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概 况 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科技厅和广州市科技局联合共建的重点实验室,2002年成立,在2004年完成建设,总经费800万元,依托单位是华南农业大学。果蔬保鲜学科是由我国著名的果蔬贮藏加工专家李沛文教授,现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和博士为主的充满朝气的学术队伍,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在热带亚热带果蔬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并在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 研究方向 研究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变化机理及其调控。 研究果蔬采后病害的发生规律、病理变化及其综合防治。 研究果蔬成熟衰老和品质变化的分子 机理。 主要研究果蔬保鲜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研究国内外果蔬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控体系。 研究内容 研究热带亚热带果蔬的采后生理生化与品质变化规律及其调控; 研究果蔬采后侵染性病害和贮藏生理病害及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研究荔枝褐变、香蕉、番木瓜等果蔬成熟衰老的分子机理和采后病害抗性的分子机理; 研究果蔬贮运保鲜新技术,延
相关专题 一、原理 淀粉性种子在萌动过程中,胚释放出来的赤霉素能诱导糊粉层细胞中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引起α-淀粉酶生物合成,并分泌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为糖。通过碘试法比色测定淀粉在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消耗量,可以定量分析α-淀粉酶的活力。 二、材料、仪器设备 及试剂 (一)材料:大麦、小麦种子 (二)仪器设备 :1. 分光光度计;2. 恒温箱;3. 水浴锅;4. 移液管;5. 烧杯;6. 试管;7. 青霉素小瓶;8. 镊子;9. 刀片。 (三)试剂:1. 1%次氯酸钠溶液;2. 0.1%淀粉溶液;3. 2×10–5mol/L、2×10–6mol/L、2×10–7mol/L、2×10–8mol/L 赤霉素溶液;4. 10–3mol/L 醋酸缓冲液;5. I2-KI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选取大小一致、健康的大麦种子50粒,用刀片将每粒种子横切成两半,使成无胚的半粒和有胚的半粒,分别置于新配制的1%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5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备用。 2. 取小
相关专题 今天参观了自然博物馆,感受到了神奇美妙。产生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回来后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一些动植物 的之最: 最大的动物:蓝鲸(平均长30米,重达140吨) 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达7吨) 最高的陆上动物:长颈鹿(平均高5米) 最原始的哺乳动物 :鸭嘴兽 皮毛最保暖的动物:北极熊 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 (高1米以上,长可达3米,尾巴约1米,体重可达350多千克) 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最聪明的动物:海豚 最大的鸟纲类动物:鸵鸟(平均高2.5米,最重可达155千克) 最大的飞鸟:信天翁(翼展可达3-4米) 最早的鸟:始祖鸟 (距今1.4亿年前) 嘴巴最大的鸟:巨嘴鸟 (嘴长24厘米,宽9厘米) 形体最小的鸟:蜂鸟 飞得最高的鸟:天鹅 (最高能达17000米) 最耐寒的鸟:企鹅 产蛋最大的鸟:几维鸟 (产下的蛋比鸡蛋大5倍) 最大的软骨鱼纲类动物:鲸鲨(平均长8米,
相关专题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2.掌握植物分生组织和各种成熟组织的形态、位置、结构及功能。 3.学习简单地离析组织的方法。 [材料用品] 材料:蚕豆叶、烟草叶、玉米叶、小麦叶、水稻叶、椴树茎横切片、南瓜茎纵横切片、松茎横切片、南瓜茎、小麦茎、水稻茎。 用品:10%铬酸溶液、碘液、氯化锌、浓硝酸、氯化钾、番红液、间苯三酚、盐酸、水合氯醛。显微镜、载玻片、刀片、镊子、解剖针、烧杯、试管、酒精灯。 [方法与步骤] 一、植物细胞分裂 (一)植物有丝分裂的观察 是真核细胞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 (材料的准备:将洋葱置于水杯中,水面刚好接触洋葱的鳞茎盘的基部,3-4天后洋葱便可长出白根。根长度达到1-1.5厘米便可剪取使用。将剪取的根尖置于冰醋酸——酒精固定液中,在室温下固定2-24小时,可将材料固定。固定的材料如不及时使用,可以经过50%的酒精到70%的酒精中各半小时,再换70%酒精保存备用。将固定材料置于酒精-浓
