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胃氨的变化

网络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胃氨的变化   幽门螺杆菌(Hp)与 慢性胃炎 及消化性溃疡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临床研究表明,Hp感染越重,胃氨越高,粘膜的病变程度也越重。动物实验证明了氨可以破坏胃粘膜的防御机能,引起胃粘膜损害。本研究通过观察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和 慢性胃炎 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液氨浓度变化,进一步探讨了Hp的氨在Hp致病机理中的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或慢性活动性胃炎并伴有Hp感染的患者,除外肾功衰竭、肝性脑病等影响血氨胃所浓度患者。共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为35岁~74岁,平均52.9岁。其中有胃病史者14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3例。 1.2 方法    胃镜入胃后未送水送气及活检前,先抽取胃液3ml~5ml,即刻用Nessler显色法测定胃液中的氨浓度;然后全面检查胃、十二指肠球及降部。确定诊断后,取胃窦部两块临近的粘膜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幽门螺杆菌在诊治胃部疾病中的意义

网络 幽门螺杆菌在诊治胃部疾病中的意义   Hp是胃炎、 胃溃疡 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已被确认,因此,通过检测明确组织炎症浸润程度,而后确定治疗方案,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1989-12~1995-10我院收治的2258例患者胃镜活检标本的幽门螺杆菌培养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上消化道症状受胃镜的门诊和住院病人2258人例。其中男1427例,占63.2%,女831例,占36.8%。的龄15岁~76岁,其中,30岁~50岁年龄组占总数的79.8%。 1.2 方法   胃镜,日本产GiF―K2:GiF―P101min尿素酶 试剂 ,交通部南能医学院,香港招商局蛇口联合医院,消化病中心。取活检于胃窦部近幽门口2cm处或其它部位病灶周围,活检钳张开约0.4cm是关闭活检钳,咬下粘膜组织活检标本约米粒大小,每取一个部位,活检钳均用0.9%生理盐水内刷净,用酒精纱布擦干,胃镜用清水,95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抑酸和抗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比较

网络 抑酸和抗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比较   消化性溃疡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引起的疾病,抑制胃酸是本并不是的首选和传统疗法。近年的研究表明,胃粘膜防御能力的减弱亦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引起粘膜屏障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抗菌药物消除Hp后溃疡可得以痊愈。但抑酸和抗菌疗法的比较以有两者对Hp的作用各有何异同,尚少研究。因此,我人应用被公认为最强力的抑酸剂――H + ―K + 泵组滞剂洛赛克(losec,L)以及被认为有力的Hp消除药――羟氨苄青霉素(amoxicilin,A)和灭滴灵(metronidazole,M)治疗40例Hp阳性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着重研究治疗后Hp的变化。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即在其胃窦部取材,经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证实为Hp阳性者40例列入本研究。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网络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在人群中极为普遍,1990年8月的悉尼 会议 ,肯定了Hp与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及Hp在胃炎、消化性溃疡中所起的作用,现将我院在临床对Hp感染和治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1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经过几年大量的研究结果,使许多胃肠病学家确信,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国内外的资料均以证实90%的 胃溃疡 患者和98%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内有Hp存在。Hp感染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危险性是患有感染的20倍,Supponen等收集了10年前的454例内镜检查资料,Hp相关性胃炎有待发展为消化溃疡,而Hp阳性者认为易发生溃疡,提出Hp与溃疡密切相关,Hp与溃疡的关系并非是特有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甚至在无症状的“健康”人均可检出Hp,这种缺乏专一性受到一些人的关注。 以往很难理解,为何胃内Hp感染会引起消化性溃疡,即使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炎愈消散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186例

网络 抗炎愈消散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186例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胃气痛的范畴。近年来专家学者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笔者根据本病特点,运用十余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在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运用传统药物作用缓而持久,范围广泛,疗效奇特,善治根本,解决多个脏器病变的特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理论,取西药短、效、快、作用直接的特点,研制成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肠炎症的有效方“抗炎愈消散”。1984~1993的在临床上运用并进行对照观察,抗复发,抑制Hp疗效显著。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86例病例均具有溃疡的典型症状、体征,上腹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或偏右出现隐痛、钝痛、灼痛、胀痛、饥饿痛;吐酸、嗳气、恶心,胃镜检查可发现溃疡面,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形或有变形,粘膜集中及功能异常,即可确诊。治疗组186例,男128例,女58例,年龄14岁~80岁,病程30d~21a。其中胃溃疡7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化性溃疡辨证论治108例

