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印迹(blotting)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印迹(blotting)实验的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将待检测的生物大分子 经电泳等方法分离后转移并固定在膜(如:硝酸纤维素膜、PVDF膜、尼龙膜)上,然后用特异性识别物质(如探针 )去识别,最后经显色反应(同位素放射自显影、荧光、化学发光等)在膜上显示出结果------印迹。 最早出现的blotting技术是Southern Blotting,它是检测DNA的一种方法。这项技术由英国生物学家EdwinSouthern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科学界便以发明者的名字来命名这项技术------SouthernBlotting。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amesAlwine,DavidKemp,和GeorgeStark在PNAS 上发表文章,提出了类似于SouthernBlotting,但却是用来检测RNA的技术。由于跟Southern Blotting比较相近,于是便有了Northern Blotting这个名称。后来,GeorgeStark又发明了用于检测蛋白
相关专题 1.确定抗生素作用的最佳浓度:不同的细胞株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在筛选前要做预试验,确定抗生素对所选择细胞的最低作用浓度。 ① 提前24 小时在96 孔板或24 孔板中接种细胞8 孔,接种量以第二天长成25%单层为宜,置CO2 孵箱中37℃培养过夜。 ② 将培养液换成含抗生素的培养基, 抗生素浓度按梯度递增0,(50, 100, 200, 400, 600, 800 和1000μ g/ml)。 ③ 培养 10-14 天以绝大部分细胞死亡浓度为准,一般为 400-800μg/ml,筛选稳 定表达克隆 时可比该浓度适当提高一个级别维持时使用筛选浓度的一半。 2.转染 按前面的步骤进行。 3.转染 72 小时后按 1: 10 的比例将转染细胞在 6 孔板中传代,换为含预试验中 确定的抗生素浓度的选择培养基。在6 孔板内可见单个细胞,继续培养可见单个 细胞分裂繁殖形成单个抗性集落,此时可用两种方法挑选单克隆。 ① 滤纸片法:用消毒的5x5mm 滤纸片浸过胰酶,将滤纸片贴在单细
相关专题 Northern Blotting技术专题 1. 取RNA 2. 将电泳槽 和板,梳齿浸泡在3%H2O2中20-30分钟,并吹干 3. 跑1%琼脂 糖凝胶,检测样本RNA含量 4. 变性胶 在桌面上利用保险膜铺出一块干净的区域,将1.95g 琼脂糖加入110ml 的 DEPC-H2O (加热前可在三角瓶上做一个记号,在加热后把蒸发的水分补足)加热沸腾,冷却(补水)至60度左右。加入15ml 10xMOPS (PH8.0)和25ml 甲醛,混匀后倒胶,冷却待用。 5.电泳液(1L) 100ml 10xMOPS (PH7.0) 800ml DEPC-H2O 100ml 甲醛 6.sample buffer(-70度保存) 1650 μl 体系: 200μl 10xMOPS (PH8.0) 350μl 甲醛 1ml 甲酰胺 100μl loading buffer(DNA用染料) 用枪吹吸混匀 以样品RNA :
相关专题 Northern Blotting技术专题 探针 准备 DIG标记的RNA探针 与DNA探针相比,显示较强的杂交信号和较地的非特异性背景,因此,只要可能选用RNA探针可以比DNA探针获得更好的杂交结果。如果必须使用DNA探针,建议使用高SDS杂交缓冲液或DIG Easy Hyb以减少背景。 在正式杂交试验之前,优化杂交探针 浓度是避免颜色背景所必须的。探针浓度的确定可通过模拟杂交进行。取一小片空白膜,将其浸入不同探针浓度的溶液中(如:1μl/ ml、3μl/ ml、5μl/ ml …),可观察到背景颜色的浓度即可作为杂交探针浓度。在采用荧光检测或采用CSPD化学发光检测时,建议试验探针浓度50-100ng/ml,如果采用CDP-Star化学发光检测,由于灵敏度很高,在此探针浓度下会产生很高的背景,因此,要适当降低探针浓度。 B. 印迹条件 对于1%的变性琼脂 糖胶向尼龙膜上印迹转膜,在10×和20×的SSC盐浓度下可以获得相同的结果,转膜时间是在4℃或室温下过夜。 C. 试剂及其配制
