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生物帮之抗体制备 单克隆抗体由于纯度高、专一性强、和批间差异小等优点,在科研领域和诊断领域都应用广泛。文渊阁的单抗平台汇聚了在国内单抗领域有着20年经验的专家,和一批致力于抗体制备 技术研发的精英,努力为你提供最优质的单抗服务。 (单克隆抗体,单抗制备) 文渊阁在单抗领域主要开发了新型免疫技术 ,从而可使B细胞的激活数目十到百倍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文渊阁通过更高效的单克隆筛选技术,可获得质量更高的单克隆抗体及细胞株。 (单克隆抗体,单抗制备) (单克隆 抗体,单抗制备) (单克隆抗体,单抗制备) (单克隆抗体,单抗制备) (单克隆抗体,单抗制备) 服务编号 服务内容 简要说明 周期 价格 M03 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单抗制备 1.2-5株杂交瘤细胞株;2.每株细胞提供2-5 mg单抗;3.
相关专题 双缩脲试剂主要用于蛋白鉴定的试剂。其组成成分虽与菲林试剂相同,但两者的方法和原理却是大有不同。本文主要是介绍蛋白鉴定的常用试剂双缩脲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与菲林试剂的区别。 双缩脲试剂(biuret reagent)是由双缩脲试剂A(NaOH)和双缩脲试剂B(CuSO4)两种试剂组成. 双缩脲试剂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水溶液; 双缩脲试剂B的成分是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1 g/mL的水溶液。 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质的存在。 具体方法是: 先将双缩脲试剂A加入组织样液,振荡均匀(必须营造碱性环境),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如果组织里含有蛋白质,那么会看到溶液变成紫色。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络合成紫红色的络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双缩脲(NH2CONHCONH2)是两个分子 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
相关专题 关于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仪器,GE Healthcare 推出的Biacore值得了解。在过去N年的时间里,Biacore系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好帮手,使用其发表的文献超过六千五百篇,那么,凭什么呢?一起了解了解吧。 BIA是英语"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的缩写,Biacore提供了实时观察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通过它您能观察两种分子结合的特异性,能知道两种分子的结合有多强,还能了解生物分子的结合过程共有多少个协同者和参与者。Biacore提供了实时观察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通过它您能观察两种分子结合的特异性,能知道两种分子的结合有多强,结合速度的快慢和结合的稳定性,还能了解生物分子的结合过程共有多少个协同者和参与者。Biacore可以让您得到用其他技术方法难以得到的结果,因为它可以实时反映分子结合过程中每一秒变化的情况,并且在分析过程中无需借助标记物。因此,Biacore 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体系的测定,从各类小分子 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寡核苷酸和寡聚糖直至
相关专题 生物帮之抗体制备 抗体标记及纯化 如果您自己制备的多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杂信号,文渊阁可通过三种方式为您纯化抗体。首先如果您是用多肽制备的抗体,文渊阁可提供多肽亲和纯化,使您获得只针对多肽的特异性抗体。如果您想获得某个单一表位的抗体,文渊阁也可通过减差纯化获得单一表位的抗体。如果您是用蛋白制备的抗体,文渊阁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抗体纯化,首先是最常用的proteinA纯化,它可以去除血清中的杂蛋白,脂类,盐离子,但是不能去除非特异性抗体。文渊阁在全球范围首创的表位区分技术通过文渊阁通过修饰某些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从而使蛋白的某些表位得到封闭,如此通过抗原 亲和纯化,将会把抗体区分成针对不同表位的抗原特异性抗体。 文渊阁提供HRP,AP,生物素及各种荧光集团的标记。 服务编号 服务内容 简要说明 周期 价格 C03 蛋
相关专题 生物帮之抗体制备 由多种抗原 决定簇刺激机体,相应地就产生各种各样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单克隆抗体混扎在一起就是多克隆抗体,机体内所产生的抗体就是多克隆抗体。 技术服务 详细描述 蛋白水平技术服务 抗体制备 多克隆抗体制备 简介: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学反应,由机体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一组球蛋白,这就是免疫球蛋白,这种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抗原通常是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的,由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有一个B淋巴细胞接受该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之为单克隆抗体(Monclone antibody)。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相应地就产生各种各样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单克隆抗体混扎在一起就是多克隆抗体,机体内所产生的抗体就是多克隆抗体。 服务优势: ★ 可提供多肽设计服务,帮助你设计适于生产抗体进行后续实验的多肽; ★ 所有纯化过的抗体都会采用ELISA和测定光吸收进行鉴定; ★ 可采用肽亲和层析纯化得到高
