)、实验原理 单糖发酵是将葡萄糖,乳糖或麦芽糖等分别加入蛋白胨水培养基内,使其最终浓度为0.75~1%。并加入一定量酚红指示剂及小倒管,制成单糖发酵管,接种细菌经37℃培养18~24小时,若能分解糖产酸则酚红指示剂由红变黄,若能分解甲酸有CO 2 和H 2 等气体形成,小倒管内则聚集有气泡;不分解,则指示剂不变色。 (二)、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伤寒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等。 (三)实验方法 1.将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按照液体接种方法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及乳糖发酵管内。 2.置37℃孵箱培养18~24小时。 3.观察结果:由于一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类产酸,所以培养基中PH下降到7.0以下,在酚红指示剂的显示下,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产酸者以“+”表示,如果同时产生气体,则培养基中小倒管内有气泡出现,此乃产酸又产气,以“♁”表示,不分解,则指示剂不变色,用“-”表示。 (四)、实验结果 伤寒杆菌 大肠杆菌 葡萄糖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形态观察及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简单染色法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学习并掌握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4.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细菌个体微小,且较透明,必须借助染色法使菌体着色,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可分为简单染色法、鉴别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等。简单染色法是最基本的染色方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 三、 试剂 与器材 1.材料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2. 试剂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或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齐氏石炭酸复红染液。 3.器材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等。 四、实验内容 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涂片时,生理盐水及取菌不宜过多,涂片应尽可能均匀, 2.水洗步骤水流不宜过大,过急,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培养技术

给细菌提供适宜的条件,细菌即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培养物,学习细菌培养技术可以纯化细菌,了解细菌的生长特征,并能进一步检测细菌生化反应、变异性,制备细菌抗原,深入进行分子 生物 学工作等。了解细菌的培养特征也有助于鉴别细菌。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以供细菌培养使用。一般培养基的主要成份为蛋白质、糖类、盐类、水分等。另外还有一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还必须加入血液或血清、鸡蛋、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物质。有时为了鉴别或抑制某些细菌,则可加入各种专用基质(如某种糖类、氨基酸等),指示剂,染料等。由于对培养基的使用目的不同,故在培养基的选择上有所不同。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按其成分和用途可分为普通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专用培养基等。培养基需加入小 试管 、中 试管 、三角瓶、平皿等内使用。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制备原则有三条: 1. 足够和适当的营养成份。籍以满足细菌生长繁殖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棉铃虫病毒的扩增及分离纯化

一、目的与任务 1. 学习病毒的分离纯化方法 2. 通过病毒的分离纯化进一步理解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二、基本原理 杆状病毒是一类寄生于节肢动物的杆状的病原微生物。其宿主主要是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的昆虫, 还有一些杆状病毒可以感染甲壳纲的节肢生物。杆状病毒常常包埋于由蛋白质组成的包含体基质(polyhedron/granulin)中。根据包含体的形态和病原微生物在(昆虫)细胞中的分布, 可以将杆状病毒划分为核多角体病毒属(NPV)和颗粒体病毒属(GV)两个属。其中核多角体病毒属又根据病毒粒子包膜中的粒子数目不同而划分为多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MNPV)和单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SNPV), 杆状病毒在其生活史中具有两种形态, 出芽病毒粒子BV(budded virus)和包埋型病毒粒子ODV(occlusion derived virus)。ODV 被包埋于由多角体蛋白质组成的包含体中, 包含体的外侧还有多角体囊膜。多角体在环境中非常稳定, 能对病毒粒子起到保护作用。当多角体被昆虫幼虫吞食后, 在虫体中肠的偏碱性环境中能迅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测

