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核糖核酸酶保护实验 对于放射性RPA,杂交双链进行变性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用放射自显影或磷屏成像系统检测被保护的探针的信号。 对于非放的RPA,杂交双链经过变性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后电转移至尼龙膜,UV照射使被保护的RNA探针与膜交联而固定,再用试剂盒提供的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HRP)和化学发光底物与膜上biotin标记的探针结合,这样,再将膜放入暗盒中暴露于X射线胶片或者用CCD照相机检测杂交探针的信号。 根据适当大小的探针片断的信号强度来定量待测样本中该探针RNA代表的基因表达 水平。 用BD RiboQuant™ RNase Protection Assay Systems进行RPA/NPA的实验流程: RPA――Northern Blot无法企及之优势: 过量的探针 与目的基因的杂交在液相环境完成,反应更加完全 RPA比Northern Blot灵敏15-150倍,适合检测各种表达水平之基因 RPA通量高,同时检测多个基
相关专题 核糖核酸酶保护实验 探针的原理及其应用 RNA酶保护试验((RNase Protection Assay,RPA)是通过液相杂交的方式,用反义RNA探针与样品杂交,以检测RNA表达的技术。与Northern杂交和RT-PCR 比较,RPA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检测灵敏度比Northern 杂交高。由于Northern杂交步骤中转膜和洗膜都将造成样品和探针的损失,使灵敏度下降,而RPA将所有杂交体系进行电泳,故损失小,提高了灵敏度。 2. 由于PCR 扩增过程中效率不均一和反应“平台”问题,基于PCR产物量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将下降,而RPA没有扩增过程,因此,分析的数据真实性较高。 3. 由于与反义RNA探针杂交的样品RNA仅为该RNA分子 的部分片段,因此,部分降解的RNA样品仍可进行分析。 4. 步骤较少,耗时短。与Northern 杂交相比,省去了转膜和洗膜的过程。 5. RNA-RNA杂交体稳定性高,无探针自身复性问题,无须封闭。 6. 一个杂交体系中可同时进行多
相关专题 核糖核酸酶保护实验 RNA酶保护试验((RNase Protection Assay,RPA)即糖核酸酶保护实验(Ribo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RPA)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mRNA定量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糖核酸酶 保护分析实验的从试剂准备到、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全部的操作流程,供大家分享。 试剂准备 1. GACU POOL:取100mM ATP、CTP、GTP各2.78μl、100mM UTP 0.06μl,加DEPC H2O至100μl。 2. 杂交缓冲液 IPES 0.134g、0.5M EDTA (pH8.0)20μl、5M NaCl 0.8ml、甲酰胺8ml,加DEPC H2O至10ml。 3. RNase消化液:5M NaCl 120μl、1M Tris-HCl(pH7.4) 20μl、0.5M EDTA (pH8.0)20μl、RNase A(10mg/ml) 8μl、RNase T1(250U/μl) 1μl,加DEPC H2O
相关专题 1、引物延伸分析(primer extension analysis) 引物延伸分析用于定量mRNA的量,测定低丰度的mRNA的种类。另外引物延伸实验可标定转录产物的5`-端, 确定转录的精确起始。特异的末端标记的引物退火到RNA链的互补区域,随后用RNA作为模板,用反转录酶延伸引物得到cDNA,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分析cDNA。cDNA的长度为引物的标记的核苷酸到RNA-5`末端间的碱基数,所得cDNA的量和目的RNA的起始量成正比。理想的引物是ssDNA, 长度为20-40个核苷酸,与要分析的转录产物的5`末端区域互补。延伸产物小于150个核苷酸,可得到最佳分离效果。引物延伸实验非常灵敏,可检测2 pg的转录产物,这相当于1个细胞中的1个RNA。引物延伸实验非常适合于对单个基因作定量和定性分析。 (1)引物延伸分析所用试剂:引物延伸实验需要模板RNA,可用总RNA或poly(A)+RNA。一个特异的末端标记的核苷酸或DNA片段作为引物,用反转录酶合成cDNA。除RNA模板和标记的引物,还需要反转录酶,AMV或