相关专题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作用 G蛋白 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诱导GTP跟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于信号传导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G蛋白将细胞外的第一信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和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的腺苷酸环化生成的第二信使cAMP联系起来。G蛋白具有内源GTP酶活性。 G蛋白偶联受体示意图(七个跨膜结构域) 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诱导GTP跟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于信号传导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G蛋白将细胞外的第一信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和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的腺苷酸环化生成的第二信使cAMP联系起来。G蛋白具有内源GTP酶活性。 G蛋白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细胞间通过传递信号分子 相互交流。有些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血液在体内进行远距离传输;另一些在邻近细胞间传递。人体中存在成千上万种信号分子,常见的如控制
相关专题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作用 弹性蛋白是哺乳动物 结缔组织尤其是弹性纤维的主要结构蛋白,其中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缬氨酸占80%以上,多条多肽链交联在一起,形成可延伸的三维网状结构。 弹性蛋白是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s)的主要成分。弹性纤维主要存在于韧带和脉管壁。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共同存在, 赋予组织以弹性和抗张能力。 象胶原一样,弹性蛋白也富含甘氨酸和脯氨酸,但是与胶原不同的是,弹性蛋白的羟基化程度不高,没有羟赖氨酸的存在。弹性蛋白分子 间通过赖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进行相互交联,它们形成的交联网络可通过构型的变化产生弹性。 虽然胶原能够给细胞外基质以强度和韧性,但是对于某些组织来说还需要富有弹性。特别是肺、心脏等组织尤其是这样。这种弹性主要依赖于细胞外基质中的弹性纤维。弹性纤维如同橡皮带一样,它的长度能够伸展到正常长度的几倍,当收缩时又能恢复到原始长度。组织的弹性则是通过改变散布在弹性纤维中胶原的数量来控制。 弹性蛋白纤维网络赋予组织以弹性,弹性纤维的伸展性比同样横截面积的橡皮条
相关专题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作用 免疫球蛋白 (英文:immunoglobulin,ig)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ig由浆细胞产生,主要存在于生物体血液和和其他体液(包括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还可分布在b细胞表面。 免疫球蛋白 分子的功能 Ig是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免疫功能最主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 所具有的功能是由其分子中不同功能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 Ig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是能够特异性地与相应的抗原 结合,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某些药物或侵入机体的其他异物。Ig的这种特异性结合抗原特性是由其V区(尤其是V区中的高变区)的空间构成所决定的。Ig的抗原结合点由L链和H链超变区组成,与相应抗原上的表位互补,借助静电力、氢键以及范德华力等次级键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并受到pH、温度和电解浓度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或有相似的抗原决定簇,一种抗体可与两种以上的抗原发生反应,此称为交叉反应(cross reacti
相关专题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作用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也是红细胞中唯一一种非膜蛋白。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 ,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组成结构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
相关专题 蛋白质分子 一级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分子 中关键活性部位氨基酸残基的改变,会影响其生理功能,甚至造成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例如镰状细胞贫血,就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两个β亚基第6位正常的谷氨酸变异成了缬氨酸,从酸性氨基酸换成了中性支链氨基酸,降低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的溶解度,使它在红细胞中随血流至氧分压低的外周毛细血管时,容易凝聚并沉淀析出,从而造成红细胞破裂溶血和运氧功能的低下。另实验证明,若切除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胰岛素A链N端的部分氨基酸,它们的生物活性也会降低或丧失,可见关键部分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和多肽功能的重要作用。 所谓“分子病”,首先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其功能的异常或丧失所造成的疾病。可见蛋白质关键部位甚至仅一个氨基酸残基的异常,对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均会有明显的影响。分子病是基因突变 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当然首先就是DNA分子结构的改变,是其分子编码相应蛋白质基因结构的改变,这是1949年美国科学家Pauling在研究血红蛋白时首先提出来的。目前已知血红