相关专题 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常与植物 生长与抗性有密切关系。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较高的植物 组织或器官,代谢活动较旺盛,生长也较快;反之则生长较缓慢,但抗性较强。因此,自由水和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代谢活动及抗逆性强弱的重要生理指标。 【原理】 束缚水被细胞胶体颗粒所吸附,水势较低,故不易移动、蒸发和结冰,不能作为溶剂,也不易被夺取。可根据这些特点测定束缚水含量。将植物组织浸入浓糖液中脱水,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易移动的自由水可全部进入糖液中,组织中剩余的水分可看作束缚水。根据糖液浓度变化可测得自由水量。由植物组织的总含水量减去自由水量,即可求出束缚水量。 【仪器与用具】 阿贝折射仪;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1mg);烘箱;称量瓶若干;打孔器(面积0.5cm2左右);烧杯;瓷盘;量筒。 【试剂】 60%~65%蔗糖溶液(重量百分浓度):称取蔗糖60~65g,置烧杯中加蒸馏水40~35g,使总重量为100g,溶解后备用。 【方法】 1.取称量瓶6个,编号(设三次重复),分别称准重量。
相关专题 一 材料的选择与分割 选取新鲜、无病虫害并具代表性的材料 先作徒手切片或剥离检查,决定适宜的材料,立即固定。 注意按季节和植物 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取材。 材料大小要适当; 例根:直径5mm以内----切取5-10mm小段 例叶:切成2-5mm 例茎:横切或纵切 例花:花药:横纵;子房:横纵 二 杀死、固定、保存 杀死:在制片过程中,将制片的材料迅速杀死,使组织块尽量保持原生活状态。这种处理叫杀生(死)。用一种或多种化学药品。 固定:在杀生处理过程中,将材料按原来的形态保存下来,并为后续制片保持固有形态,达到固定的要求。杀生、固定关系密切,通常二者兼有作用。 保存:组织块茎杀伤固定后,能较长时间保存下来,仍能制片。 常用固定液: FAA固定液(福尔马林-冰醋酸-酒精),万能固定液或标准保存液。 适用范围:根、茎、叶、花药、子房的组织切片均可 固定时间:一般24h, 并可在此液中长期保存。温度宜低(10度左右
相关专题 玉米由于是单性花、异花授粉,因此在杂交时,不需要去雄,因而也不需要整穗。其杂交方法和步骤主要为调节开花期、选株、隔离、采粉、授粉和收获等。 调节开花期 玉米由于单性花,在调节开花期方面,必须使母本的雌穗和父本的雄穗的花期一致。可用分期播种的方法调节父、母本的花期。 选株 父、母本均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和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作为杂交对象。 套袋隔离 当母本植株的雌穗已经露出而没有伸出柱头以前,用牛皮纸袋套好雌穗。当母本雌穗开始抽出柱头时,要在当天用牛皮纸袋套在父本植株的雄穗上,雌、雄穗的纸袋,要用细绳或回形针扎紧,以免脱落。 采粉 从上述玉米的开花习性中可以知道,其雄穗在始花后的第2~4天内开花最多,进入盛花期,一天中开花最多的时间是上午8~10时,而此时花粉的生活力也最强;雌穗在始花后的第2~4天,处于盛花期,柱头已基本抽齐。因此,采粉时间应选择父、母本的盛花期、并选择上午8~10时进行采粉。采集花粉时,将父本雄穗稍稍下弯,轻轻抖动,用人工辅助授粉器盛接花粉、采粉时要防止其它品种的花粉混入。 人工辅助
相关专题 概 况 广东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建设。2008年获批立项,建设期为:2008年—2011年。 研究方向 1. 茶树遗传与种质创新。 2.茶叶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 3.茶树逆境分子 生理与调控。 4.功能成分科学与工程。 5.茶叶质量科学与工程。 研究内容 1.茶树遗传与种质创新。研究茶树产量、品质和抗逆等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茶树的育种新技术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 2.茶树逆境分子生理与调控。以评价茶树对非生物胁迫因子的耐性(抗性)的基因型差异、解析基因型耐性差异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筛选和创建特异种质材料。 3.茶叶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探讨茶叶产品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与分子机制,创制特异种质材料与相关基因的克隆 表达,提出茶叶品质调控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建立高品质茶农产品的生产新体系。 4.功能成分科学与工程。研究茶叶主要功能成分的与品种以及品质的关系,以及提取分离纯化及制备、定性鉴定与