不同细菌由于所含的酶系统不完全相同,因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亦不一致,据此,可用以鉴别细菌的种类。 一、单糖发酵试验 【原理】 单糖发酵是将葡萄糖,乳糖或麦芽糖等分别加入蛋白胨水培养基内,使其最终浓度为0.75~1%。并加入一定量酚红指示剂及小倒管,制成单糖发酵管,接种细菌经37℃培养18~24小时,若能分解糖产酸则酚红指示剂由红变黄,若能分解甲酸有CO 2 和H 2 等气体形成,小倒管内则聚集有气泡;不分解,则指示剂不变色。 【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伤寒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等。 【方法】 1.将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按照液体接种方法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及乳糖发酵管内。 2.置37℃孵箱培养18~24小时。 3.观察结果:由于一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类产酸,所以培养基中PH下降到7.0以下,在酚红指示剂的显示下,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产酸者以“+”表示,如果同时产生气体,则培养基中小倒管内有气泡出现,此乃产酸又产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病原性球菌检查(二)

实验目的 1掌握病原性球菌培养物性状。 2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原理方法。 3掌握密集接种法,熟悉药物(如抗生素)抑菌杀菌原理并了解纸片法、试管法的试验方法及应用。 实验材料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6~8小时肉汤培养物。 2、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 3、药品:青霉素溶液(50u/ml)、抗生素滤纸片。 4、器具:恒温箱、接种环、酒精灯、试管、无菌棉拭、无菌小镊子、无菌吸管、玻片、血浆。 实验内容 一、病原性球菌的培养物观察 肉眼观察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及脑膜炎球菌在巧克力(色)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比较菌落的形态特征。 (1)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形成圆表凸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菌落不透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可产生透明溶血环;表皮葡萄球菌白色、无溶血环,腐生葡萄球菌白色或柠檬色,无溶血环。 (2)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半透明或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分布及外界因素对细菌影响的检测

一、自然沉降法 检查空气中的细菌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 【方法】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皿盖,让培养基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置于实验台上或需要测定的地方15~30分钟。盖上皿盖,用记号笔或蜡笔注明放置地点、实验日期和实验者班级、姓名等,放入37℃温箱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数量。并分析其意义。 二、倾注法检查水中的细菌 【材料与方法】 1. 用无菌吸管吸取胜0.5ml水样加入肉汤培养基中。 2. 另取一支未接种的肉汤管做对照,与上管一起置于37℃温箱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 【结果】 对照管应透明清亮,试验管变混浊,说明水样中有活菌存在。并可通过比浊法估计细菌生长繁殖后的数量。 三、人体体表及各种物品表面的细菌检查 — 拭子法和涂抹法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 【方法】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在平板底面用记号笔或蜡笔将平板分成若干等份,于每份培养基表面分别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病原性球菌的检测

一、主要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培养特征 【形态示数】 1. 葡萄球菌(革兰染标本):革兰染色阳性,为正圆形,呈葡萄串状排列,亦有单个散在分布。 2. 链球菌(革兰染色标本):革兰染色阳性,圆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 3. 肺炎双球菌(小鼠腹腔液涂片,HiSS染色):革兰阳性球菌,矛头状成双排列,平端相对,尖端相背。荚膜染色片中,菌体呈红色,菌体周围的荚膜呈淡红色或无色。 4. 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涂片,美兰染色):革兰阴性球菌,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菌体呈浅兰色,多位于中性粒细胞浆内,胞浆外也有少数散在分布。 【培养特征】 1. 葡萄球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的生长表现:菌落为圆形,中等大小,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现金黄色,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菌落呈白色或柠檬色(如菌落色素不易区别时,用白纸片沾菌落少许有助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周围多有透明溶血环,而其他葡萄球菌一般无溶血环(仅少数新分离白色葡萄球菌可呈现微溶血现象)。 2. 链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病原性真菌实验

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真核细胞型微 生物 。大部分真菌对人类有益,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性真菌主要包括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实验目的: 观察真菌的基本形态及菌落特点,了解浅部及深部真菌的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一、常见单细胞真菌的形态观察(示教) 1、新型隐球菌墨汁负染色片:可见菌体呈球形,大小不一,有很厚的荚膜,包围在菌体周围,透明发亮,并可见发芽的菌体。 2、白色念珠菌菌体形态:用患者的棉拭子标本常法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显微镜下可见菌体呈卵圆形,较葡萄球菌大2-5倍,细胞出芽伸长而成假菌丝,在假菌丝生长点上有芽生孢子及沿假菌丝顶端生长的大而圆的厚膜孢子。 二、皮肤丝状菌的检查 材料: 病人的甲屑、皮屑或毛发、10%KOH溶液、载玻片、盖玻片、小镊子、普通光学显微镜等。 方法: 1、采标本:用钝刀在手、足、体癣损害部位边缘轻轻刮取皮屑,甲癣可用小刀刮取病损指(趾)甲深层碎屑。 2、制片:用小镊子取少许皮(甲)屑标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