相关专题 重组DNA技术工具酶 外源DNA片段和线状质粒载体 的连接,也就是在双链DNA5'磷酸和相邻的3'羟基之间 形成的新的共价链。如质粒载体的两条链都带5'磷酸,可生成4个新的磷酸二酯链。但如果质粒DNA已去磷酸化,则吸能形成2个新的磷酸二酯链。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两个杂交体分子带有2个单链切口,当杂本导入感受态细胞后可被修复。相邻的5'磷酸和3'羟基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可在体外由两种不同的DNA连接酶催化,这两种酶就是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和T4噬菌体DNA连接酶。实际上在有克隆用途中,T4噬菌体DNA连接酶都是首选的用酶。这是因为在下沉反应条件下,它就能有效地将平端DNA片段连接起来。 DNA一端与另一端的连接可认为是双分子反应,在标准条件下,其反应速度完全由互相匹配的DNA末端的浓度决定。不论末端位于同一DNA分子(分子内连接)还是位于不同分子(分子间连接),都是如此。现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即连接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DNA,也就是用可产生粘端的单个限制酶切割制备的磷酸化载体 DNA。在瓜作用的底物。如果反应中DNA浓度低,则配对
相关专题 核糖核酸酶保护实验 三种不同的核酸酶——S1核酸酶、RNA酶、外切核酸酶Ⅶ被用来进行RNA定量,确定内含子位置,以及用来鉴定在克隆 的DNA模板上的mRNA 5′端和3′端的位置。当检测RNA被杂交到DNA模板上时,用核酸酶S1进行保护试验的分析;当检测RNA被杂交到来自DNA模板的RNA上时用RNA酶。外切核酸酶Ⅶ有更专一的用途——对短的内含子作图并解决S1核酸酶保护试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这三种酶的使用方法是Berk和Sharp(1977)提出的经典S1核酸酶保护试验技术的改良。含有目的mRNA的RNA样品与互补的DNA或RNA探针在利于形成杂合体的条件下温育。在反应的末期,一种酶用来降解未杂合的单链RNA和DNA。剩下的DNA-RNA或RNA-RNA杂合体用凝胶电泳分离,接着用自显影或Southern杂交来观察。当探针的摩尔数在杂交反应中过量时,信号的强度和样品中的目的mRNA的浓度成正比。用过量探针与一系列定量靶序列杂交作出标准曲线,从而准确估算样品浓度。S1核酸酶保护试验的最初模式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用双链DNA作为
相关专题 核糖核酸酶保护实验 RNA酶保护试验((RNase Protection Assay,RPA)是通过液相杂交的方式,用反义RNA探针 与样品杂交,以检测RNA表达的技术。 1。原理:双链RNA(杂交的)能够抵抗RNA酶的降解。 2。应用:检测RNA表达 3。与Northern杂交和RT-PCR 比较,RPA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检测灵敏度比Northern 杂交高。由于Northern杂交步骤中转膜和洗膜都将造成样品和探针的损失,使灵敏度下降,而RPA将所有杂交体系进行电泳,故损失小,提高了灵敏度。 2. 由于PCR 扩增过程中效率不均一和反应“平台”问题,基于PCR产物量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将下降,而RPA没有扩增过程,因此,分析的数据真实性较高。 3. 由于与反义RNA探针杂交的样品RNA仅为该RNA分子 的部分片段,因此,部分降解的RNA样品仍可进行分析。 4. 步骤较少,耗时短。与Northern杂交相比,省去了转膜和洗膜的过程。 5. RNA-R
相关专题 核糖核酸酶保护实验 RNA酶保护试验实际上是很早就出现的技术。在1982年出版的第一版圣经(分子 克隆)还没有提到。在1989年出版的第二版中已经出现:7.71 Mapping of RNA with Ribonuclease and Radiolabeled RNA(可参见中译本P383-387)。在2001年出版的第三版中的第七章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这一技术,可参见科学出版社的第三版中译本P567-577,其中有RNA酶保护试验的用途、优缺点、所用试剂、操作程序等。 根据实验的经历,我感觉到这个方法的的主要缺点如下: 1.这个实验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要把要研究的基因克隆于一个载体 ,要清楚插入片段的方向,该载体插入片段两侧有T3、T7或SP6的启动子位点。载体先要用合适的内切酶线性化,选择正确的体外转录试剂盒,转录出要研究的mRNA 的互补链,再纯化。总之RNA探针的制备够麻烦。 2.核酸酶消化时,酶量的控制困难,容易消化过头,X片上什么都没有。 3.要用放射性同位素。从事生物研究的人谁不接触放射性