相关专题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作用 一、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生物体结构越复杂,其蛋白质种类和功能越繁多, 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 (一)催化和调节能力 某些蛋白质是酶,催化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反应。 某些蛋白质是激素,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如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体内信号转导也常通过某些蛋白质介导。 (二)转运功能 某些蛋白具有运载功能,如血红蛋白是转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工具,血清白蛋白可以运输自由脂肪酸及胆 红素等。 (三)收缩或运动功能 某些蛋白质赋予细胞与器官收缩的能力,可以使其改变形状或运动。如骨骼肌收缩靠肌动蛋白和肌球蛋 白。 (四)防御功能 如免疫球蛋白 ,可抵抗外来的有害物质,保护机体。 (五)营养和储存功能如铁蛋白可以储存铁。 (六)结构蛋白 许多蛋白质起支持作用,给生物结构以强度及保护,如韧带含弹性蛋白,具有双向抗拉强度。 (七)其他功能 如病毒和噬菌体是核
相关专题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作用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 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 有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Ⅻi等,因子XIII以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因子 VI 事实上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经取消因子VI的命名。 凝血过程 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为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行程、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 凝血功能检查 可以在术前了解患者有无凝血功能的异常,有效防止在术中及术后出现出血不止等意外情况,从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机体的止血功能是由血小板、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等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过去我们曾用出血时间作为止血功能缺陷的筛检试验,但因其操作标准化程度不高
相关专题 通常,可溶性蛋白可通过离心、盐析、电泳和层析来分离。本文介绍可溶性蛋白离子交换柱层析 操作规程:包括了装柱、柱的平衡与上样、洗杂蛋白、解离目的蛋白以及柱的清洗与保存操作规范。 1.装柱: 1.1 取出层析柱,用去离子水 冲洗干净,连接好管子后固定柱子; 1.2用水冲洗层析柱3-5次,每次10ml去离子水 ; 1.3取出填料,静止至室温后,根据需要用移液器 取出3-5ml的填料进行装柱, 1.4用去离子水 冲洗填料5个柱体积; 2.柱的平衡与上样: 2.1用0.02M TB bufferA 缓冲液(PH7.6)平衡Ni柱,直至流出液的pH为7.6; 2.2对处理的样品进行过滤后,缓慢上样让蛋白充分结合; 3洗杂蛋白: 3.1用0.02M TB bufferA 缓冲液(PH7.6)过柱,清洗没有结合到层析柱上的杂蛋白,至流出液与缓冲液的OD值接近为止,流出液取20ul做SDS-PAGE检测; 3.2用含10mMNaCL的TB buffer
相关专题 [原理] 在动物胰脏中除了存在胰蛋白酶外,还有另外两种与胰蛋白酶性质相似的蛋白水解酶:胰凝乳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在胰蛋白酶提取过程中,三者彼此很难分开。需采用合适的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 从动物胰脏中提取胰蛋白酶,一般是用稀酸将胰腺细胞中含有的胰蛋白酶原提取出来,然后根据等电点沉淀的原理将提取液的pH值调至酸性(pH3.0左右),使大量的酸性蛋白沉淀出来。经硫酸铵分级盐析将胰蛋白酶原、胰凝乳蛋白酶原和弹性蛋白酶原沉淀。沉淀物经水溶解并调至pH8.0,用极少量的胰蛋白酶将胰蛋白酶原激活,同时溶液中的胰凝乳蛋白酶原和弹性蛋白酶原也被激活,三种酶原相互作用过程如下: 也可采用从胰脏中提取出胰蛋白酶原,利用合适的提取溶液的pH值促使胰蛋白酶原部分自溶,并通过溶液中Ca2+的环境,使胰蛋白酶原被开始自溶的少量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所激活,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原及弹性蛋白酶原亦同时被胰蛋白酶激活成有活性的酶)。 激活后的酶溶液再进一步分离纯化。 [试剂和器材] 1、试剂
相关专题 生命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对生命活动的研究正在从传统的还原式研究转向了整体性的研究——以基因组 学(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基础的系统生物学。其中蛋白质组学包括表达蛋白质组学(expression proteomics)、结构蛋白质组学(structural prote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proteomics)。而双向电泳则是蛋白质组学,尤其是表达蛋白质组学的经典方法。 由于双向电泳对于许多研究人员来说是个陌生的技术,所以一旦在电泳染色后出现费解的电泳图是件令人头痛的事: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也不知道如何去改正。这里来自GE公司的专家列出了几种常见出错电泳图,虽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如果您也在实验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希望能从这里得到参考。 首先,来看看漂亮的2D电泳图 问题1. 氨基甲酰化(Carbamylation trains)导致太多蛋白斑点串,不属于常规的磷酸化等修饰 &NBS p; 可能原因:尿素(urea