相关专题 Ⅰ 细菌 芽孢染色 某些细菌 在其发育的一定阶段可以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即为芽孢。芽孢形成后并不脱离原细菌菌体,它的形状、大小和在菌体的位置都是一定的。老熟的芽孢可自菌体中脱落出来。芽孢结构上的特点是壁厚和细胞质浓厚,所以不易着色,通常多采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和用加热等手段促使芽孢着色,并利用复染的方法对比原细菌菌体和芽孢,才易于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但是,若用简单染色法使菌体着色而芽孢无色也可以衬托出芽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实验目的】 掌握细菌 芽孢染色的方法。 【实验原理】 细菌 的芽孢含水量少,脂肪含量高,芽孢壁较厚,对染料的透性差,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又难以脱色。 通常,芽孢染色采用弱碱性染料孔雀绿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染色完毕,用蒸馏水冲洗。因孔雀绿是弱碱性染料,与菌体结合力较差,因此易被水冲洗掉,而进入芽孢的孔雀绿却难于溶出。水洗后,再用一种呈红色的碱性染料复染,使菌体和芽孢呈现不同颜色。 【实验材料、药品及器具】 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Bacil
相关专题 基因的克隆就是利用体外重组 技术,将特定的基因和其它DNA顺序插入到载体分子中。基因克隆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分离特异基因并获得基因的完整的全序列,确定染色体定位,阐明基因的生化功能,明确其对特定性状的遗传控制关系。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由于植物发育,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掌握了大量有关植物优良性状基因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再运用先进的酶学和生物学技术已经克隆出了与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育性、高蛋白质及与植物发育有关的许多基因。我们实验室对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作了功能克隆的研究(舒群芳等,1995;舒群芳等,1997),为了克隆植物基因也探讨了其它克隆方法,本文论述基因克隆的策略。 1 功能克隆 (functional Cloning) 功能克隆就是根据性状的基本生化特性这一功能信息,在鉴定和已知基因的功能后克隆(Collis,1995)。其具体作法是:在纯化相应的编码蛋白后构建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DNA文库中基因的筛选根据情况主要可用二种办法进行,(1)将纯化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测序,据
相关专题 组织培养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培养基的选择。不同培养基有不同特点,适合于不同的植物种 类和接种材料。开展组织培养活动时,应对各种培养基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能从中选择使用。 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数量,随着不同培养阶段和不同材料而有变化,因此各配方中均不列入。几种常用培养基如下: MS培养基&NBS p; &NBS p;MS培养基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培养基。它有较高的无机盐浓度,对保证组织生长所需的矿质营养和加速愈伤组织的生长十分有利。由于配方中的离子浓度高,在配制、贮存、消毒等过程中,即使有些成分略有出入,也不致影响离子间的平衡。MS固体培养基可用来诱导愈伤组织,或用于胚、茎段、茎尖及花药培养,它的液体培养基用于细胞悬浮培养时能获得明显成功。这种培养基中的无机养分的数量和比例比较合适,足以满足植物细胞在营养上和生理上的需要。因此,一般情况下,无须再添加氨基酸、酪蛋白水解物、酵母提取物及椰子汁等有机附加成分。与其它培养基的基本成分相比,MS培养基中的硝酸盐、钾和铵的含量高,这是它的明显特点。
相关专题 一、在组织培养中污染来源 1. 植物 本身具有: (1)植物 病原菌 有些作物的病害已被透彻研究,因此在大量繁殖时,可立即检查出来,但有些则否,造成若有污染时,不知来源为何。 (2)和植物 有关的菌类 有修植物本身便会和一些菌种共生,或是寄生于植物内部。 2. 植物 所带入的污染:内在污染源 许多植物表面或大气中生存的微生物,可经由植物自然的开口或伤口进如植物内部,而有一些兼性腐生菌或绝对寄生菌,可藉由载体 或是拥有一些侵入的机制侵入植物内部,依其存在的地方分为 1. 细胞内-inter 2. 细胞间隙-interacellular 种类有:virus病毒、viroids类病毒、prokarytoes原核生物、fungi真菌、柔膜纲(ex:mite)、立克次体。 3. 操作室:外在污染源 在组织大量培养下,除了植物本身外,大部分最有可能的污染来源便是来自操作室。依其可能原因分析为: (1)空气 在操作室中,未过滤空气带有大量的微生物,随者操作