网络 消化性溃疡辨证论治108例 自1992年以来,我们用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远、近期疗效均满意。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资料共108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28例,年龄23岁~40岁40例,41岁~60岁58例。61岁以上10例。病程2a以下者20例,2a~5a者69例,5年以上者19例。所有病例均经内镜确诊,其中 胃溃疡 22例,十二指肠溃疡80例,复合性溃疡6例。 1.2 方法 海螵蛸15g,川贝12g,白芨30g,三七粉(冲服)3g,枳实15g,甘草4g。脾胃虚弱型加党参12g,白术12g。胃阴不足加沙参12g,麦冬15g,玉竹12g。肝胃不和型加蒲黄9g,五灵脂9g。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各种自觉症状消失,内镜检查正常。显效:自觉症状及内镜检查明显好转。无效:症状稍减轻或如初,内镜检查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痊愈68例(63%)显效34例(3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研究

网络 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研究   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PU)已10余年,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动物实验也证实该药有促进动物实验性溃疡愈合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不明。本研究通过研究锡类散对PU患者前列腺素E2(PGE 2 )、胃泌素、胃酸的影响,以及对幽门螺杆菌(Hp)有无抑杀作用,探讨其治疗机理。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共20例,多为本院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岁~58岁,平均35.4岁。选择1990-08~1993-04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活动期患者128例,男92例,女36例,年龄15岁~72岁,平均39.8岁。病程2月~18a,平均4.2a。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72例, 胃溃疡 (GU)56例。溃疡直径DU为5mm~10mm,GU为5mm~20mm。其中68例(DU42例,GU26例)于用锡类散治疗前后进行了PGE2、胃泌素和胃酸和检测。60例(DU30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益气活血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

网络 益气活血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 慢性胃炎   1990年在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幽门螺杆菌(Hp)已被正式定为 慢性胃炎 的致病菌。现代医学用铋剂和抗生素对Hp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复发率高,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安全性值得重视,且易经起肠道菌群紊乱。由此寻求疗效好、毒性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就显示了其必要性。本研究运用中西药治疗Hp感染性 慢性胃炎 气虚血瘀证,进行了临床症状,Hp抑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对照。以探求其疗效及其机理。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有上腹部疼痛等上消化道症状,经内窥镜、病理检查证实为Hp感染性慢性胃炎,属中医气虚血瘀证患者80例,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5岁~68岁,平均41.5岁;病程2a~15a。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7岁~64岁,平均43.4岁,病程1a~13a。两组均符合慢性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抑制幽门螺杆菌中药的筛选

网络 抑制幽门螺杆菌中药的筛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于1983年由Warren和Marshal首次从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并命名。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Hp是胃炎的致病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也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 慢性胃炎 及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探讨其机理,我们从不同性味,不同作用的200种中药中作初步筛选,发现其中38种中药对Hp有抑菌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Hp培养鉴定   患者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226例,并诊断为 慢性胃炎 或消化性溃疡。其中男175例,女51例,年龄16岁~70岁,平均39.1岁,病程3月~2a。本组病例排除了肝、肾和血液系统疾病。胃镜检查前1周,患者未用抗生素,铋剂和影响胃酸分泌的药物。Olympus胃镜及活检钳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15min,使用前用清水冲洗。选 慢性胃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槟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网络 槟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中草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文献日益增多,但经检索迄今尚见到国内利用槟榔对Hp进行实验或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利用Medline数据进行光盘检索也未查得相关文献。我院于1992-01~1993-01应用槟榔治疗Hp感染96例,并与雷尼替丁治疗96例进行对照,旨在探讨槟榔短疗程根除Hp的可行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凡符合以下条件者作为观察对象:①胃镜证实有糜烂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②在距幽门3cm胃窦前壁粘膜标本中分离出Hp,同时尿素酶试验阳性;③无活动出血及幽门梗阻;④1周内未服用抗生素和抗溃疡药;⑤心电图、肝功能、胃功能正常者。将符合上述条件的1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槟榔治疗组96例,男79例,女17例;年龄15岁~65岁。96例中糜烂性胃窦炎24例,十二指肠部溃疡72例,溃疡灶直径约0.3cm~1.2cm。雷尼替丁对照组96例,男78例,女18例;年龄16岁~62岁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幽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300例