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 生物 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 一、菌体的裂解 1、怎样裂解细菌? 细胞的破碎方法 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 生物 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昆虫病原细菌、真菌的分离及病毒的提纯

一、目的要求: 昆虫病原体的采集,整理是研究昆虫病理和利用微 生物 进行害虫防治的第一步。识别症状是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本实验要求对昆虫疾病有一个较直观的了解,从而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 1. 病体材料的收集 因病死亡的昆虫,可发现于植物的枝叶、茎内、花苞。果实中地表土下等,样本多数脆弱。因此,采集时应以单个样本连同基物的一部份或全部置于小瓶中,并加棉塞。 已收集到的病、死虫体,应迅速处理,进行检查,鉴定和分离病原,并没有进行寄主病情的描述,进行编号和记载,也要考虑到病理组织学的研究和回接试验所用。因此,要有一定的标本数量。同时,有必要对采到的材料进行暂时保存。冷藏可进一步阻止样本进一步腐解,可将病虫死体置于冰箱保存。 2. 样本的症状识别: ⑴ 细菌病的一般特征:感病昆虫活动力减退,食欲减退,食量大减,口腔、肛门常有吐泻排泻物,多数因败血症而死亡。死虫躺卧在植物或其他物质表面,或侧挂于枝叶。体色多加深至黑色或红色。内部组织崩溃粘液态,有时发臭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昆虫病原微生物——细菌染色技术及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是昆虫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是微生物防治害虫中不可疏忽的步骤。对昆虫传染病的认识和致病原因的确定均取决于对病原微生物的正确鉴定,而且直接关系到病原体的生产、剂型和使用。 本实验要求通过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学上的几个鉴别染色法来学习掌握鉴定细菌的常规方法,达到提高识别细菌形态的能力,和掌握鉴定细菌的技能。 二、实验 仪器 : 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香柏油、擦镜纸、二甲苯、显微镜、火柴、洗液瓶、镊子 供鉴定菌株:8010、7216、HD-1、140、009、021、E-3、016、023、087、010、096、012、013、B-Hm18、8311。 三、实验内容: 1.格兰氏染色: 溶液A:溶解4克结晶紫(包含90%)于40ml的95%乙醇中。 溶液B:溶解1.6 克草酸铵于160ml蒸馏水中。 混合A、B液,用前混合液要放置48小时。 路哥氏液:先溶解2克碘化钾于5ml的蒸馏水内。后加碘1克使溶解,再加295ml蒸馏水。 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湿热灭菌法