相关专题 核糖核酸酶保护实验 核糖核酸酶 是催化RNA水解、作用于RNA中的3′,5′-磷酸二酯键的内切酶,分别生成5′-磷酸核苷和3′-磷酸核苷。 核酸分解的第一步是水解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高等动植物中都有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不同来源的核酸酶,其专一性、作用方式都有所不同。有些核酸酶只能作用于RNA,称为核糖核酸酶 (RNase)。 催化RNA水解的一种核酸内切酶。反应产物是单核苷酸和寡核苷酸。不同核糖核酸酶 催化产物的低聚核苷酸组成有差别。核糖核酸酶T1使之产生单核苷酸和以3'-鸟苷酸为组成的或末端为3'-鸟苷酸的低聚核苷酸。核糖核酸酶T2使之产生单核苷酸和以3'-腺苷酸为组成的或末端为3'-腺苷酸的低聚核苷酸。 绝大部分的核糖核酸酶需要二价阳离子作为辅因子(例如Ca,Mg等)。因此活性可因乙二胺四乙酸(EDTA )的存在而阻断。胰核糖核酸酶是3'-嘧啶核苷酸由红酵母发酵液提制而得的核糖核酸酶,其药用油膏可局部外用于治疗外伤及关节疼痛。
相关专题 DNA连接与转化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100mg/ml) 溶解1g氨苄青霉素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50mg/ml) 溶解0.5g羧苄青霉素二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甲氧西林(methicillin)(100mg/ml) 溶解1g甲氧西林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37.5ug/ml终浓度与100ug/ml氨苄青霉素一起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卡那霉素(kanamycin)(10mg/ml) 溶解100mg卡那霉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25m
相关专题 什么是DNA甲基化,本文叙述了DNA甲基化结构基因,DNA 甲基转移酶,DNA 去甲基化,甲基化新位点。DNA甲基化是甲基转移酶催化作用下,DNA的CG两个核苷酸 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形成5-甲基胞嘧啶。DNA甲基化修饰可导致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结构基因 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可导致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结构基因含有很多CPG 结构, 2CPG 和2GPC 中两个胞嘧啶的5 位碳原子通常被甲基化, 且两个甲基集团在DNA 双链大沟中呈特定三维结构。基因组 中60%~ 90% 的CPG 都被甲基化, 未甲基化的CPG 成簇地组成CPG 岛, 位于结构基因启动子的核心序列和转录起始点。有实验证明超甲基化阻遏转录的进行。DNA 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组中相应区域染色质结构变化, 使DNA 失去核酶ö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 以及DNA 酶的敏感位点, 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 凝缩成团, 失去转录活性。5 位C 甲基化的胞嘧啶脱氨基生成胸腺嘧啶, 由此可能导致基因置换突变, 发生碱基错配: T2G, 如果在细胞分裂过
相关专题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即脱氧核糖核酸,是组成基因的材料,也是染色体 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发现DNA结构是科学史划时代的成就,但发现它的方法是模型建构法,模型建构法正如小朋友拼图游戏一样的“拼凑”法。通过氢键形成的碱基对和基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保证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DNA结构 — 概述 DNA由两个链状分子(多聚核苷酸 )围绕彼此旋转,形成了典型的双螺旋结构。细胞通过把四种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聚核苷酸链。用来构建DNA链的核苷酸有腺嘌呤(A),鸟嘌呤(G)的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DNA储存用来制造细胞使用的多肽的信息。DNA链上核苷酸的顺序(称为基因)说明了多肽链上的氨基酸的序列。 显然DNA的四种核苷酸 和用于合成多肽的二十种氨基酸不能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因此,细胞用三组核苷酸(称为‘密码子')来指定20种不同的氨基酸。每一个密码子指定一个氨基酸。 由于某些密码子是多余的,一个特定的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可以由几个不同的核苷酸 序列来确