网络 抗幽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300例   作者用中药抗幽合剂治疗幽门螺菌(Hp)阳性的 慢性胃炎 ,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1300例经内镜和胃粘膜幽门螺杆菌尿素酶 试剂 盒检查,把Hp++―+++显示为阳性结果的,内镜证实为 慢性胃炎 ,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时,分别再做内镜和Hp检测,参照1990年世界第9届胃肠病学大会制定的悉尼胃炎新分类法有1978年郑州 会议 制定胃炎诊断标准作出诊断。全部患者均有上腹饱胀痛、嗳气、纳差。 1.2 方法   治疗后Hp消失的作为有效,1300例病人全部服用中药抗幽合剂,其主要成份为干姜、 黄芪 、薏米、白花蛇舌草、川连等。用法: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28d~50d为1疗程,避免喝酒、吸烟及刺激性食物。4周~7周为1疗程,随时观察记录病情。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扶正祛邪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网络 扶正祛邪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病,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自1994年来我们运用扶正祛邪法以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60例观察对象均为经Olympus GIF―XQ20型纤维胃镜检查,参照有关的诊断标准确认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查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37例中,男34例,女3例,年龄18岁~56岁,平均35岁,病程3个月~7a。对照组23例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0岁~57岁,平均33.4岁,病程2个月~9a。 1.2 方法   治疗组:内服自拟正气汤,以扶正祛邪为治则。药物组成:党参20g,白术20g,茯苓20g, 黄芪 20g,甘草10g,木香15g,桂枝15g,蒲黄15g,公英20g,白芍20g,黄连20g,延胡索20g,水煎服,每日1剂,4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忌食辛食物及饮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槟榔四消丸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疾患57例

网络 槟榔四消丸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疾患57例 1992-05~1993-08,我们运用槟榔四消丸为主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的胃部疾患,取得了满意疗效,作如下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观察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有胃病史1年以上,取胃、幽门病理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②3d内未用抗生素,中药清热药及相关的治疗胃病药物。③胃镜检查有各型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或消化性溃疡的病理表现。④无传染性疾病和消化系统手术史及活动性出血、幽门梗阻者。⑤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者。95例本组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槟榔四消丸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18岁~61岁,平均33.3岁,病程1a~4a27例,4a~10a23例,10a以上7例。对照组(丽珠得乐冲剂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1岁~57岁,平均35.1岁,病程1a~4a18例,4a~10a16例,10a以上4例。治疗组:糜烂性胃炎15例,浅表性胃性胃活动期22例,萎缩性胃炎13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灭幽灵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0例

网络 灭幽灵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0例   幽门螺杆菌(Hp)是 慢性胃炎 的主要病因,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常规治疗以铋剂和抗生素为主,但需联合长程用药,毒副作用较大。因而从天然药物中寻找、筛选既抗Hp又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的方药,是目前中医药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我们自1991年始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在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郁热证、Hp检测阳性的病例,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治则,选药组成的灭幽灵散剂,经80例临床观察不,与得乐冲剂对照,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所有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病例依次编号,4例为1组,按3:1比例抽签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67例,女13例;年龄20岁―63岁,平均37.9岁;病程1a―5a41例,5a―10a27例,>10a12例;十二指肠溃疡58例,胃溃疡13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腹疾病简介

网络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腹疾病简介   胃腹疾患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一般是指胃与十二指肠发生的病变,包括:急 慢性胃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脱垂症,胃癌、胃神经官能症。主要症状为:上腹部(多在剑突下及其周围)不适,烧灼或疼痛、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等。 六味安消胶囊是根据祖国医学中脾胃理论的“升”“降”原理,吸取藏药、蒙药中的精华研制而成的天然制剂。 祖国医学认为,“胃”气须降,食物才能下行,便于消化与吸收;“脾”气须升,才能把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各脏腑。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和物质代谢等功能。“脾”“胃”虚弱可导致腹部冷痛,厌食、食不消化,肠鸣腹胀,大便稀溏或泄泻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如“胃”气不得降,则有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如“脾”气不升则出现胃下垂。所以,机体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胃”生理功能的调和。若生活失于调摄,饮食不节,寒温不适,七情郁结等因素伤及胃纳,影响脾运,食积停滞、气滞血瘀。食积停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理气健中丸治疗胃炎及胃溃疡364例