在同样的温度下,温热的杀菌效果比干热好,其原因有:①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愈大,发生凝固所需的温度愈低。湿热灭菌的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因较大同一温度的干热空气中易于凝固。②温热灭菌过程中蒸气放出大量潜热,加速提高湿度。因而湿热灭菌比干热所要温度低,如在同一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比干热短。③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比干热收效好。 湿热灭菌法包括有: (1)煮沸法:煮沸100℃,5分钟,能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许多芽胞需经煮潮5~6小时才死亡。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其沸点达105℃。既可促进芽胞的杀灭,又能防止金属器皿生锈。煮沸法可用于饮水和一般器械(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 (2)流通蒸汽灭菌法:利用100℃左右的水蒸汽进行消毒,一般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其原理相当于我国的蒸笼),加热15到39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消毒物品的包装不宜过大、过紧以利于蒸汽穿透。 (3)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一般用流通蒸汽灭菌器,100℃加热15~30分钟,可杀死其中的繁殖体;但芽胞尚有残存。取出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别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采集土样的要求和方法。   2、掌握由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习并掌握土壤稀释法和微 生物 的纯培养技术。   4、学习并掌握抗生菌的鉴别方法。 二、原理   筛选放线菌是新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有80%皆来自于放线菌。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并在土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地,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通常,随着地理分布、植被及土壤性质的不同,放线菌的种类、数量和拮抗性也各不相同。土壤是微 生物 的大本营,其中的放线菌多以链霉菌为主,因此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若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的几乎全部是链霉菌。然而,当采用加热处理土样、选用特殊培养基或添加某种抗生素等方法时,均可提高稀有放线菌的获得率。由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并通过选用特殊培养基的方法,来获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细胞壁的染色法和细胞质膜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掌握细菌细胞壁的染色法。   2.利用质壁分离法观察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质膜。   二、基本原理   细菌细胞壁很薄,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为20—30nm,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为10—13nm。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肽聚糖,它与染料结合的能力差,不易着色,在细菌的染色过程中,一般情况染料都是通过细胞壁的渗透、扩散等作用而进入细胞,细胞壁本身并未染色,因此,欲通过染色来观察细胞壁,必须设法使细胞壁能着色,而细胞质则不易着色,常用的方法有单宁酸法和磷钼酸法。单宁酸和磷钼酸都是起媒染作用,它们使细胞壁形成可着色的复合物,而使细胞质不易被着色,经结晶紫或甲基绿染色后,便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壁。   根据细菌细胞在高渗溶液中或用乙醚蒸气处理后,会产生质壁分离这一现象,经染色后也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区分细胞壁和细胞质膜。   三、器材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枯草芽孢杆菌;   0.2%结晶紫水溶液,5%单宁酸(鞣酸)水溶液,1%磷钼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酒精发酵

一、目的和要求:   1、 学习淀粉质原料发酵产乙醇的原理   2、掌握酒精含量测定的方法。 二、原理   玉米粉中可供发酵的物质主要是淀粉,而酿酒酵母由于缺乏相应的酶,所以不能直接利用淀粉进行酒精发酵,因此必须对原料进行预处理,通常包括蒸煮(液化)、糖化等处理。蒸煮可使淀粉糊化,并破坏细胞,形成均一的醪液,目前多数厂家开始利用α-淀粉酶的液化作用来替代蒸煮过程,这样可大大减少能源消耗。液化后的醪液能更好地接受糖化酶的作用,并转化为可发酵性糖,以便酵母进行酒精发酵。本实验要求依据前次实验测出的结果,按照α-淀粉酶反应条件的要求对玉米粉原料进行前处理。   α-淀粉酶,又称为1,4-α-D-葡聚糖葡萄糖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中,如麦芽或动物的唾液、脾脏中均含有较多的α-淀粉酶,而当今α-淀粉酶的工业化生产也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工程菌进行生产的。α-淀粉酶容易溶解于水和较稀的缓冲液中,它能够切断淀粉分子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糊精及少量麦芽糖或葡萄糖,从而使淀粉遇碘变蓝的特异性颜色反应逐渐消失,由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四环素的定向发酵

一、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验加深对定向发酵的理解。   2、学习利用沉淀或溶媒法提取四环类抗生素的操作技术。 二、原理   金霉素在化学结构上与四环素十分相似,区别仅在C-7位上,以Cl取代了H。所以,金霉素又称为7-氯四环素。金霉素链霉菌是金霉素的产生菌,但当培养基中存在抑氯物质时,由于氯的掺入受阻,而使得金霉素链霉菌的生物合成方向发生变化,并使四环素成为主要产物。   本实验以M-促进剂(硫醇苯骈噻唑)作为氯化霉的抑制剂,以溴化钠作为竞争性抑制剂进行四环素的定向发酵。四环素是两性化合物,通常可以采用沉淀法、溶媒萃取法或离子交换法进行提取。本实验采用了前2种方法,它们的分离主要是利用了四环素既可以与酸、碱反应,同时又可以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盐类,及其在不同溶剂、不同pH值时溶解度不同的特性,进行反复萃取,最后通过精制结晶和洗涤而获得成品。 三、实验材料   1、菌种: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   2、培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在油镜下观察微 生物 的个体形态 2.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并熟练掌握其操作步 二.实验原理 微 生物 的细胞小且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因此,微生物染色技术是观察微生物形态结构的重要手段。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 + 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 - 表示。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