相关专题 蛋白表达技术全攻略 在原核蛋白表达过程中,选择构建一个合适原核表达体系需要综合考虑3大因素:表达载体 、宿主菌株、表达诱导条件,以获得最满意的表达效果.事实上,在平时的实验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宿主菌的选择――多数人会直接选择自己实验室曾经用过的表达菌株,或者是载体配套的菌株,而不去追究原因――即使表达结果不佳,大多在表达条件和载体上找原因,也不会考究菌株的选择是否适合. 作为原核表达的宿主,对外源基因的表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每一个宿主细胞都像一个微观的小工厂,按照细胞固有的程序完成“你给它们安排的生产任务”――因为很难亲眼观察微观世界中表达是如何进行的,当出现问题时,我们需要经验判断问题所在.宿主细胞对原核表达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菌株内源的蛋白酶过多,可能会造成外源表达产物的不稳定,所以一些蛋白酶缺陷型菌株往往成为理想的起始表达菌株.堪称经典的BL21 系列 就是lon 和ompT 蛋白酶缺陷型,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表达菌株.大名鼎鼎的BL21(DE3)融源菌则是添加T7
相关专题 蛋白表达技术全攻略 New England Biolabs,在实验室工作时间较长的人都不会陌生,特别是海归派.成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NEB是当今全球限制性内切酶最重要的供应商,超过 30%已知的限制性内切酶是首先在NEB发现的.NEB供应的限制型内切酶种类足有210多种,也是最多的(目前仅有少数几个被其他公司专利的内切酶 NEB不提供,比如Stratagene独家的的DpnI),其中有130 多种重组 酶――通过重组克隆技术,NEB酶产量大幅高,而且能纯化到结晶纯,质量非常稳定可靠,而且量特别足,价格也越来越实惠――NEB每次成功将一个限制酶重组化后,这个酶的包装就会“double”――有时同样的价格,量会加几倍.除了在酶的领域独步天下,NEB还致力于开发信号传导研究产品,专门成立的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在磷酸化抗体也享有良好的声誉.虽说它叫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公司,可是不要误会,它是一家美国公司.NEB一直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据说过去一直定期接受中国科学家去NEB短期工作,2001年11月由NE
相关专题 蛋白表达技术全攻略 研究者们在分离到某一基因后,要对其编码蛋白质进行研究最理所当然的工作就是表达――即:有目的性地合成外源基因产物.在重组 DNA技术的发展早期,人们认为在基因的前面有一个强启动子和一个起始密码子就足以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很好的表达.随后,认识到获得有效的翻译所需的条件要复杂得多,除了要有强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外,良好的表达尚需编码目的蛋白的mRNA中含有核糖体结合位点,表达水平受密码子喜好程度的影响,也受编码序列中其他目前尚未明了的因素影响.通过改变起始密码子前端的序列,或者在不改变蛋白质序列的条件下利用密码子的简并性改变5’末端编码序列往往有助于解决问题. 通常,两个基因之间的融合表达能更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方式中,目的基因被引入某个高表达蛋白序列(fusion tag)的3’末端,比如大肠杆菌 的一段序列,或者任一可在大肠杆菌中高度表达的基因,它提供良好表达所必需的信号,而表达出的融合蛋白的N末端含有由 fusion tag编码的片段.fusion tag所编码的可能是整个功能蛋白或是其中的部分.比如6
相关专题 蛋白表达技术全攻略 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目的基因大量获得重组 蛋白是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植物中克隆的目的基因被克隆到特异设计的质粒载体上,受噬菌体T7强启动子控制;表达由宿主细胞提供的T7 RNA聚合酶诱导.当需要表达蛋白时,在细菌培养基中加入IPTG来启动表达.不同载体在邻近克隆位点处具有编码不同的多肽“标签”的序列,在定位、检测或纯化目的蛋白时提供方便. 以pET-32a(+)为例,介绍将目的基因克隆进载体并进行表达获得重组 蛋白的过程,从而熟悉根据自己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载体进行原核表达的全过程. 1.准备工作(试剂配置和器材准备) 1)操作流程示意图 主要步骤操作 ①制备pET-32a(+)载体 用限制性酶消化,去磷酸化后胶纯化回收 ②制备插入DNA PCR 装入质粒后进行限制性消化,再回收 ③插入片段克隆到pET-32a(+)载体 插入片段与pET连接,转化 ④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 转化带有T7RNA聚合酶基因的菌株 ⑤诱导表达目的蛋白 SDS-PA
相关专题 蛋白表达技术全攻略 一、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 (一)原理 活细胞内线粒体 琥珀酸脱氢酶能催化无色的MTT形成蓝色的甲肷,其形成的量与活细胞数和功能状态呈正相关。对细胞活力有影响的表达蛋白活性检测可以通过MTT比色法进行。 (二)试剂准备 1、青链霉素溶液(100X):青霉素100万U,链霉素100万U,溶于100mlddH2O中,抽滤除菌。 2、L15基础培养基:1000mlL15培养基,加2g碳酸氢钠,10ml 100X青链霉素,5mlHEPES。 3、mtt 液:5mg/ml溶于L15基础培养基。 4、SDS处理液:20gSDS,50μl二甲基甲酰胺,加双蒸水50ml溶解。 5、L-多聚赖氨酸:50μg溶于1ml双蒸水中。 6、L15基础培养基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蛋白液。 (三)操作步骤(以背根神经节细胞培养 为例) 1、无菌条件下取新生一天的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 2、镜下去除神经根和外膜,放入1ml 0.1%胶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