网络 理气健中丸治疗胃炎及 胃溃疡 364例   急 慢性胃炎 、 胃溃疡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剑突下胀满疼痛。伴嗳气、反酸,压痛明显。每因饮食不慎而逐渐加重。近几年来,本人根据临床治疗经验。用自拟理气健中丸治疗此病,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资料364例,其中男302例,女62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2岁,病程最长的14a,最短6d。其中急性胃炎162例,慢性急性发作102例, 胃溃疡 64例,十二指肠溃疡25例,复合性溃疡11例,全部病例经纤维镜检及胃钡餐确诊。 1.2 方法 理气健中丸组成:玄胡、柴胡、郁金、川楝子、当归、白芍、槟榔、茯苓、白术、生甘草各等份。研蜜为丸,每次10g,每日3次,饭前服用,服药期间禁食生硬、六辣之品,1个月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3个~6个疗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清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67例

网络 清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67例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人体胃粘膜活检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出一种细菌,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并认为该菌可能是 慢性胃炎 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随后各国学者相继进行了研究,我院消化科1994―10~1995―10,对住院病人Hp阳性者,施以中药清菌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疗产,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男93例,女74例,年龄在22岁―69岁,平均年龄43.5岁,有吸烟、饮酒史者占47%。严格筛选近1月来未曾服用治疗Hp阳性的各种西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如下:湿热中阻型:胃脘胀满或灼痛,纳食少,食后尤甚,呃逆频作,口渴不喜饮,口粘,口苦,大便一日一行,粘滞不爽,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肝气犯胃型:胃脘胀满不舒,攻撑两胁,每因情志刺浩气长存而诱发,甚则胸中满闷,小腹亦胀满,嗳气吞酸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胃安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网络 胃安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消化性溃疡(PU)是最为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临床上治疗方法甚多。我们1986-06~1990-06采用胃安散并以西咪替丁为对照进行6周治疗,然后对两组合的患者继续随访1a,并再次比较两组同期的复发率。现作如下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经胃镜确诊活动性PU患者,符合下列条件者列入治疗对象:①溃疡最大径≥0.3cm;②6周内未接受过正规抗溃疡治疗;③无幽门梗阻或大出血。随机分成两组,胃安散组(A组)162例,其中 胃溃疡 (GU)52例,十二指肠溃疡(DU)110例;西咪替丁组(B组)162例,其中GU50例,DU112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疼痛、溃疡持续的时间、比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胃安散由本院自拟中药处方,制成胶囊,每粒0.25g,每次4粒,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口服。西咪替丁系国产胶囊,每次0.2g,每日3次,睡前0.4g,口服。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3d内作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溃疡清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

网络 溃疡清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 自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自己研制的溃疡清丹治疗观察十二指肠溃疡8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治疗观察的对象为我院门诊患者,系采用日本Olympus GIF―P3胃镜检查,参照有关标准(周岱云,等。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临床应用。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84)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共112例。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32例,再将80例治疗观察对象按照中医辨证分成实热证组与虚寒证组。具有胃区胀满,灼痛,泛酸,嗳气,呕吐,大便不爽或干燥,舌苔厚腻,脉滑或或弦数为实热证,共47例,男40例,女7例。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黯,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暧喜按,甚至手足不温,大便稀溏,舌质色淡,舌体胖大,脉濡弱为虚寒证,共33例,男28例,女5例。对照组32例,男29例,女3例,年龄18岁~47岁。3组平均年龄依次为32.5岁,34.0岁,33.7岁;病程3月~24a,各组平均病程依次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扶正祛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

网络 扶正祛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寄生在人胃的革兰阴性菌,它与慢性胃病有着密切关系。现虽有多种抗生素用于该菌的治疗,但因为存在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及细菌的根除率不高,应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医过去虽未专门针对Hp治疗过,但对与Hp密切相关的胃十二指肠炎症和溃疡疗效早已被肯定,为此中医药Hp治疗感染胃病(以下简称本病)也有了实践的基础。本研究对中西药抗Hp作用了临床、胃镜、病理及细菌学进行对比观察,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三病的临床和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经内镜和病理证实的Hp感染性胃十二指肠和溃疡病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23岁~72岁,平均42.6岁;病程5a~20a,平均5.45a。随机分为中药组45例,西药组30例。中药组中复查胃镜、病理及细菌者30例,其中门诊病人20例,住院病人10例,中虚气滞证者21例,胆胃不和者7例,胃阴不足者2例。西药组全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