相关专题 Northern Blotting技术专题 五、RNA探针 制备(根据the DIG system user's guide) A. 地高辛标记的体外转录 试剂及其配制(试剂盒提供): 10× NTP标记混合物:in Tris-HCl (pH 7.5) 10mmol ATP 10mmol CTP 10mmol GTP 6.5mmol UTP 3.5mmol DIG-UTP 10× 转录 缓冲液:400mmol Tris-HCl(pH 8.0) 60mmol MgCl2 100mmol DTE(dithioerythritol) 20mmol亚精胺 100mmol NaCl 1unit/mlRNase抑制剂。 10unit/μl DNase I (RNase-free) 20unit/μl Rnase抑制剂 20unit/μl T7 RNA聚合酶和T3 RNA聚合酶 4mol/L LiCl
相关专题 Northern Blotting技术专题 A.质粒 DNA的小量提取 试剂及其配制 含AP的LB液体培养基 TE缓冲液:10mmol/L Tris-HCl (pH 8.0) 1mmol/L EDTA (pH 8.0) 溶液I: 25mmol/L Tris-Cl (pH 8.0) 10mmol/L EDTA 50mmol/L 葡萄糖 高压灭菌15min.后,4℃贮存。 溶液II: 0.2mol/L NaOH 1% SDS(临用前现配制) 溶液III(100ml):5mol/L 乙酸钾 60ml 冰乙酸 11.5ml dH2O 28.5ml 4℃贮存。 酚∶氯仿(1∶1) 95%和70%乙醇 试验程序 1.在纯净工作台上将5ml含AP的LB液体培养基加入到一10~15ml通气良好的试管中,然后将前述经鉴定含有目的DNA片断的转化细菌 接种其中,37℃下振荡培养过夜。 2.取1.5
相关专题 Northern Blotting技术专题 A. 载体 选择 为了获得能够在体外转录RNA探针的DNA模板,其克隆载体 必须带有可供选择的特异转录启动子,同时,为了获得理想的Northern杂交试验结果,载体选择带有两种不同类型而方向相反启动子的载体,以便在RNA探针制备时同时得到两条链的转录探针。 常用的这类载体 有:pGEM-3/pGEM-4 ( 2.87kb, SP6/T7 ). pGEM-3Z ( 2.74kb, T7/SP6 ). PGEM-3Zf(-) (3.2kb, T7/SP6 ). Bluescript M13- (2.96kb, T7/T3 ). 按照试验的经济有效原则,本试验选用 Bluescript M13-。 B. 目的DNA序列与载体 连接 从所建立的cDNA文库中挑选出带有目的DNA片断的克隆,扩增后提取质粒,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或采用PCR特异扩增的方法分离出目的DNA片断;采用标准质粒提取方法提取载体 质粒(见黄健试验)。然后按
相关专题 Southern blot是分子 杂交常用的技术,对于小编来说这可是浩大的工程,合理有序的实验安排是非常有必要滴。否则,一不小心,几天的心血的以下是搜集的有关Southern blot 实验安排,供参考。 Southern blot 实验安排 酶切及转膜: 第一天晚上: 酶切过夜 第二天: 跑电泳,看酶切效果。50V,6小时。转移过夜。 同时准备吸水纸、Watmamm 3mm的滤纸、尼龙膜、磁盘、玻璃板、 剪刀、钝头镊子、铅笔、小的饭盒 配置试剂: 20×SSC: NaCl 175.3g 柠檬酸钠 88.2g 溶于800ml水中,调PH值至7.0,定容至1L,灭菌。 20%SDS 在400ml中加入100gSDS,定容至500ml。 变性液缓冲液 0.4mol/L NaOH 将12.8g NaOH溶于水中,定容至800ml。 2×SSC 将10ml20×SSC溶于水中,定容至100ml。 0.5×SSC/0.5%SDS 2.5ml 20×SSC和2.5mlSDS溶于水中,定容至10
相关专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来获得DNA分子中基因编码区的大小和位置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主要分成待测核酸样品的制备和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待测DNA样品两部分。 Southern印迹杂交仪器 实验原理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具体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形成双链,此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的。由于核酸分子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综合凝胶电泳和核酸内切限制酶分析的结果,便可绘制出DNA分子的限制图谱。但为了进一步构建出DNA分子的遗传图,或进行目的基因序列的测定以满足基因克隆的特殊要求,还必须掌握DNA分子中基因编码区的大小和位置。有关这类数据资料可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获得。 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包括两个主要过程:一是将待测定核酸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并结合到一定的固相支持物(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即印迹(blotting);二是固定于膜上的核酸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在