相关专题 DNA序列分析主要测定的是组成DNA的核苷酸序列(DNA的一级结构),核酸的核苷酸序列测定依据方法有两种:一、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原理和Maxam Gilbert DNA化学降解法原理。本文叙述了两种测序 方法的基本步骤和DNA序列分析的主要内容。 DNA序列分析的方法 DNA的一级结构决定了基因的功能,欲想解释基因的生物学含义,首先必须知道其DNA顺序。因此DNA序列分析(DNa sequencing)是分子 遗传学中一项既重要又基本的课题。 1986年由美国学者提出的,目前正在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则是要通过对人类基因组3×109bp全序列的序列分析和人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 制定达到了解其结构,认识其功能,即从分子遗传学水平来认识人类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目的。 核酸的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因而测序 的具体方法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是究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不外乎Sanger的核酸链合成终止法及Maxam和Gilbert的化
相关专题 DNase I可以将DNA链消化成寡脱氧核苷酸,因此常常用于RNA提取 过程中消化掉提取核酸中所残留的DNA成分而得到高纯度的RNA产物。 DNase I,即Deoxyribonuclease I,中文名称为脱氧核糖核酸酶 I,是一种可以消化单链或双链DNA产生单脱氧核苷酸或单链或双链的寡脱氧核苷酸的核酸内切酶。DNase I水解单链或双链DNA后的产物,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 DNase I活性依赖于钙离子,并能被镁离子或二价锰离子激活。镁离子存在条件下,DNase I可随机剪切双链DNA的任意位点;二价锰离子存在条件下,DNase I可在同一位点剪切DNA双链,形成平末端,或1-2个核苷酸 突出的粘末端。 特点:不含RNase(RNase free),可以用于各种RNA样品的处理。提供了用于DNase I失活所需的EDTA 。 用途:制备不含DNA的RNA样品;RT-PCR 反应前RNA样品中去除基因组DNA等可能的DNA污染;体外T7, T3, SP6等RN
相关专题 DNA测序 技术始于70年代末,FrederickSanger最先发明了手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80年代中期首次出现自动测序仪,其原理还是采用双脱氧终止法的方法,并利用荧光标记代替同位素标记。 DNA测序 仪目前主要供研究之用,是生物学家们所能购买的最昂贵仪器之一,然而,在美国政府削减研究经费且未来的经费前景也不容乐观之际,许多研究机构正暂缓购置设备,仪器生产商受到重创。 据《自然》杂志在线新闻报道,在经历了2011年第三季度市场销售下滑后,许多测序 仪制造商开始裁员和削减成本,同时寄希望于医学诊断需求的扩大能有助于市场的繁荣。 迄今为止,DNA测序 仪制造商或测序服务在美国的主要用户是受政府资助的研究人员,特别是获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研究人员。然而,尽管NIH在2011年的预算只比2010年少1%,分析家们预测政府在2012年和2013年的预算还会有更大幅削减,对测序仪市场产生冲击。 由于担心政府资金减少,研究机构将更谨慎地开销。日前由在线出版物基因组网和东京投资银行瑞穗证券发
相关专题 无论是真核还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的复制都是有起始部位的,这个起始位置我们常常成为DNA复制 起始子,在DNA复制的起始部位常常是含有AT序列,起始子的结构大多呈现十字形。 很多实验都证明:复制是从DNA分子上的特定部位开始的,这一部位叫做复制起始点(originof replication)常用ori或o表示。细胞中的DNA复制 一经开始就会连续复制下去,直至完成细胞中全部基因组DNA的复制。DNA复制从起始点开始直到终点为止,每个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制单元(replicon)。在原核细胞中,每个DNA分子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因而只有一个复制子,而在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是从许多起始点同时开始的,所以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复制子。 DNA复制 起始点有结构上的特殊性,例如: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复制起始点Oric由422个核苷酸组成,是一系列对称排列的反向重复序列,即回文结构(palindrome),其中有9个核苷酸或13个核苷酸组成的保守序列,这些部位是大肠杆菌中DnaA蛋白识别的位置,大肠杆