相关专题 一、接种 组织培养的接种是指将灭过菌的材料,在无菌的情况下,切成小块,放入培养基的过程。科研、生产部门的接种工作,多在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中学可制作接种箱,在箱内进行接种。接种的方法步骤如下: 1、在无菌室或接种箱中放好接种时所需要的酒精灯、贮存70%酒精和棉球的广口瓶、各种镊子、接种针、解剖刀、手术剪、火柴、培养基等。 2、在无菌室或接种箱内用紫外灯灭菌(无菌室照射20~50分钟,接种箱照射15分钟)。 3、放入已灭菌的接种材料(用培养皿盛取)。同时,操作人员用酒精棉球擦手,并对接种工具用酒精灯火焰烧灼。 4、用手术刀片将材料切割成若干片段,并迅速接种入培养基中。接种时,锥形瓶(或试管)应斜向火焰,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 5、材料接种好后,将锥形瓶瓶口在酒精灯火焰上转动烧一遍,盖好瓶盖,注明材料名称及接种日期。 材料接种后,应置于26~28℃的培养室中进行培养。 二、植株诱导 本阶段是组织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基中植物 激素的作用下,外植体通过三
相关专题 培养基的配制 1、根据配方要求,用量筒或移液管从每种母液中分别取出所需的用量,放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粗天平称取蔗糖、琼脂 放在一边备用。 2、将1中称好的琼脂 加蒸馏水300~400毫升,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煮沸溶解呈透明状,再停止加热。 3、将1中所取的各种物质(包括蔗糖),加入煮好的琼脂 中,再加水至10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培养基。 4、用1N的氢氧化钠或盐酸,滴入3中的培养基里,每次只滴几滴,滴后搅拌均匀,并用pH试纸测其pH值,直到将培养基的pH值调到5.8。 5、将配好的培养基,用漏斗分装到三角瓶(或试管)中,并用棉塞塞紧瓶口,瓶壁写上号码。瓶中培养基的量约为容量的1/4或1/5。 培养基的成分比较复杂,为避免配制时忙乱而将一些成分漏掉,可以准备一份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单,将培养基的全部成分和用量填写清楚。配制时,按表列内容顺序,按项按量称取,就不会出现差错。 培养基的灭菌及保存 灭菌: 培养基配制完毕后,应立即灭菌。培养基通常应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汽
相关专题 脂肪氧化酶(LOX)是一种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质,专一催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加氧反应,氧化生成具有共轭双键的过氧化氢物。它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 体内,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衰老、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光合作用、伤反应及其他胁迫反应等有关。 【原理】 根据基质浓度一定、反应体系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与酶活力大小呈线性相关的原理进行测定。LOX氧化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形成具有共轭双键的过氧化氢物时消耗氧气,溶液中氧浓度的减少速率与酶活力大小成正比,利用氧电极可以精确地测定酶活力。 【仪器与用具】 氧电极1套;记录仪1台;超级恒温水浴锅1台;离心机1台;抽滤器 1套;1ml注射器1支;吸量管:5ml 1支,1ml 1支;吸耳球1个;小研钵1套;剪刀1把。 【试剂】 0.25%亚油酸;Tris-盐酸缓冲液(25mmol/L,pH7.5);石英砂;0.5mol/L氯化钾溶液; 【方法】 1.样品提取 取新鲜植物 样品,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5g
相关专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 组织中叶绿素的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 。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 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镁元素的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 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值,即可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645nm 和663nm 处有最大吸收,且两吸收曲线相交于652nm 处。因此测定提取液在645nm、663nm、652nm 波长下的吸光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叶绿素b