相关专题 本文介绍了分子杂交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其中主要是从DNA的变性和复性两方面来讲解分子杂交实验的原理。 核酸分子杂交 主要内容: 一、分子杂交的概念 二、分子杂交基本原理 (一)DNA变性: 1、DNA变性的方法 2、增色效应 3、溶解曲线 4、融解温度 5、影响Tm值的因素。 (二)复性:退火 一、分子杂交的概念: 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经过退火处理,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 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使用已知序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去查找各种不同来源的基因组DNA分子中的同源基因或同源序列。 二、分子杂交基本原理: (一)DNA变性 : DNA变性是指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无规则线团,因而发生性质改变(如粘度下降,沉降速度增加,浮力上升,紫外吸收增加等)
相关专题 麻省理工学院(MIT)新型分子 筛(molecular sieve)能够加速对蛋白的精确分类,有望协助疾病的检测和治疗。 分析复杂生物溶液,如血液中的蛋白对于研究患病机理和发展新型治疗手段越发重要。MIT机械工程部研究生傅建平(Jianping Fu,音译)率领的研究小组,设计出一种埋在硅芯片中的筛网,能够对包含蛋白的生物样本进行分离。研究结果相继刊登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Virtu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Physical Research 》、《Virtual Journal of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杂志。 目前实验室分离蛋白常用凝胶电泳 (gel electrophoresis)法,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一是凝胶的筛孔大小不同,结果不够准确;二是耗时;三是研究人员对分离过程本身还没有弄清。傅建平等利用微细技术得到的新型分子筛只有指甲大小,筛网上覆盖了成千上万个纳米级别大小、形状均一的网孔,能够根据蛋白
相关专题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杰佛逊医学院(Jefferson Medical College)外科系,以及Kimmel肿瘤中心(Kimmel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员申请到了一项新专利,这项专利也许未来某天会成为DNA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而且这一发现也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法医鉴定,克隆 或者生物恐怖(bioterrorism)。 这一专利由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助理教授Jonathan Brody博士,以及其同事Scott Kern共同拥有,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能将DNA分离技术,即DNA电泳的速度提高5倍,并降低实验成本。Brody博士表示,“仅仅通过提高分析的速度,它就能帮助我们每年节省数百万美元。” 凝胶电泳 是一大类技术,被科学工作者用于分离不同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等电点等)的分子 。凝胶电泳 通常用于分析用途,但也可以作为制备技术,在采用某些方法(如质谱(MS)、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克隆技术、DNA测序 或者免疫 印迹)检测之前部分提纯分子 。 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