相关专题 近几年来RNA干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关RNAi的学术报道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RNAi中出现一些名词概念相近但不完全一致,本文列举了miRNA、dsRNA、shRNA以及siRNA 概念的简单解释。 RNA干扰(RNAi),即用20多个核苷 酸组成的短的双链RNA(siRNA )代替传统反义核酸进行转录后基因沉默,已经迅速而广泛地应用到基因功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等热门领域,并为基因 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近两年来,这方面的科学论文及报道爆炸性增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结果涌现。这些论文中,出现了很多与RNA干扰相关的概念,意思很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这里列举了几个常见的RNA干扰相关的名词及其简单的解释: 1、 miRNA:在遗传学中,微 RNA(MicroRNA s,miRNA)是长度在21-23个核苷酸之间的单链RNA片段, 调节基因的表达。miRNA由基因编码,从DNA转录而来, 但不翻译成蛋白。初级转录产物(primary transcripts,pri-miRNA)缩短其颈环结构得到功能性的miRN
相关专题 基因工程实验中目的基因与载体 经过PCR扩增后都要进行回收以后才能进行后续工作,而胶回收的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浓度高低,对后续的链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DNA回收是基因工程中比较重要的步骤,文中即介绍一种从凝胶中回收DNA的操作步骤及胶回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酶切 1、原理 限制性内切酶 是分子操作中重要的工具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切割双链DNA分子的核酸内切酶。可分为3类,Ⅰ和Ⅲ类限制酶兼有甲基化等修饰作用及以来ATP的限制性切割活性,前者结合于识别位点随即切割DNA,后者则在识别位点切割。Ⅱ类限制酶是由两种酶分子组成的复合体系,一种具有限制性内切酶功能,切割某一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另一种为独立的甲基化酶,可修饰同一识别序列。 绝大多数Ⅱ类限制酶识别长度为4-7个核苷酸 且呈二重对称的特异序列,切割位点相对于二重对称轴的位置因酶而异,切割DNA后,有的产生平末端,有的产生粘性末端。应用限制酶: (1)可提供DNA物理图谱 的特异性标记;
相关专题 重组DNA技术工具酶 DNA连接 就是DNA分子的体外连接在一定条件下, 由DNA连接酶催化两个双链DNA片段组邻的5’端磷酸与3’端羟基之间形成磷酸酸脂键的生物化学过程, DNA分子的连接是在酶切反应获得同种酶互补序列基础上进行的. 带有相同末端(平端或粘端)的外源DNA必须克隆到具有匹配末端的线性质粒载体中,但是在连接反应时,外源DNA和质粒都可能发生环化,也有可能形成串联寡聚物.因此,必须仔细调整连接反应中两个DNA 的浓度,以便使“正确”连接产物的数量达到最佳水平,此外还常常使用碱性磷酸酶去除5’磷酸基团以抑制载体DNA的自身环化.利用T4 DNA连接酶进行目的DNA和载体的体外连接反应,也就是在双链DNA 5’磷酸和相邻的3’羟基之间形成新的共价键.如载体的两条链都带有5’磷酸(未脱磷),可形成4个新的磷酸二酯键;如载体DNA已脱磷,则只能形成2个新的磷酸二酯键,此时产生的重组 DNA带有两个单链缺口,在导入感受态细胞后可被修复. 1、 不对称粘性末端: 两种限制酶消化后,需纯化载体以提高连接效率
相关专题 NCBI-做到最全最强大 可借此问题介绍3个主要的基因组 浏览器。将利用所有3个站点对基因ADAM2进行检测,使读者能对每个站点提供的信息之间的细微的区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图谱 浏览器(Map Viewer) 可以通过NCBI主页进入NCBI的人类图谱 浏览器,网址为http://www.ncbi.nlm.nih.gov/。点击右栏标有“Human map viewer”的超级链接即可进入图谱浏览器的主页。页面上端的符号标明此为Build 29,或NCBI人类基因组的第29次数据装配。Build 29是以2002年4月5日的序列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在它之前的基因组装配称为Build 28,以2001年12月24日的序列数据为基础而建立。想要寻找图谱上的任何信息,比如基因符号、基因库的登录号、标记物名称或疾病名称,只需在“Search for”窗口输入相应的术语名,然后点击“Find”即可。例如,输入“ADAM2”然后点“Find”。而染色体栏“on chromosome(s)”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