相关专题 简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培养基的配制 植物 组织培养中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MS培养基。MS培养基的配制包括以下步骤。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和保存 MS培养基含有近30种营养成分,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这几十种成分进行称量,可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原量的20倍或200倍分别称量,配成浓缩液,这种浓缩液叫做培养基母液。这样每次使用时,取其总量的1/20(50 mL)或1/200(5 mL),加水稀释,制成培养液。现将制备培养基母液所需的各类物质的量列出,供配制时使用。 大量元素(母液Ⅰ) mg/L NH4NO3 33 000 KNO3 38 000 CaCl2·2H2O 8 800 MgSO4·7H2O 7 400 KH2PO4 3 400 微量元素(母液Ⅱ) KI 166 H3BO3 1 240 MnSO4·4H2O 4 460 ZnSO4·7H2O 1 720 Na2MoO4·2H2O 50 CuSO4·5H2O
相关专题 叶绿体 足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光合作川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由于具有这一重要功能,所以它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细胞器,利用低速离心即可分离集中进行各种研究。 实验目的 一、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 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观察叶绿体 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井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将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迷离心,是分离细胞器 的常用方法,一个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率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也同离心力以及悬浮介质的粘度有关。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同一时间内,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颗粒其沉降速度不同。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够使非均一悬浮中的颗 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后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获得各种亚细胞组分。 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氯化钠或0.4moJ/L蔗糖溶液)中进行,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将匀浆液在1000r/min的
从植物叶片提取的植物总蛋白不但是家养类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而且是具有潜力的新一代营养保健食品,因而掌握植物叶蛋白的提取方法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整个实验原理和过程吧。 一、实验目的 熟悉植物叶蛋白的几种提取原理和方法,了解其意义及其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 植物叶蛋白或称绿色蛋白浓缩物(leaf protein concentration,简称LPC),是从新鲜植物叶片中提取的高质量浓缩蛋白质,不仅是畜禽生长发育和生产畜产品的主要营养物质,而且目前也正成为人类的保健营养理想食品之一。天然蛋白存在于为数甚多的植物体内,对其分离应依据人们的利用目的及提取蛋白含量和品质加以考虑。 天然蛋白质一般在溶液中呈稳定的亲水胶体状态,故LPC 亦称叶蛋白胶。其特点是: (1)水化作用 即蛋白质分子表面附有能有效防止蛋白质分子沉淀析出的水化膜; (2)电荷排斥作用 水化膜外还有电荷层(具阴、阳离子)能有效地防止蛋白质分子的凝集。故溶液蛋白质颗粒(溶质)呈溶解状态; (3)欲提取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必
相关专题 愈伤组织是指切取植物体的一部分,置于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液中培养,诱导产生的无定形的组织团块。愈伤组织培养不仅是一种植物快繁的新手段,同时也是植物改良,种质保存和有用化合物生产的理想途径。 愈伤组织 一、无菌播种 (一)实践目的 学习利用植物种子的胚轴进行愈伤组织培养的方法,主要是种子的无菌接种技术。 (二)实践地点和时间 植物组培室 (三)实践用具与材料 超净工作台、手术剪、枪状镊、酒精灯、酒精瓶、纱布、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盛物篮、植物种子、70%酒精、0.1%升汞、ZT、2,4—D、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琼脂、蔗糖 (四)实践内容 1、培养基制备 配制MS培养基: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铁盐配制,不加植物生长物质。 每升培养基加入30/L蔗糖、8g琼脂,将pH值调节到5.8。 2、高压灭菌 培养基入高压锅1.11-1.12Pa下稳压灭菌23分钟,制备无菌水,同样高压灭菌30分钟,灭菌时将接