相关专题 要开展蛋白质组 学研究,双向电泳是你必须了解掌握的最基础的蛋白质分离技术,正如普通凝胶电泳 对于核酸纯化。可是一提起双向电泳,多数人还是会直皱眉头----别摇头摆手又叹气啦,今天的双向电泳早已深入改进了,特别是其中最热门的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技术(DIGE),因为消除了传统双向电泳的一些弊端,已经使得好多实验室对双向电泳重拾信心,并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认同。要知道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 分析文献每年都稳步增长,采用DIGE技术进行研究的科研论文的比重从2004年的不到2%猛增到2008年的19.6%呢。来吧,放下偏见,不要错过,跟着生物通重新认识这功能强大的DIGE吧。 前尘往事 一直备受争议的双向电泳何以这么不招人待见呢?长话短说。 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复杂多样性远超核酸,使得单向电泳无法满足蛋白样品分离分析的需求。1975年O`Farrell首次介绍了双向电泳技术,采用等电聚焦和SDS-PAGE 在等电点和分子 量两个方向上对蛋白质进行分离,使得原本密密麻麻都挤在一条泳道上的蛋白质得以在另
相关专题 蛋白质组 学的研究终究离不开双向电泳,无论你喜欢与否。但双向电泳中的不确定性却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让人颇为烦恼。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的生命科学部拥有着市场上最多的双向电泳用户,无疑也就有了最丰富的疑难排解经验。据介绍,其实绝大部分问题源自于实验结果中不可控的系统误差。怎么办?可不能让这些系统误差扼杀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推出了一系列用于改进和简化整个双向电泳工作流程的新产品,其中包括了从样品制备,到双向电泳本身,再到结果分析,尤其强化了蛋白表达 研究的定量。这些简单易用的产品极大地改善了双向电泳实验的数据质量,同时缩减了在蛋白表达 分析方面的费用支出并节省了大量时间----采用2-D DIGE至少可以节省3倍的费用和6倍的时间! 在样品制备方面,一系列样品制备试剂盒已正式推出。可别小看了样品制备,要想在双向电泳中获得高质量的结果,细胞裂解和蛋白抽提那可是关键。新上市的2D蛋白抽提体验试剂盒含6种不同配方,便于用户筛选最合适的样品抽提缓冲液。这6种蛋白抽提缓冲液皆
相关专题 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原理 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是一种研究DNA结合蛋白和其相关的DNA结合序列相互作用的技术,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这一技术最初用于研究DNA结合蛋白,目前已用于研究RNA结合蛋白和特定的RNA序列的相互作用。 具体实验操作中,我们通常将纯化的蛋白和细胞粗提液和32P同位素标记的DNA或RNA探针一同保温,在非变性的聚丙烯凝胶电泳 上,分离复合物和非结合的探针。DNA-复合物或RNA-复合物比非结合的探针移动得慢。同位素标记的探针依研究的结合蛋白的不同,可是双链或者是单链。当检测 如转录调控因子一类的DNA结合蛋白,可用纯化蛋白,部分纯化蛋白,或核细胞抽提液。在检测RNA结合蛋白时,依据目的RNA结合蛋白的位置,可用纯化或部分纯化的蛋白,也可用核或胞质细胞抽提液。竞争实验中采用含蛋白结合序列的DNA或RNA片段和寡核苷酸片段(特异), 和其它非相关的片段(非特异),来确定DNA或RNA结合蛋白
相关专题 蛋白质组 研究的发展以双向电泳技术作为核心.双向电泳由O’Farrell’s于1975年首次建立并成功地分离约1 000个E.coli 蛋白,并表明蛋白质谱不是稳定的,而是随环境而变化.双向电泳原理简明,第一向进行等电聚焦,蛋白质沿pH梯度分离,至各自的等电点;随后,再沿垂直的方向进行分子 量的分离.目前,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能分离出10 000个斑点(spot).当双向电泳斑点的全面分析成为现实的时候,蛋白质组 的分析变得可行. 样品制备(sample prepareation)和溶解同样事关2-DE的成效,目标是尽可能扩大其溶解度和解聚,以提高分辨率.用化学法和机械裂解法破碎以尽可能溶解和解聚蛋白,两者联合有协同作用.对IEF(isoelectric focusing)样品的预处理涉及溶解、变性和还原来完全破坏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并除去如核酸等非蛋白物质.理想的状态是人们应一步完成蛋白的完全处理.而离液剂2 mol/L硫脲和表面活性剂4%CHAPS的混合液促使疏水蛋白从IPG(immobilized pH gr
相关专题 误区:凝胶试剂总是修饰我的蛋白 事实:NuPAGE® 凝胶试剂实际上保护了您的蛋白 更中性pH是关键 tris-甘氨酸凝胶系统的根本缺点是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蛋白降解。在使用pH 6.8的tris-甘氨酸样品缓冲液时,样品在缓冲液中加热,因tris-甘氨酸的负温度系数导致pH值下降。这最终导致蛋白水解。 NuPAGE® 凝胶试剂通过维持较高的样品缓冲液pH值,保留了蛋白样品的完整性(图1)。NuPAGE® 样品缓冲液的pH值不会低于pH 8(即使是加热到70°C),因此样品制备过程中蛋白样品不会降解。 图1. 看看NuPAGE® 凝胶的与众不同之处。(A) NuPAGE® 凝胶利用1×MES缓冲液运行。(B) tris-甘氨酸凝胶利用tris-甘氨酸/SDS缓冲液运行。图片显示,与tris-甘氨酸凝胶相比,NuPAGE® 凝胶产生锐利、完整的条带,代表了未水解的蛋白,特别是在第3、5、7、8和9道。 样品上样:(1) Mark12™ 未染色标准品,10 μL;(2) 大鼠肝裂解
相关专题 在电场中,推动带电质点运动的力(F)等于质点所带净电荷量(Q)与电场强度(E)的乘积。F=QE质点的前移同样要受到阻力(F)的影响,对于一个球形质点,服从Stoke定律,即:F′=6πrην式中r为质点半径,η为介质粘度,ν为质点移动速度,当质点在电场中作稳定运动时:F=F′即QE=6πrην 可见,球形质点的迁移率,首先取决于自身状态,即与所带电量成正比,与其半径及介质粘度成反比。除了自身状态的因素外,电泳体系中其它因素也影响质点的电泳迁移率。 电泳法可分为自由电泳(无支持体)及区带电泳(有支持体)两大类。前者包括Tise-leas式微量电泳、显微电泳、等电聚焦电泳、等速电泳及密度梯度电泳。区带电泳则包括滤纸电泳(常压及高压)、薄层电泳(薄膜及薄板)、凝胶电泳 (琼脂 、琼脂 糖、淀粉胶、聚丙烯酰胺 凝胶)等。 自由电泳法的发展并不迅速,因为其电泳仪 构造复杂、体积庞大,操作要求严格,价格昂贵等。而区带电泳可用各种类型的物质作支持体,其应用比较广泛。
相关专题 1. 重泡胀后的胶可以不用转移到另一个电泳槽 ,直接跑 2D 的一向吗? 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当上样量特别大时,可能会有一部分蛋白质没有被胶条吸收,这样跑完 1D 和 2D 胶后,会有很多横向条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重泡胀后,将胶条转移到另外一个电泳漕中进行电泳。 2. 为什么我在等电聚焦前加的矿物油在聚焦后会减少,暴露出了胶条的背面? 这是因为 BioRad 的电泳槽有个盖子。为了固定电泳槽中的胶条,这个盖子上设计了对应的突起,以便压住胶条。由于虹吸作用,这个突起会导引矿物油到相邻的空电泳槽,从而降低有胶条的电泳槽中的矿物油液面。如果由此把胶条暴露在空气中,那对等电聚焦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为了防止这个现象的发生,可以在相邻的空电泳槽里,也加入适量( 80 %满)的矿物油。
相关专题 一、原理:蛋白质分子 在一定的PH条件下,由于基团解离而带有一定的电荷,在含有缓冲液的醋酸纤维薄膜上,受电场作用而以一定的速度向一定的方向移动。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由于所带的电荷不同,移动的方向或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 二、材料与试剂:电泳仪 、醋酸纤维薄膜、PH8.6巴比妥缓冲液(称取10.30g巴比妥1.84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或者称取10.3g巴比妥钠,加1M盐酸8ml,加蒸馏水至1000ml)、染色液(氨基黑10B1g溶于10ml冰醋酸与90ml甲醇的混合液中)、洗涤液(冰醋酸10ml加甲醇90ml,或者甲醇50ml,冰醋酸10ml,加蒸馏水40ml)、透明液(甘油溶液,或用苯甲醇(折光率1.54),水杨酸甲酯(折光率1.54)等溶液)、微量注射器、蛋白质样品液 三、操作方法 1、醋酸纤维薄膜的准备:将醋酸纤维薄膜切成10×2.5cm的膜条,浸于巴比妥缓冲液中约30min,充分浸透至无白点,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 2、点样:用微量注射器将5ul蛋白质样品点在薄膜条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